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习题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练习题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练习题

2019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A11、不同的胶体金颗粒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其中5nm以下颗粒适用于A、标记抗原或组织化学法检测B、液相免疫检测C、免疫沉淀试验D、以上都对E、以上都不对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对固定剂的要求不包括A、能快速固定抗原B、能防止抗原物质扩散C、固定后的抗原能被抗体识别D、具有氧化活性E、以上均不正确3、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A、抗原的提取与纯化B、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C、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D、标本的处理与制备E、以上都是4、关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细胞抗原性物质能准确、敏感地进行检测和定位B、在细胞学中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抗原结构的研究C、检测人体大多数寄生虫,且具有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好等优点D、确定肿瘤的组织学发生,进行肿瘤的转移性和特异性的鉴别E、应用免疫荧光抗体直接法可以检出自身免疫疾病病人血中的自身抗体5、石蜡切片的优点不包括A、切片薄有连续性B、可长期保存C、防止抗原损失D、观察组织细胞结构的理想方法E、有利于切片和固定6、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不包括A、高特异性B、高敏感性C、形态学的直观性D、精确定量分析E、能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7、免疫组化染色前,对标本进行固定的目的是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B、防止细胞脱落C、防止细胞自溶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8、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为A、化学反应B、物理吸附C、染料非特异性吸附D、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E、特异性酶催化反应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5nm以下的胶体金颗粒较小,可以用于标记抗原或用于组织化学检测。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固定剂的要求为快速固定抗原、防止抗原物质扩散、固定后的抗原能被抗体识别。

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题库13-1-8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题库13-1-8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题库13-1-8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用蛋白酶消化是为了()。

A.使底物容易显色B.增强切片的黏附性C.暴露抗原D.提高敏感度E.缩短染色时间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欲显示各种酶的组织切片,应选择下列哪种固定液?()A.95%乙醇B.AF液C.丙酮D.10%中性甲醛E.75%乙醇丙酮的作用是沉淀蛋白质和糖,它对组织穿透性很强,保存抗原的免疫活性的效果较好。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CSA方法是指()。

A.是在LAB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催化放大系统B.是在ABC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催化放大系统C.是在PAP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催化放大系统D.是在SP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催化放大系统E.是在BAB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催化放大系统/ 网页小游戏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的注意事项哪项正确?()A.切片不能太薄,以免降低荧光的标记率B.为了保证荧光充分标记,标本染色后应放置3秒钟后再观察C.为保护眼睛,应在正常光线下观察D.为了避免荧光减弱,标本染色后应立即观察E.如果需长期保存,染色后标本需用中性树胶进行封裱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一种新抗体时,必须设置下列哪项对照?()A.阻断试验对照B.阳性对照C.替代对照D.空白对照E.以上均需设置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方法不能减少非特异性染色?()A.第一抗体用单克隆抗体B.染色过程中避免切片干燥C.在用第一抗体前,加与制备第一抗体不同动物的免疫血清进行封闭D.使用牛血清白蛋白进行封闭E.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问题:[单选,B1型题]EPOS法()。

