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优秀教案第【1】篇〗文本分析:本文是生活主题的第二篇课文,选择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文章叙述了“我”打猎途中碰到的一个意外——一只小麻雀被风吹落,猎狗欲吃小麻雀,老麻雀飞下来想拯救自己的孩子,最终“我”唤回猎狗离开。
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老麻雀为救小麻雀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教学设计中,要紧扣文章重点(第4、5自然段),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句子,体会老麻雀“勇敢”与“胆怯”交织的双重性格。
同时要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传达出的同情、爱护弱小,藐视、不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适当地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抓住描写老麻雀和猎狗动作的词语,体会老麻雀的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
2.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本课“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猎、无可奈何”等词语。
2.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麻雀伟大的举动。
1.读写、积累并运用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掌握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麻雀,引导学生观察麻雀的体型,获得视觉上的观感。
导语:“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
房檐树洞是它家,爱吃谷物不吃草。
”大家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吗?清早出门时,我们经常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哦。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麻雀》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周以忱童年时期与妹妹养小麻雀的故事,通过这一幕让学生领悟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散文《麻雀》中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麻雀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包括人物、事件、情感等。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故事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散文中的抽象概念或情感。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小麻雀有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和无助,导入故事主题。
2. 学习散文《麻雀》(15分钟)1.讲解散文内容,让学生跟读散文并理解其中的情节。
2.解释生词、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小麻雀扮演的角色及其意义。
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语言表达(2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小麻雀的形象和意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情感体验(15分钟)请学生就文中的一段话进行默写,并就其中表达的情感进行分享,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产生共鸣。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再次强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展望下节课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麻雀》为教学内容,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麻雀教案四年级上部编版优秀教案

麻雀教案四年级上部编版优秀教案《麻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嗅、奈、拯”等 7 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 13 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 17 个词语。
2. 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
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出示麻雀的图片,提问学生对麻雀的了解。
2. 教师介绍麻雀:麻雀是一种常见的小型鸟类,它们活泼好动,叫声清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麻雀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理解词语“无可奈何、扎煞、绝望”等。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4. 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文主要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 学习课文的第一至三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指名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交流汇报:这部分主要写了猎狗发现了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麻雀的弱小和无助?(“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指导朗读,读出小麻雀的弱小和无助。
2. 学习课文的第四至六自然段,体会老麻雀的勇敢和无畏。
自由朗读第四至六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的语句,体会老麻雀的心情。
交流汇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6.麻雀》教案(共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6.麻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猎犬、猛烈、跌落、逼近、救护”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潜行、庞大、孤苦无援、惊惶万状、凄惨”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过程与方法:1.练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感悟“爱”的强大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教学策略】《麻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强大的力量。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
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一、感知文本中浓浓的爱意1.同学们,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角色(“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2.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麻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够正确使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培养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麻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麻雀的观察和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麻雀》的PPT课件,包含麻雀的图片、生活场景等。
麻雀的实物或模型,如麻雀的羽毛、巢穴模型等。
生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生字及其拼音和意义。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小树枝、树叶等自然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激发兴趣:展示麻雀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麻雀的外形特征。
简单介绍:教师简要介绍麻雀的基本信息,如大小、羽毛颜色、生活习性等。
二、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示范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课文的节奏。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个讲解生字新词,使用生字卡片进行互动教学。
三、课文理解(15分钟)逐段讲解: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提问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如“麻雀为什么被称为‘小麻雀’?”等,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麻雀在不同季节的生活状态,每组分享讨论结果。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麻雀,模拟麻雀的生活场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情感体验(10分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麻雀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麻雀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环保意识培养:讨论如何保护麻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麻雀特点:教师总结麻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强调价值观:强调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案优秀9篇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案优秀9篇四年级语文《麻雀》教案1一、教学要求:1.熟悉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
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把握“订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阅历,全面正确地熟悉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熟悉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发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今日,我们就学习闻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二)新课:1、自学课文: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索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标出自然段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重点指导:蹈。
(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局部谁熟悉?舀(yǎo)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你有什么发觉?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这个字哪最简单写错?(右边简单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
韵母是an)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3)词语:区分恼脑恼:生气、使生气。
郁闷脑:头。
脑筋……你能依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懊()、大()、()袋、烦()、()人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进展阶段:默读课文思索: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受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第【1】篇〗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理解“野物、分明、蓬起、绝望、拯救、安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板书课题:麻雀,最好在课题旁贴一幅麻雀的图,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语:(教师边指板书边说)麻雀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鸟,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学生讲的符合实际,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导学,如:你的观察能力真强。
你的知识真丰富,我很欣赏你。
等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麻雀》,来欣赏作家笔下的麻雀是怎样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俄国杰出作家屠格涅夫,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屠格涅夫回到故事发生的地方。
二、学习新知1、自学字词,扫清障碍。
(1)初读课文,看书后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2、教师检查(1)指读生字,并说说读字音时有哪些需要注意嗅、撼、奈、绒、躯、拯、幼、浑、哑、搏、庞、愣(2)注意订正以下字的读音:(教师出示两种读音,学生进行选择)桦 hu4 (√)拯 ch6ng ()hu2 () zh7ng (√)(3)说说如何记住生字的字形。
拯:右边是丞,丞字的第五笔是“捺”,不是“点”;另外还要注意最后一笔“横”不要丢掉。
庞::“广字头”下面是“龙”字,切记不要丢掉撇,写成“尤”。
(4)分段指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5)自读课文,记住字音字形,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词义。
野物——这里指野生动物。
分明——非常明白的意思。
蓬起——指散乱地竖起。
绝望——毫无希望。
拯救——救助、搭救的意思。
安然——安安稳稳的样子。
