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上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word教案
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重点)2.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难点)【自主学习】(一)春秋争霸1.东周分为,。
2.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侯国不再听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人口、和别国的权力,展开了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
3.最先称霸的是。
他任用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为口号,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公元前年,齐桓公在会盟,确立齐国霸主地位。
4.公元前632年,采取“退避三舍”的策略,在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5.问鼎中原,打败晋国,做了霸主。
6.春秋末期,吴王打败楚国,成为霸主,后来,吴越争霸,越王获胜,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7.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影响:(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
(2)但诸侯国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
(二)、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史称“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等。
【能力突破】阅读下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请回答:(1)“管仲相桓公”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2)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条件有哪些?(3)读了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五创新拓展: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为了()A 争做天子B 支配其他诸侯国C 尊王攘夷D 结束割据状态2.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 楚庄王 B越王勾践 C 齐桓公 D 晋文公3.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A 城濮之战 B 葵丘会盟 C 长平之战 D 问鼎中原4.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A姜尚B管仲C吴起D 商鞅5.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 )A 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B 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C 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D 尊重齐王,进攻楚国6.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A 葵丘之战B 城濮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7.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8.列举:春秋五霸。
七年级历史上册 战国的纷争教学案 岳麓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
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
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历史上把“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背景,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更迭过程。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
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著名的战争吗?”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回答问题:“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些国家?”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争霸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4.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讨论,详细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更迭过程,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事件,如齐桓公改革、晋文公争霸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对后世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引导学生探讨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2. 对比春秋战国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战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与和平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的国家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哲学和思想4.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外交,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5 分钟)1.展示和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文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个时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先前的历史知识,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二、讲授(30 分钟)1.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该时期的地图、国家和历史演变。
2.分类介绍各国的政治制度、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科技发展等情况。
3.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先进文化、哲学和思想,特别是儒家、道家和法家。
4.分析和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外交,特别是重要的战争事件和政治人物。
5.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为学生展示其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三、贯彻落实(40 分钟)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组推荐、个人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整理并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见解。
2.以“关键词+阅读”为核心,在学生的个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和典籍进行深入了解,并集讲、思考、阅读和分享为一体,形成个人的学习历程。
3.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体系,特别是儒家、道家和法家,与学生的思想观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4.组织学生小分队,进行成果展示和合作交流,尝试自己的思想、感受、见解和发现。
四、总结(5 分钟)• 概括所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和反思。
• 强调学生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不仅能够了解中国漫长的历史、深入思考人类文化和思想,更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斗争和顽强的生命力。
评价方法1.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和作业汇报等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2.设立阶段性考核和定期检测等评估方式,从错题中梳理重难点,帮助学生寻求自己的成长之路。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社会变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2)运用历史资料,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衰过程;(3)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衰败;(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社会变革。
2.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原因和影响;(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起与衰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春秋战国时期吗?能简要介绍一下吗?(2)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充满了战争与变革,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时期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社会变革;(3)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2)分析各国的地理位置和战争原因;(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后作业:(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word教案 (3)

【预习导引明确目标】
1、识记什么是春秋五霸名称及争霸战争的经过。
2、掌握战国七雄名称及七雄地理位置。
3、理解春秋争霸无义战的性质。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人物: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 革。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4.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展示交流
学生代表展示。
点拨:
1.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 代最壮观的景象。
2.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2.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2.地点: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 败楚军。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 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2)通过地图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和变迁。
(3)学会分析史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异同。
(3)以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观念,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身份及主要事迹。
(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排序和区分。
(2)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原因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
(2)提问:春秋战国时期为何会出现纷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身份及主要事迹。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异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战争案例,分析战争特点。
(2)引导学生从战争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战争特点等。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春秋战国时期地图,标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位置。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战争特点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观念,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一、课程背景《春秋战国的纷争》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同时,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和启示,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背景和特点3.掌握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特征和传统4.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5.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春秋战国时代概述2.春秋时期的史料和史书3.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4.春秋时期的人物及其事迹5.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6.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7.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8.战国时期的文学和艺术9.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及其事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特征和传统。
2.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文化特征的研究和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4.观摩学习法:让学生观摩历史影片、文物展览和历史场馆,加深对春秋战国时代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步骤1. 教师讲授(40分钟)1.春秋战国时代概述2.春秋时期的史料和史书3.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4.春秋时期的人物及其事迹2. 课堂互动(20分钟)1.通过提问和自由发言,检验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2.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3. 分组讨论(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文化特征的研究和讨论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观摩学习(20分钟)1.带领学生观摩历史影片或文物展览,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和传统2.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场馆,加深对春秋战国时代的了解和认识六、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特征的理解和记忆2.分组展示:学生可以展示各自研究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3.课后作业:出题目,让学生在家自学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点,夯实知识点,用以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