A.抗体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的一步法B.把生物素耦联到特异性第一抗体上,将生物素化抗体直接和ABC复合物结合C.先用PAP法,后用LAB法D.先用PAP法,然后用ABC法E.HRP-多聚化合物-特异性抗体复合物一步法。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题库10-1-8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题库10-1-8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题库10-1-8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异硫氰酸荧光素的叙述,哪项正确?()A.呈现红色荧光B.最大吸收波长是520~560nmC.呈现黄绿色荧光D.最大发射光谱为490mmE.性质不稳定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不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失败的原因?()A.抗原没有暴露B.第一抗体为多克隆抗体C.未灭活内源性酶D.抗体浓度过高E.洗涤不充分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中关于抗体的标记哪项正确?()A.在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体进行染色时,要用过氧化氢阻断内源性过氧化酶,避免假阳性B.异硫氰酸荧光素是橙红色荧光C.免疫电镜中主要用荧光素标记抗体D.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是黄绿色荧光E.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体不适合用于骨髓涂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王者荣耀吧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内源性生物素活性的说法哪项正确?()A.预先用生物素作用可增强敏感性B.生物素是一种消化酶C.在用ABC法染色时可引起非特异性染色D.肝、肾等组织内生物素含量最少E.内源性生物素丰富的组织不适合进行PAP法染色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种物质是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封固剂?()A.多聚赖氨酸B.中性树胶C.缓冲甘油D.PBS缓冲液E.甘油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是荧光补体法的原理?()A.大多数抗体能与补体结合B.抗原-抗体复合物无法与补体结合C.大多数抗原能与补体结合D.大多数抗原-抗体复合物都能与补体结合E.补体间相互作用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非特异性染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片中的刀痕及皱褶区域也容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B.表现为弥漫均匀的背景染色C.一片细胞内染色强度较一致,无深浅及多少之分D.出现在组织边缘、胶原纤维及血浆渗出处,坏死组织及固定不良的组织中心处E.着色细胞数量极少时,多为非特异性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题库4-2-10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题库4-2-10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题库4-2-10问题:[单选]免疫组化试验固定剂的选择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类抗原可用甲醇固定B.微生物抗原可用丙酮固定C.多糖类抗原用乙醇固定D.病毒蛋白质外壳需用胰蛋白酶去除E.类脂质需用丙酮去除多糖类抗原用10%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固定。

问题:[单选]不能用活细胞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的是()A.病毒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免疫球蛋白受体D.癌细胞表面抗原E.血清中抗癌细胞抗体检查淋巴细胞表面抗原以及免疫球蛋白受体、癌细胞表面抗原、血清中抗癌细胞抗体等,均可用活细胞荧光抗体染色法。

临床常用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病毒。

问题:[单选]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判断不正确的是()A.对照主要针对第一抗体进行B.阳性细胞可呈散在、灶性和弥漫性分布C.非特异性反应常成片均匀着色D.只有少数细胞抗原部位阳性,应判断为阴性结果E.质量控制是取得满意结果的必要条件阳性表达有强弱之分,哪怕只有少数细胞阳性(只要在抗原所在部位)也应视为阳性表达。

出处:山东11选5 https://;问题:[单选]下列关于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染色标本不能长期保存B.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C.不能观察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D.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法的敏感性不如荧光免疫技术E.不能定量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标本可长期保存,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观察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等优点,尤其是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法的敏感性更优于荧光免疫技术,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达到定量的目的。

问题:[单选]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不包括()A.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菌的快速鉴定C.病毒的快速鉴定D.寄生虫的检测与研究E.癌基因蛋白的检测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应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和病毒的快速鉴定、寄生虫的检测与研究等。

癌基因蛋白的检测常用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问题:[单选]可用在光镜和电镜水平上的抗原(抗体)定位研究的标记物是()A.胶体金B.胶体铁C.HRPD.硝酸银E.碱性磷酸酶胶体铁是一种阳离子胶体,将抗体分子标记上胶体铁,通过普鲁士蓝反应呈色,胶体铁颗粒有一定大小,具有一定的电子密度,可用在光镜和电镜水平上的抗原(抗体)定位研究。

免疫组化试题参考答案

免疫组化试题参考答案

免疫组化试题参考答案免疫组织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PAS反应:即过碘酸--雪夫反应显示糖原,简称PAS反应。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过碘酸的氧化作用,使糖分子中的二醇基氧化为二醛基,释放出醛基,与碱性品红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沉淀。

2.Feulgen法:即福尔根反应显示DNA法。

其原理是组织用1NHCl 60℃水解,将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酸与嘌呤间的连链打开,使之释放出醛基与碱性品红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沉淀。

3.PAP法:即过氧化物酶一抗过氧化物酶法,该技术原理与其他免疫定位技术相同,即通过抗体使标记分子(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定位于抗原附件。

其不同点为三步法,且有放大作用,反应彻低依靠于免疫学结合,不需要标记任何抗体,反应敏捷度高,背景低。

注重一抗与复合物中的抗体必需来源于同一种动物,且二抗必需过剩。

4.核酸探针:指能与特定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标记的核酸片段,可检测待测样品中特定的基因序列。

