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测量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4. 先修课程:无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进行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测量学基础1.1 测量学概述1.2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1.3 测量学的基本方法2. 第二章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2.1 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2.2 常用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2.3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3. 第三章角度测量与水平角测量3.1 角度测量概述3.2 水平角测量方法3.3 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处理4.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测量4.1 距离测量概述4.2 钢尺测量方法4.3 光电测距仪及其使用5. 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平差5.1 测量数据处理概述5.2 测量平差原理5.3 测量平差方法及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实验设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测量学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测量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
2. 实验设备:具备完整的测量实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测量学资源共享,如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
5. 辅导资料:提供测量学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等辅导资料。
六、第六章地形图与地形测量6.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6.2 地形测量的方法与步骤6.3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七、第七章建筑施工测量7.1 建筑施工测量概述7.2 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与步骤7.3 建筑施工测量实例分析八、第八章控制测量与测网布设8.1 控制测量概述8.2 控制点的选择与布设8.3 控制测量成果的整理与评价九、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与测量学9.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9.2 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9.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十、第十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其发展10.1 现代测量技术概述10.2 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应用10.3 遥感技术在测量学中的应用10.4 测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构造、使用和维护;(3)学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4)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实习操作,培养学生对测量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测量学概述1.1 测量学的定义、目的和任务1.2 测量学的发展历程1.3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1.4 测量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测量仪器的构造与使用2.1 水准仪2.2 经纬仪2.3 激光测距仪2.4 全站仪2.5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管理第三章:测量基本方法3.1 角度测量3.2 距离测量3.3 高程测量3.4 坐标测量第四章: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4.1 测量数据的整理与计算4.2 测量误差的概念与分类4.3 误差传播定律4.4 测量误差的估算与控制第五章: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5.1 工程测量概述5.2 地形图的绘制5.3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5.4 建筑物的施工测量5.5 工程测量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验演示:安排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过程,加深对测量学知识的理解;3. 实习操作:组织学生到工地或实验室进行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测量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5. 小组讨论与报告: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占总评的40%;2. 考试成绩: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测量学课程电子教案999609050

测量学课程电子教案999609050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了解测绘学的研究内容,熟悉测量学的要紧任务。
学习要求1、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分类;2、测量学的要紧任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3、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难点)4、测量的差不多工作和工作原则。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分类,2.测量学的要紧任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3.测量的差不多工作和工作原则。
4.何谓大地水准面?我国的大地水准面是如何样定义的?它在测量工作中起何作用?5.参考椭球和地球总椭球有何区别?6.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几种?各有何特点?不同坐标系间如何转换坐标?7.北京某点的大地经度为116º20′,试运算它所在的六度带和三度带带号,相应六度带和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8.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两点间的高差如何运算?9.什么是测量中的基准线与基准面?在实际测量中如何与基准线与基准面建立联系?什么是测量运算与制图的基准线与基准面?10.测量工作的差不多原则是什么?那些是差不多工作?三、习题与摸索题1.测绘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Geomatids的含义是什么?3.现代测绘学的任务是什么?4.测量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有哪些作用?四、考核目标与要求识记:测绘学的定义,测绘学研究的对象。
大地水准面,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绝对高程与相对高程。
定位参照系及定位元素。
经度,纬度,直角坐标。
测量工作的差不多原则。
测量工作的差不多内容,测绘地势图及施工测量的概念。
领会:Geomatids的含义,现代测绘学进展的特点、涉及的行业。
参照系的形成,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垂线与法线的区别。
高斯投影的概念,高斯坐标系的建立、高斯坐标的表示。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不同之处,测量工作原则。
简单应用:高斯—克吕格坐标系横坐标自然值与通用值的关系,高程与高差的确定。
第2章水准测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把握水准测量的相关知识,做好水准测量实施前的技术预备,通过水准测量的实验,达到独立操作水准仪,完成多个测站水准测量的观测、检核、成果整理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测量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总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作用。
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理。
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工作。
具备处理测量数据和绘制地形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测量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2、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
3、角度测量角度测量的原理。
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
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
4、距离测量钢尺量距的方法和精度。
视距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电磁波测距的原理和应用。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6、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
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和外业观测。
三角测量和 GPS 测量的基本原理。
7、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8、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地形图的面积量算和土石方计算。
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设计布置地形图测绘的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测量工作在工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测量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处理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测量,提高工程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本概念:测量、测量的性质、测量工作、测量学分支等。
2. 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
3. 测量方法: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立体控制测量等。
