乳酸菌分离制作酸奶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酸奶的制备实验报告

酸奶的制备实验报告

酸奶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酸奶的制备
摘要:
酸奶是一种口感酸甜、营养丰富的乳制品,具有抑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本次实验采用乳酸菌菌剂制备酸奶,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酸奶发酵的影响,最终得出了最适宜的制备条件。

实验方法:
1.将1L鲜牛奶倒入不锈钢锅中,加热至80℃。

2.将加入1包乳酸菌菌剂的蒸馏水拌匀,倒入鲜牛奶中,充分搅拌均匀。

3.将锅盖盖上,保持温度在40-45℃,静置4-12小时。

4.将发酵好的酸奶倒入容器中,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实验结果:
1.温度对酸奶发酵的影响:在实验中采用了三组不同温度条件
进行制备,分别为35℃、40℃和45℃。

结果表明,在45℃条件下制备出的酸奶最为成功,口感酸度适宜,活性乳酸菌含量较高。

而在35℃条件下发酵的酸奶较为稀薄,且酸度不足,不适宜制作。

2.时间对酸奶发酵的影响:在温度固定的条件下,我们对时间
进行了多次调整。

实验结果表明,酸奶的发酵时间需保持在6-8小时,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酸奶的质量。

结论:
本实验采用乳酸菌菌剂制备酸奶,以45℃条件下发酵6-8小时
为最适宜的制备条件。

在酸奶的制作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都十分关键。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我们对酸奶的制备方法及其
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日常生活中的酸奶制作提供了
依据和帮助。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实验报告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实验报告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实验报告一、引言酸奶是一种含有大量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益生菌功能。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牛奶:新鲜牛奶500ml- 酸奶菌种:包装上标明含有活性乳酸菌的酸奶100ml- 酸奶容器:玻璃或陶瓷容器2. 实验方法:- 将牛奶倒入锅中,加热至70℃,并保持在此温度下加热10分钟,以杀灭可能存在的有害细菌。

- 将加热后的牛奶冷却至40℃左右,此时牛奶已经变凉但仍然能感觉到温度。

- 取出一小部分冷却后的牛奶,倒入酸奶菌种中,进行搅拌均匀。

- 将搅拌好的菌种倒入剩余的牛奶中,进行充分搅拌。

- 将含菌奶液倒入酸奶容器中,盖紧盖子。

- 将酸奶容器放入恒温箱或保温箱内,保持在温度约37℃的环境中静置发酵8小时。

- 发酵结束后,将酸奶冷藏2小时以上即可。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乳酸菌作为发酵的菌种,通过观察发现,经过8小时的发酵,牛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成了酸味浓郁的酸奶。

乳酸菌是一种有益菌,通过发酵作用,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

乳酸的产生使酸奶呈现出酸性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酸奶的口感和保质期。

在发酵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乳酸菌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生长和繁殖,一般在37℃左右是最适宜的温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乳酸菌的活性和发酵效果。

发酵时间也是影响酸奶质量的重要因素。

发酵时间过短,乳酸菌的数量和活性可能不足,酸奶的口感和滋味会受到影响。

而发酵时间过长,乳酸菌可能过度繁殖,导致酸奶过于酸涩。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利用乳酸菌制作了酸奶。

乳酸菌在酸奶制作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发酵作用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具有了酸性的特点和丰富的营养。

同时,适宜的温度和发酵时间也是制作高质量酸奶的重要因素。

牛奶中细菌的分离实验报告

牛奶中细菌的分离实验报告

牛奶中细菌的分离实验报告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实验目的:1.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方法2.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3.学会酸奶的制作方法。

实验设备与材料,1、仪器设备:三角瓶、平皿、试管、移液管、玻璃涂布棒、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恒温摇床、冰箱等。

2、材料:市售酸奶、奶粉、白糖、棉花、酸奶瓶(自备,1个/人)等。

3、培养基:乳酸菌分离用乳酸菌分离用培养基: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0.5%;琼脂:2.5%;pH6.8。

配制250mL/组,装于2个三角瓶。

实验原理,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1)酸奶: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接入一定量乳酸菌,经发酵后制成的一种乳制品饮料。

生理生化原理:牛奶(乳糖)→接种乳酸菌→β-D-半乳糖苷酶→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乳酸发酵(葡萄糖)→乳酸→破坏钙-酪蛋白-磷酸复合物的稳定性→蛋白质凝结→酸奶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采用一定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就能够从酸奶中分离出乳酸菌。

