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之一)

高一年级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之一)未2008-03-22 2357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第Ⅰ卷(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 )A.寒暄(xuān)间(jiān)或胡诌(zhōu)少不更(gēng)事咄咄(duō)逼人B.形骸(hái)讪笑(shàn)咀(jǔ)嚼国子监(jiān)呱呱(guā)坠地C.讥诮(qiào)歆(xīn)享莞(wǎn)尔惴惴(zhuì)不安如法炮(páo)制D.拓(tà)片撮(cuō)合凫(fú)水翘(qiào)首以待按捺(nà)不住2、在下列各组中,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 )A.领衔怔怔船帮沸反盈天 B.悚然悲悯褥暑金榜提名C.辖制噩梦烟霭以逸代劳D.踌躇怨府诡密天方夜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4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过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各类辞书)的指教的,绝无仅有。
C.“两岸之道唯与合”,汪老穷一生心力归纳出来的对两岸关系思考的心血结晶,对于那些心怀人民福祉的政治人物而言,或许是他们的暮鼓晨钟,提醒他们的思考方向。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赏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
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该研究团队认为:对2008年(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放缓趋势的预测是建立在货币政策显著紧缩的基本假设上的。
B.在吴征镒担任《中国植物志》主编的时候,凡是拟用稿件,都要仔细审核校对,在稿子上密密麻麻地修改,有时候审稿的意见比稿子本身的字数还多。
福建省仙游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仙游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语文月考试卷满分:150分答卷时间:2.5小时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春季高考2017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一册)

2017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26分,每小题2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战栗.(sù)葱茏.(lónɡ)濡.养(rú) 回溯.(sù)B.包扎.(zā)蹙.眉(cù)粘.(nián)贴怪癖.(pǐ) C.翱.(áo)翔枝桠.(yā) 憎(zēnɡ)厌甫.(fǔ)健D.偌.大(n uò) 空旷.(kuànɡ)安谧.(mì) 甬.道(yǒnɡ)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B.十八岁有许许多多沉缅眷恋的回忆。
C.我们的生命,端坐于磊就的金字塔的顶端。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D.在“两代的矛盾”中,有一些可能是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燥。
3.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似乎,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____________。
(2)一位日本作家也说:“当孩子在你身边的时候,多________他们吧。
”(3)许多父母都会感到一些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________。
A.夸耀溺爱犹豫B.炫耀宠爱惆怅C.炫耀溺爱犹豫D.夸耀宠爱惆怅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B.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说不是一条真理。
C.《读者杂志》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
D.她爱买许多零碎的东西,什么黄花呀、木耳呀、干笋呀、蘑菇呀,满满地装了一篮。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在动物世界里,经常有两个庞然大物一起同归于尽....。
B、离开校园之后,这种感情与日俱增....C、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对顾客都要相敬如...宾.D、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下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
江苏省姜堰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姜堰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部分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7高一上·金华月考) 下列所给的词语,写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灰烬春帷雾蔼不屈不挠B . 迂回寂寥画戟望洋兴叹C . 共震伎俩苍茫至高无尚D . 颓圮符箓羁拌嘻嘻哈哈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针对班级学生语文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王老师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B . 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薪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C . 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开幕那天,大会主席萨尔加多·门德斯直言不讳:“富有世界跟其它地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D . 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过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3. (2分) (2019高一上·双鸭山期末) 下面对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小说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他的代表作有《高老头》、《幻灭》等。
B . 小说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葛朗台,是贪婪、吝啬、虚伪的地主阶级的代表。
C . 小说中的描写细腻生动,比如“老头儿像饿虎扑向熟睡的婴儿那样朝梳妆盒扑来”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葛朗台嗜钱如命的性格特点。
D . 小说中主人公欧也妮是温柔善良的,但是在夏尔背叛她们的爱情之后,她选择了用替夏尔偿还所有债务的方式来羞辱夏尔,这个情节体现了欧也妮人物性格的转变。
4. (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善论,常被与孟子的性恶论比较。
B . 韩愈,字退之。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月考:成都树德中学高2017届2014~2015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月考:成都树德中学高2017届2014~2015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成都树德中学高2017届2014~2015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高2014级第一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 附加分10分全卷试题总分97分卷面书写3分附加分不计入总分命题人:高2014级语文备课组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群臣怪之怪:奇怪B.卒起不意卒:突然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D.被八创被:遭受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图穷而匕首见B.而乃以手共搏之因人之力而敝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C.箕踞以骂曰D.卒惶急不知所为阙秦以利晋君亦无所害3、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生动地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杭西高2017年4月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赵滢审核人冯世杰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总分100分,为必修三模块考;卷Ⅱ总分50分,为加试。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卷Ⅰ(共10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憎.恨(zèng)付梓.(zǐ)趿.拉(tā)不即.不离(jì)B.尺牍.( dú)门框.(kuāng)鬈.曲(juǎn)朱熹.(xǐ)C.审.视(shěn)载.客(zǎi)自诩.(xǔ) 结.结巴巴(jiē)D.玄.虚(xuán)嫉.妒(jí)) 热忱.( chén)冠.冕堂皇(guā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抑或赊帐推陈翻新妄自菲薄B.杀青脑髓纷至踏来重蹈覆辙C.愧怍肿胀残羹冷炙锱铢必较D.取缔简练礼上往来索然无味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全国人代会期间,代表们提出了种种出神入化的议案,....喊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地为全国贫困地区的失B.中国开展的“春风行动”,无可置疑....学儿童提供了就学的机会.,要积C.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我们千万不能抱残守缺....极谋求合作,参与竞争。
D.专家评价说,超级女声们在歌唱事业上将会很有前途,一定。
会成为明日黄花....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B.他100米跑的成绩如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就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一流的短跑选手.C.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八荣八耻”这一道德标准的有效落实.D.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 ;夏天,树木欣欣向荣,;秋天,,;冬天, ,,清新淡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①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②像天上飘下一朵淡紫色的云霞③婷婷玉立④青翠欲滴⑤遍野金黄,雾缭烟绕⑥清风徐来,树影婆娑⑦四野茫茫,白雪覆盖⑧大雪覆盖,粉妆玉琢⑨像姐妹般排列成行⑩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A.②④⑤⑧⑨B.①③⑥⑦⑩C.②④⑥⑧⑩D.①③⑤⑦⑨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品质》的作者是英国的高尔斯华绥,其作品《福尔赛世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部分解析)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23.2.25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压力、家庭事务、社会问题时,能够作出有效调整和应对,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
