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岩土层岩性特征
岩土力学特征表

岩土力学特征表各地层岩土特性如下:<1>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局部为杂填土,颜色较杂,主要呈灰色、灰黄色。
素填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粉细砂、中粗砂等,稍压实;部分地段以碎石、块石为主回填。
杂填土则局部夹杂有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
层顶标高为6.34~15.00m,层底标高为0.52~13.00m,厚度为1.50~8.30m,平均厚度3.96m。
<2-1A>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层深灰色、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及有机质组成,局部含粉砂及贝壳碎片,饱和,呈流塑状,具滑腻感和腥臭味。
本层局部揭露,主要分布在山间冲积平原带。
层顶标高为1.68~5.66m,层底标高为0.14~4.06m.,厚度为1.20~2.20m,平均厚度1.68m。
<2-1B>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质土层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状,具腥臭味,以粘粒为主,局部含有腐植质,本层零星分布。
层顶标高为 1.16~5.52m,层底标高为-0.24~4.09m,厚度为1.00~1.70m,平均厚度1.37m。
<2-2>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质粉细砂层本层主要为淤泥质粉砂、淤泥质细砂,粒径较均匀,含淤泥质及少量有机质,局部有贝壳碎片,颜色以深灰色、灰色为主,饱和,多呈松散状本层小范围分布。
层顶标高为-1.32~6.46m,层底标高为-2.62~4.36m,厚度为1.30~3.80m,平均厚度2.49m。
<2-4>海陆交互相沉积粘性土层呈深灰色、灰色、黄褐色等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粉土,呈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状,本层局部分布。
层顶标高为0.58~7.26m,层底标高为-1.32~6.46m,厚度为0.80~3.00m,平均厚度1.85m。
<3-1>冲积—洪积粉细砂层呈浅黄色、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以细砂为主,含较多粉砂及少量粘粒,饱和,多呈松散状,局部呈稍密或中密状,本层局部分布。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根据岩土体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别,可分为松散松软堆积层岩类、碳酸盐岩类及碎屑岩类3个岩体类型6个工程地质岩组。
(一)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物理力学特征此岩类的划分根据其结构特征、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分为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和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2个工程地质岩组。
1、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1)残坡积土(Q el+dl)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沿线丘陵沟谷坡脚一带,多为紫红色、棕红色粉砂质粘土或浅黄色、灰黄色砂土、亚粘土、粉土夹(含)碎石,沿线厚度不一。
残坡积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18.8~24.00%,天然孔隙比e0.600~0.697,塑性指数Ip 8.4~12.6,液性指数I L 0.46~0.60为软塑状,凝聚力C26.6~45.1Kpa,内摩擦角φ10.1~18.7度,压缩系数a0.25~0.40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残坡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冲洪积土(Q4al+pl)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床、河滩上,为灰色、浅灰色亚粘土、粘土及褐灰色细、粉砂土及砂砾卵石层,厚度不一。
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21.7~26.50%,天然孔隙比e0.619~0.838,塑性指数Ip 8.4~14.6,液性指数I L 0.46~0.87为可塑状,凝聚力C12.9~32.2Kpa,内摩擦角φ7.0~10.3度,压缩系数a0.31~0.47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粘土天然含水量W28.8~34.30%,天然孔隙比e0.838~0.978,塑性指数Ip 20.0~21.3,液性指数I L 0.54~0.77为软塑状,凝聚力C22.6~54.7Kpa,内摩擦角φ10.0~10.3度,压缩系数a0.24~0.605为中~高压缩土类。
冲洪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崩坡积土(Q4col+dl)崩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边缘、高陡斜坡的坡脚处,碎块石成份与地层岩性有关,为黄灰、红褐色亚粘土夹块石、碎石。
各种常见岩石岩性描述

灰白色厚层细粒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95%左右;长石、绢云母约占5%。
灰褐色含绢云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8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