无标记的探针称裸探针。

5.核酸分子杂交:指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的过程。

杂交的双方分离为待测的核酸序列和已知核酸序列,后者通常用核素或非核素示踪标记,称为探针(probe),杂交后形成的异源双链分子称为杂交分子。

6.质量控制:指组织化学反应各环节中获得最佳效果的技术掌握,是组织化学的关键环节,是取得惬意效果的须要条件,是提高结果可信度的根本保证。

7.诱发荧光:组织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本身不发荧光,但在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后可以改变成荧光分子。

此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生物胺的显示中。

其中最重要的是甲醛和乙醛酸诱发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荧光,以及邻苯二醛诱发组织胺荧光的反应。

8.定量分析:定量推断是结果推断中最重要也是具故意义的推断,其推断结果有助于统计学的分析处理。

组织细胞化学结果的定量分析又称定量组织细胞化学,指在组织细胞化学阳性结果的基础上,对阳性结果(终于阳性产物)举行测量,以数值反应被检测物质的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试题库名词解释标准答案三

《免疫组织化学》试题库名词解释标准答案三

《免疫组织化学》试题库标准答案三性颗粒呈粗颗粒状。

正常肝细胞阳性,肝胆管上皮阴性。

约80%肝细胞癌为HPC阳性,不足5%非肝细胞癌表达HPC。

81.Vimentin 波形蛋白(Vimentin)主要分布于间叶细胞及其起源的肿瘤组织,而上皮细胞及其肿瘤一般不含此蛋白。

常用于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如间皮瘤、滑膜肉瘤、脑膜瘤等诊断,该抗体对癌与肉瘤、恶性黑色素瘤与癌、胸腺瘤与淋巴瘤、未分化癌与小细胞间叶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82.Desmin结蛋白(Desmin)是一种中间丝蛋白,广泛分布于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主要用于平滑肌肿瘤、横纹肌肉瘤和肌上皮肿瘤、部分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83. MSA 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uscle Special Actin;MSA)是一种具有收缩能力的微丝蛋白,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的肌型细胞中。

主要表达于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和肌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肌源性肿瘤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横纹肌肉瘤以及肌上皮肿瘤、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等均可呈阳性反应。

84. MyoD1横纹肌核蛋白(MyoD1)是MyoD1基因所编码的45KD的磷酸化蛋白,只在胚胎横纹肌细胞中表达,正常成人横纹肌细胞不表达,是横纹肌肿瘤的一种非常特异的标志。

免疫表型为胞核型。

主要用于横纹肌肉瘤的诊断。

85.肌生成素因子Myf-3 是横纹肌肉瘤有用的标志物,有助于横纹肌肿瘤与神经母细胞瘤、Wilm's瘤、肝母细胞瘤、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的鉴别。

86.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是横纹肌的特异性标记物。

主要用于横纹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少数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睾丸畸胎瘤、肾母细胞瘤中肌母细胞亦可见阳性表达。

87. TPO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一种分子量为107 KD转膜蛋白,是甲状腺素合成的主要酶。

TPO是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早期标记物,恶性甲状腺肿瘤细胞中TPO表达水平下降,若TPO低表达则强烈提示异型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题库3-1-8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题库3-1-8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题库3-1-8问题:[单选]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特点不包括()A.灵敏度高B.特异性好C.适用广泛D.稳定性高E.无需活化问题:[单选]免疫标记电镜技术获得成功的关键是()A.对细胞超微结构完好保存B.保持被检细胞或其亚细胞结构的抗原在原位C.保持其抗原性不受损失D.选择的免疫试剂能顺利穿透组织细胞结构与抗原结合E.以上叙述都正确问题:[单选]石蜡包埋材料用酶处理的目的()A.防止出现假阳性B.增大抗原的保存量C.裸露抗原的决定簇D.分解蛋白质E.消化石蜡表面(安徽11选5 https://)问题:[单选]为了保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的准确性,排除某些非特异性染色,必须在初次实验时进行对照试验。

下列选项中不必要的是()A.自身对照B.吸收试验C.阴性对照D.阳性对照E.补体对照为保证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准确性,排除某些非特异性染色,在实验中通常针对第一抗体设立对照,包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替代对照、自身对照和吸收试验等。

