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报告
咸阳北部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a tr n t i r go ,d d c s ma h mai a d l n t e J c b p e u t n rie a h o cu i n wh c o to fg o o — se s i h s e i n e u e t e t lmo e i h a o r s mp i ,a r tt e c n l so ih c n r lo e l g c o v
Sh a xi h r x s r h n 20 c a n s W ih m i ng c a nd t e e pa i fu de g o d mi e — ou r a,a s re a n ,t e e e itmo e t a o lmi e . t ni o la h x nson o n r r un n d ta e e is o e lg c ia tre r e,t e e a es ro n u c sf rlf nd p o ry i hel c lr sde t . Them an tpe fg o o — fg oo iald s se me g h r r e iusi f en e o ie a r pe n t o a e i n s l t i y so e l g i a s se ss,l n lde a d Col p e Th a ra lz st e c us s o e lgia s c ldia t r e g o d s bsd nc r un is e a dsi n la s . e p pe na y e h a e fg oo c ldi—
7l 0 3) 00
[ 摘 要 ] 陕西 省成 阳地 区北部 五县 ( 武县 、 长 彬县 、 旬邑、 寿 、 永 淳化 ) 有煤矿 2 现 O余个 , 随着煤矿 的 开采和 地
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大面积的开采,部分煤矿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
对我国资源整合煤矿采空区灾害事故分析和采空区灾害类型分析,研究了采空区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结果表明: 按致灾形式划分,我国资源整合煤矿采空区分为废弃老采空区透水、采空区火灾、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涌出、采空区诱发的不良地质异常灾害等提出了资源整合煤矿采空区灾害防治。
关键词:煤矿整合;采空区;灾害前言:对煤矿采空区灾害,一些专家学者从采空区煤柱与顶板失稳机理、采空区地基稳定性及安全评价、采空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采空区灾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但对我国资源整合煤矿采空区灾害的类型、特点及防治对策还缺少系统分析。
通过在全国资源整合煤矿采空区灾害事故分析和灾害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采空区灾害发生的特点,提出消除或减少采空区灾害发生的对策和建议。
1资源整合煤矿采空区灾害特点1.1老采空区分布、情况不明由于兼并整合的小煤矿乱采乱挖,缺乏历史开采资料,使得这些老采空区位置分布不明、内部情况不清、形态杂乱无章,成为今后附近区域煤层开采的重大安全隐患。
1.2采空区灾害种类多样煤矿采空区灾害事故的发生,是开采、地质、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便同一矿区的采空区灾害类型也不尽相同。
煤矿大小的不同,造成的采空区也有一定的地质差异,形成的地表变形也有其特征所在。
大中型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主要是地表移动盆地、地表裂缝、台阶状塌陷盆地、塌陷坑。
小型煤窑采空区地表仅产生裂缝、塌陷坑,而没有移动盆地出现。
此外,在发生采空区灾害的同时还会伴生其他类型的灾害,如水害、火灾等。
1.3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煤矿采空区灾害的典型特点是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一般来说,除非地表发生塌陷或出现地表裂缝,井下发生动载矿压、瓦斯浓度异常、涌水异常等,采空区灾害往往难以预见。
煤矿采空区灾害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突发性。
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报告

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报告地测科:总工办:总工程师:山西兰花集团芦河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三日芦河煤业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为了摸清“1+5”大县城行政区域内地下矿产资源采空区情况,为今后的大县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留存历史资料。
根据阳协办函(2013)8号要求,我公司组织总工办、地测科等技术骨干人员,对整合包内的张沟、柏山、义城、北庄、柴凹、上河、桃坪七个矿井采空区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了地质灾害分析。
具体情况如下:一、成立采空区地质灾害调查领导组组长:张剑鸿(总工程师)副组长:汪隆靖(总工办主任)、王早胡(地测科长)成员:总工办、地测科相关人员二、井田内地质构造情况井田位于沁水复式向斜构造的南缘弧形转折部,晋获褶断带西侧,总体表现为一组轴向近南北、向北倾伏的背、向斜构造,地层倾角较缓,为3°~15°,井田内未发现断层、陷落柱构造,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
1、S1向斜:向斜轴位于井田西部,呈近南北向展布,向北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一般为3°~5°。
2、S2背斜:背斜轴位于井田中东部,为井田的控制性主体构造,沿五龙沟村东—张沟村西一线近南北向展布,与S1向斜轴平行,向北倾伏。
两翼不对称,西翼较缓,地层倾角一般为3°~5°,东翼较陡,地层倾角一般为5°~15°。
三、3#煤层顶、底板岩性情况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厚2.5~4.2m 左右,局部相变为粉砂岩。
老顶为细—中粒砂岩,厚6.5~7.8m,薄—中厚层状,层面含有大量植物碎屑,裂隙较发育,断层附近裂隙更加发育。
底板为黑色泥岩,见有植物化石,属软弱-半坚硬的岩石,吸水性较强,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使岩石软化,发生底鼓现象。
四、整合包内各矿井采空区情况:1、阳城县芦河煤炭有限公司北庄井口为生产矿井,始建于1989年10月,1996年1月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8864km2,生产规模15万t/a。
采空区地质特征分析和治理措施研究

基础研究2019·1427当代化工研究Modern Chemical Research采空区地质特征分析和治理措施研究*王 娟(同煤集团煤峪口矿 山西 037003)摘要:采空区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而产生,会影响到矿区生产、生活以及周围的环境。