5mm左右,含量15%左右;长石矿物约占5%。
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组成。
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5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
5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
5mm左右,含量25%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灰白色薄层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0。
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灰色十字石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
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5%左右。
常见岩性描述

土层
1、素填土:黑褐色,主要成分为泥、砂岩碎石、粉质粘土。
稍湿-干,松散,块径5-110mm,硬物质含量约40%,表层含少量建筑垃圾,堆积年限为小于5年。
2、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状,切口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3、块石土:黄灰色、主要由灰岩块石和粘性土组成,块石粒径为30-200mm,含量55%,呈棱角状,稍湿-干,呈中密。
4、卵石土:灰白色,稍湿、中密,母岩成分为灰岩、石英岩,粒径10-110mm,磨圆度较好,呈次椭圆状,级配较差,卵石间充填灰白色中粒状砂土,卵石含量65%。
岩层
1、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砂质重。
其中孔深-5.20m为强风化,岩质较软,岩心破碎,呈碎块状。
其下为中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岩心呈短柱-柱状,节长5-40cm。
2、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其中孔深-5.20m为强风化,岩质较软,岩心破碎,呈碎块状。
其下岩体完整性较好,岩心呈柱状,节长10-18cm,为中风化。
3、灰岩:浅灰色、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可见溶蚀裂隙发育,孔深-17.20m段岩质极软,岩心呈碎块状,为强风化层,其下岩心多呈柱状,节长7-18cm,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为中风化层。
4、页岩:黄绿色,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页理发育,孔深-6.75m段岩心破碎、呈碎块状,岩质极软,为强风化层。
其下岩心多呈短柱状,节长2-4cm,为中风化层。
岩性描述1

素填土:红褐色、褐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粘性土,砂、泥岩块石组成,土石比5:5,碎块石一般粒径30~300mm,最大粒径850mm,访问回填3年左右。
粉质粘土:黄灰、褐色,软塑~可塑状,质较均一,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震无明显结构变化,为残坡积土。
泥岩:红褐色、灰褐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为主,局部砂质含量较高,夹多层、薄层泥质砂岩及灰绿色砂质条带,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
强风化带岩质极软,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局部短柱状,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质软,不均,岩芯多呈长柱状、短柱状,局部块状,岩芯一般节长5~25cm,最长岩芯45cm。
砂岩:灰色、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岩屑等,钙质胶结为主,局部泥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细中粒结构,局部夹有薄层褐色泥岩团块。
强风化带岩质极软,岩芯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质较软~较硬,不均,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
岩芯一般节长5~25cm,最长岩芯45cm。
砂质泥岩:褐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含少量长石、石英、云母、岩屑等,泥质结构为主,局部泥质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砂质含量不均,夹多层薄层砂岩及泥质砂岩。
强风化带岩质软,岩芯破碎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质软~较软,不均,岩芯呈短、长柱状,少量块状。
泥质粉砂岩: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粘土矿物等,泥钙质胶结为主,局部泥质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夹有砂质泥岩透镜体.强风化带岩质极软,岩芯呈碎块状、散砂状;中等风化带岩质软,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少量碎块状。
杂填土:红褐色、灰褐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粘性土、砂泥岩碎块及砼块、砖块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硬杂物含量约10~30%,一般粒径50~150mm,最大粒径400mm,访问堆积3~5年左右,为无序抛填而成。