它不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个体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松弛感”一词在网络走红,起因便是“松弛的家庭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在家庭关系中,舒适松弛成了年轻群体羡慕与追求的理想。
这是一种互相关爱、尊重与平和的家庭交往模式,而非“典型式传统家庭关系”——注重尊卑等级以及由此而来的控制与压榨。
近代知识精英是通过对过去“封建大家庭”的攻击,为自我独立、存在和人际关系建造基础。
即使如今的家庭早已不是传统“大家庭”,但因之产生的伤害、冷漠依旧困扰着年轻人,他们仍会出现难以愈合的原生家庭心理创伤。
因此,当他们进入社会遇到新问题时,对原生家庭的讨伐或反思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了应对存在于不同关系中的各种紧绷状态,提倡“松弛”的存在姿态和生活模式获得了关注并且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其中存在着某种传统文人的美学化在世风格:通过调整身体、心灵和精神的状态,使自身进入一种天然、怡然自得的状态;尤其是它还包含着一种“以淡然应对纷争和压力”的精神,使其形成某种“无为而治”的生活美学……松弛感涉及复杂的“心理时间”,一种以生产和消费为导向而建构起的“快”时间。
大卫·格雷伯在其《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指出,“在没有时钟的地方,人们用行为来测量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测量行为”,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使得我们不仅被裹挟进技术革命,同时还经受着道德变革。
浪费时间成为不道德的行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而产生的紧绷感,让我们感受到行为和存在的意义都被现代时间测量。
河南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河南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林虑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她真是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
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
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怠。
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
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
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
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
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
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
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
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级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课内选择题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省识(shěnɡ)崔嵬(wēi)荻花(dí)环珮(pèi)B.抚膺(yīnɡ)锦瑟(sè)吮血(yǔn)霓裳(shǎnɡ)C.栈道(zhàn)嗟叹(jiē)商贾(ɡǔ)钿头(diàn)D.朔漠(shuò)惘然(mǎnɡ)悯然(mǐn)江渚(zhǔ)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噫嘘兮,危乎高哉!B.飞湍暴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B.独留青家向黄昏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3.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暮去朝来颜色故C.艰难苦恨繁霜鬓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5.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6.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
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
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7.对《锦瑟》诗中用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生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庄周与?”B.“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后来禅位退隐,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血化为碧玉。
C.“沧海明珠”,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D.“蓝田玉”,蓝田,山名,在今天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
8.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9.对《锦瑟》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先是故意埋怨锦瑟,你为什么平白无故有这么多弦呢?然后写聆听锦瑟那丰富繁多的弦音,心中充满愉悦的感情。
B.第二联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借喻世事的变幻及自己“华年”期理想的破灭,显示了作者伤逝的情怀。
C.第三联作者又使用了两个典故,借用“沧海遗珠”的同时,还揉进了珠月交辉和“鲛人泣珠”的传说,一种复杂的怅惘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渗透了诗人清凉落寞之感,饱含着一种壮志难酬的深深遗憾。
10.对《锦瑟》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试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二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论述类文本阅读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
《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
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
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
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
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
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
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
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
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
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仅在上层社会流行,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团结互助和维护切身利益,圆社组织蹴鞠比赛,并进行宣传推广。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食堂在冬季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终日不坠”,该踢法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称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感。
B.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宋朝清明节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杜甫的《清明》诗说明清明节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在唐朝就已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蹴鞠运动不仅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还有专业的踢球艺人,而且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有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语言文字运用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现在我虽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薪金优厚,老板也赏识,但心中的仍是笔墨丹青。
②两位失去联系34年的老战友终于见面,他们表示,时光过去了34年,而往日的美好情景依然。
③在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训练基地,队员家属们领着孩子,捧着鲜花向他们的亲人走来。
A. 念念不忘朝思暮想历历在目B. 朝思暮想历历在目念念不忘C. 念念不忘历历在目朝思暮想D. 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历历在目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为父亲写传记时,他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务求真实。
B.香港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国际社会形象向来是上佳的。
如今的“占中”闹剧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动荡,它的恶劣影响将需要很长时间来弥补。
C.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易安装、低成本等特点,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牧区、山区以及边远地区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