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
广州歌剧院分析

logo 公司名称
(2)“小石头”。小剧场舞台可移动
。 400座的多功能厅位于“小石头”内, 具有独立的辅助及后台设施,兼顾室内 乐、小型话剧、曲艺、新闻发布和演员 排练等多功能使用要求,还可兼作小型 电影放映场,举行时装表演等。该厅的 观众座位采用机械移动式,使空间具有 较大的可调性,舞台和观众席可根据功 能变换成不同类型,满足不同的演出要 求,并可作为“黑匣子”实验剧场。
为中国设计-广州歌剧院
——扎哈·哈迪德(英国)
它有着颠覆常规的梦幻空间, 它将成为一座承载梦想的先锋建筑,
这座造型奇异的歌剧院, 出自一位伊拉克裔女建筑师之手。
她被称为建筑界的时尚女魔头, 她的设计常常因惊世骇俗而难以实现。 她是世界上唯一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女建筑师!
logo 公司名称
历时6年建设、即将于近日竣工的广州歌剧院,以其独特的造型、复杂 的结构,为世人瞩目。 › 方案及设计总负责:英国扎哈 ·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 ›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配合单位: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 › 舞台机械及灯光音响设计: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建筑声学设计:澳洲马歇尔戴声学有限公司(Marshall Day Acoustics) › 视线设计模拟分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logo 公司名称
› 功能组织
由“大石头”、“小石头”和“草坡”结合组成建筑空间,功能分区明 确,而又交织成为一体。
(1)“大石头”。1800座的歌剧院及其配套的设备用房、剧务用房、演出用房、行政
用房、录音棚和艺术展览厅位于“大石头”内,各种音阶的主角都将在这里粉墨登场。前厅、 休息厅借助大面积的玻璃与室外景观内外交融,以连续、流畅的墙面及廊道获得拉伸而充满 张力的视觉效果,构成功能交织、景观渗透的动态空间,成为观众欣赏演出之前营造艺术氛 围的场所。
广州大剧院建筑分析

建筑采用几何形态及钢材结构,阳刚之美呼之 欲出,建筑及其广场由外缘向中心下倾的连续 变化,加之地面微妙的起伏,柔化了都市界面, 实现了与自然界面轻柔的接触。而两块石头一 样的建筑与周围造型相对规矩的高楼大厦形成 鲜明对比,从繁华的摩天大楼过渡到宁静的歌 剧院,再到缓缓的珠江,布局和谐。
构建分析
• 其外形犹如大小两块历经江水冲刷的石头,被 放置在珠江北岸一个平缓的山丘上。“双砾” 都采用了屋盖、幕墙一体化的结构,整体性外 壳最大长度约120米,高43米
• 广州大剧院的设计突破了以往建筑的结构特点, 外形似砾石,一大一小,一黑一白,形成鲜明 对比。
• 外围护结构强烈的凹进凸出的不规则几何形体 和内部大跨度、大悬挑、倾斜的剪力墙柱形成 复杂的不规则建筑空间。也正因为此,室内的 光影效果也极好。
位于两块“石头”之间的首层部分为架空 层,与相邻的水面和草坡共同构成一个可供公 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开放空间。弱化了室内 与室外的隔阂,周围的草坡,架空层中得咖啡 厅及周围文化广场成为大、小石头与城市公共 空间之间有机联系的过渡元素。
总平面分析
1.建筑四面环路,交通便利, 地下车库入口设在北面和东 面。主入口层在地下,从四 面都有入口进入建筑。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 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已完成项目概述(文字可以编辑)
主题一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主题二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 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 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而广州大剧院它的设计者,正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这位有着建筑界女魔头之称的英国建筑大师,其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 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广州大剧院建筑分析ppt课件

二层平面布置
包括舞台,设备 室,门厅,观众 厅,衣帽间,及 多功能厅的设置。
三层平面布置
三层相对安静的环 境设置有办公室。
然后三层还设有餐厅 和厨房,以及小吃区 域。
四层平面布置
四层则主要为演员 们设置,包括:餐 厅,演员休息室, 录音室,歌剧训练 室,芭蕾训练室。
成功项目三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 择只保留文字。
■请输入您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 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成功项目展示(文字可以编辑)