卵石:灰色、黄灰色、深灰色,稍密~中密,卵石含量50~70%,成份主要为火成岩、变质岩、石灰岩,一般粒径30~80mm,最大粒径250mm,多呈次园状,,分选差,级配中等。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根据岩土体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别,可分为松散松软堆积层岩类、碳酸盐岩类及碎屑岩类3个岩体类型6个工程地质岩组。
(一)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物理力学特征此岩类的划分根据其结构特征、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分为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和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2个工程地质岩组。
1、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1)残坡积土(Q el+dl)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沿线丘陵沟谷坡脚一带,多为紫红色、棕红色粉砂质粘土或浅黄色、灰黄色砂土、亚粘土、粉土夹(含)碎石,沿线厚度不一。
残坡积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18.8~24.00%,天然孔隙比e0.600~0.697,塑性指数Ip 8.4~12.6,液性指数I L 0.46~0.60为软塑状,凝聚力C26.6~45.1Kpa,内摩擦角φ10.1~18.7度,压缩系数a0.25~0.40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残坡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冲洪积土(Q4al+pl)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床、河滩上,为灰色、浅灰色亚粘土、粘土及褐灰色细、粉砂土及砂砾卵石层,厚度不一。
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21.7~26.50%,天然孔隙比e0.619~0.838,塑性指数Ip 8.4~14.6,液性指数I L 0.46~0.87为可塑状,凝聚力C12.9~32.2Kpa,内摩擦角φ7.0~10.3度,压缩系数a0.31~0.47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粘土天然含水量W28.8~34.30%,天然孔隙比e0.838~0.978,塑性指数Ip 20.0~21.3,液性指数I L 0.54~0.77为软塑状,凝聚力C22.6~54.7Kpa,内摩擦角φ10.0~10.3度,压缩系数a0.24~0.605为中~高压缩土类。
冲洪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崩坡积土(Q4col+dl)崩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边缘、高陡斜坡的坡脚处,碎块石成份与地层岩性有关,为黄灰、红褐色亚粘土夹块石、碎石。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岩石建造类型、结构面特征及其组成岩石的岩性和强度等特征,岩体分为岩浆岩、变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特殊岩石等5个工程地质岩类。
每个岩类再划分为若干岩组,共计18个岩组。
根据土体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及工程特征,土体划分为两类11个组。
(一)岩体工程地质特征1.岩浆岩类(1)坚硬—软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48.0—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9—56.0兆帕,软化系数0.43—0.54,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变质岩类(1)软硬相间薄—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2.0—113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43.0—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
(2)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
(3)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1)软弱—较坚硬,中—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岩石呈不等厚互层状。
力学强度因岩性不同而异。
地壳岩层的类型及特点

地壳岩层的类型及特点地壳是地球上最外部的固体壳层,它包裹在地球的表面,由各种岩石组成。
根据岩石类型和特点,地壳岩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性岩层、酸性岩层和中性岩层。
1. 基性岩层:基性岩层主要由镁铁质矿物组成,如辉石、橄榄石等。
这类岩层富含镁和铁元素,颜色较暗,密度较大。
基性岩层一般呈板状或块状分布,常见的有玄武岩和辉绿岩。
玄武岩是一种常见的基性岩层,具有黑色或暗绿色的颜色,质地坚硬。
它的特点是密度较大,结构均匀,常见于地壳的海岸线和一些火山地区。
辉绿岩是一种绿色的基性岩层,主要由辉石和橄榄石组成,质地坚韧。
辉绿岩常见于洋中脊和地壳的海底地区,是地壳岩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酸性岩层:酸性岩层主要由硅铝质矿物组成,如石英、长石等。
这类岩层富含硅和铝元素,颜色较浅,密度较小。
酸性岩层一般呈片状或层状分布,常见的有花岗岩和片麻岩。
花岗岩是一种常见的酸性岩层,具有粉红色或灰白色的颜色,质地坚硬。
它的特点是晶粒较大,结构均匀,常见于地壳的大陆地区。