4. 测量数据处理:观测数据的整理、平差原理、误差理论、测量成果的评定等。
5. 工程测量实例: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建筑基线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展示测量仪器实物,演示测量操作过程。
3. 实践:安排现场实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测量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对实际工程测量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2. 实验室:配备各种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3. 实习基地:具备实际工程测量条件的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等。
2. 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理论课时和16实践课时。
2. 授课方式:理论课时在教室进行,实践课时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进行。
3. 授课顺序: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仪器和使用方法,接着进行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讲解,通过实习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测量学原理》等权威教材。
2. 课件: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课件。
3. 实习指导书:提供详细的实习操作指导和数据处理方法。
4. 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各类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测量学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测量工具和仪器;
3、学会使用测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4、提高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和评估能力;
5、能够运用测量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2、常见的测量工具和仪器
3、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4、测量误差的分析和评估
5、空间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测量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
1、教材:《测量学基础》
2、软件:AutoCAD、ArcGIS等
3、实验设备:全站仪、水准仪、GPS等
4、网络资源:测量学相关网站、论文、期刊等
五、教学计划
第一周: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第二周:常见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第三周: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第四周:测量误差的分析和评估第五周:空间分析的方法和应用第六周:综合实践:小组项目实践第七周:总结与复习
六、教学评估
1、平时作业:20%
2、实验报告:30%
3、项目实践:30%
4、期末考试:20%
七、教学反思
1、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分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3、评估教学资源是否充足;
4、反思教学评估是否公正。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测量学》教案授课学期:2007年上学期教学班级:建筑学041、2班教师姓名:刘龙海二00七年上学期《测量学》课程教案课程编号:B03003课程名称:测量学/surveying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适用专业:建筑学一、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并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爱护仪器、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选用教材:[1] 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 湖南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书》,2007年主要参考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2] 郝延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2[3] 合肥工大,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 杨德麟、高飞主编,《建筑测量学》,测绘出版社出版;[5] 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6] 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序号授课内容提要学时1 绪论 22 水准测量 53 角度测量 54 距离测量 25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6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7 小地区控制测量 28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49 地形图的应用 210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11 房屋建筑变形测量和竣工总平面图绘制 212 机动复习 2 合计32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核定办法1.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2. 成绩核定办法:总分=70%×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五、授课方案本章学 2 课堂讲 2 实0 观看教0教学内容 (1)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 (2)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教学要求(1)了解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的限度。
测量学优秀教案优秀课件

水准面。
图形:水准面及大地水准面图
◆水准面的特性——处处与铅垂线正交、 封闭的重力等位曲面。 ◆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2.测量计算基准面——旋转椭球 由椭圆(长半轴a,短半轴b)绕b轴旋 转而成的椭球体。可用数学式表示的 光滑曲面。
二.地面点的坐标
(一)地理坐标(属于球面坐标系统)
适用于:在地球椭球面上确定点位。分为:
1.天文地理坐标(天文经度? ,天文纬度? ) 2.大地地理坐标(大地经度B,大地纬度L )
(二)平面直角坐标 适用于:研究范围较小。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的异同:
?不同点: 1.测量上北方向为X轴正向, 东方向为Y轴正向。 2.角度方向顺时针度量;象限顺时针编号。
X=2433586.693m
(2)其投影带的带号为38 、P点离38带的 纵轴X轴的实际坐标Y=514366.157500000= 14366.157m
三.地面点的高程
1.绝对高程H——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2.相对高程H'——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3.高 差——hAB=HB-HA=H'B-H'A
讲题:地面点位的确定
内容提要:
§1.2 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基准面 ◆地面点的坐标
§1.3 测量工作概述
§1.2 地面点位的确定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需用三个量, 在测量工作中一般用:
? 某点在基准面上投影位置( x,y) ? 该点离基准面高度( H)
一.测量基准面
1.测量工作基准面——水准面、大地水 准面。
? 3438'? ? ' ? 206265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 量 测 解 了
教学重点难点
差 误 中 值 均 平 术 算
、O均;播 平«;传 沐计 差 算的误
差
占小误占小
1)丽22<及 <
教学策略
教学预习
T— O T— 200巳 材 教
习题
O T—9>
88
、
7
、
2
-
5
名 次 章」
六 第
¥
O即
O验
2
2
名
次
章樹
论 绪 章
一 第一
5 教学内容
号
、 、 、 、 、
五、授课方案
章次名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学时
2
课堂讲授
2
实验
0
观看教学
0
(1)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
(2)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 了解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地球的形状 和大小,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的限度。
(2)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测量的基本工作、基本原则 和基本要求,常用的测量元素和单位。
冈 冈 见rB
¥ ¥ 色 哇TR
、 、 、 、 、
1 2 3 4 5
教学要求
O o Aj三弓O1>2>3>
教学重点难点
E则 量 波 尺 磁 冈 轧17 17二a一
S琏
教学策略
距线 量 直a5J和在 距 。 量 置 。 密 设 用 精 勺 应 惭站箒
o彷授覇 醴 讲 注 戕、要' *7以 比 时 行 向 进 定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1]华南理工大学主编, 《建筑工程测量》 第三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湖南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书》,200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中国计划 出版社.1993
[2]郝延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2
5
3
角度测量
5
4
距离测量
2
5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
6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2
8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4
9
地形图的应用
2
10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
11
房屋建筑变形测量和竣工总平面图绘制
2
12
机动复习
2
合
计
32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核定办法
1.考核方式:幵卷考试
2.成绩核定办法:总分=70%X考试成绩+30%X平时成绩
2•何谓铅垂线?何谓大地水准面?它们在测量中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确定点的位置?
