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岩石的风化和母质的类型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

第二节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土壤是在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上发育起来的,土壤的许多性质与成土岩石、矿物和母质类型有关。
因此有必要研究矿物岩石的风化和母质的形成与类型。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一)风化作用概念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任用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物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引起物理风化有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所以物理风化在都属于热力学风化。
因为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而且岩石是由体膨系数不同的多种矿物组成,在昼夜寒暑温度剧变的影响下,岩石内部便产生不均一的胀缩差异,因而发生相互顶挤和拉扯的作用,使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系容易遭到破坏,导致岩石的破碎。
除温度外,冰冻的挤压,流水的冲刷,风、冰川等自然动力对岩石的磨蚀,以及植物根系的穿插,均能加速岩石的破碎。
物理风化的结果,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为细粒,虽然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和成分没有发生改变,但却获得了原来岩石所没有的对水和空气的通透性。
由于物理风化只是机械的破碎,产生的粒子一般都在于0.01mm,毛细管作用不发达,故不具有对水分的保蓄能力。
但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后,大大增另岩石与空气的牛头马面触面积,为促进风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其特点是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眇变细,更重要的是使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引起化学风化的因素有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大气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水分本身的作用很活泼,同时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作用也只有在水的参与下才级显示出来。
化学风化一般包括:(1)溶解作用。
溶解作用指岩石中的矿物溶解于水的作用。
一般矿物难溶于水,但大量的水或较高的水温则可以加大其溶解度,如1份滑石可溶于110000份水中,1份石英可溶于10000份热水中,1份云母可溶于34000份水中。
二 岩石的风化和母质的类型

母质不是土壤,只是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
件。
二、成土母质形成的阶段性
根据元素的迁移情况,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
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 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 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 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 一致。
2.钙积阶段 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 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 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 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 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
在生命活动中靠分泌酸类物质分解岩石,
二、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
1. 岩石矿物本身的性质。 包括岩石的成分、 颜色深浅、粒级组成,有无层理、片理结构及垂 直节理等。 2. 岩石所处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气候带、
植物的盖度、地形条件等。
地壳物质循环
第二节 矿物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 稳定性
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不同的矿物和岩石 表现出风化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是由于矿物、 岩石本身内在的化学组成、结晶构造不同而造 成的。地壳岩石中最普遍的矿物是原生硅酸盐 类和石英,它们的化学结构中的基本单位是硅
指第四纪温暖潮湿气候下形成
的红色粘质残积物或运积物。质地粘重,呈红色、棕
红色,养分含量少,酸至强酸反应。
●冰川沉积物和冰水沉积物 冰川沉积物由冰川搬运
的粉砂、沙砾石和漂砾等混合的非层状沉积的物质。
冰水沉积物指由冰川搬运,以后为冰川融水的水流所
分选、沉积物质。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多不连续,呈
小片分布。
●浅海沉积物 浅海沉积物指河流携带泥沙, 在海岸边沉积的物质。 ● 风积物 风积物是经风搬运而堆积的物质, 如风成砂和黄土。形成的土壤肥力低。一般风 积物多为砂丘、砂岗等。
矿物岩石的风化和土壤形成

第二章矿物岩石的风化和土壤形成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由岩石经过风化形成母质,再由母质发育成土壤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什么是母质,母质与土壤有什么区别以与土壤层次的发育顺序。
第一节风化作用一、风化作用任何事物只是处于它生存的环境时才能稳定。
而地表的矿物岩石处于和它形成时的不相同的外界条件时,这种稳定性被破坏,从而发生变化,这就是矿物岩石的风化。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
又叫机械崩解作用。
影响因素:温度变化,水分冻结,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
风化的结果使大岩石变成碎块,增大接触面,更利于化学风化进行。
2、化学风化: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
主要因素:水、二氧化碳、氧气等主要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4个:溶解作用:矿物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造岩矿物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方解石>白云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正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水化作用:矿物与水相结合。
如赤铁矿变成褐铁矿。
水解作用:矿物与水相遇,引起矿物分解并形成新矿物。
如正长石水解后释放出钾离子,变成了高岭石。
氧化作用: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
使许多矿物和岩石表面染成红褐色。
3、生物风化:生物作用使岩石就地引起的破坏。
主要因素:根系的压力和根系分泌物 10-15磅/cm2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酸,三、岩石风化的产物包括三部分:1、可溶性盐 :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2、合成次生矿物: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以与铁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残余的碎屑:难风化的矿物和各种岩屑。
四、矿物风化的难易1、影响因素:外界环境条件和矿物本身的成分和结构。
2、外界条件相同时,矿物风化的相对稳定性,由易到难顺序为:石膏,方解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粘土矿物五、影响岩石风化难易的因素:1、矿物的组成、结构和构造2、形成时的热力条件与目前所处环境的差异3、岩石的节理和裂隙发育状况。
土壤的基本组成