【考点】:免疫组织化学设立的对照试验问题:[单选]关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细胞抗原性物质能准确、敏感地进行检测和定位B.在细胞学中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抗原结构的研究C.检测人体大多数寄生虫,且具有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好等优点D.确定肿瘤的组织学发生,进行肿瘤的转移性和特异性的鉴别E.应用免疫荧光抗体直接法可以检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中的自身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为:①对于细胞抗原性物质能准确、敏感地进行检测和定位。

②在细胞学中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抗原结构的研究。

③检测人体大多数寄生虫,且具有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好等优点。

④确定肿瘤的组织学发生,进行肿瘤的转移性和特异性的鉴别,辅助识别肿瘤的良、恶性,癌前病变和癌。

⑤应用免疫荧光抗体间接法可以检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中的自身抗体。

问题:[单选]CT成像原理利用的是()A.多方位成像特性B.横断面图像显示特性C.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D.数据采集系统(DAS)特性E.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直进性问题:[单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最大限度保存抗原的免疫活性,不宜使用的固定剂是()A.醛类固定剂B.非醛类双功能试剂C.丙酮D.醇类固定剂E.含重金属的固定剂蛋白类抗原,可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微生物抗原可用丙酮或三氯化碳固定;如需去除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使用胰蛋白酶;多糖类抗原用10%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固定或加热固定;如有黏液物质存在,应用透明酸酶等处理去除;类脂质丰富的组织进行蛋白、多糖抗原检测时,需用有机溶剂(乙醚、丙酮等)处理去除类脂。

免疫组化试题(有答案)

免疫组化试题(有答案)

免疫组织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PAS 反应:即过碘酸--雪夫反应显示糖原,简称证。

PAS 反应。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过碘酸的氧化作用,7.诱发荧光:组织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本身不发荧使糖分子中的二醇基氧化为二醛基,释放出醛基,光,但在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后可以转变成荧光分与碱性品红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沉淀。

子。

此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生物胺的显示中。

其中2.Feulgen 法:即福尔根反应显示DNA 法。

其原最重要的是甲醛和乙醛酸诱发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理是组织用1NHCl 60℃水解,将DNA分子中脱氧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荧光,以及邻苯二醛诱核糖核酸与嘌呤间的连链打开,使之释放出醛基与发组织胺荧光的反应。

碱性品红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沉淀。

8.定量分析:定量判断是结果判断中最重要也是具3.PAP 法:即过氧化物酶一抗过氧化物酶法,该技有意义的判断,其判断结果有助于统计学的分析处术原理与其他免疫定位技术相同,即通过抗体使标理。

组织细胞化学结果的定量分析又称定量组织细记分子(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定位于抗原附件。

其胞化学,指在组织细胞化学阳性结果的基础上,对不同点为三步法,且有放大作用,反应完全依赖于阳性结果(最终阳性产物)进行测量,以数值反应免疫学结合,不需要标记任何抗体,反应灵敏度高,被检测物质的含量。

此法是阳性结果的进一步检测背景低。

注意一抗与复合物中的抗体必须来源于同和分析,更加直观地反应实验结果,更有力地说明一种动物,且二抗必须过剩。

实验结果。

常用有人工定量分析与仪器定量分析两4.核酸探针:指能与特定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类。

的已知标记的核酸片段,可检测待测样品中特定的9.固定:为了更好的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基因序列。

无标记的探针称裸探针。

构,防止组织自溶,有必要对细胞和组织进行固定,5.核酸分子杂交:指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其作用不仅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终止或抵制外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习题第一部分组织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 1.C 2.B 3.A 4.C 5.A 8.B 9.C 10.D 14.A 23.D1.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步骤是A.标本处理B.抗体的处理与保存C.免疫染色D.设立对照试验E.结果判断2.免疫组化技术的首要试剂是A.抗原B.抗体C.标记物D.固定剂E.洗涤液3.酶免疫组化技术中,关于标本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20~30min。

