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唐宋)鉴赏自编题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鉴赏题3道

古代诗词鉴赏题3道

古代诗词鉴赏题3道一、《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作者:[北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

金山,地名。

②西兴:地名。

③桴(fú):小筏子。

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

1.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

(3分)二、《岳州晚景》作者:[唐]张籍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①。

【注】①九月未成衣:反用《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却没有加衣服。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对“晚景”“秋声”的描写,体现了诗人的心境,为全诗抒情奠定基调。

B.颔联写景,动中有静,虚实结合,由太阳浮在水面联想到天空彩霞飞舞,江面也如同天空一样。

C.颈联中“洲白芦花吐”写芦花开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

这种倒着写的手法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例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尾联写天冷未加衣,而古时裁衣、授衣多是家妇所为,由此可知,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2、请根据下列诗句,探究“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

(2分)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张籍《岳州晚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三、《夜寒》作者:[南宋]陆游斗帐重茵①香雾重,膏粱②那可共功名!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注】①重茵:多层褥垫。

②膏粱: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儿。

1.诗中哪些词语照应了标题“夜寒”?(2分)2.“铁马何人从我行”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4分)。

唐诗宋词选读 古诗鉴赏及题目 高中

唐诗宋词选读   古诗鉴赏及题目  高中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

“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

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

“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

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唐宋诗词鉴赏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唐宋诗词鉴赏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唐宋诗词鉴赏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2.A3.C(A.芝麻开化,节节高:比喻生活越过越好;B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使大家心里非常痛快;C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果,成了定局;D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4.D( A搭配不当 B偷换主语 C杂糅)5.D《念奴娇》是长调6.B7.①下面提供两个参考答案,学生能答对其中一个即可。

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入“情怀”,该句贯串笼罩全篇的感情(1分)。

“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1分),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1分)。

(共3分)其二:“又还寂寞”是直接抒情。

(1分)突出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郁积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

(1分)。

“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蕴深广)(1分)(共3分)②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

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1分)。

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愁绪一下子涌上心头。

(2分)(共3分)8.(8分)(1)(每点1分,共4分;每点意思对即可)①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②时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③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④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风筝等。

(2)(每诗2分,找字1分,分析1分;共4分。

分析意思对即可)韩诗:“惊”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

(或:“嫌”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

若选“穿”、“飞”等,可酌情给1分)高诗:“醉”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对春天美景的陶醉。

高考古诗词鉴赏原创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原创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原创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

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吹动1.诗歌的中间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答案:令人心惊的大风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密集的暴雨撕扯着墙上的薜荔。

向远处望去,山岭高耸,树木重重,俯视江流弯曲恰似九回之肠。

(3分)这两联描绘出盛夏大荒之地山高水远、风雨交加遥远而宏大的凄迷景象。

(2分)2.试析全诗的抒发感情的手法。

(6分)答案:直接抒情:“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愁思,即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直接抒发的朋友之间音信不通,彼此隔离的惨痛。

(3分)间接抒情:中间两联借“惊风”、“芙蓉”、“密雨”、“薜荔”、“岭树”“江流”等意象,抒发自己志向高洁,却被恶势力打击的不平,思念重重,犹如九曲回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田家三首(其一)王绩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注释:上皇人:羲皇,指伏羲氏。

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隐居田园过着自由生活的诗人形象。

(2分)他住在箕山下,门枕颍川河,尽情弹琴赏月,饮酒游园,陶醉在美好的春光里,世事纷争与我无关。

(3分)2.全诗是怎样抒发感情的?(6分)答案:“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运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3分)喻指自己的居所像桃花源一样,“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既用典,又抒发了自己安然自得甘愿做一个羲皇之世的隐逸之士的感情。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释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村行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 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2) 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完整版唐诗宋词鉴赏试题

完整版唐诗宋词鉴赏试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③梦,凫雁满回塘。
(颔联背诵)
【注释】
1商山:也叫 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
860)末年离开 长安,经过这里。
2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3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
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韩愈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 “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 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
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 可作为行军信号。
铜制,有柄,三脚。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巡守报更时敲打,也
(1).请结合全诗谈谈本诗主旨。
(2).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2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唐宋诗词鉴赏》
1、选自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第一首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4分)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6.《满江红》是辛弃疾的词作。()
7.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诗歌作品。()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李白的诗句。()
10.《古文观止》是一部收录了唐宋八大家文章的文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结合一首你熟悉的唐代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10分)
A.王维
B.杜牧
C.柳宗元
D.韩愈
16.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诗经》?()
A.不可救药
B.狐假虎威
C.指鹿为马
D.投桃报李
1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哪首诗?()
A.杜牧《山行》
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王之涣《登鹳雀楼》
D.李商隐《无题》
18.下列哪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诗句?()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下列哪些是《古文观止》中的文章?()
A.《岳阳楼记》
B.《醉翁亭记》
C.《出师表》
D.《滕王阁序》
18.以下哪些诗人被合称为“小李杜”?()
A.李商隐
B.杜牧
C.李白
D.杜甫
19.下列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请比较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差异,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说明。(10分)
3.请阐述宋词在表达情感和艺术形式上与唐诗的主要区别。(10分)
4.请从古典诗词鉴赏的角度,谈谈如何品味和理解一首诗的意境与情感。(10分)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套古诗试题鉴赏训练及答案