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 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 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 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 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目录
建筑案例概况
建筑的相关介绍
建筑风格
建筑的风格
设计师介绍
项设计师的生平、设计思想
建筑详解
对建筑的进一步深度挖掘
01
建筑案例概况
概况GAI KUANG
圆润双砾
广州市歌剧院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英国)主持设计,位于珠江 新城J4地块。其外形如“圆润双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在 珠江边显得十分特别。广州歌剧院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最大长度约 120米,最大高度43米。整个歌剧院包括大剧场36400平方米、多功能剧场 7400平方米、其它配套建筑261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米。 其中,“大砾石”是1800座的大剧场和录音棚、艺术展览厅等,“小砾石 ”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等。
广州歌剧院案例分析

⼴州歌剧院案例分析⼴州歌剧院案例分析作者:扎哈?哈迪德李慧萍室内设计1241403010⽬录简介外部环境建筑形体造型及艺术效果建筑整体布局结构概况单层刚架结构的受⼒特点单层刚架结构的型式单层刚架结构的⽀撑系统单层刚架结构的选型及布置简介⼴州歌剧院是由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源⾃“被江⽔冲刷形成的圆润双砾”的理念。
扎哈作为当今建筑界最杰出的解构主义⼤师,是⼀位极其具有争议性的⼈物。
她的思想超越现实,曾经被称为“纸上建筑师”。
⼴州歌剧院总占地⾯积约42000m2,总建筑⾯积约70,781m2,包括⼤剧场36400m2,多功能剧场7400m2,其他配套建筑26100m2。
外部环境⼴州歌剧院位于珠江新城J4地块,新城轴线起点的两侧,与中央⼴场、滨江绿带共同形成⽂化艺术⼴场,成为⼀个开放、⾃信的国际都市展⽰⾃⾝魅⼒的舞台。
艺术⼴场的设计秉承了⼴州珠江新城城市设计的精神与理念,在三个⽅⾯丰富并深化了城市设计的成果。
其外部形态独特,就像被珠江冲上沙滩上的两颗宝⽯,被形象地称为“圆润双砾”。
建筑形体造型及艺术效果建筑造型⼒图体现歌剧院建筑的开放、浪漫和雍容华贵。
其形态上,是由⼀个舒展的弯⽉形的体形、围绕着由5个花瓣形的墙体组成的歌剧院主体。
钻⽯形屋⾯天窗有利于将室内灯光折射向夜空,同时照明设计着重于对整体造型的烘托。
夜晚⼤厅内的灯光透过透明的玻璃和⾦⾊的格栅,把歌剧院⾼雅⽽热烈的⽓氛传达给城市的⼈们,与珠江夜景相互映衬,浪漫且富于诗意。
剧院由两部分组成,像是⼀个贝含珍珠的圆润造型。
⼀⼤⼀⼩,⼀⿊⼀⽩。
它紧贴着南⾯的珠江,西边⼤贝含着的珍珠是演出⼤厅,⽽东⾯⼩贝含着的珍珠则是多功能厅。
为了突破它过于圆润的造型,两个贝壳中间设计了⼀注百⽶喷泉冲天⽽起。
建筑整体布局⼴州歌剧院外部形态犹如⼀座平缓的⼭丘上放置的⼤⼩不同的两块“砾⽯”。
“⼤⽯头”为1800座的歌剧场及其配套设备⽤房、剧务⽤房、演出⽤房、⾏政⽤房、录⾳棚及排练厅;“⼩⽯头”为400座的多功能厅及西餐厅。
广州歌剧院建筑解析

建筑三大观点
观点一:外形设计采用非几何形体 对此,广州歌剧院国际邀请 建筑设计竞赛的技术评审委员组组长、剧院设计专家、广州黄花岗剧 院设计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赵伯仁强调,模仿上世纪五六十 年代传统的三段式歌剧院如友谊剧院,肯定不行;而北京国家大剧院 已经采用规则的几何形体———“鹅蛋形”设计理念,因此采用非几 何形体、非规则的外形设计,不失为一个好思路,这次绝大多数方案 都体现了这一特征,2号、4号方案更是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观点二:要与周边环境协调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叶荣贵提 出,现在评价一个建筑虽然不能再沿用过去通用的“艺术法则”,但 两个方面的评价却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建筑要有地域性,这是基础; 其次,建筑应该是时代的,要记录时代的轨迹。而“当两者不能兼备 的时候,我们则要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建筑”,这是国家大剧院的启示。 谈及 此次9个方案的共性时,叶荣贵指出,这次的方案都体现了从外到内 的设计理念,先确定歌剧院的外部形态,再探讨内部功能。“真正高 水平的设计师是完全有能力这样做的。”叶荣贵还提出,歌剧院建成 后,与周边建筑的协调也是一个大考验
功能布局
