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与报告(第二集)动量定律实验毕托管测速实验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局部阻力实验孔口与管嘴实验静压传递自动扬水演示实验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学生实验守则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
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
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
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
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2014年4月再修订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动量定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验证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的动量方程;2. 通过对流速、流量、出射角度、动量与动量矩等因素相关性的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流体力学的动量守恒定理;3. 了解活塞式动量实验仪原理、构造,进一步启发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流体力学上机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上机实验报告一、 实验问题描述该算例是一个二维的导流管分析,分析一个雷诺数为400的层流情况,所用二、 分析方法及假定用FLUID141单元来作二维分析,本算例作了如下分析:雷诺数为400的假想流的层流分析,分析时假定进口速度均匀,并且垂直于进口流场方向上的流体速度为零。
在所有壁面上施加无滑移边界条件(即所有速度分量都为零);假定流体不可压缩,并且其性质为恒值,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就可只考虑相对值,因此在出口处施加的压力边界条件是相对压力为零。
分析时,流场为层流,着可以通过雷诺数来判定,其公式为:R e =ρvD ℎμ三、 几何尺寸及流体性质进口段长度 4 m 进口段高度 2 m 过渡段长度 2m 出口段高度 2 m 出口段长度 4 m 假设流体密度 1 Kg/m3 假设流体粘性 0.01Kg/m -s ; 空气密度 1.205 Kg/m3 空气粘性 1.8135*10-5 Kg/m -s 进口速度 2.0 m/s 出口压力 0 nt/m2四、 分析过程1. 进入ANSYS参见ANSYS Operation Guide进口 出口过渡段 流体流动方向外壁面内壁面2. 设置分析选择1)进入Main Menu>Preference2)点取FLOTRAN CFD项3)点取OK3.定义单元类型1)进入Main Menu>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2)点取Add3)在弹出菜单的左框中点取FLOTRAN CFD,右框中点取2D FLOTRAN 1414)点取OK5)点取Close4.生成分析区域的几何面1)生成进口段,进入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 Rectangle>By Dimensions2)在弹出菜单中的相应区域输入以下值:X1处输入0X2处输入4Y1处输入0Y2处输入23)点取Apply4)生成出口段,再在上面弹出菜单中输入以下值:X1处输入6X2处输入12Y1处输入0Y2处输入25)点取OK6)在工具栏(Toolbar)窗口中点取SAVE_DB7)进入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Tan to 2 Lines 8)点取左侧矩形的右面一条线作为第一条切线,再在点取菜单中点取OK 9)点取该线的上端点作为第一切点,再在点取菜单中点取OK10)点取右侧矩形的左面一条线作为第二条切线,再在点取菜单中点取OK11)点取该线的上端点作为第二切点,再在点取菜单中点取OK12)在点取菜单中点取Cancel。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教学实验2012-10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能量方程实验实验二雷诺数实验实验三沿程阻力实验实验四局部阻力实验实验五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六孔板流量计实验实验七皮托管测速实验实验八离心泵综合实验实验一能量方程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流体流经能量方程实验管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
2、实验装置图1 能量方程实验装置示意图1.储水箱2.上水调节阀3.溢流回水管4.实验管段5.背后恒压水箱6.测压管组7. 测压管固定板8.静压及全压测点接头9.流量调节、切断阀10.计量水箱11.接水杯12.量筒3、实验前准备工作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使水箱注满水;打开调节阀门,排除管内气体;关闭调节阀门,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水位始终保持不变,并有少量溢出。
检查各个测压管液面高度是否相同,如不同,首先排除测压管及连接的胶皮管中空气,确保测压管中无空气泡时,检查各个测压管液面高度是否相同,如还不同,则应调整标尺,使各个测压管液面高度相同。
检查实验过程调节流速的调节阀门9,其应该调节灵活。
4、实验方法(1)、能量方程实验调节出水阀门至一定开度,使测压管组各液柱在测压板适当位置,测定能量方程实验管的六个断面六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
改变阀门的开度,重复上面方法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数据的计算结果,绘出某一流量下各种水头线(如图2-2),并运用能量方程进行分析,解释各测点各种能头的变化规律。
图2-2水头线可以看出,能量损失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增大的;C1与C6比较,两点管径相同,所以动能头基本相同,但C6点的压力能头比C1增大了,这是由于位置能转化而得来的;C1与C4比较,其位置能头相同,但C4点比C1点的压力能头大,这是由于管径变粗;速度减慢,动能头转化为压力能头;C5与C4比较,位置能头相同,但压力能头小了,可明显看出,是压力能头转化为速度能头了。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汽车工程学院2005年9月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雷诺实验、阻力综合实验和动量方程实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3.先修课程《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5. 实验改革与特色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阻力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和测试流体稳定地在等直管道中流动及通过阀门时的能量损失情况;2.掌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3.熟悉流量的测量和测定文丘里及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4.熟悉毕托管的使用。
