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余杰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余杰摘要:随着我国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不断开拓发展,在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不断引进的同时,也融合了大量的儒家文化。
作为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它保留了先祖们朴素,单纯的理念,许多思想观点都对园林的建设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见。
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古代园林看出,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中庸”、“善,美”、“礼乐”等等许多深刻的儒家思想。
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园林设计手法中,使其更好地继承延续下去。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儒家文化引言:本文从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蕴含着的儒家文化的出发,来认识“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以及“比德”思想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审美功能和审美形态了解儒家文化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影响,并且阐述“善”和“美”这两个比较典型的儒家理念中的审美特点。
最后从礼乐、中和之美来对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提出儒家文化理念探析,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不断进行保护发展,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崭新风貌。
一、儒家文化在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的体现(一)、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和谐之美儒家文化核心的观念探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根本关系,即为中心思想“仁”。
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并不是单方面起作用的“人本论”和“天命论”,而是要贯彻好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根本上做好双方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这一思想也无处不在。
首先植物景观的设计与布局应当与自然地形、植物生长习性相对应,要以敬畏自然环境为前提,来进行设计工作。
其次在建造园林时,尽可能的在模仿自然,包括人造假山与人工湖,这些从自然景观中激发出的灵感,在使园林更加贴近自然的同时,也消除了园林设计的突兀。
(二)、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的比德之美,儒家思想主张的比德观念,是人对大自然应有的审美观,它借助自然地山、水、木、虫等等显露出来的形态来引起人在欣赏时从内心激发出来的内涵。
比如在古代文人骚客的诗文中流传至今的“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便是运用了“比德”思想,其中梅和竹均占了一席之地。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的探讨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的探讨发布时间:2022-10-09T01:30:02.39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1期6月作者:陈敏锦[导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儒家文化无论是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陈敏锦福建睿森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0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儒家文化无论是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还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基于此,本文审美功能、本质、形态三个角度论述了儒家文化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中的渗透,同时以实际案例阐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中儒家文化思想的体现。
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后续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儒家文化思想从传统层面上来看,儒家的美学主体包括三方面,即审美的功能、本质、形态,将儒家美学作为基础,将这三方面作为主要的切入点,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园林建设体系。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在继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上,融合了近代社会文明和儒家的传统美学思想,在设计上既要突出儒学的精髓,又要体现现代审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的外形越来越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促使现代园林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儒家文化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中的渗透1.1审美功能-“游于艺术、成于乐趣”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功能在于“游于艺术、成于乐趣”,也就是说儒家思想中的“成德论”不但应用在美学与实务之中,而且对当今的园林美学设计审美功能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园林的真实趣味并非只限于心灵上或精神上,其乐趣应体现在园林实际的功能上。
从感性层面来看,可以简单的运用4字概括园林所表达的情感,即兴、观、群、怨。
其中“兴”是指人心的感受,“群”则是用来表达人们自身的亲切感,而“怨”则是与“群”相对立的一种情感。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重点强调了整个景观设计与人们情感上的连接,表现出一种与人类的审美观念、人生趣味相一致的情绪共振,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特点各情趣,进而对人类的社会性活动造成一定的冲击,体现出现代园林的实用价值[1]。