方解石 CaCO3
方解石为次生矿物,呈菱形,半 透明,乳白色,含杂质时呈灰色、 黄色、红色等,完全解理,玻璃 光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气泡。 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方解石分 布很广,是大理岩、石灰岩的主 要矿物,常为砂岩、砾岩的胶结 物,也可在基性喷出岩气孔中出 现。方解石的风化主要是受含CO2 的水的溶解作用,形成重碳酸盐 随水流失,石灰岩地区的溶洞就 是这样形成的。
(二)矿பைடு நூலகம்的类型
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
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
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
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1.原生矿物
硅酸盐类 氧 化 物 类
冰水沉积物指由冰川搬运,以后为冰川融水的水流所
分选、沉积物质。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多不连续,呈
小片分布。
第三节 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及特性
一、粒径对矿物质土粒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的影响 土壤中的各种固体颗粒简称土粒。分单粒和复粒。 二、矿物质土粒的大小分级 (一)粒级的概念 粒级(粒组): 土粒大小不同,性质也随之而异。 可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或粗 细)。 (二)粒级的分类 粒级分类常用的标准有以下三种:
硫化 物类 磷化物类
2.次生矿物
次生硅铝酸盐矿物
氧化物类矿物有结晶和非结晶两种
简单盐类矿物
(三)主要成土矿物的性质
石 英
一般为白色透明,含有 杂质时呈其他颜色 。石英是 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分布最 广,为酸性岩浆的主要成分, 在沉积岩和变质岩中也常见。 石英在岩石中常呈不透明或 半透明晶粒状,烟灰色,油 脂光泽。石英的伴生矿物是 云母、长石。石英硬度大,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风化, 岩石风化后,石英形成砂粒, 含砂粒多的土壤,含盐基少, 形成的母质养分一般贫乏, 酸性也较强。
2-土壤母质2014

7
土壤母质
一、几种主要岩石的类型和特性
土壤中的原生矿物
氧化铁类矿物
赤铁矿(Fe2O3) , 常使土壤染成红色。 磁铁矿(Fe3O4) , 具磁性。 黄铁矿(FeS2) , 分解后形成硫酸盐。
方解石(CaCO3)
方解石是土壤中碳酸钙 的主要来源。
磷酸盐类矿物
褐铁矿(Fe2O3 3H2O)
沉积岩、岩浆岩经过高温 高压或受岩浆侵入的影响, 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 以至化学成分发生剧烈改 变后形成的。
共 性:
一般具有片理及片麻构 造;矿物质地致密,坚 硬;不易风化。例如片 麻岩,石英岩,板岩, 片岩,千枚岩,大理岩 等。
5
矿物的概念与类型
矿物依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变质矿物三 大类。 原生矿物也叫内生矿物,是指由地下深处呈熔融状态的岩 浆沿着地壳裂缝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结晶而成的矿物, 如长石、石英、云母等。 次生矿物也叫外生矿物,是由暴露在地表的原有矿物,在 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受到各种外力作用(如风化作用、 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一类矿物。 变质矿物是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原有的矿物重新处于 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形态、性质和成分的变化而形成 的新矿物。 地壳中矿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经发现的有3 300多种, 但与土壤矿物质组成密切相关的矿物叫成土矿物,这种矿 物不过数十种。
11
土壤母质
三、风化作用的类型
图2-18 由于冰的冻结扩大了 岩石的裂隙
图2-17 气温变化引起岩石胀缩不均而崩解过程示意图 a、b、c、d 表示风化过程
12
土壤母质
三、风化作用的类型
13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

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黏粒
粒径:由大变小 组成: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2、 土壤粒级分类
(1)国际制土粒分级: 石砾:1mm; 砂粒:1-0.05mm; 粉粒: 0.05-0.002mm; 粘粒:0.002mm;
(2)前苏联土粒分级: 物理性砂粒:>0.01 mm;物理性粘粒:<0.01 mm 粗、中、细砂粒;粗、中、细粉粒; 粗、细粘粒及胶体
②卡庆斯基质地制
砂土、壤土、粘土
质地组 砂土 壤土
粘土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不同土壤类型的<0.01 毫米粒级含量(%)
灰化土
草原土壤、红黄壤 碱化土、碱土
0~5
0~5
0~5
5~10
5~10
5~10
10~20
10~20
10~15
20~30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1、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土壤
SiO2、Al2O3、Fe2O3 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
2、土壤中的矿物组成
(1) 矿物分类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 非晶质矿物。 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 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K(正长石、云母)、P(磷灰石)、Ca、Mg、Fe (橄榄石、角闪石等)。
酸碱性:
a. 酸性岩:SiO2>65% 易风化,K丰富,砂粘 适中,花岗岩
b. 中性岩:SiO252-65% 大量粘土矿物,K丰富, 正长岩
c. 基性岩:(碱性)SiO242-52% Ca、Mg、Fe 盐基,辉长岩、玄武岩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

