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2课 俄国的改革【自学目标】1.了解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认识到它们在俄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

2.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自学填空】1.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俄国的改革2.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俄国近代历史的两次改革。

材料一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

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

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

全俄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材料二彼得一世热心向西方学习,他派代表团去西欧各国考察,学习西欧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聘请技师和专家,引进各种先进机器设备。

彼得一世也乔装打扮随同前往,他在荷兰认真学习造船技术,还拿到了毕业证书;在英国,他参观了科学院和牛津大学,拜访了大科学家牛顿;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推动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通过探究上述问题,你得到什么启示?【巩固练习】1.从客观上说,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仍然相当缓慢,其主要原因是这场改革没有改变( )A.封建生产关系B.俄国社会性质C.农奴的法律地位D.沙皇的专制统治2.1861年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地主不得买卖农民C.农民享有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D.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3.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强化了沙皇专制C.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D.减轻了人民负担4.促使沙皇进行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对俄国的影响C.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惨败D.农民起义威胁到沙皇的统治5.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维护沙皇的封建统治,沙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教材通过讲述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改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理解改革的过程,感受改革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改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改革前后的社会变化,认识改革的影响。

4.教师讲解:穿插讲解改革过程中的历史背景、事件和影响,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图片:收集改革前后的社会图片,直观展示改革的影响。

4.视频:寻找相关改革过程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19世纪中期的俄国社会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过程。

教师穿插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讨论成果。

2019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俄国的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俄国的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消极:但是,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
任务一: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任务二【合作探究】
1.(1)阅读教材,说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
(2)列举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2.(1)阅读教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罗斯的由来: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人的一支,19世纪晚期建立()俄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俄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纪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到莫斯科大公()即位后,正式采用“”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2课《俄国的改革》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2、归纳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举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梳理知识】
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的根本原因是()
A军事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1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人教版(新)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人教版(新)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人教版(新)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俄国的改革(1)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

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探究二: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内容、性质、意义、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教师讲解: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荷兰在17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17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发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17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问题:17世纪末俄国落后有哪些表现:(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100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归纳:17世纪的沙皇俄国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当荷、英等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

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却继续发展。

阻碍俄国的进步。

(1)背景: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的经济及其落后,而落后的根源是俄国盛行农奴制。

虽然17世纪俄国也开始出现了手工工场,但是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农奴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所以工商业发展缓慢。

为了使俄国摆脱落后面貌,实现付过强兵,彼得一世决定向西方学习,全面推行改革。

(2)改革内容:政治方面: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

军事方面: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安功劳和才能选拔人才。

经济方面:他鼓励兴办公共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教育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3)封建地主性质的改革(4)意义: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未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第2课俄国的改革导学案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俄国的改革导学案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拓展第2课俄国的改革【学习目标】1.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结果。

2.能准确说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3.从俄国的这两次改革的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自主学习】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①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②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彼得一世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4、内容:①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②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教育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社会生活上: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6、意义: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的进程。

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原因:①根本原因: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原因: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③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2、开始: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沙皇统治;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6、性质:是一场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6、影响(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的道路。

②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学案设计(无答案)

俄国的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2.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难点:全面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对俄罗斯帝国崛起所产生的影响;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习过程】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1)15世纪晚期,__________公国统一俄国;(2)__________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__________,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18世纪初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__。

4.改革的内容(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__________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__________,要求__________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__________和才能提拔人才;(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5)提倡人们学习__________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

开启了俄国__________的进程。

(2)__________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的__________危机严重,仅1858—1860年就发生300多次农民暴动。

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__________被迫签署废奴法令,进行改革。

2.根本原因:__________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4.内容(1)农奴获得__________,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__________,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及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建议】对彼得一世改革,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掌握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明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彼得一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对俄国的领土扩张,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近代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角度掌握。

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师应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即强化了农奴制方面来介绍。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统治遇到空前的危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迫在眉睫。

对改革的影响,教师应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

【新课导入】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几乎在同一时期,俄国历史上也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一世改革。

那么,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教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及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族。

那么俄罗斯是如何建立并逐渐统一的呢?其走向强大的原因又是什么?一、彼得一世改革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介绍俄罗斯统一及沙皇专制制度建立的过程: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形成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

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

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逐渐兼并其他公国,到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

蒙古人(金帐汗国)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使俄国带有东方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

在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后,俄国也失去了与西欧国家经济文化上的有机联系,特别是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兴起的西欧相比显得落后与专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需要学生对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对于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存在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改革的原因和过程,并深入思考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改革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的原因和过程的深入理解,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史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改革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视频资料: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3.史料资料: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4.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用于呈现教材内容和史料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改革的发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型讲授课主备审核
学习目标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2.了解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3.两次改革为俄斯帝国的建立奠定。

学习
重点
两次改革的内容。

学习
难点
两次改革的影响。

预习案
1、彼得一世改组________机构,建立了________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通过改革,俄国的________、________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________准备了条件。

3、________曾告诫贵族:“与其等待________改革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革它。


4.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________,夺取了________的出,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________。

5.彼得一世改革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目标,开启了俄国的进程。

但是,在他的统治下,________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6.19世纪中期,俄国________有所发展,使用________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

但是,________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

7.1861年,________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________,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赎买,所出的价高出当时的地价。

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8.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________,促使社会的各个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________的发展道路。

但是,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行课案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2、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表现?
3、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概况?
4、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5、为什么说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是怎样开始的?
6、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概况?
7、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原因)?
8、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改革案。

“内外交困”是指什么?
9、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10、简述加剧俄国社会矛盾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11、“十二月党人”是怎样形成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发生时在位的沙皇是谁?
检测案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的匮乏
B.人口的众多
C.农奴制的阻碍
D.教育的落后
2.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彼得一世
B.查理二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拿破仑
3.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列宁评价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
B.农奴制改革
C.社会主义制度
D.殖产兴业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5.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农奴制的强化
D.政策调整
6.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解放农奴
B.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加强沙皇专制
7.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不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赎买
D.地主不干涉农奴的生活
8.列宁评价说:“1861年2月19日标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这样说的原因是()
A.它改变了农奴的社会地位
B.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C.它废除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D.它摆脱了民族危机
9.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C.不得再意交换和买卖农民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0.托洛斯基(1842—1889年)出生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
A.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参加十月革命
D.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