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㊀2018年7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13期收稿日期:2018G05G09作者简介:李金荣(1971 ),女,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方面的工作.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李金荣(武汉森茂生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100)摘要:指出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逐渐交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儒家文化的独特韵味受到世界各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美善相乐之美㊁比德比兴之美㊁礼乐之美以及中和之美等逐渐出现在世人眼前,给中外园林景观设计师带来更多的文化滋养和设计灵感.从现代园林景观审美情趣转变出发,探讨了儒家文化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内涵底蕴,旨在为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提供思考和启迪,进而促进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发展.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儒家文化中图分类号:T U 98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G9944(2018)07G024G021㊀引言儒家美学思想给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培养了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师的审美情趣,因此,儒家文化思想虽经历几千年的风雨,却依旧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础理论.儒家文化中以人为本㊁美善相乐等思想中蕴含的伦理人格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植物的外在形式美上,更表现在园林植物形式和内涵统一的内外美上,使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代,应在尊重和继承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基础上,赋予儒家美学思想时代的意义,使得园林景观在体现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富有时代气息,使现代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2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要求的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由简单美逐渐朝着形式多样化㊁内容多元化的综合美发展,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蕴含着人们对未来城市的美好期许.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下,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追求不同.现代社会,人们不断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和自然景观中找平衡点,以保证在现有环境下城市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首先,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此,人们对园林景观的第一要求就是回归自然.大自然粗犷㊁宁静㊁舒适的特征能缓解人们由于工作或学习生活而产生的压力,为都市生活中的人们保留一片心灵的净土.其次,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对精神家园的建设.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使人们在其中得到美的精神享受,得到美的灵魂熏陶,从而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并将这种美的熏陶融入艺术,使之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增添美的色彩和乐趣.最后,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变使人们在关注城市景观美的形式时愈发注重园林景观的实用功能,在和家人及朋友的野炊㊁郊游等对景观美的享受过程中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3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中儒家文化思想3.1㊀儒家思想的内核现代社会,儒家思想倡导的美学理念已成为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人们对园林景观审美形态和审美内涵的追求是将儒家美学运用于园林设计的重要体现.总之,儒家美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为园林景观之间的协调一致以及人与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在其设计中力求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状态,使得整个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别具一格,构成和谐㊁独特的整体景象.首先,儒家美学中主张园林景观和谐一致,即要求景观设计师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实地考察,因地制宜.现代社会发展愈加迅速,人们的学习㊁工作以及生活空间不断缩小,园林景观的可利用空间同样减小,景观设计师应在依托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设计出独特且富有韵味的园林景观,这要求设计师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尽量使得景观设计和自然环境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当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可以加入古典山水元素以渲染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或是在设计中加入现代高科技技术以体现当今的时代特色.总之,园林设计师能尽量将景观设计和周围环境融合以打造统一协调的整体布局.其次,儒家思想中游人和景观园林统一的美学思想,即天人合一,这要求园林设计师在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使游览者平和地感受到自身和周围景致的融合,全程处于不淫不伤的状态.这不421㊀李金荣: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园林与景观仅要求园林设计师能利用园林景观向游人传达蕴含其中的细腻感情,更要注重游客的直观感受,让游览者处于平和的心理状态.这需要园林设计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设计出和周围景致融合且富有韵味的园林景观,让游客直观体验到平和及中庸之道.3.2㊀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儒家文化3.2.1㊀ 美善相乐之美 的文化理念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美学中的美善相乐思想.儒家文化认为美和善是分不开的,两者的结合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对生命的推崇和尊重.因此,儒家美学认为,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绝不能忘记追求善,应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 美善相乐之美 的美学内涵.