3、自学尝试,自悟自得。
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中都出现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自读课文时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标示出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思想。
2、抓住重点语句,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3、从对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见过哪些小动物你喜欢他们吗你注意过没有:他们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害怕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又都是什么样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头脑中初步开成多种常见动物的各种神态情景)二、切入主题:那么麻雀这个小动物呢(引导学生说出麻雀的各种常见神态。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说出麻雀:娇小玲珑,欢快活泼,胆小好动,等特点)三、听文,概括中心好,下面我们就来听一段关于麻雀的故事。
播放录音(课文朗读,但不配乐)问,谁听懂了这个故事的内容,(看哪些同学能大致概括出故事的梗概,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四、探究讨论,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师:这个故事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亲身经历,他亲眼见到这感人的一切,用自己优美的文笔把它记录下来。
他之所以这样做并把它呈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跟他一样,享受到感动,得到的启迪。
不知道你们刚才听了这个故事后,心灵有没有受到震撼。
这样吧!请大家把书翻开,一边自由地阅读这篇精美的短文,一边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想:谈论你对老麻雀的评价和为什么那样评价好吗学生分组读书并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按排各组组长同学,注意整理大家的看法,并把它们简要记录下来,让学生在讨论中理顺思想,在互相争论中激发灵感,并鼓励他们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由组长写出简短的读后感。
教师自由地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稍加引导:(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麻雀有伟大的母爱精神,如果没有母爱精神支撑它应该怎么做)五、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鼓励评价教师预以鼓励评价:你们能根据作家对老麻雀的动作、神态的描述,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老麻雀的壮举,说出了那么多让我受感动的感想,真了不起,这说明你们心中,一定对老麻雀非常敬佩,对母爱精神非常尊敬和珍惜,而且也肯定对母爱有着深切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多彩生活”为主题,包含《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个板块、《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一篇习作训练“生活万花筒”。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所选取的两篇文章——屠格涅夫的《麻雀》和黄亦波的《爬天都峰》,都具体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其中,《麻雀》讲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幼儿的故事,《爬天都峰》讲述了一老一小互相鼓励爬上天都峰的故事。
习作“生活万花筒”主要是练习写一件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尝试互相修改习作。
学习这单元的课文,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还要学会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争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会把事情写清楚。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麻雀2文章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的事情抒发感情的方法。
爬天都峰 2 通过讲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交流平台、 1 写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 1.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初试身手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写清楚。
2.把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
3.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件事。
习作例文·习作2《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和“生活万花筒”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事情叙述清楚的。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能够自己修改习作。
16麻雀1.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3.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较多且较为难读,对于平、翘舌音,要多做强调。
在书写方面,要指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通过品析词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知文章,再逐一品析重点词、句、段,在阅读和品析中感受老麻雀对幼鸟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感恩生活中的爱。
1.预习提纲(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掩护”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麻雀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哪些与麻雀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呢?课件出示:预设:鸦雀无声;门可罗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出示猎狗的图片)那么关于狗的成语或俗语大家又知道哪些?课件出示:预设:鸡飞狗跳、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画虎不成反类犬。
3.对比麻雀与狗,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预设:麻雀小而弱,猎狗大而强。
4.那么当这两者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整体感知猎狗与麻雀的差别,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嗅奈拯嘶哑庞注意“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指导记忆、书写。
课件出示: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1)让学生观察生字,找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区分形近字:“躯”与“驱”,“搏”与“博”。
可以从偏旁入手,“躯”与身体相关,所以是身字旁,“搏”是用手搏斗,所以是提手旁。
(3)指导书写。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
教师着重指导:“嗅”,注意右部下面有一点;“齿”上宽下窄;“幼”字的偏旁不是“纟”,而是“幺”。
4.出示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摇撼:摇动。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庞大:(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根据课件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先出示填空,学生完成填空后再出示答案)课件出示: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三、划分段落,归纳段意1.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预设: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
第4、5自然段描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2.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
(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分清主次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二部分(4~5自然段):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三部分(6~7自然段):小麻雀得救了,“我”带走了猎狗。
(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归纳分段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划分段落层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分段的段意理解段中的关键词句,明确文章中心。
四、总结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情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情感吗?(母爱)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也认识了更多的生字,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这个故事写清楚的。
五、作业设计1.书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1.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2.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防止学习断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温故而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弄清这一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了解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始。
2.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在书中画出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课件出示: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预设:“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
从小麻雀的动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从鸟巢掉落到地上时的孤独和无助。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把书多读几遍,反复咀嚼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适时给予指引,使得学生读起来有明确的方向。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习的结果更重要。
3.小结第一部分的学习,过渡到第二部分。
猎狗发现了这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文中画出来。
预设: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
2.(课件出示句子)从猎狗的动作中,你觉得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怎样的敌人?课件出示: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预设: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的动作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凶狠、比自身强大百倍的敌人。
设计意图:将猎狗的凶神恶煞与上文中小麻雀的孤独无助进行对比,为下文写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幼儿做铺垫。
3.品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
(1)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并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预设: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
课文中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来得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2)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中的第2、3句话。
(课件出示这两句话)课件出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提问: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说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地?预设: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了一块石头。
因为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孩子,所以落下得很利落,很干脆。
(4)提问:“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预设:“绝望”的意思是没有希望,老麻雀觉得没有什么胜算可以救小麻雀。
“挓挲”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临战时的紧张状态,“绝望地尖叫”突出了老麻雀虽然惊恐、害怕,但仍然勇于面对强敌的形象。
这里说明了老麻雀拼尽全力,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救小麻雀。
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一:课件出示:“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