本文对采空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采空区覆岩破坏特征和采空区地表移动破坏形式,并就采空区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研究,采空区治理措施应注重地质勘察,根据勘察结果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af and Research on Treatment MeasuresWang Juan(Meiyukou Mine of Tongmei Group, Shanxi, 037003)Abstract :Mined-out areas are produced with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which will affect the production, life and surroundingenvironment of the mining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ined-out areas, focusing on the de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verlying rocks and the destruction forms of surface movement in mined-out areas,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mined-out areas are studied.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mined-out area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eological survey and then take reasonable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Key words :mined-out areas ;geological disasters ;control measures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煤矿采空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

煤矿采空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摘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不过,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还需不断强化防治力度。
本文对煤矿采空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采空区;预测;地面塌陷引言煤矿采空区是在地下开采后的一些空洞区或空腔区,在一段时间后由于塌陷而形成的。
矿山的各种地质因素在井下开采引发地表变形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得地表变形的分析变得十分复杂,因此它的变形是区域性的静态变形监测,需要通过周期性定量、多次重复监测,求得其在整个观测周期内的累计变化量,并结合其他相关学科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1煤矿采空区形成1.1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情况能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征鲜明,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煤炭作为我国存量最大、可靠性最高、经济性最好的能源,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增长0.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4700处以下。
煤矿的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目前我国的煤矿基本上以地下开采为主,露天开采数量占全国的8%,产能占全国的17.8%。
1.2煤矿采空区形成过程煤矿采空区是指在煤矿作业过程中,将地下煤炭或煤岩石等开采完成后留下的空洞或空腔。
煤矿开采过程需要将地下煤炭资源开采运走,一般会在掘进过程中,采用类似道路上过山隧道方法,逐步打通地下煤炭所在位置到煤矿井口间的隧道,一般会将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矿石、煤炭等运送到地面,以便形成合理的运送和开采作业面,随着煤炭和其他矿石的不断运出,地下形成了煤炭采空区。
由于开采工艺和使用技术不同,煤炭采空区略有差别,一般会以煤矿井口为中心,向煤炭资源存储点形成采煤巷道,采煤巷道类似过山隧道的形状。
通常采煤作业完成后会留下的煤矿采空区,如需要继续向纵深开采,一般会对采空区进行适度加固,采用锚杆固定、木桩支撑等防护措施,一段时间内,煤矿采空区不会塌陷。
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研究

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研究摘要:在矿产领域中,地面塌陷是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灾害。
通常来讲,灾害的发生地点有着隐蔽性特征和突发性特征。
部分经济发达的矿工区域经常因为地面塌陷灾害的出现对人们自身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难以推动国民经济良好发展。
基于此,要想进一步改进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为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就需要全面落实安全文明生产准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关的采空塌陷防治策略,以此在塌陷区形成之前产生良好的效果,将传统塌陷区治理的问题彻底解决,引进防治结合的工程技术,与矿区开采的安全生产需求相符合。
关键词: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对策0前言在设计矿区开采流程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做好施工人员都要培训工作,使其在采矿期间熟练操作各项技术,利用合理的地面塌陷防治措施降低采空区地面塌陷幅度,缩减塌陷的具体时间,确保人们自身安全,对于矿产资源来讲,是工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基础,通常是利用井下开采的方式获取。
然而,目前我国采取的塌陷区处理方式不到位,塌陷面积的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应当全面探究采空区地面塌陷引起的相关问题。
借助相应的防治措施,全面预测塌陷发展形势,确保矿区生产的安全性。
1、对于采空区地面塌陷形成原因的分析我国矿区在矿产资源开采以后形成了空穴现象,引起了地面塌陷问题,在这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行为特征直接影响着采空塌陷的形成。
要想制定健全的采空区地面塌陷防治措施,就需要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只有在矿区开采期间保持矿区的稳定性,才可以避免地面塌陷问题的形成。
在综合性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
采空区地面塌陷是最近几年矿区中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形式,因为塌陷的面积不一样,因此造成的灾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当完成了资源开采工作以后,塌陷的裂缝将会逐渐扩大,裂缝在地面全面延伸的背景下出现了地下采空状态,岩石脱落使覆岩石形成了裂缝带,基于地层应力作用的影响之下,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裂缝逐渐朝着上部延伸,地表土体发生裂缝,造成地面塌陷,在开采资源期间,对地表土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形成不均匀沉状现象,基于采空的影响发生了土体形变裂缝,上覆岩层产生不均匀塌陷。
某复杂采空区场地的地质灾害评价

.