B.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40~50min。

C.充分洗后于室温用0.5%H2O2和90%甲醇处理20~30min。

D.充分洗后于4℃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20~30min。

E.充分洗后于4℃用0.3%H2O2和80%甲醇处理40~50min。

4.PAP法是Sterberger等于哪一年建立的A.1950B.1960C.1970D.1980E.19905.PAP复合物中的酶是A.辣根过氧化物酶B.碱性磷酸酶C.葡萄糖氧化酶D.胃蛋白酶E.胶原酶8.PAP法中的“桥”是A.第一抗体B. 第二抗体C. 第三抗体D.亲和素E.第四抗体9.ABC技术由美籍华人Hsu于哪一年建立,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检测技术A.1961B.1975C.1981D.1985E.199010.ABC法中的“桥”是指A.第一抗体B. 第二抗体C. 第三抗体D.亲和素E.链霉素亲和素14.免疫组化法吸收试验是用过量已知抗原与抗体在多少度以下充分反应,离心后再行免疫组化染色A.4℃B.20℃C.40℃D.37℃E.50℃23.PAS反应是检测组织内的:A.核酸B.脂C.蛋白质D.多糖E.抗原一、填空1、免疫组织化学中最常用的标记物是__荧光素________、___酶_________ 、____生物素和亲和素_______、___________。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中常用的标记物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2、常用的粘附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3、抗原决定簇是指_____________分子表面的、具有活性的___________。

4、一般组织化学是利用化学或物理反应,在组织标本上加入一定的_____________,使其发生反应,形成_____________,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常用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5、酶组织化学是利用酶对其_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生成__________,再与某种__________反应,形成____________沉淀,检测___________分布及活性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最常用于显示细胞、组织内的多糖和蛋白多糖的方法是过碘酸-雪夫反应PAS。

7.、免疫染色对特殊标本的进一步处理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法。

8、免疫组化中最常用的制片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9、免疫组化染色后,阳性细胞的染色分布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0、酶免疫组化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

11、免疫电镜标本的制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12、组织块包埋前需先经______,常用的包埋剂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固定标本除组织切片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4、免疫细胞化学术中常用的标记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填空1、荧光素、酶、生物素和亲和素、铁蛋白和胶体金。

放射性同位素、非同位素标记物(非放射性同位素)。

2、蛋白甘油、甲醛明胶、多聚赖氨酸。

3、抗原、特异性化学集团。

4、化学试剂,有色沉淀物,糖类、脂类、核酸、酶。

5、底物,初反应产物,捕捉剂,有色终反应物沉淀,酶。

金属沉淀法、偶氮偶联法、四唑盐法、靛蓝法、DAB法(联苯胺法)。

6、PAS 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

7、蛋白酶消化法,非特异吸附法8、冰冻切片,石蜡切片9、胞质型细胞核型,细胞膜表面型10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11、非包埋法免疫染色,包埋前免疫染色,包埋后免疫染色12、固定,石蜡,火棉胶,树脂13、涂片,铺片,磨片14、荧光素,酶,铁蛋白,胶体金二、名词解释1.HE染色法2、固定:在保持组织形态完好和被检测抗原的前提下,应采用浓度最低的固定剂和最短的固定时间,固定时间一般为1-12小时,常用的的固定液有醛类固定剂、丙酮及醇类固定剂以及其他固定剂。

2.银染法3.冷冻切片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5.免疫细胞化学术6.原位杂交7.胶体金8.简述石蜡切片的制备过程。

9、背景着色10、一抗和二抗11、探针1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HE染色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中。

染色液是由苏木精(hematoxylin,碱性染料)和伊红(eosin,酸性染料)配制而成,苏木精使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嗜碱性物质着紫蓝色,伊红使细胞质基质和间质内的胶原纤维等着红色,染色鲜艳,观察方便。

2、银染法是用硝酸银配制的溶液浸染组织切片或细胞的染色方法。

有些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银粒附着在结构上而显色,称此为亲银性;有些结构无直接还原作用,需加入还原剂才能使银粒附着在结构上,称此为嗜银性。

有些结构和细胞可以这种银染法而显示,如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内的某些成分,以及一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内的分泌颗粒等。