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追求高雅的艺术形态,这是其推崇形式美的体现,同时,儒家文化更追求美的内涵 善,其认为世间万物的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和尽美的结合.儒家思想在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的基础上提出美善结合,鼓励世人在追求形式美的基础上追求美的思想内涵.清朝诗人郑板桥对竹十分推崇,称赞其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对竹的热爱和赞扬可通过诗句很好地表达出来.在他看来,竹不仅姿态挺拔,更像是一位意志坚定㊁坚韧不拔㊁拥有高傲风骨的谦谦君子,值得学习和推崇.又比如宋朝诗人陆游对梅花的称赞,东晋年间陶渊明对菊花的赞美,或者其它诗人对兰花㊁牡丹等形态优美㊁内涵丰富的事物的推崇,这些都体现了儒家美学中美善结合的思想,认为对世间万物的追逐不仅要体现在实物形态上,更要体现在深刻内涵中.直至今天,这些代表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实物仍旧在园林植被设计作品以及其它艺术作品中出现,凸显了人们对美善相乐的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2.2㊀ 比德之美㊁比兴之美 的文化理念儒家美学中的比德之美㊁比兴之美是指人们将自身的道德体会和感受赋予园林景观植物中,在欣赏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审视自身的道德品质,抒发自我道德价值观.众所周知,大自然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现实源泉,而儒家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源泉,两者的结合使得园林设计师能体会和把握自然环境中蕴含的安宁㊁祥和㊁舒适的氛围,并将此氛围蕴含在园林设计中,以此激起游园人的情感共鸣,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3.2.3㊀ 礼乐之美 的文化理念礼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礼乐之美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礼即礼貌㊁礼节,表示人们对园林植被的尊重和爱惜,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它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推崇礼即是推崇建立一个有秩序㊁有规则的园林景观,从而使人与人之间㊁人与自然之间有序交流㊁和谐发展.乐即安宁㊁快乐,表示人们对和谐安宁的国家的向往和追求.在园林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园林设计师巧妙利用园林植被,让游园人感受到环境的安宁和气氛的平和.总之,园林景观设计中,礼乐之美主要指景观设计师在尊重自然㊁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有序㊁巧妙地安排园林植被,给人以有序㊁安宁㊁和谐㊁舒适的享受.3.2.4㊀ 中和之美 的文化理念中庸思想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部分,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的艺术作品有着深厚的影响.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中庸思想在儒家美学中主要体现为中和之美,我国的四大名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文化理念.儒家美学的中和之美对园林景观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追求中和之美即为追求中庸之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人㊁园林以及景观之间的协调一致,追求一种有机之美,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审美境界.儒家美学的中和之美认为,在景观设计中要保持中庸状态,追求动而不过㊁动而适度的境界,追求感情宣泄平和协调不突兀,保持所谓的中和状态,给游园人一种平和的情感共鸣.此外,它强调园林景观植被设计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有机统一和协调一致,保持同样的节奏和韵律,不能突然分开.总之,儒家美学的中和思想对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意义深远,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能给园林设计师以美感的启迪,为他们的创作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和灵感.4㊀结论与展望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儒家文化的美学思想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园林景观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文化中的部分思想可能过时,但是其美学思想中的比德之美㊁比兴之美㊁礼乐之美㊁中庸之美等仍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值得当今园林设计师继承和发扬.总之,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其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丰厚,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在认真学习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园林设计的灵感并赋予儒家美学时代特色,创造出更多与自然环境融合一致㊁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为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闵筱筱.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分析[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12):62~63.[2]尤㊀艳,李㊀思.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J].园林绿化,2017(3).[3]张加兴.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J].综合论坛,2017(34):276,277.[4]刘兆硕.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索[J].建设与发展,2017(3).[5]林丹峰.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J].智能规划,2017(10):145~146.521。
浅谈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

清浊处世哲学----私家园林的隐逸 文化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苏舜钦因支持革新被革职, 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 “草树郁然,崇阜广水” 苏舜钦因此与沧浪亭结缘, 自称沧浪翁。沧浪亭不仅 具有宋代造园风格,也是 写意山水园的范例。停步 四望,园内曲栏回廊,垒 叠湖石,葱茏翠碧,亭轩 隐约其间。苏州沧浪亭的 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 现出园主视己与自然浑同 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 心情。能让曾经仕途通达 的苏舜钦放下官场得失甘 心终老沧浪亭,可见沧浪 亭之美。