12套古诗试题鉴赏训练及答案

12套古诗试题鉴赏训练及答案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

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名师坐堂: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参考答案】:(l)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焉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名师坐堂: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氛围。

B. 三四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C.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

D.从诗歌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即景感怀诗。

3.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D(送别诗)3.①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②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

③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从诗歌风格来看,李白的诗属于2.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B. 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C. 这首诗既有正面描写楼高,又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极言楼高。

D. 这首是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的。

3.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参考答案】1.浪漫主义2.C(没有正面描写)3.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②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③“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言之成理亦可)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

B. 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C. “春思”是在美好的春光中减缓了长久排遣不去的愁恨。

D. “草色青青柳色黄”一句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

3.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

(语意相同即可)2.C3.不是。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

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2. 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构思精心细密,格调谐婉高秀。

B. 这首诗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

C. 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 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D. 这首诗写诗人告别石湖别墅,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途见美景,心情愉悦。

3.请从情与景的角度鉴赏此诗。

【参考答案】1.绝句2. D3. 诗人以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等典型意象,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写出了落拓游子漂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诗人心中始终怀着的深深的落寞和孤寂,表面的热闹消隐后这种心境更无处遁形。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梅花九首(其一)》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2. 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

B. 这首诗多用比拟写出梅的气节。

C. 颈联用竹来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D. 尾联借抬高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梅佳作而表达了他的自负,似乎只有他高启才是梅的知己。

3.任选一角度赏析“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一句。

【参考答案】1.律诗2. B(比喻)3.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

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闲雅的精神。

此两句也是在写梅的风骨与魂魄。

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谢亭送别许浑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南)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德代称。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诗。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异中有同,使全诗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B.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种心境,与本诗上联同一机杼。

C.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正衬离愁别绪,笔法富于变化。

D.三、四两句写酒醒后的怅惘空寂,但作者却不直接抒发离情,而是宕笔写景,借景寓情,以景结情,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神伤的情韵。

3.任选一个角度,对这首诗的写法作赏析【参考答案】1. 送别诗;七绝2. C3.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

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七、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1.杜甫,字,唐朝最伟大的诗人。

2.对该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江岸、孤舟景色,是近景。

写草用“细”,写风用“微”,暗喻漂飘泊生活中,自己的渺小。

写樯用“危”,写舟用“独”,暗喻飘泊生活中,自己的孤单。

B.颔联中,动静映衬,意象“星”“月”“草野”“大江”组成一幅雄浑辽阔的画面。

C.尾联中,诗人慨叹人生渺茫。

以“沙鸥”自比,“天地一沙鸥”表现了诗人飘泊无依的伤感和愤激。

D.这首诗描写长江的夜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平,揭示出安史之乱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3.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赏析:【参考答案】1. 子美现实主义2. D3.以乐景写哀情,三、四句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八、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1.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诗。

2. 对该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

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月光的铺泻。

B.诗的前六句,主要描写边城凉州的环境背景,极富地方情调。

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透露了当时凉州的阔大格局,和平安定的气氛。

C.七、八句点明与老友凉州馆中相逢,扣住诗题,一个“多”字写出异地遇故人的兴奋心情。

D.“见秋草”,形容光阴流逝迅速,十句说说岁月催人,流露出叹老哀时的情感。

3.简析这首诗中包含的情感【参考答案】1. 边塞古体2. D3. 在繁华、安定的升平景象中与老友相遇的兴奋,对友谊的珍重情怀;及时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奋发的人生态度。

九、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能表现出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的诗句是2.下面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榆钱落尽表明时已清秋,尽管残存几朵木槿花,但盛时已过,不免有美人迟暮之叹,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B. 诗的前两句写了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更加凸显了整首诗宁静的基调。

C. 此诗通过细致的描摹,以新巧亮丽的语言,勾勒出别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忘情田园的悠闲心境。

D.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景画,充分体现了诗人所说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特点。

3.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时人推赏,你认为其写法好在何处?请作简单的鉴赏。

【参考答案】1. 水绕陂田竹绕篱2. C3. (任选一个角度)①动静结合的手法: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动静相衬;而牛的缓缓行进又愈见环境之静,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

②诗人用“夕阳”、“牛背”、“寒鸦”构成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牛的怡然自得、牛与鸦的想得无猜,渲染了静谧的气氛,夕阳和寒鸦又使作品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③“无人卧”是一处顿笔,引起读者的疑问: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自然地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

这一顿挫使得诗作更有韵致。

十、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田家雨望洪昇惆怅立荒蹊,山寒云渐低。

草风疏飒飒,竹雨冷凄凄。

鸡鹜争余粒,鸬鹚睨浅溪。

催科当岁歉,忍更迫穷黎。

1.洪昇的著名传奇《》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人独自伫立于“荒蹊”,惆怅的是秋天的景色暗淡而萧条。

B. 描写疏风“飒飒”,冷雨“凄凄”,以烘托凄凉的荒年景象。

C. “争”和“睨”字,描写鸡鸭、鱼鹰觅食,实写荒年之惨状。

D. 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全诗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格。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 长生殿2. A3. 要点:对官吏“催科”的憎恨;对百姓“岁歉”的同情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 ,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注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

(1分)2、下列各项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3分)A.首句作者将思家之情放于“驿里”“冬至”这一重要节日背景之下,更添“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情,照应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