广州歌剧院总体布局将观演区设于歌剧院的东南侧,位于基地红 线的中心。观演区主要包括舞台、三层观众厅与通高的共享休息大厅。 三个空间形成斜贯基地的轴线序列,主入口面向中心广场,歌剧院的 主要附属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均布置于环形体量之中。地下车库与其 他设备用房布置在基地的地下一层并与东侧广场地下空间贯通。歌剧 院观众厅拥有1800个观众席,可满足世界一流水准的歌剧、芭蕾舞、 交响乐演出的要求。 弧形体量在三层高度与观演区脱开,与观众厅主体建筑共同围合 成一个连续室外空间,并从广场引入台阶和绿化,加强了这个空间与 广场的视觉联系。弧形体量三层平面主要布置有艺术展廊、艺术商店、 艺术书店、表演艺术研究交流部和空中咖啡廊等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休 闲设施,两侧庭院成为良好的露天展示及交流活动的场所。广场活动 的民众可以自由地拾级而上,直接通过两侧庭院进入三层公共艺术主 题区域,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的延续和高潮。
广州歌剧院分析

广州歌剧院分析设计者扎哈哈迪德一建筑概况广州歌剧院是由当今世界女建筑大师——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
扎哈作为当今建筑界最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是一位极其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她的思想超越现实,曾经被称为“纸上建筑师”。
而广州歌剧院的完成,无疑带给世人有一个震撼。
这个特例独行的人,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又一次给地球上留下了叹为观止的建筑,也在中国建界引起了一股狂潮。
广州歌剧院位于珠江新城J4地块。
其外形如“圆润双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别,就像被珠江冲上沙滩上的两颗宝石。
二建筑形体造型及艺术效果建筑造型力图体现歌剧院建筑的开放、浪漫和雍容华贵。
其形态上,是由一个舒展的弯月形的体形、围绕着由5个花瓣形的墙体组成的歌剧院主体。
钻石形屋面天窗有利于将室内灯光折射向夜空,同时照明设计着重于对整体造型的烘托。
夜晚大厅内的灯光透过透明的玻璃和金色的格栅,把歌剧院高雅而热烈的气氛传达给城市的人们,与珠江夜景相互映衬,浪漫且富于诗意。
剧院由两部分组成,像是一个贝含珍珠的圆润造型。
一大一小,一黑一白。
它紧贴着南面的珠江,西边大贝含着的珍珠是演出大厅,而东面小贝含着的珍珠则是多功能厅。
为了突破它过于圆润的造型,两个贝壳中间设计了一注百米喷泉冲天而起。
三外部环境及立面分析广州歌剧院位于新城轴线起点的两侧,与中央广场、滨江绿带共同形成文化艺术广场,成为一个开放、自信的国际都市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
艺术广场的设计秉承了广州珠江新城城市设计的精神与理念,在三个方面丰富并深化了城市设计的成果。
1整合都市界面位于纵轴线两侧的新城建筑群,以强烈的几何秩序、人工形态突出纵轴垂直向度的起伏与纵深感。
在纵轴与横轴的交汇处,歌剧院与博物馆通过一片水平舒展的体量,形成都市界面戏剧性的收放。
建筑及其广场由外缘向中心下倾的连续变化,加之地面微妙的起伏,柔化了都市界面,实现了与自然界面轻柔的接触。
通过完整连续的体量与立面肌理处理,整个艺术广场清晰地表达出个体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内在逻辑,城市整体空间得以完成,建筑设计融会于都市设计。
粤剧的表演场所戏棚

文化传承的载体
戏棚不仅是粤剧等传统戏曲的表 演场所,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 承载体之一,通过戏棚的搭建和 演出活动,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
文化。
02
戏棚的构造与特点
Chapter
戏棚的基本构造
010203 Nhomakorabea主要结构
戏棚主要由竹、木搭建而 成,结构轻便而坚固,能 够迅速搭建和拆除。
台面与后台
竹木结构建筑
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
戏棚的搭建往往与民间信仰和祭祀活 动密切相关,作为酬神和娱人的场所 。
早期的戏棚多采用竹木等轻便材料搭 建,便于搭建和拆卸,适应性强。
戏棚的发展历程
从简易到复杂
随着戏曲艺术的繁荣和观众审美 的提高,戏棚的搭建逐渐从简易 向复杂发展,结构和装饰越来越
讲究。
多样化发展
随着粤剧等地方戏曲的兴起,戏棚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 风格,以适应不同剧种和流派的表 演需求。
保留传统表演空间
戏棚作为粤剧传统表演场所,为 演员和观众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 演出环境,有助于保留和传承粤 剧的表演艺术和舞台美学。
传承粤剧文化
戏棚不仅是表演场所,更是粤剧 文化的传承载体。通过在戏棚演 出,可以将粤剧的唱腔、表演、 服饰、化妆等艺术元素得以完整 呈现和传承。
培养粤剧人才
戏棚为粤剧演员提供了实践舞台 ,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粤剧人才, 让他们在真实的演出环境中磨练 技艺,提升表演水平。
后台设施
完善演员化妆间、更衣室、休息室等后台设施,提升演员工作条 件。