包括直接引起的风化如地衣苔藓、植物根对岩石的直接破坏,间
接引起的风化如生物放出CO2光合作用产生O2 在自然界,三种风化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各有侧重。
三、风化壳与土壤母质
1、土壤母质概念 岩石矿物经各种风化作用使之成为疏松
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叫母质。因为母质 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所以又叫成土母 质。土壤母质与岩石矿物相比已发生了质 的变化,使土壤母质获得了新的特性。土 壤母质的这些性质标志着肥力因素的发生 和发展,因而为形成土壤创造了条件。
的二氧化碳,因此这种由于水的电离作用和溶于水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
碳酸对岩石的分解破坏作用称水解作用。 例:钾长石的水解
2KAlSi3O8+H2CO3
钾长石
KHAl2Si6O16+KHCO3
酸性铝硅酸盐
KHAl2Si6O16+H2CO3 H2Al2Si6O16+ KHCO3 进一步风化,脱硅富铝形成高岭石:
有结晶态的和非结晶态的。
(3)简单盐类 土壤中最常见盐类有碳酸盐、硫酸盐类、氯化物盐
类等。
• 同晶替代
• 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 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 保持不变的现象。
• 替代和被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离子大小要相近,只有这 样才能保证替代后的晶形不发生改变。
(二)成土的岩石与性质
(三)、气候
在气候因素中,对土壤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热量和降水,因为它直接 控制着土壤形成过程的水热条件,从而影响岩石的风化,土壤中物质的 转化和植物生长状况等。
(四)、地形
地形决定着不同地形部位的水热条件。由于地形重新分配气候因素和 地下水,就决定了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水分,同时地形通过对水分的重 新分配,也重新分配了植物营养元素。不同的地形部位,热量条件是有 变化的,高度不同,坡度,坡向不同热量条件就有差异。因此,在不同 的地形部位上,常常分布着不同的土壤。
风化作用有哪些类型

