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麻疹疫情处置指南

附件: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下发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通知

附件: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疫情调研与处置技术指南设计(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05 黑龙江省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黑龙江省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监测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我省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黑龙江省麻疹监测实施方案》(2014版)定义的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监测病例。
(三)麻疹监测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监测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现阶段麻疹暴发疫情定义为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监测病例按照《黑龙江省麻疹监测实施方案》(2014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监测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监测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隔离与治疗
隔离患者
将麻疹患者隔离在特定场所,以减少病毒传播。
治疗措施
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和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预防性措施
宣传教育
向公众宣传麻疹的预防知识和措施,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消毒措施
对麻疹患者的接触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降低病毒存 活率。
疫苗接种策略
扩大接种范围
05
结论与建议
当前疫情总结
麻疹病例数
自疫情暴发以来,已报告的麻 疹病例数已达到一定规模,且
仍在持续增加。
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 传播,易感人群广泛,传播速 度快。
地区分布
麻疹病例主要集中于城市和人 口密集地区,但已出现向农村 和边远地区扩散的趋势。
防控措施
政府已采取多项防控措施,包 括加强疫苗接种、开展宣传教 育等,但防控效果有待进一步
将麻疹疫苗接种范围扩大到未感染人 群,提高人群免疫力。
加强接种管理
对已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跟踪管理, 确保疫苗接种效果和安全性。
04
麻疹疫情控制与预防
疫情监测与预警
监测系统建立
建立全面的麻疹监测系统,包括 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 学调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
疫情。
预警指标设定
根据麻疹疫情的特点,设定科学的 预警指标,如病例增长率、疫苗接 种率等,以便及时发出预警。
快速反应能力
提高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快速反 应能力,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 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疫苗接种普及与提高
01
02
03
疫苗覆盖率提升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疫苗可及性和加强接种服 务等方式,提高麻疹疫苗 的覆盖率。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版)

在麻疹暴发期间要实施更严格的感染控制,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 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 进行预检分诊,防止在门诊输液室等区域造成交叉感染。
4. 加强监测
落实疫情报告、主动监测等制度,暴发地疾控机构与 医疗机构加强沟通,使所有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 人都知晓有麻疹暴发疫情发生,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 麻疹病例,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与特异性。 做好暴发地区疑似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如对学校、 托幼机构和集体用工单位开展晨检,必要时开展病例 零报告制度。
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 麻疹临床诊断病例
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
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 与其有密切接触者
包括
患者的看护人员
家庭成员
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 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麻疹暴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 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 发。
可根据历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开展情况,对
易感人群积累情况进行分析。
一般地,同一出生队列中易感者积累数=当地当年出生 人口数×(1-常规免疫实际接种率×疫苗效力)。
(4)暴发疫情发展趋势评估
根据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人群易感性评估结果、
经济社会人口等因素,综合判断该起疫情发展趋势, 为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提供依据。
迹。
暴发疫情的调查
在发现或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县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应成立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组。 24小时内启动现场调查工作,对暴发疫情涉 及的每一例疑似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 调查、血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 并开展风险评估以采取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11
(1)制定搜索病例定义
搜索的病例定义包括搜索时间段、地域 范围和人群范围及病例症状体征等要素。为 操作方便,搜索的时间范围应从首发病例发 病日向前推2~3个最长潜伏期。当发现新的 首发病例时,应相应地扩大搜索的时间范围, 直至首发病例前1个最长潜伏期内无疑似病 例。
2020/11/14
2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
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 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 统称为麻疹病例。
2020/11/14
3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 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 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 单例麻疹病例。
2020/11/14
5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 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 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 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 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2020/11/14
4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 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 应视为麻疹暴发。
了解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包括主 要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医疗救治情况,尽 快进行病例诊断和分类,结合病例临床表 现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是否为麻疹 暴发疫情。同时在暴发疫情早期采集5例 (病例数小于5例全部采集)疑似病例病 原学标本(注:应在病例出疹后5天内采 集)。
2020/11/14
10
2. 病例搜索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 南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 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 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 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 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 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 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 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____月 ____日
____月 ____日
____月 ____日
填表说明:每张表格填写在一个地点开展主动搜索时发现的疑似病例的情况;每例疑似病例填写一行,按调查先后顺序填写; 其中:其他症状(1=咳嗽;2=卡他症状;3=口腔粘膜斑;4=眼结膜炎),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0=0剂次;1=1剂次;2=2剂次;
2020/11/14
8
(二)暴发疫情调查
在发现或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县级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成立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组, 24小时内启动现场调查工作,对暴发疫情 涉及的每一例疑似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 案调查、血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并开展 风险评估以采取控制措施。
2020/11/14
9
1. 核实疫情
2020/11/14
12
(2)搜索范围及方式
① 医疗机构:查阅内科、儿科、皮肤科、传 染病科等相关科室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访谈 村医或个体医生。
② 学校(幼托机构):了解学生或教师缺勤 情况及原因,通过晨检及早发现既往和续发病例。
③ 村(社区):入村与村医和群众访谈搜索 病例。
④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其他适宜的搜索方 式,如对机关、企业、厂矿等单位进行搜索。
序 姓名 性 年 发热日期 出疹日期 其他症 含麻疹成 是否采血 是否追踪 是否已报 备注
号
别龄
状(可 分疫苗接 (1=是; 调查(1= 告(1=
多选) 种剂次 2=否) 是;2=否 是;2=
)
否)
____月 ____日
____月 ____日
____月 ____日
____月 ____日
____月 ____日
2020/11/14
7
三、疫情调查
(一)个案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 案》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完整的个案调查,病 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每一剂麻疹/风疹 疫苗接种日期、出诊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标 本采集日期、感染来源等10个关键变量要核实清楚, 尤其要获取详细准确的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免疫史 信息,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 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 间。调查感染来源尤为重要,若为输入病例还需补充 调查病例国籍、外出史、入境时间、入境后活动范围 及接触人群及接触者发病情况等流行病学信息。
2020/11/14
13
病例主动搜索过程中应填写麻疹疑似病例主动搜索表 。
麻疹疑似病例主动搜索表(参考模板)
开展主动搜索的地址(乡村)______省______市______县(区)______乡(镇)______村(街道) 共调查________人(或病历数) 搜索时间:_____月_____日 搜索地点类型 1=医疗机构 2=社区(村) 3=学校 4=其他集体单位(①=机关 ②=企业 ③=厂矿 ④=其他______)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 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 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 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 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 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 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2020/11/14
6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 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 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 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 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 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 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 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 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