二、实验条件阻力综合实验台三、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图一阻力综合实验台结构示意图1.水泵电机2.水泵3.循环储水箱4.计量水箱5.孔板及比托管实验管段进水阀6.阀门阻力实验管段进水阀7. 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进水阀8.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9. 阀门阻力实验管段10.孔板流量计11. 比托管12. 测阻阀门13.测压管及测压管固定板14. D=14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15阀门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16. 孔板及比托管实验管段出水阀17.文丘里实验管段出水阀18. D=10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出水阀19.管支架20. D=10mm沿程阻力实验管段21. 文丘里流量计22排水阀门2.工作原理阻力综合实验台为多用途实验装置,利用这种实验台可进行下列实验:A 、阻力实验。
1). 两种不同直径管路的沿程阻力实验。
2).阀门局部阻力实验。
B 、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和文丘里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方法。
C 、皮托管测流速和流量的方法。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目录(一)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 (1)(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4)(三)雷诺实验 (8)(四)文丘里实验 (10)(五)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4)(六)孔口与管嘴出流实验 (17)(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20)(一)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2.验证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图中: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断面(i)的能量方程式(2,3,,i n =⋅⋅⋅⋅⋅⋅)1i z ++=z +++22111122i i i w i p v p vh g g取121n a a a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z+p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22v g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侧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郭广思王连琪沈阳理工大学2006年10月一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伯努利方程是水力学三大基本方程之一,反映了水流在流动时,位能、压能、动能之间的关系。
1.了解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在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处的变化规律;2.了解总水头线在不同管径段的下降坡度,即水力坡度J的变化规律;3.了解总水头线沿程下降和测压管水头线升降都有可能的原理;4.用实例流量计算流速水头去核对测压板上两线的正确性;不同管径流速水头的变化规律(二)设备简图本实验台由高位水箱、供水箱、水泵、测压板、有机玻璃管道、铁架、量筒等部件组成,可直观地演示水流在不同管径、不同高程的管路中流动时,上述三种能量之间的复杂变化关系。
(三)实验原理过水断面的能量由位能、压能、动能三部分组成。
水流在不同管径、不同高程的管路中流动时,三种能量不断地相互转化,在实验管道各断面设置测压管及测速管,即可演示出三种能量沿程变化的实际情况。
测压管中水位显示的是位能和压能之和,即伯努利方程中之前两项:gp Z ρ+,测速管中水位显示的是位能、压能和动能之和。
即伯努利方程中三项之和:gv g p Z 22++ρ。
将测压管中的水位连成一线,称为测压管水头线,反映势能沿程的变化;将测速管中的水位连成一线,称为总水头线,反映总能量沿程的变化,两线的距离即为流速水头g v 2/2。
本实验台在有机玻璃实验管道的关键部位处,设置测压管及测速管,适当的调节流量就可把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于测压板上。
注:计算所的流速水头值是采用断面平均流速求得,而实测流速水头值是根据断面最大速度得出,显然实测值大于计算值,两者相差约为1.3倍。
(四)实验步骤1.开动水泵,将供水箱内之水箱至高位水箱;2.高位水箱开始溢流后,调节实验管道阀门,使测压管,测速管中水位和测压板上红、黄两线一致;3.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微小溢流;4.如水位和红黄两线不符,有两种可能:一是连接橡皮管中有气泡,可不断用手挤捏橡皮管,使气泡排出;二是测速管测头上挂有杂物,可转动测头使水流将杂物冲掉。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通过测量静止液体点的静水压强,加深理解位臵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基本概念;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测量油的重度二、实验装臵本实验装臵如图1.1所示4.真空测压管5.U 型测压管6.通气阀7.加压打气球8.截止阀9.油柱10. 水柱11.减压放水阀说明: 1. 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度数为基准;2.仪器铭牌所注^B 、▽D 系测点B 、C 、D 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为Z B 、Z C 、Z D3. 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4. 测压管读数据时,视线与液面保持水平,读凹液面最低点对应的数据。