4.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
5.何谓水平面?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水平何谓绝对高程?何谓相对高程?何谓高差?已知HA=36.735m,
HB=48.386m求hAE。
1 2 3 4 5
教学要求
O
教学重点难点
方 号
・・ ・・O
教学策略
直
到
世。 匕匕主 厶冃
?-、
教学预习
3
1
1
-
3O PP材 教
习题
6
5>
、
4
、
3
、
1
3:
1
1
P
名 次 章」
量
O即O
2讲
2学 本
1、演示法
注意通过图形来讲解水准测量的几个概念及原理;在讲授
水准仪使用时,边操作演示边阐明操作要点。
2、讲授法。
教材P. 11-31
2-5、7、10
章次名称
第三章角度测量
—本章学时
-5—
课堂讲授
—2—
实验
参观/上机
0——
章次名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
第一章 绪论
1、角度测量原理
2、经纬仪的等级、有关参数,经纬仪的构造;
教学预习
习题
6
5>
、
4
、
3
22
、
1
66:
P
名 次 章」
罢 畐 音
O
十
Or/
量题 测习 一2第
讲
2
学 本
名
次
章樹
论 绪 章
一 第一
5 教学内容
<;
靠
•?V/性 , 特 果 类 测 分W原标误 的的有。 生度含律 <feTTP m一 一 三 一 产 精 理 差量处掛y天 测 地 专iTwm劉 测衡合误\7 \7 \7 \712 3 4zf\ z(\ z(\ z(\
3、DJ6型光学经纬仪读数装置和操作使用
4、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方法
5、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1、了解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使用、检验与校正方法。
2、熟练掌握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原理和方法。
重点:DJ6级光学经纬仪的使用,水平角、竖直角测量方法
难点: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1、演示法
结合仪器,先介绍经纬仪的构造及各部件的名称及用途,重点
《测量学》教案
授课学期:2007年上学期
教学班级:建筑学041、2班 教师姓名:刘龙海
二00七年上学期
《测量学》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B03003
课程名称: 测量学/surveying
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适用专业: 建筑学
一、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 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大比 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并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在教学过 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 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爱 护仪器、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教 学 策 略
(1)了解水准测量的等级,水准测量路线的布设,水准仪的 检验与校正,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自动安平水准仪、精 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普通水 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成果整理。
重点:水准测量的原理、外业实施、数据处理方法
难点: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3]合肥工大, 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 《测量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杨德麟、高飞主编, 《建筑测量学》 ,测绘出版社出版;
[5]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6]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
、课时分配
序
号
授课内容提要
学 时
1
绪论
2
2
水准测量
介绍J6、J2经纬仪的读数规律。在介绍经纬仪的安置时,边操作边
二讲解,让学生掌握安置的诀窍 教
学教材P.34-63
预
3
、
1
&
、
7
66
55
、
4
、
3
22
、
-
3
习题与作
第四章
距离测
则量
-2—
课堂讲授
—2—
习题
-0-
参观/上机
—0—
章次名
称
本章学时
名
次
章樹
论 绪 章
一 第一
5 教学内容
项
事
意
注
差
误 距
距 距 量 测 向**测 波 定 尺 尺 蹈 磁 线
7.测量的基本工作是什么?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
么?
章次名
第二章
水准测量
本章学时
5
课堂讲授
5
实验
4
参观/上机
0
(1)水准测量的原理;
(2)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3)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成果整理;
(4)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5)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教 学 要 求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八、、
(1)重点 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测量常用坐标和高程系统
(2)难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以讲授法为主。作为一门新课程,首先要向学生们讲授测
量学的发展史、概念,具有正确应用地形图和有关测量资料的 能力和进行一般工程施工测设的能力,以便能灵活应用所学测
教量知识为其专业工作服务。
学教材P.1-10
1•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