酸奶中含有乳酸菌的菌体及代谢产物,因而对人体的肠胃消化道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实验方法步骤:乳酸菌的分离纯化——稀释涂布平板法1、倒平板(约6块/100ml)2、制备酸奶稀释液:(1)将0.5mL酸奶吸入4.5mL无菌水(自备)中,摇动5min;(2)用无菌吸管吸出0.5mL酸奶悬液,加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制备得到10-2稀释液;(3)再从中吸出0.5mL加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混匀后得到10-3稀释液;(4)以此类推,分别制备得到10-4、10-5、10-6酸奶稀释液。

酸奶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计数

酸奶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计数

酸奶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计数1、实验目的1、学习自制酸奶的方法。

2、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

3、掌握用浇注平板法分离微生物纯种。

4、了解简便、快速厌氧菌菌落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5、学习用简便、快速厌氧菌菌落计数法对乳酸菌进行活菌计数。

二、实验原理酸奶又称酸乳,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国际流行的保健饮料。

酸奶发酵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使其pH降至酪蛋白等电点附件从而使牛奶形成凝固状;其次,乳酸菌还会触使部分酪蛋白降解、形成乳酸钙和产生一些脂肪、乙醛、双乙酰和定二酮等风味物质。

酸奶发酵过程通常是由双菌或多菌的混合培养实现的。

其中的杆菌先分解酪蛋白为氨基酸和小肽,由此促进球菌的生长,而球菌产生的甲酸又刺激了杆菌产生大量的乳酸和部分乙醛,由此链球菌还产生了双乙酰这类风味的物质,因此,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混合发酵。

根据高层半固体培养基具有良好厌氧性能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乳酸菌等不产气的厌氧菌进行简便快速菌落计数的方法。

此法把稀释(在半固体培养基凝固前)和(在半固体培养基凝固后)集中在同一支试管中内,以不易透氧、装有高层半固体培养基的试管代替常规的培养皿平板进行菌落计数,从而使活菌计数操作简化成“试样分散----逐级稀释+常规培养---菌落计数”3步,而传统的方法则需“试样分散----逐级稀释---涂布或浇注平板---厌氧培养---菌落计数”5步。

因此,本法不仅有简化操作步骤的优点,还有省略专用厌氧培养装置、缩短培养时间以及节约试剂和材料等优点。

3、实验器材1、菌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菌(可从品牌酸奶商品中自行分离)2、培养基:(1)LAB半固体培养基100ml(2)MRS琼脂培养基200ml(3)MRS液体培养基10ml3、材料:优质全脂牛奶或奶粉(内含脂肪28%,蛋白石27%,乳糖37%,矿物质6%,水分2%),蔗糖:市售优质酸奶(1瓶)4、器皿:锥形瓶(3个)、空试管(14支)、无菌移液管(1ml*15根,10ml*2根)、培养皿(6套)、涂布棒、量筒、酒精灯、恒温水浴锅,恒温箱,冰箱4、实验步骤1、实验的准备(1)配制LAB半固体培养基100ml,MRS琼脂培养基200ml,MRS液体培养基10ml(2)用量筒各量取自来水225ml至2锥形瓶中,用移液管移取4.5ml至4支试管中(3)将培养基进行分装,用无菌移液管吸取9mlLAB半固体培养至6支试管中,用无菌移液管吸取5mlMRS液体培养基至2根试管中,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mlMRS琼脂培养基至2根试管中制作两个斜面(4)用报纸进行包扎试管,移液管,锥形瓶,培养皿,然后放入灭菌锅进行灭菌2、酸奶的制作(1)配奶:在牛奶中添加6%~10%蔗糖后搅匀。

发酵实验报告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

发酵实验报告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应用生物教育班级12应生A班姓名李顺昌学号124120218实验课程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指导教师许波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方法2.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3.学会酸奶的制作方法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仪器设备:三角瓶、平皿、试管、移液管、玻璃涂布棒、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恒温摇床、冰箱等。

2、材料:市售酸奶、奶粉、白糖、棉花、酸奶瓶(自备,1个/人)等。

3、培养基:乳酸菌分离用乳酸菌分离用培养基: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0.5%;琼脂:2.5%;pH6.8。

配制250mL/组,装于2个三角瓶三、实验原理1、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1)酸奶: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接入一定量乳酸菌,经发酵后制成的一种乳制品饮料。

(2)生理生化原理牛奶(乳糖)→接种乳酸菌→β-D-半乳糖苷酶→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乳酸发酵(葡萄糖)→乳酸→破坏钙-酪蛋白-磷酸复合物的稳定性→蛋白质凝结→酸奶2、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采用一定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就能够从酸奶中分离出乳酸菌。