片麻岩是一种由片状矿物和麻状矿物交替排列而成的酸性岩层,常见的有云母片麻岩和绿片岩。
片麻岩常见于地壳的变质岩带和大陆边缘地区。
3. 中性岩层:中性岩层介于基性岩层和酸性岩层之间,既含有镁铁质矿物,又含有硅铝质矿物。
这类岩层的颜色和密度一般介于基性岩层和酸性岩层之间,常见的有安山岩和二长岩。
安山岩是一种中性岩层,具有灰黑色或深绿色的颜色,质地坚硬。
它的特点是晶粒较细,结构均匀,常见于地壳的火山地区。
二长岩是一种含有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中性岩层,常见的有二长英安岩和二长英辉石岩。
二长岩常见于地壳的构造带和大陆边缘地区。
地壳岩层的类型及特点包括基性岩层、酸性岩层和中性岩层。
基性岩层富含镁铁质矿物,颜色暗,密度大;酸性岩层富含硅铝质矿物,颜色浅,密度小;中性岩层介于基性岩层和酸性岩层之间,既含有镁铁质矿物,又含有硅铝质矿物。
这些岩层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各自具有独特的地质特点和形成环境,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岩土层岩性特征(土方挖填种类):
拟建场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揭示4个单元地层,由上而下由新到老依次为:(1)人工填土、杂填土地层,由于场区位于武汉市内,人为活动频繁、建筑物密集,表层普遍分布填土地层;(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可塑~硬塑,局部发育有淤泥质粉质黏土夹层,软~流塑状;(3) 第四系坡残积碎石土,硬塑,该层为初勘阶段售1、2、4钻孔揭示,本次详勘未见此层;(4)~(6)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页岩、石英砂岩、局部钻孔揭示到灰岩。
详述如下:
(1)人工填土、杂填土:色杂,主要以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黏性土、生活垃圾等,堆填时间大部分小于10年,部分为新近拆迁期间回填,分布于整个场区。
层面标高20.10~27.84m,地层厚度0.2~6.5m。
(2)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褐色,流塑~软塑,潮湿,含大量有机质,具有腥臭味,多分布于表层,局部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可塑状粉质黏土层中,幼儿园、C、B89、A9楼盘地基都有分布。
层面标高14.90~26.62m,层面埋深0~10m,地层厚度0.6~4.6m。
(3)可塑状粉质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灰白色,可塑,局部含有铁质结核。
层面标高 6.1~27.44m,平均标高18.85m,层面埋深0~15.3m,平均埋深4.15m,地层厚度0.4m~16.3m,平均厚度6.2m。
(4)硬塑状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褐色,硬塑,局部夹有碎石。
层面标高1.19~26.22m,平均标高14.61m,层面埋深0~20.6m,平均埋深9.40m,地层厚度5m~9m,平均厚度8m。
(5)坡残积碎石土,暗红色~褐黄色,饱和,密实,碎石成份以石
英砂岩为主,岩芯坚硬,碎石直径3~5cm,含量约60%,夹大量粘土。
售1、2、4钻孔均有揭露,层面埋深7.50~15.30m,层面标高8.06~15.30m,层厚2.70~5.90m,平均4.94m。
本次详勘场地内未揭露。
下伏地层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石英砂岩、页岩、灰岩。
(5)-1页岩:褐红色、褐黄色,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
层面标高-1.41~20.13m,平均标高8.7m,层面埋深6.9~25.5m,平均埋深14.45 m,地层厚度1.7m~70m,平均厚度26.85m。
(5)-2页岩:褐红色,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
层面标高-34.36~-16.97m,平均标高-21.96m,层面埋深40.9~57.8m,平均埋深45.88m,地层厚度3.6m~6.5m,平均厚度5.4m。
(5)-3页岩:褐黄色,中风化,岩芯呈碎块状,块径10~80mm,少量呈短柱状。
层面标高-19.93~-23.93m,平均标高-21.93m,层面埋深45~49m,平均埋深47m,地层厚度约4m。
本次详勘揭露较少,仅出现于机动钻孔K-C2-6附近。
(6)-1石英砂岩:褐灰色,灰色,全风化,岩芯土状。
层面标高-0.28~18.11m,平均标高9.26m,层面埋深9.5~23.6m,平均埋深15.21m,地层厚度0.6m~30.2m,平均厚度18.69m。
(6)-2石英砂岩:褐黄色,强风化,局部岩芯呈短柱状,局部夹泥、局部呈碎石块状。
层面标高-64.41~17.51m,平均标高-20.6m,层面埋深9.5~88.5m,平均埋深44.83m,地层厚度1.3m~39.3m,平均厚度7.37m。
(6)-3石英砂岩:灰白色,中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局部呈块状。
层面标高-40.97~13.17m,平均标高-14.63m,层面埋深10.6~64.3m,平均埋深39.22m,地层厚度0.5m~12.5m,平均厚度
5.38m。
(7)-1溶洞:棕黄色,全填充~半充填,充填物为粉质黏土,流塑状,局部夹少许碎块石。
主要于钻孔A10-8,B9-1、B9-9、A9-1、D-1、D-2、D-5中揭示。
层面标高-52.83~-13.96m,平均标高-27.57m,层面埋深37.4~75.7m,平均埋深50.90m,地层厚度1m~8.2m,平均厚度3.86m。
(7)-2灰岩:灰白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可见溶蚀现象。
主要分布于A09、A10、B09楼栋及地下车库局部。
层面标高-58.43~-10.4m,平均标高-32.68m,层面埋深34.6~81.3m,平均埋深56.23m,揭示厚度0.7m~12.8m,平均揭示厚度4.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