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建筑风格
01
保留传统戏棚的建筑风格,如竹木结构、瓦顶等,同时融入现
代设计元素,如钢结构、玻璃幕墙等。
广州歌剧院空间异型大跨度钢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学报Jour nal of Bu ildi ng Structures 第31卷第3期2010年3月V ol131N o13Mar12010013文章编号:100026869(2010)0320089208广州歌剧院空间异型大跨度钢结构设计黄泰赟1,蔡健2(1.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00;2.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40)摘要:广州歌剧院建筑造型奇特,其屋盖与幕墙组成的外围护体系为空间不规则折面组合型体,结构采用了空间折板式三向斜交单层网格结构。
本文对其结构体系、构型和网格划分原则、杆件截面选取及节点形式等设计情况进行介绍,列举结构在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及温度作用下的变形和内力情况,对结构整体稳定分析、节点分析和铸钢节点足尺试验等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并对结构的工作机理和受力特性进行总结。
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奇异建筑型体的适用性强,侧向刚度和抗震性能良好,结构工作机理以刚架作用为主,整体稳定问题不突出,结构对初始缺陷不敏感。
关键词:空间折板式三向斜交单层网格结构;铸钢节点;腹板屈曲后强度;整体稳定中图分类号:TU3931304文献标志码:ADesi gn of large2span spatial def or med steel structure ofthe Guangzhou OperaH ouseHUANG Tai yun1,CAI Jiang2(1.Guangzhou Pearl R i ver Foreig n Invest m entA rch itecturalDes i gn Institute,Guangzhou510600,Ch i na;2.Depart m en t ofCivil Engi neeri ng,South Ch i naUn i versity ofTechnol ogy,Guangzhou510640,Ch i na)Abstract:The arc h itectur a l shape of the Guangz hou Opera H ouse is un i que and irre gular with its buil d i ng e nvelope f or m ed by irre gular spatial f olded plates.This paper i ntr oduces a bra nd ne w type of structure,called spat i al f olded pl ate triangular lattice str ucture,which is app lied i n the desi gn of the Gua ngz hou Opera H ouse.Details of structural syste m,shape constit uents,pri nciple of structure layout,a nd j oi nt desi gn are presented.Def or mation and m e m ber stress under gravity,wind l oad,earthquake and te mperature action are discussed.Key proble m s such as overall stability,joi nt analysis and f ull2scale experm i ental research test of cast2steel j oi nts are re ported,and the wor king m echanis m and c 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syste m are summariz ed.The ne w str ucture syste m has great applicability to irregular2shaped buil dings,off ers great si de way ri gi dity and ant i2earthquake perf or m a nce,whereas possess little m e mbrane rigidity.The m ai n worki ng m echanis m i s the f ra m e act i on,overall stability proble m i s not critical to this k i nd of str ucture,a nd it is not sensit i ve to i n itial def or mation.K ey words:spat i a l f ol ded p l ate tri angularm esh structure;cast2steel j oi nt;post2buckli ng strength ofwe b plate;overall stability作者简介:黄泰赟(1974)),男,广东汕头人,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