3、酸奶中含有乳酸菌的菌体及代谢产物,因而对人体的肠胃消化道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实验方法步骤(一)乳酸菌的分离纯化——稀释涂布平板法1、倒平板(约6块/100ml)2、制备酸奶稀释液(1)将0.5mL酸奶吸入4.5mL无菌水(自备)中,摇动5min;(2)用无菌吸管吸出0.5mL酸奶悬液,加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制备得到10-2稀释液;(3)再从中吸出0.5mL加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混匀后得到10-3稀释液;(4)以此类推,分别制备得到10-4、10-5、10-6酸奶稀释液。

发酵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发酵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酸奶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酸奶发酵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提高食品发酵工艺水平,为今后的食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乳液pH降低,导致酪蛋白凝固,形成凝胶状酸奶。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还能赋予酸奶独特的风味。

三、实验材料1. 原料:纯牛奶、白糖、发酵剂(乳酸菌粉)2. 仪器:发酵瓶、温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天平、计时器、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工具等四、实验步骤1. 配制发酵剂:将乳酸菌粉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加入适量白糖,用无菌水溶解,搅拌均匀。

2. 牛奶预热:将纯牛奶加热至40-45℃,保持温度恒定。

3. 添加发酵剂:将溶解好的发酵剂均匀地加入到预热后的牛奶中,充分搅拌均匀。

4. 分装:将混合好的牛奶分装到发酵瓶中,每个发酵瓶装满,封口。

5. 发酵:将发酵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40-45℃的温度,发酵4-6小时。

6. 冷藏:将发酵好的酸奶取出,放入冰箱中冷藏24小时。

7. 品尝与鉴定:取出冷藏好的酸奶,品尝其口感、酸度、香气等,对酸奶的品质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效果:发酵过程中,酸奶呈现半凝固状,酸度适中,具有浓郁的乳酸菌香气。

2. 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酸奶的品质。

发酵时间过短,酸奶酸度不足,口感不佳;发酵时间过长,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3. 发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对酸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会导致乳酸菌死亡,发酵效果不佳;温度过低,发酵速度慢,酸奶品质不稳定。

4. 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的品质有直接影响。

添加量过少,发酵效果不佳;添加量过多,会导致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六、实验结论1. 酸奶发酵过程中,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等因素对酸奶品质有显著影响。

小学做酸奶实验报告(3篇)

小学做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实验器材1. 牛奶 500毫升2. 酸奶发酵剂 1包3. 热水壶 1个4. 玻璃杯 5个5. 温度计 1个6. 纱布或保鲜膜 1卷7. 筷子 1根8. 记录本 1本三、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牛奶、酸奶发酵剂、玻璃杯、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加热牛奶:将牛奶倒入锅中,用热水壶加热至40-45℃,期间不断搅拌,以防止牛奶结块。

3. 检测温度:用温度计测量牛奶的温度,确保温度在40-45℃之间。

4. 加入发酵剂:将酸奶发酵剂倒入牛奶中,用筷子搅拌均匀。

5. 分装牛奶:将搅拌好的牛奶分别倒入5个玻璃杯中,每个玻璃杯倒入100毫升。

6. 密封杯子:用纱布或保鲜膜将玻璃杯口封好,确保密封性。

7. 酸奶发酵:将封好的玻璃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保持温度在40-45℃之间,发酵8-10小时。

8. 观察变化: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牛奶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9. 成功制作酸奶:当牛奶发酵至呈凝固状,表面有气泡产生时,酸奶制作成功。

10. 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发酵过程中,牛奶表面产生气泡,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呈凝固状。

2. 实验结果:经过8-10小时的发酵,牛奶成功变成酸奶。

3. 分析:酸奶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牛奶中的乳糖,将其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凝固。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将牛奶加热至40-45℃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酸奶,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牛奶的温度,确保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2. 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牛奶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乳酸菌制作酸奶实验报告

乳酸菌制作酸奶实验报告

乳酸菌制作酸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乳酸菌制作酸奶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乳酸菌发酵原理,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

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在食品工业中,乳酸菌是重要的发酵微生物,它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

酸奶就是由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

通过乳酸菌发酵,牛奶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变化,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酸奶。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1. 实验材料:纯牛奶、乳酸菌发酵粉2. 实验器具:酸奶机、温度计、烧杯、搅拌勺、漏斗、纱布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纯牛奶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粉,搅拌均匀。