,
,
摹 萋 三 、 石 妻 土 石 盒 、 残 子 积 组 土 等 组 成 , 岩 石 地 层 隐 伏 第 四 系 之 , 、 化 程 度 较 高 万 山 段 的 砂 岩 泥 岩 建 造, 受 采 矿 : 赢
采矿影 响范 围内岩层风化程度较高 绝大
,
法 为 5 向 , 孥 长 深 壁 约1 式 采 8 0 煤 m 法 一 2 9 5 m , 开 采 方 式 为 地 下 开 采, 采 煤 方
,
苎
21
控 源 音 频 大 地 电 磁 法 ) 、 钻 探 工 作, 查 明 了 场
地
…
拳 泥 警 堂 建 空 造 组 土 体 成 主 要 由 第 四 系 松 散 堆 积 土 层 和 " 下 , 借 V . H 台  ̄ 千 / 细 - i l 工作 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土层主要由耕土
’ ~ 一 ~ … 。 。 F 啊 詹 ,开 加 诬 地 质
。
荸键词 中 图 采 空 区; 采 空 塌 陷; 地 裂 缝; 物 探; 高 密 度 电 法
分类号 : 6 文巅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7 5 9 7( 2 0 1 3 ) 1 4
、
砂 岩 、 页 岩 夹 薄 层 灰 岩 :
,
、、 Leabharlann 工业消防水池 、生活水池、渗沥液处理站
击
璺 篙 卫 塑 组 成 。 行 政 管 理 区 主 要 由 办 公 楼 、 食 堂 : 、 。 生 : 磐 竺 活 设 施 组 成 。 厂 房 柱 基 础 采 用 钢 筋 混 凝 土 ≥ 混 凝 土 墙 梁( 素 混 凝 土 带 状 基 础( 埋 深 小 于 等 于 3 m 时 ) 荔 埋 深 大于 3 m时 ) 。 一 … …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由于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多种形式,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概况。
本次调查地区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势起伏较大,降雨量较大,多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过去十年中,该地区发生了多起地质灾害事件,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1. 地质构造因素,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岩性较为松软,易发生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 气候因素,该地区降雨量较大,雨水渗透地层,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泥石流等灾害。
3. 人类活动因素,该地区大量的人类活动,如采矿、开发建设等,破坏了地质环境的平衡,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2. 加强科学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严格控制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开发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4. 加强应急救援,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结语。
地质灾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调查报告,我们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对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报告提出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报告
地测科:
总工办:
总工程师:
山西兰花集团芦河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芦河煤业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为了摸清“1+5”大县城行政区域内地下矿产资源采空区情况,为今后的大县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留存历史资料。
根据阳协办函(2013)8号要求,我公司组织总工办、地测科等技术骨干人员,对整合包内的张沟、柏山、义城、北庄、柴凹、上河、桃坪七个矿井采空区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了地质灾害分析。
具体情况如下:
一、成立采空区地质灾害调查领导组
组长:张剑鸿(总工程师)
副组长:汪隆靖(总工办主任)、王早胡(地测科长)
成员:总工办、地测科相关人员
二、井田内地质构造情况
井田位于沁水复式向斜构造的南缘弧形转折部,晋获褶断带西侧,总体表现为一组轴向近南北、向北倾伏的背、向斜构造,地层倾角较缓,为3°~15°,井田内未发现断层、陷落柱构造,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
1、S1向斜:向斜轴位于井田西部,呈近南北向展布,向北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一般为3°~5°。
2、S2背斜:背斜轴位于井田中东部,为井田的控制性主体构造,沿五龙沟村东—张沟村西一线近南北向展布,与S1向斜轴平行,向北倾伏。
两翼不对称,西翼较缓,地层倾角一般为3°~5°,东翼较陡,地层倾角一般为5°~15°。
三、3#煤层顶、底板岩性情况
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厚2.5~4.2m 左右,局部相变为粉砂岩。
老顶为细—中粒砂岩,厚6.5~7.8m,薄—中厚层状,层面含有大量植物碎屑,裂隙较发育,断层附近裂隙更加发育。
底板为黑色泥岩,见有植物化石,属软弱-半坚硬的岩石,吸水性较强,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使岩石软化,发生底鼓现象。
四、整合包内各矿井采空区情况:
1、阳城县芦河煤炭有限公司北庄井口
为生产矿井,始建于1989年10月,1996年1月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8864km2,生产规模15万t/a。
矿井采用综合开拓,井下现布置有三条大巷,中央并列式通风,双钩罐笼提升,无极绳绞车运输,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属高瓦斯矿井。
据调查,井田内3号煤层开采多年,采空区主要分布在井田东部,由5个块段组成,总面积约232732.28平方米;15号煤层资源尚未动用,本次资源兼并重组后,主要利用该生产系统。
2.阳城县芦河煤炭有限公司张沟井口:
为生产矿井,始建于1982年,1984年建成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9214km2,生产规模15万t/a。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长壁分层炮采,中央并列式通风,串车提升,无极绳
绞车运输。
据调查,井田内3号煤层开采多年,采空区主要分布在井田西部、南部、北部,由3个块段组成,总面积约609539.68平方米;15号煤层资源尚未动用。
本次资源兼并重组后,该生产系统关闭。
3、山西阳城柏山煤业有限公司
为2006年资源整合基建矿井(原町店镇柏山煤矿和杨腰煤矿),始建于1968年4月,批准开采3、9、1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2.1267km2,生产规模30万t/a。
设计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皮带运输提升,皮带运输,走向长壁炮采放顶煤法,整体顶梁悬移支架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据调查,原矿井3号煤层开采多年,资源已近枯竭,采空区大面积分布,只留有部分工业广场及大巷保安煤柱资源,井田内采空区由6个块段组成,总面积约750161.76平方米;15号煤层资源尚未动用。
本次资源兼并重组后,该生产系统关闭。
4、山西阳城义城煤业有限公司
为生产矿井,始建于1984年5月,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1104km2,生产规模15万t/a。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长壁分层炮采,中央并列式通风,串车提升,无极绳绞车运输,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属高瓦斯矿井。
据调查,原矿井3号煤层开采多年,资源已近枯竭,采空区大面积分布,只留有部分工业广场及大巷保安煤柱资源,井田内采空区由5个块段组成,总面积约436234.93平方米;15号煤层资源尚未动用。
本次资源兼
并重组后,该生产系统关闭。
5、山西阳城上河煤业有限公司(十关闭)
为十关闭矿井,始建于1984年4月,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0.7618km2,生产规模15万t/a。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长壁分层炮采,中央并列式通风,串车提升,无极绳绞车运输,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属高瓦斯矿井。
据调查,井田内3号煤层开采多年,采空区由3个块段组成,总面积约382147.32平方米;15号煤层资源尚未动用。
6、山西阳城桃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十关闭)
为十关闭矿井,始建于1985年6月,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0.6315km2,生产规模15万t/a。
原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壁式开采,中央并列式通风,串车提升,无极绳绞车运输,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属高瓦斯矿井。
据调查,井田内3号煤层开采多年,采空区由1个块段组成,总面积约28719.71平方米;15号煤层资源尚未动用。
7、山西阳城柴凹煤业有限公司(十关闭)
为十关闭矿井,始建于1984年5月,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0.5647km2,生产规模15万t/a。
原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壁式开采,中央并列式通风,串车提升,无极绳绞车运输,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属低瓦斯矿井。
据调查,井田内3号煤层开采多年,采空区由2个块段组成,总面积约215874.26平方米;15号煤层资源尚未动用。
五、整合包内各矿井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
我公司组织总工办、地测科相关人员对矿井整合包内所涉及采空区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地表采空区塌陷情况:
1)张沟井口在开采过程中,曾造成瑶掌村、大岭村部分民房有轻微裂缝现象,瑶掌村西侧荒山有山体裂缝现象,裂隙分布较少,裂隙宽度在1—3cm。
2)北庄井口在开采过程中,受地下采空区的影响地表有裂隙,裂隙分布较少,在町店5万方水库边有轻微裂缝,裂隙宽度在1—3cm。
3)义城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受地下采空区的影响地表有裂隙,裂隙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花沟村沟内,曾造成花沟村部分水泥路裂缝,裂隙宽度在3—5cm。
4)柏山、柴凹、桃坪、上河四矿采空区以上地表均未发现任何地质灾害征兆。
2、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
由于町店镇所属煤矿企业改革采煤方法较迟,均在2004年以后才实行长壁分层开采,改采之前均采用巷柱式采煤法,采空区面积相对较小,暂时不会造成大的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