儒家思想在园林意境中的体现
寓意景物,隐喻品性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竹曰:“竹解 心虚即我师”。
营造景物,寄托情结
突出君权至上而建造的气势恢宏 的皇家园林
唐诗人骆宾王在《帝京篇》中写道 “不睹皇居壮,不知天子尊”。
非壮丽无以重威;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秦始皇扫荡六国后,将天下20万富豪 全数迁往都城咸阳,并把灭掉的六国 都城拆迁到咸阳北坂。财力、物力、 人力、技艺的四重集中使得秦代的宫 室规模空前庞大。仅咸阳宫一处就是 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而其中最 为有名的当属秦始皇建于渭水之南的 上林苑。著名的阿房宫就建在上林苑 内。当时的阿房宫就“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一个苑 中宫殿尚且如此,上林苑的规模就可 想而知了。
浅谈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的意境与哲学思想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 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 言有尽而意无穷。”
儒家文化的思想发展
崇尚“仁义”和“礼乐” 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 价值观。 传统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
儒道文化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儒道文化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体现儒家文化中的“中和之美”与“天人合德”观儒家是“中和”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努力践行者。
“中和”的内涵很丰富,也很复杂,这里只把“中和”作为儒家重要的审美尺度来讨论,也就是所谓“以性情言之”. 第一,感情表达要适中。
儒家审美观要求对情感的表达要有所节制和约束,不能一任天性、放浪形骸,而必须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
刘偏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明确提出:“诗者,持也,持人性情。
”这里的“持”就是“矜持”、“持重”,不可放任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艺术(美)主要是用来调节人们性情的,即,使人们的喜怒哀乐都“中节”。
诚如《礼记·乐记》中所云:“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
”对儒家的这一思想,荀子在《乐论》中作了更加深入地阐述:“夫乐者乐也,人情之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然而,乐与乐不同,“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
由此可见,儒家肯定人们的爱美之心、肯定艺术对“人情之必不免”,但是,艺术(诗、乐)的主要作用是节制“人欲”的,即所谓“以道制欲”.而节制的尺度就是“中和”。
第二,艺术(美)的表现形式要适中。
艺术(美)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由美的“感性”(也就是“形象性”)特征所决定的。
所以,“中和美” 不仅表现于艺术内在的思想内容,也表现于外在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 《礼记.乐记》中对音乐作过这样的描述:“乐者,音之由所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瞧(音jiao)以杀(憔杀,即短促、急切); 其乐心感者,其声惮(音char,宽舒)以缓;其喜声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种不同的心态,会表现出六种不同的声音(可视作六种不同的风格)。
前四种或太短促、急切,或太舒缓、散慢,或太怒张、激昂,或太粗犷、狞厉,都不符合儒家的审美尺度,而只有敬心发出的平和、正直之音与爱心发出的中和、柔顺之音,才是儒家所认可的。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苗卉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苗卉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开始看重更高一层的需求,也就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可得知,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知,强调“以人为本”。
而“以人为本”,恰是儒学的重要思想理念。
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不仅是现代景观的灵感源泉,更是古典景观的理论基础,对于我国从古至今的园林审美艺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思想。
儒家的审美是将美与善做到有机统一,以伦理道德作为审美活动的根基,这里面蕴含了对于美的本质的看法,也就是和善礼仪为美,其主要意义就在于心理状态与外在世界的一种协调对应、共通的感受。
这一点,在景观植物设计方面尤为明:孔子提出修身的过程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知山乐水是一种朴素而高尚的审美意趣,“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更是说明了不同品质的人对于美感的差异性,美感是中庸的,和谐的,是群体的组合,也是个体意识形态的流露,儒家“比德比兴”、“中和之美”、“礼乐之美”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为中华园林艺术的源远流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当代景观种植设计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园林景观;礼乐文化;比兴;比德;中庸之道;中和之美;设计思路;植物设计一、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比德比兴之美”的文化理念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历来以自然景观为灵感来源,将儒家文化作为创意根基,“比德比兴”的思想基础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性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设计理念,作为我国古代颇具民族特色的审美传统,将审美对象与伦理道德相联系,或是从外在角度赋予一定象征意义,含蓄且颇具情趣的表达思想理念,或是从内在角度感受其神韵意味,以达到从伦理角度来感受美、体验美的最终目的。
所谓“比德”,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与人的本质力量有相似形态、性质和精神的花木,均可以与审美主体相比德,中国人将自然同情感生活相联系,最初出现在《诗经》,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儒家对于自然山水的比德观念,可以称之为“德化”自然,通过精神上的相呼应,而非外在对于自然的改变,可以说是古代哲人独特的自然观。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儒家文化为突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有着自己在美学方面的独特的见解,这种儒家美学思想千百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点,为中国人培养出了一套与其他文明都不相同独特的审美,这在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众所周知的孔子,他的“比德”•“比兴”思想在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思想仿佛为植物设计赋予了灵魂与生命。