三、实验原理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pz +=constY或p =+y h式中: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1.测压管2.带标尺测压管3.连通管 I2367485D图1.1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装臵图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o—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Y—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上式表明,在连通的同种静止液体中各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相等。
利用液体的平衡规律,可测量和计算出连通的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这就是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原理。
压强水头£和位置水头z之间的互相转换,决定了夜柱高和压差的对应关系:Ap二yKh Y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侧管,在压差相同的情况下,利用互相连通的同种液体的等压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So有下列关系:Y h0=1—Y h+hw12图1.2图1.3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o。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
包括:1)各阀门的开关;2)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3)减压方法开启筒底阀11放水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与报告实验一:压强测定实验一、压强测定试验 知识点:静力学的基本方程;绝对压强;相对压强;测压管;差压计。
1.实验目的与意义1)验证静力学的基本方程;2)学会使用测压管与差压计的量测技能;3)灵活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际工程量测。
2.实验要求与测试内容1)熟练并能准确进行测压管的读数;2)控制与测定液面的绝对压强或相对压强; 3)验证静力学基本方程; 4)由等压面原理分析压差值。
3.实验原理1)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pz c γ+=2)静压强分布规律:0p p h γ=+式中:z ——被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0p ——水箱中液面压强;γ——液体容重;h ——被测点在液体中的淹没深度。
3)等压面原理:对于连续的同种介质,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水平面即等压面。
4.实验仪器与元件实验仪器: 测压管、U 型测压管、差压计仪器元件:打气球、通气阀、放水阀、截止阀、量杯 流体介质:水、油、气 实验装置如下图: 5.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步骤如下: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2)打开通气阀,保持液面与大气相通。
观测比较水箱液面为大气压强时各测压管液面高度;3)液面增压。
关闭通气阀、放水阀、截止阀,用打气球给液面加压,读取各测压管液面高度,计算液面下a、b、c各点压强及液面压强p;4)液面减压。
关闭通气阀,打开截止阀,放水阀放出一定水量后,读取各测压管液面高度,计算液面下a、b、c各点压强及液面压强p。
6.实验成果实验测定与计算值如下内容:00p=,a、b、c各测压管与U型测压管液面标高∇、压强水头pγ、测压管水头pzγ+;00p>,a、b、c各测压管与U型测压管液面标高∇、压强水头pγ、测压管水头pzγ+;00p<,a、b、c各测压管与U型测压管液面标高∇、压强水头pγ、测压管水头pzγ+;填入表1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
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
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传感器、电测流量计等)组成,可在电测流量仪上直接数显实验时的流体出流体W (升)和相应的出流时间t (s ),从而可计算出流量Q 来。
也可用计量水箱和秒表配合,用体积法测出流量(如图所示)。
实验装置相关结构尺寸:Z1=Z2=Z3=190mm , Z4=-60mm ;
d1=d3=d4=Φ14mm , d2=Φ25mm (全部为内径)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按内容逐项写清楚) 1.掌握一种测量流体流速的原理; 2.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 3.验证静压原理。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全开溢流水阀门 ; 2).稍开给水阀门 ; 3).将回水管放于计量水箱的回水侧; 4).接好各导压胶管; 5).检验压差板是否与水平线垂直; 6). 启动电泵,使水作冲出性循环,检查各处是否有漏水的现象。
2.验证静压原理: 启动电泵,关闭给水阀,此时能量方程试验管上各个测压管的液柱高度相同,因管内的水不流动没有流动损失,因此静水头的连线为一平行基准线的水平线,即在静止不可压缩均匀重力流体中,任意点单位重量的位势能和压力势能之和(总势能)保持不变,测点的高度和测点位置的前后无关,记下四组数据于表二的最下方格中。
3.测速:
能量方程试验管上的四组测压管的任一组都相当于一个毕托管,可测得管内任一点的流体点速度,本试验已将测压管开口位置在能量方程试验管的轴心,故所测得的动压为轴心处的,即最大速度。
毕托管求点速度公式: gh V B 2=
利用这一公式和求平均流速公式(F Q V /=)计算某一工况(如表中工况2平均速度栏)各测点处的轴心速度和平均流速得到表一
管径粗的地方流速小,细的地方流速大。
4.观察和计算流体、管径,能量方程试验管(伯努利管)对能量损失的情况:
在能量方程试验管上布置四组测压管Ⅰ、Ⅱ、Ⅲ、Ⅳ,每组面的测压管测的压力为总压,全开给水阀门,观察总压沿着水流方向的下降情况,这说明流体的总势能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是减少的,改变给水阀门的开度,同时用计量水箱和秒表测定不同阀门开度下的流量及相应的四组测压管液柱高度,记到数据表中。
表二给出了两个工况的全部实验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和计算结果,绘出流量下的各种水头线,并解释图中现象。
5.结束实验:全开阀门,把管道内的水放掉,然后关闭各阀门。
六、实验的重点或难点
流体力学常用的测速方法和对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七、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注意管路中气泡的排除和读数的准确性。
八、思考题
1.为什么能量损失时沿着流动的方向增大的?