风化作用的类型1. 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指在物理条件下,由于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和水的存在等因素引起的岩石破碎和颗粒磨损的过程。
物理风化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温度变化风化:由于岩石受到日夜温度变化的影响,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导致岩石发生开裂和剥落现象。
•冻融风化:在寒冷地区,岩石表面的水分会在低温下结冰,由于冰的体积比水大,会对岩石产生强大的冻胀压力,导致岩石破碎。
•蒸发风化:当水中溶有盐类物质时,水分蒸发后,盐类物质会析出沉淀,形成盐结核,扩大岩石孔隙和裂缝,导致岩石分解和破碎。
•压力变化风化:由于地壳的变化或火山活动等造成地下岩石受到压力变化,压力的释放会导致岩石表面发生开裂和剥落。
2.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在气候条件下,由于空气中的水分、酸性物质、氧化物等化学物质的作用,导致岩石与其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矿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化学风化类型包括:•水解:水解是指水分子与岩石中的某些矿物质发生反应,导致矿物质的分解和溶解。
常见的水解反应包括酸性水解和碱性水解。
•氧化:氧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物的过程。
氧化通常会导致岩石颜色的变化,形成锈红色或黄褐色的氧化皮层。
•碳化:碳化是指岩石中的一些碳酸盐矿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碳酸盐溶液和固体残渣的过程。
碳化通常会导致岩石的表面粗糙和孔隙的扩大。
3. 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是指由于生物活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机械和化学的破坏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根系风化: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物理力量和化学分泌物对岩石进行破坏。
当根系长势强盛时,根系会扩大岩石裂隙并渗入其中,当根系代谢分泌物质时,会对岩石矿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生物磨蚀:生物磨蚀主要是指动物的活动对岩石表面进行磨蚀的过程。
例如,动物在地面上行走、挖掘巢穴或洞穴时,会对岩石表面造成磨损。
•生物侵蚀:生物侵蚀是指生物通过摄食和分泌物质,对岩石表面和结构进行侵蚀。
例如,蚯蚓的进食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结构,而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酸性物质,加速岩石的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过程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 石在大气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 理化学变化。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 化称为风化。
一、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
由于作用因子的不同,岩石风化作用过程的 特点各异,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 化三大类型。
(一)物理风化
● 湖积物 湖积物指原湖泊底部的沉积物质, 以后由于湖水位的下降或陆地上升而出露的一 种母质。
●浅海沉风积物 风积物是经风搬运而堆积的物质, 如风成砂和黄土。形成的土壤肥力低。一般风 积物多为砂丘、砂岗等。
● 黄土及黄土状物质 黄土是由风搬运沉积 的第四纪陆相粉砂质富含碳酸钙的土状沉积物。 黄土形成的土壤肥力一般较高。
总之,成土母质虽然与岩石有了较大区别, 但仍不具备土壤最基本的特性——土壤肥力,成土 母质不是土壤,只是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 件。 二、成土母质形成的阶段性
根据元素的迁移情况,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 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 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 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 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 一致。
(三)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 学变化称生物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主要有 两个方面:
1.生物的机械破碎作用
由生物的
生命活动引起的岩石机械破碎作用(物理风
化)。例如:根劈作用。
2.生物的化学分解作用
有些生物
在生命活动中靠分泌酸类物质分解岩石,
从中吸取营养物质。
▲▲上述3种风化类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联系,只是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各有侧重。
●第四纪红色粘土 指第四纪温暖潮湿气候下形成 的红色粘质残积物或运积物。质地粘重,呈红色、棕 红色,养分含量少,酸至强酸反应。
★ 风和流水的作用 主要风和流水把岩石表层剥 落的碎屑吹走、冲走及磨蚀。
★ 冰川作用 冰川底部和两侧的岩石会受到冰川 的压力和磨蚀作用而破碎。
★ 卸荷作用 指由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在花岗岩分布区最为常见。
(二)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 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称化学风化。
二、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
1. 岩石矿物本身的性质。 包括岩石的成分、 颜色深浅、粒级组成,有无层理、片理结构及垂 直节理等。
2. 岩石所处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气候带、 植物的盖度、地形条件等。
地壳物质循环
第二节 矿物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 稳定性
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不同的矿物和岩石 表现出风化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是由于矿物、 岩石本身内在的化学组成、结晶构造不同而造 成的。地壳岩石中最普遍的矿物是原生硅酸盐 类和石英,它们的化学结构中的基本单位是硅 氧四面体。
2.钙积阶段 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 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 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 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 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
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的母 质 中 Ca、Mg、K、Na 都 受 到 淋 失 , 同 时 硅 酸 盐 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 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 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
● 坡积物 坡积物是基岩风化物被雨水或融雪 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运行,堆积在山坡和山 麓的一种运积母质。肥力较高。
● 洪积物 是山洪夹杂泥沙和碎石沉积在山前 谷口一带的一种运积母质。洪积母质往往形成扇 形,称为洪积扇。洪积物的母质层较深厚,养分 丰富,形成的土壤肥力较高。
●冲积物 冲积物指被河水或山溪水搬运而沉 积的物质。冲积物因流域广,成分复杂,养分 也比较丰富。
这种四面体相互联结的程度与矿物的稳定性有密 切关系。从硅氧四面体的联结程度来看,矿物稳定性 大小,即风化难易的次序是:
架状结构 > 层状结构 > 双链结构 > 单链结构 > 岛状结构
(石英、长石)(云母、滑石) (角闪石) (辉石) (橄榄石)
第三节 成土母质与类型
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 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 和运积母质。这种物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因 此称为成土母质,简称母质。 一、成土母质的特性 1.表面积的增加 2.孔隙性的发展 3.植物营养元素的释放
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 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 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见下图)
岩石的层状剥落示意图
引起物理风化作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 热力作用 岩石受热后引起表层和内部热胀 冷缩不同引起。
★ 冰劈作用 进入岩石裂缝中的水反复融化与 冻结,对岩面产生劈裂作用而引起。
引起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溶解作用 指岩石矿物溶解于水的作用。
●水化作用 指水分子与矿物化合生成含水矿 物的化学作用。
●水解作用 指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的 作用。
● 氧化作用 岩石中的很多矿物都能被自然 界的氧氧化生成新矿物。
● 碳酸化作用 碳酸与岩石中的金属离子发生 反应形成碳酸盐的作用称之为碳酸化作用。这种 现象在石灰岩地区最为常见。
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的 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 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我 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三、成土母质的类型
● 原积物 原积物也称残积物。指基岩风化后 残留于原地的物质。母质的性质受母岩影响较大, 一般上层颗粒细,下层粗,逐渐过渡到母岩层 。
硅硅氧所四硅面氧体四的面顶体视的图顶视图 硅硅氧四面体构造的侧视图示
铝氧八面体顶视图示 铝氧八面体构造的侧视图示
硅氧四面体的联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岛状结构 (二)单链结构 (三)双链结构 (四)层状结构 (五)架状结构
总的来看,矿物抵抗风化的能力和稳定 性的大小,主要和四面体的连接程度、盐基 性强弱四面体与铝氧四面体的相对含量有关。 原生硅酸盐矿物稳定性的实际情况和上述原 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