赵启尚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510080
摘要: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在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项目中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以综合性粤剧剧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对设计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总结。
关键词:粤剧;剧场;建筑设计
1.项目背景及概况
广东是戏剧文化大省,除了粤、潮、汉三大剧种外,还有正音戏、白字戏、西秦戏、采茶戏、花鼓戏、山歌剧、花朝戏、白戏、雷剧、琼剧等剧种。
而其中,以粤剧作为广东众多戏曲剧种之首。
近年来,为达成建设广东“文化大省”这一目标,有关政府部门对粤剧及粤剧文化的扶持可谓不遗余力。
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正是这一系列建设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广东粤剧院所处城市位置为广州老城区之一――东山区的区庄,此处交通便利,居民区密集,且人文环境气氛浓厚、粤剧爱好者众多。
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而一个约800座的综合性甲级剧场则是大楼设计的核心内容
2.设计原则
2.1具有良好的视听条件
看得满意、听得清楚,是观众、听众对剧场建筑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剧场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
室内设计必须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室内声学特点,解决视听的科技问题,因此剧场建筑室内设计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根据粤剧的戏剧特点,剧场内声响以直达声为主,电声为辅,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这一特点。
另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剧场,还应考虑其它剧种演出时的视觉及声响效果要求。
2.2满足综合性剧场的设计要求
由于各种流行音乐的冲击,80年代以来粤剧观众的不断流失,造成现在粤剧演出的上座率并不高。
为提高演艺大楼剧场的使用效率,减低剧团的负担,增加剧团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剧场的兼容性,使其具有适应多种剧种演出的能力。
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满足并合理的协调这个综合性的要求。
2.3创造高雅的艺术氛围
精彩的艺术表演应与高雅的空间环境相协调,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剧场、音乐厅都因从内到外倾注了建筑师和艺术家的高度智慧和心血而成为建筑艺术精品留传于世。
我们当然不苛求建筑环境艺术气氛完全和演出艺术作品内容一致,但剧场设计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使之形成一个高雅的艺术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2.4建立舒适安全的空间环境
粤剧演出往往长达数小时甚至半天,本项目剧场观众也近800人之多,因此要求剧场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宽敞舒适的流动空间和座席,安全方便的交通组织和疏散,使观众能安心专注地观赏演出,是十分重要的。
2.5避免来自内外部的噪音干扰
为保证剧场有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应充分考虑到噪音对演出的影响。
演艺大楼紧邻东风路这一交通繁忙的主干道,交通噪音是主要的外部噪声来源。
对于剧场内部噪音,主要是通风、空调等机电设备发出的噪音,以及上下水管中水流动的声响。
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降噪、隔音措施以减低噪音的干扰,保证演出质量。
2.6充分考虑岭南文化、岭南气候的影响
由于本项目为粤剧演艺大楼,加上位处广州这一岭南文化的中心城市,设计过程中应融入粤剧文化以及岭南建筑的优点,使其成为岭南文化的载体及传承者。
另外,在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岭南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严格控制空调及照明的使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3.总平面及基本布局
3.1总平面设计及基本布局
建筑基地南面为60米宽东风东路,东面及北面为4米小区路,西面为15米规划路。