此外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中庸”在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体现为“中和之美”,现在建筑园林设计业将追求达到“中和之美”作为自己的设计追求。
此外礼乐文化也为中国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园林景观;礼乐文化;比兴;比德;中庸之道;中和之美;设计思路;植物设计引言:在中国辉煌的历史文化中,儒家文化无疑是那颗自以为灿烂的明星,历朝历代儒家文化都十分受到推崇,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主体与核心内容。
所以说我国几乎各行各业的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方面。
中国的园林可以说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拥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底蕴和精神文化内涵,它的存在彰显了儒家文化审美思想对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重要作用。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不仅仅注重园林的形式美和外在美,还通过造型与色彩等艺术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同意,使的园林艺术拥有了自己的内涵与底蕴。
儒家文化是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的结果,它随着社会的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趋于完整,同时又具有各个时代的时代特征,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传统的儒家文化,并且不断地将一些当代的先进的元素添加到里面去,为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创造出新的文化特征,彰显新时代的时代风貌。
一: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美善相乐之美”的文化理念我国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设计可谓是充分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造型审美特征。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注重美善共存,希望通过美善的相互融合来达到对生命的完善,善使人共生,美使人共享的多角度融合。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中充满了中国儒家文化中朴实、温柔、人道的价值思想,长久以来已深深铭记在华夏文化之中,同时也促使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儒家文化理念的发展。
儒家文化中的理念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也被证明能够进一步提高景观的美观性,令人愉悦,使人来之不易,使其中蕴含的艺术性更加凸现,更有益于景观设计。
首先,儒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国园林设计最主要的宗旨之一。
这一概念激发了一种平衡的氛围,勾勒出可以咄咄一局的自然生态系统美感。
其次,儒家文化中的“因时制宜”理念,代表着自然、充满变化与动态的精神,旨在适应不同的季节与社会环境,因此将园林的构图、色彩多重变化。
此外,儒家文化中的朴实、温柔的价值观,更有助于倡导一种以尊严、温情、尊重和平等为基础的氛围。
园林整体结构不失实用性,精雕细琢,将自然与审美相结合,为园林设计注入了来自儒家文化中深远历史的寓意,更有助于推动中国园林设计理念的发展。
总而言之,儒家文化中充满气质的理念,一直是中国园林设计继承发展的主要动力。
通过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为园林设计增添更多的乐趣,也可以让园林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展现出更多形式多样的艺术美感。
因此,在园林设计的实践中,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理念思想,运用它们进行园林设计,有助于打造更完善、更舒适、更人性化的园林空间,以此尽己之力让更多人享受自然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发表时间:2018-05-22T15:19:46.3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金燕1 张文勇2
[导读]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儒家文化为突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1.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浙江省杭州市 311112;
2.绍兴鲁易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杭州办事处浙江省杭州市 311112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儒家文化为突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有着自己在美学方面的独特的见解,这种儒家美学思想千百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点,为中国人培养出了一套与其他文明都不相同独特的审美,这在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众所周知的孔子,他的“比德”•“比兴”思想在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思想仿佛为植物设计赋予了灵魂与生命。
此外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中庸”在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体现为“中和之美”,现在建筑园林设计业将追求达到“中和之美”作为自己的设计追求。
此外礼乐文化也为中国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园林景观;礼乐文化;比兴;比德;中庸之道;中和之美;设计思路;植物设计
引言:在中国辉煌的历史文化中,儒家文化无疑是那颗自以为灿烂的明星,历朝历代儒家文化都十分受到推崇,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主体与核心内容。
所以说我国几乎各行各业的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方面。
中国的园林可以说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拥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底蕴和精神文化内涵,它的存在彰显了儒家文化审美思想对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重要作用。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不仅仅注重园林的形式美和外在美,还通过造型与色彩等艺术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同意,使的园林艺术拥有了自己的内涵与底蕴。