用银染法显示的细胞,有的可称为嗜银细胞。

3.冷冻切片是新鲜组织或固定组织在低温下快速冷冻后制备组织切片的方法。

一般是将组织块置入干冰或液氮内使其快速冻结,然后在恒冷箱切片机内制冷冻切片。

这种方法制片快速,常用于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快速病理诊断。

由于这种制片方法可免去组织块包埋等程序,细胞和组织内的一些成分如糖原、酶等保存较好,故较适用于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染色研究。

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是应用化学或物理反应原理显示组织切片或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定量及其与功能相关研究的方法。

方法种类甚多,显色反应的原理也各不相同,分别用于显示组织或细胞内的多糖类、脂类、各种酶及核酸等成分。

一些经典的染色方法如PAS反应显示组织内的多糖和蛋白多糖等,Feulgen反应显示细胞核内的DNA,用Sudan等染料显示脂肪细胞,以及显示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ATP酶、琥珀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等的方法。

5.免疫细胞化学术是应用免疫学原理,通过特异性标记抗体与抗原(某种蛋白质、多肽等)的结合来显示细胞内某种抗原,并进行定位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进展迅速,应用广泛,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诸多学科及临床医学检验普遍应用的重要手段。

机体组织内的蛋白质种类繁多,多种蛋白质和多肽已被提纯并制成其抗体,目前有多种标记二抗(酶标记、荧光素标记、胶体金标记等)商品供应,使免疫细胞化学的操作更简便,应用更普遍。

6.原位杂交术是在免疫细胞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用来检测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的基因(DNA片段或mRNA片段)表达和定位与定量研究,目前已成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应用已知的并被标记的核酸片段(同位素或荧光素、酶等标记的探针)与细胞内待测核酸(RNA或DNA片段)进行杂交,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目的mRNA或DNA的存在与定位。

7.胶体金.胶体金是氯金酸在还原剂如白磷、维生素C枸橼酸纳和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为胶体金。

8.石蜡切片制备程序:①取材与固定;②脱水、透明与包埋;③切片与染色;④封固。

1、背景着色2、一抗和二抗3、探针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答案:名词解释:1、是指免疫组化过程中产生的非检测抗原(或抗体)的着色,又称非特异性着色,往往造成假阳性。

可干扰显色结果的判断,因此染色时,应尽量减小或消除背景着色。

2、第一抗体,简称一抗(Ab1):是针对待测抗原的抗体。

第二抗体,简称二抗(Ab2):是用一抗作为抗原免疫另一种动物制备的抗体3、探针是指已知碱基序列的、用标记物标记了的一段核苷酸片断,用来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的某一特定DNA片段或RNA片段。

4、是应用抗原、抗体间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原理,用标记物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多肽等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三、简答题1.免疫组织化学的全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1)抗原的提取与纯化2)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及纯化3)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4)标本的处理5)抗原抗体反应和呈色反应6)显微镜下观察结果2.免疫组化标本固定时,好的固定剂应满足哪些要求?答:1)能快速固定抗原2)防止抗原物质扩散3)固定后的抗原能被抗体识别,不影响抗原抗体反应。

3.简述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直接法的原理。

答:将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与切片(印片)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直接发生反应,以检测组织与细胞标本中的靶抗原(或抗体)。

4.何谓免疫电镜技术?答:免疫电镜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力相结合的在亚细胞和超微结构水平上对抗原进行定位分析的一种高度精确、灵敏的技术。

四、论述题1.试述酶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2. 试述任意3种酶组织化学技术的反应原理。

3. 试述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间接法)的原理和当两种一抗及两种二抗分别混合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4. 试述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中,组织抗原、一抗、二抗和ABC如何依次相互结合的。

1、酶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酶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酶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然后与组织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1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形成带酶分子的复合物,酶遇到底物时,能催化底物水解,或氧化或还原,产生有色的不溶性产物,出现显色反应,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与组织表面或内部某种抗原成分的定位观察分析。

酶免疫组化技术的特点:敏感性较免疫荧光技术更高,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便于对组织细胞微细结构的分辩,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

应用:⑴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⑵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⑶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⑷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⑸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