基地东、西侧及北侧均为非常狭窄的空间,这造成在设计演艺大楼时,无法按照传统的方式做庭院式的单层剧场,而只能向天空寻求空间。
因此,笔者将演艺大楼设计成一座高层建筑,将各种功能巧妙的融合在一个整体之中。
总平面流线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设计。
主要观众人流由基地南面东风东路、东侧小区道路及西侧骑楼进入剧场;贵宾及非演出办公人流由东侧小区道路进入
办公大堂;演出人员由北侧进入工作人员通道;主要车流及道具布景等货物流由西侧规划道路进入基地背面,由此进入演艺大楼。
4.外部环境设计
广州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她有着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
广州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她在全国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广东地处亚热带,在气候分区中属于夏热冬暖的气候类型,炎热多雨的气候对广东的建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两点也充分的体现在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的外部环境设计当中。
4.1骑楼
“骑楼”是岭南建筑中的一大亮点。
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成为老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也正好利用了“骑楼”的建筑特点,既为行人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场所,也作为一个灰空间,为紧迫的建筑主体和街道之间的空间提供了一个缓冲区。
4.2架空层
首层架空层,是演艺大楼外部
环境设计中的重点,是室外空间到
室内空间的过渡。
架空层除了为观
众、群众提供活动、停留的空间之
外,还为室外高温闷热的环境与室
内空调空间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空
间。
室外酷热的空气在这里得到冷
却、加速,形成穿堂风,给人以凉
快敢,散热效果明显。
岭南地区的夏季高温闷热,因
此,夏季的通风对于岭南建筑来说
非常重要。
演艺大楼地处高层办公
楼林立的东风东路北侧,路北侧则
是以低矮平房为主的旧居民区,因
此北侧的高层建筑变形成一片高耸的挡风墙,而高层建筑之间的狭窄空间及建筑首层的架空层便形成一个个风洞。
夏季的东南风在高空中受此阻挡而被迫向下、向两侧转向,便进入上述的风洞,从而形成风速较高、气温较低的穿堂风。
演艺大楼的首层架空层便是利用此图1架空层通风分析
效应,为在架空层中活动、表演的群众提供一个清凉、舒适的活动空间。
(如图1)
5.内部空间设计
演艺大楼的内部空间,主要由传统的前厅及休息厅、观众厅及舞台组成。
同时,为满足大楼的综合性使用要求,大楼还增加了实验剧场(兼排练场)、粤剧历史展厅、剧团办公室等其它空间。
5.1前厅及休息厅设计
由于地处南方且用地紧张,演艺大楼在前厅及休息厅设计时,将其合而为一,并将其分层分散设置,形成一个半包围形式的三层组合空间。
5.2观众厅设计
演艺大楼的观众厅选用了传统的“钟型”平面。
演艺大楼的主要表演为粤剧演出,其声学要求为自然声演出为主。
因此,在观众席数量上,严格控制在800座以下。
同时,适当地控制了观众厅的进深,这样自然声能有效到达范围。
演艺大楼的观众厅设计,是在专业的粤剧剧场,以及综合性演出剧场之间作出的一个相对平衡的选择结果。
在隔音设计中,除在观众厅四侧设置双层隔音墙及隔音声锁门外,东西侧的休息厅及南侧的走道等,都是观众厅比较有效的隔音屏障。
观众厅的疏散,是整个剧场疏散设计的关键。
演艺大楼观众厅采用分层式立体设计,分别于7.65米、10.8米及13.5米三个不同的标高设置各一对疏散出口,并分别通向各层休息厅,通过休息厅可以快速的通向各疏散楼梯。
5.3舞台设计
在舞台平面设计中,采用了大台口、大进深的镜框式传统舞台平面。
同时采用高净空的舞台空间,并为大型舞台设备预留了充足的安装空间。
这为剧场对满足话剧、歌舞剧等其他剧种的表演要求提供了基础。
为了弥补大舞台对粤剧表演的声学要求及视线的不利影响,设计中增设了活动反声板及活动台口。
舞台前方的升降乐池可升起,并与舞台连成一个整体。
6.小结
通过对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的设计实例分析,加深了对剧场建筑的理论研究。
在剧场地功能、空间设计中,在专业粤剧剧场及综合性表演要求之间,取得相对地平衡。
在设计实例的探讨中,总结其得与失,为今后同类建筑的设计提供了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振亚.现代剧场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汤国华.广州西关小屋的热、光、声环境.南方建筑,1996
浅析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
作者:赵启尚
作者单位: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1(21)
引用本文格式:赵启尚浅析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