2. 加热牛奶:将烧杯放入酸奶机中,设置温度为42℃,加热牛奶至适宜的温度。

3. 恒温发酵:保持恒温42℃进行发酵,时间约为6-8小时。

4. 冷藏凝固:发酵完成后,将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凝固。

5. 装瓶:将凝固好的酸奶装入准备好的瓶中。

6. 保存:将酸奶放置在4℃左右的冷藏环境中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乳酸菌发酵和恒温发酵,我们成功制作出了酸奶。

酸奶质地细腻,口感酸甜可口,具有乳酸菌特有的香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优质的乳酸菌发酵粉,以保证酸奶的质量和口感。

2. 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发酵时间,以保证乳酸菌的活性得到充分发挥。

3. 注意卫生,避免杂菌污染,以保证酸奶的品质安全。

4. 在冷藏凝固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以保证酸奶的口感和质地。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乳酸菌制作酸奶的方法,了解到了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为了更好地制作出口感和质量更佳的酸奶,我们建议在实验中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新鲜的牛奶作为原料,以保证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2. 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适当调整乳酸菌发酵粉的用量和发酵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微生物课程实习
系另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年级专业2018级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乐一鸣1040903054指导老师蒋盛岩王瑶琼
邵阳学院
2018 年09月19 日一.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和实习单位:2018年9月3日—9月16日邵阳学院李子园校区3栋104室二.实习过程概述:<一)实习动员会2018年9月3日上午<二)实习工作准备1. 时间:2 天2. 内容<1)分组制订详细地实习方案. <2)分组选择和使用所需地仪器. <3)分组配制各种试剂、培养基并进行正确地消毒与灭菌. <三)乳酸菌地分离纯化1. 时间:7 天2.内容<1)无菌操作倒平板、十倍稀释法、划线分离或涂布平板法, 恒温培养<2)菌落观察与镜检<3)筛选生产用菌株⑷菌种传代培养<菌种活化与扩大化)<四)乳酸菌饮料地制作
1.时间:3 天
2. 内容<1)制备发酵液<2)接种发酵菌剂并发酵生产<3)观察发酵情况
<4)品尝发酵产品, 进行质量评价
<5)记录结果
<五)书写实习报告
时间:1天
三.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 、碳酸钙;b5E2RGbCAP 0.4gNaOH 固体、 4.2ml 浓 HCL(分析纯>、 20gCaCO3 固体、酵母膏 20g 、琼脂 30g p1EanqFDPw 香柏油、脱脂奶粉 100g 、蔗糖 10g;
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恒压干热灭菌箱、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培
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 9或© 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牛角匙、电炉、量筒、漏斗、漏斗架、玻璃棒、棉塞、吸管、线绳、标
签、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接种针<环)、擦镜纸DXDiTa9E3d
3. 操作步骤
3.1方案确立及领取物品
3.1.1实验开始前我们组织了组员通过上网查资料和讨论等方式初步确立了实验方案, 通过与老师协商, 将实验方案进一步详细化, 最终确立了方案. RTCrpUDGiT
3.1.29月5日上午领取25只试管、3个三角瓶、1 个分液漏斗、10支移液管、2个量筒、2 个洗个球、7 个烧杯、一个台秤和一个试管架. 5PCzVD7HxA
3.2乳酸菌地分离纯化
3.2.1 分离
(1)配制BCG牛乳培养基,分装三角瓶,包扎,灭菌备用•
BCG牛乳培养基配制
A溶液: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1ml,80 C灭菌
20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 制成)jLBHrnAILg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琼脂20g,PH6.8,121 C湿热灭菌20min.
以灭菌操作趁热将A 溶液和B 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结果与分析:
两次用80C灭菌A液制成地BCG培养基菌检结果都染菌了,培养基呈淡绿色;而用106°C灭菌A液制成地BCG培养基菌检结果没染菌.XHAQX74J0X
说明我们80C对A液水浴灭菌达不到灭菌要求,最后都用106C灭菌地A液制作BCG培养基.
<2)样品地处理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 从市售新鲜酸乳中吸取10ml 检样, 放入装有90ml 无菌水地三角瓶内, 振摇混匀.
<3)分离方法
①倒培养基
在无菌室,先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把表面菌灭了,在通风10min后,每培养皿倾注约15ml左右已溶化地BCG^乳培养基,立即放在桌上摇匀,冷却凝固后即成平板.LDAYtRyKfE
②十倍稀释法
将检样充分摇匀后, 用十倍稀释法稀释成1 0-1、1 0-2、1 0-3、1 0-4、1 0-5各种稀释度地样品液. Zzz6ZB2Ltk
③分离
直接用接种环蘸取10-4、10-5两个稀释度地试管中原液,在BC倂乳培养基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每稀释度做两个平皿•置40C培养箱中培养48h.如出现圆形稍扁平地黄色菌落及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者初步定为乳酸菌. dvzfvkwMI1 结果与分析:
我们蘸取10-5,10 - 4两个稀释度同时接种到两个培养基时,发现传代后,只有一个培养基上长出少量黄色菌落;rqyn14ZNXI
说明我们地检样浓度太低造成最后菌落太少, 我们接下来都转而蘸取10- 1,10- 2两个稀释度地试管中原液, 结果菌落比较多. EmXvXOtOco
3.2.2 鉴别
(1)配制脱脂乳试管培养基,分装试管, 包扎,灭菌备用. 脱脂乳试管培养基成分:20g脱脂奶粉,285ml灭菌水.
配制好地脱脂乳培养基分装到15支试管中.
<2)选取经初步鉴定地乳酸菌典型菌落,用接种环挑取转至脱脂乳试管中,40 C培养箱
中培养8〜24h.若牛乳出现凝固,无汽泡,呈酸性,涂片镜检细胞为杆状或链球状<两种形
状地菌种分别选入),革兰氏染色显阳性,则可将其连续传代4〜6次,最终选择出在3〜
6h 能凝固地牛乳管,作菌种待用SixE2yXPq5
革兰氏(Gram>染色液
1.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A液:结晶紫(crystal violet〉1g,95% 酒精20ml
B液:草酸铵(ammonium oxalate〉0 . 8g,蒸馏水80ml
混合A B二液,静置48小时后使用.
2.卢戈氏(Lugol> 碘液
碘片 1 .0g,碘化钾 2 .0g,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待碘全溶后,加足水分即成. 3.95%地酒精溶液.
4.沙黄复染液
沙黄0.25g,95% 地酒精10ml,蒸馏水90ml 将沙黄溶于乙醇中,再用蒸馏水稀释
结果与分析:我们挑取地乳酸菌微传代地第四代菌落,用了四小时就能凝乳,而且是黄色地菌落. 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结果革兰氏阳性菌,且全部为乳酸杆菌;6ewMyirQFL 可能是奶粉中球菌地含量比较少,所以只分离出来杆菌,最后我们只好从其他组那接种到了乳酸球菌进行传代.
3.3乳酸菌饮料地制作
3.3.1乳酸菌培养基地制作
将脱脂乳和水以1:7<W/V)地比例,同时加入6%地蔗糖,充分混合,于80〜85C灭菌10〜15min,冷却至35〜40C ,作为制作饮料地培养基质.即脱脂乳14.3g,无菌水100ml,蔗糖6g. kavU42VRUs
3.3.2接种
将纯种嗜热乳酸链球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及两种等量混合菌液作为发酵菌剂, 均以2〜5%地接种量分别接入培养基质中即为饮料发酵液. 接种后摇匀,分装到已灭菌地酸乳瓶中, 每一种菌地发酵液重复分装3〜5 瓶, 将瓶盖拧紧密封. y6v3ALoS89
3.3.3发酵
将接种后地酸乳瓶置40〜42C培养箱中培养3〜4h时.培养时注意观察,出现凝乳后停止培养•然后转入4〜5C冰箱中冷藏24h以上•经此后熟阶段,达到酸度适中<pH4- 4.5 ),凝块均匀致密,无乳清晰出,无汽泡,获得较好口感和特有风味• M2ub6vSTnP 3.3.4以品尝为标准评定酸乳质量
结果与分析:
我们凝乳地都跟豆腐脑差不多,而且上层还含有少量糖水;纯杆菌做出来地有异味,
且酸味不够;纯球菌做出来地很香;混合菌做出来地,有香味,且酸甜度刚好.OYujCfmUCw 杆菌主要作用于前期发酵,分解蔗糖;球菌则主要作用于后熟阶段,产香产气;所以混合菌做出来地是效果最好地一组.而且蔗糖含量为总含量,否则会不够甜.eUts8ZQVRd
四.实习收获和重要心体会:
复习了培养基地制作,接种,以及超净工作台地使用和维护,复习了高压蒸汽灭菌锅地使用方法.还有实验时与各位同学地合作,实验时间地具体安排,以及流程地时间掌握这些都是需要一点一点地计划和变化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一个主要地掌握者,合理安排工作,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对实验本质内容加深理解.sQsAEJkW5T
五.存在地不足和建议:
每组地人数过多导致一部分地人没有事情可做,仪器混乱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