2.为什么Ⅰ比Ⅱ压力能头大?(由于管径变粗流速减慢,动能头转变为了压力能头)3.为什么Ⅱ比Ⅲ位置能头相同但压力能头小了?(因为压力能头转化成速度能头了)4.为什么Ⅳ比Ⅲ压力能头增大了?(因为尽管两点管径相同,动能头相等,但因位置变化所以压力能头增大了)
实验二 动量方程实验
通过以下两种方法验证恒定流量方程 1、射流对水箱的反作用; 2、射流对平板的作用力。
二、实验条件 动量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1.实验水箱
2.控制阀门
3.高位水孔
4.低位水孔
5.砝码
6.转动轴承
7.挡板
8.固定插销
9.水平仪 10.喷嘴 11.水泵 12.水箱 13.挡水板 14.实验台支架
2.工作原理 1)、射流对水箱的反作用力
以水箱水面Ⅰ—Ⅰ,出口断面Ⅱ—Ⅱ及箱壁为控制面,对X 轴列动量方程:
)(101202X X X X
v a v a Q R F
-==∑ρ (1)式
式中:X R —水箱对水流的反作用; ρ—水的密度; Q —流量;
0102,a a —动量休修正系数,取1:
X v 1—水箱水面的平均流速在X 轴的投影,取0; X v 2—出口断面的平均流速在X 轴的投影;
由对转轴计算力矩M 求得X R 。
M=X R L=PQU L
式中:L —出口中心至转轴的距离; d —出口直径; v —出口流速。
移动平衡砝码得到实测力矩O M : S G M O ∆=*
式中:G —平衡砝码重量; S ∆—S ∆=S-O S ;
O S —未出流时(静态)平衡砝码至转轴的距离;
S —出流时(动态)砝码至转轴的距离。
2)、射流对平面的作用力
取喷嘴出口断面Ⅰ—Ⅰ,射流表面,以免平板出流的截面Ⅱ—Ⅱ为控制面,对X 轴列动量方程:
)(101202X X X X
v a v a PQ R F
-==∑
式中:X R —平板对水流的反作用力;
X v 1—喷嘴出口平均流速在X 轴的投影,即流速; X v 2—Ⅱ—Ⅱ断面平均流速在X 轴的投影,取0; 由对转轴计算力矩M 求得X R 。
M=11*PQUL L R X =
式中:1L —水流冲击点至转轴的距离; d —喷嘴的内径;
v —喷嘴出口的平均速度。
添加砝码得到实测力矩O M : 2*L G M O = 式中:G —砝码重量;
2L —砝码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按内容逐项写清楚)
1.通过测量射流对平板的作用力,验证恒定流动的动量方程;
2.观察水箱孔口或管嘴出流时,比较不同流量(流速)情况下,水流对水箱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射流对水箱的反作用力
1)开启进水阀门,将水箱充满水,关小阀门,使之保持较小溢流; 2)拔出插销,移动砝码,使水平仪水平,记下此时(静态)砝码位置O S 3)插上插销,将出口转至高孔位置。
调节阀门,使之仍保持较小溢流; 4)拔出插销,移动砝码,使水平仪水平,记下此时(动态)砝码的位置O S ; 5)用体积法测量流量,计算流速。
2、射流对平面的作用力
1)在拉链端部加重量50克砝码,然后开启并调节阀门,使平板保持垂直位置,记下砝码位置,用体积法测流量; 2)改变砝码重量,重复步骤1)。
六、实验的重点或难点
通过测量射流对平板的作用力,验证恒定流动的动量方程。
七、实验注意事项
应缓慢开启和调节阀门;注意单位换算。
八、思考题
分析用动量定律求得:力和实测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
原始数据及成果分析: 一、水箱法:
仪器常数:d= cm ,1L = cm ,O S = m ,G= N
仪器常数:d= cm ,L 1= m ,L 2= m
《流体力学》课程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____ 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上机)日期:成绩:
汽车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次实验(上机)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二、实验条件
说明实验(上机)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主要耗材的品种与数量;或者对实验(上机)室、机房、服务器、打印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配置及数量要求。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实验数据或现象记录
根据具体实验,设计相应的记录表格或格式。
主要记录原始数据、过程数据、过程现象及结果数据(现象)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
根据具体实验,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整理、打印相应数据表格、绘制曲线、图形等。
对实验结果进行报告。
七、讨论与提高(不少于300字)
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或者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