儒家文化是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的结果,它随着社会的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趋于完整,同时又具有各个时代的时代特征,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传统的儒家文化,并且不断地将一些当代的先进的元素添加到里面去,为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创造出新的文化特征,彰显新时代的时代风貌。
一: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美善相乐之美”的文化理念
我国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设计可谓是充分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造型审美特征。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注重美善共存,希望通过美善的相互融合来达到对生命的完善,善使人共生,美使人共享的多角度融合。
儒家文化的审美特性是美善相乐,而美善相乐的最高境界是尽善尽美。
经过对各地园林景观的植物设计分析发现,他们除了追求美之外还都标榜追逐善,这些特征无不体现出了我们亘古未变的民族文化心理。
中国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具有陶冶情操催人奋进的作用,中国人的审美精神往往对高雅与高尚之美情有独钟,这就造就了儒家文化的崇高之美。
严格来讲,儒家文化的部分美学观点是从道教文化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儒家学者与道家学者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认为“美善结合”即美的事物都应该是表里如一的。
就是说美的外在与美的思想这两者应该是相互统一的。
梅兰竹菊是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几项重要元素,历朝历代都有诗人来歌颂它们。
这些美善和同思想的表现载体就是这些具有中国文化气节的植物。
二: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比德之美”的文化理念
艺术的创作都是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园林设计都是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用来创造,并且将儒家文化作为儒家思想文化作为创意的根基,将自然中的意识与气息融入到园林植物景观当中去,当人们参观游览时就会使人们从身心上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使人身心愉快,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给人以心灵上的寄托与人文关怀。
以礼节情使儒家思想文化的审美本质,伦理道德是礼义审美活动的根基,儒家文化注重在自然艺术的熏陶中体悟道德人格,从而培养世人的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
儒家的自然美学观是将传统的道德理念依附到自然景观中,记住这种方式来传道授业。
君子重比德,这实际上是对人格的欣赏,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园林景观设计艺术上的核心理念。
三: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比兴之美”的文化理念
在儒家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与“比德”思想不同的思想叫做“比兴”,这两种思想虽然都出自儒家文化,但其实是有较大差距的。
善于运用比兴是我国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将一些象征意义上应用到花鸟树木上,赋予它们一些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们的形象来含蓄委婉的表达设计者自身的看法,这种方式也经常被运用到为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这种比兴手法在园林景观至五世纪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儒家文化的“比德”和“比兴”几乎存在于各个时间段的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上,构成了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上的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儒家思想强调人要顺应自然,尊崇自然。
强调人与自然要建立和谐的关系。
儒家的“比德”与“比兴”文化思想,为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理念,这基本上决定了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设计风格。
四: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中庸之道”的文化理念
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便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核心便是中庸二字。
儒家中庸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国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也受到中庸之道的重要影响。
中和之美是中庸文化的外化。
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中和之美表现出连续性的文化特点,也是核心代表,我国各地的著名园林基本上都是其中的代表。
在园林布局上中和之美体现在有较长的中轴线,大多采用中轴线设计,充分体现出对称之美。
结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的文化从未断流的国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思想就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
在我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人们的审美与儒家的审美思想完美契合。
儒家思想的“美善相乐之美,“比德比兴之美”“中和之美”在我国园林景观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总的来说儒家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作用都是巨大且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林丹峰.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J].智能城市,2017,3(10):145-146.
[2]叶鹏飞. 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D].江西财经大学,2013.
[3]陈敏捷.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D].北京林业大学,2005.
[4]马婧,骆伟.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及体现方式分析[J].建筑知识,2017,37(09):163+175.
[5]矫克华.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S2):2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