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之境》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练习第一单元百合花哦香雪

课时优案10百合花*哦,香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
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
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
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反对滥杀无辜。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
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
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的。
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
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远见卓识相辅相成小肚鸡肠自成一家B.远见卓识相得益彰睚眦必报自成一家C.真知灼见相辅相成小肚鸡肠与众不同D.真知灼见相得益彰睚眦必报与众不同答案 D解析①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结合“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分析,应选用“真知灼见”。
②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结合“做到互为启发”分析,应选用“相得益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练习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答案“一团火”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精神。其实质内容,就是张秉贵的“三个劲”:站在柜台里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四个一样”: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十个字”: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
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10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每天,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C.张秉贵师傅已经去世30余年,由他所开创的一团火精神,影响、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企业新人奋斗拼搏。
D.由首都劳模合唱团演唱的《好样的》蹿红网络,替代《小苹果》成为新晋神曲。《好样的》歌词朗朗上口,乐曲铿锵有力,弘扬了劳模精神,传递了正能量。
答案D
解析A.搭配不当,“取得”与“技艺和服务精神”搭配不当,把“取得”改为“练就”。B.成分残缺,动词“掌握”和“增强”都缺少宾语,应改为“该行员工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增强主动服务意识”。C.滥用介词,“由”致使句子无主语,去掉“由”。
3.填入下面空缺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两种东西容易让人沉醉:。有两种东西容易把人束缚:。有两种东西容易让人觉醒:。有两种东西容易让人改变:。人的本能,总是追逐离开我们的东西,同时却逃避追逐我们的东西。
A.一是真理,二是苦痛 一是物质,二是爱情 一是酒精,二是名声 一是时间,二是苦难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A.瞻.仰(zhān)围歼.(jiān)螭.首(chī)奄.奄一息(yān)B.鱼饵.(ěr)蟠.桃(pán)高擎.(qín)忐忑.不安(tè)C.蜷缩(quán)婆娑.(suō)祭奠.(diàn)咋.咋呼呼(zǎ)D.蹿.动(cuán)芭.蕉(bā)俨.然(yǎn)鸣钟击磬.(qìng)2.读拼音,写汉字。
他搔了搔后脑sháo,用沙yǎ的声音说:“遇到困难不要jǔ丧,更不要āi声叹气,而要满怀信心地积极面对生活,这样zāo糕的日子总会熬过去的。
”3.查字典填空。
“倾”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倾”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歪,斜;②倾向;③倒塌;④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
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倾”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填上序号。
倾盆大雨大厦将倾倾斜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看到我出色的表现,妈妈激动得心惊肉跳....。
B.罗丹全神贯注....地雕塑着作品,整个世界对于他来说似乎已经消失。
C.老师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忘乎所以....地玩竹节人,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D.赵亮真是别出心裁....,他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C.我们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D.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美观。
(1)刚开始pāi shè时,这孩子有些hài xiū,没一会儿,他就bèng bèng tiào tiào 地加了表演。
(2)老师shāo wēi 一点拨,他立刻就huòrán kāi lǎng 。
(3)面对比自己更kùn nán 的人,老人总是kāng kǎi 解囊。
2.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逶.迤(wēi)磅.礴(pánɡ)B.擎.着(qínɡ)黑魆.魆(xū)C.拐杖.(zhànɡ)蜀.中(shǔ)D.虐.待(nüè)记载.(zài)3.下列词语搭配恰当的一项是()A.增加威力嘟囔地吼叫欢快地跳跃B.拟订计划精心的设计缓慢地驶过C.改良生活喧闹的竹林凉爽的雪花D.收取希望深蓝的天空痛苦地呻吟4.选词填空。
安静幽静肃静寂静(1)冬天的夜晚,山村里得很。
(2)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地睡着。
(3)我和妈妈一起漫步在的林荫小道上。
(4)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要保持。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他成了能诗、能画、能写的艺术大师。
B.我带领参观者站在树下,指着嬉戏的鸟儿们,说,“瞧!这是我们的一景。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D.他说了很多,我实在听不懂他在讲些什么?A.那些无视他人健康而在公共场合吸烟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B.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状况一定会得到缓解。
C.通过这次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D.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在电视里播出。
7.下列诗句中与俞伯牙和锺子期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无关的一项是()A.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异同。
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鳏寡孤独陶后鲜有闻寡廉鲜耻屡见不鲜2、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5、作者借花喻人,文中“菊”、“牡丹”、“莲”分别比喻哪三种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分别默写出有关“菊”、“牡丹”“莲”的诗句各一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汇总】各位热爱语文科目的初中同学们,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和详细明晰的整合,为大家带来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阅读试题方法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
推铁圈儿①推铁圈儿是我童年经常玩的游戏,尤其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上除了书包,肯定还有套在脖子上的铁圈儿。
②记忆中,最好的铁圈儿,是木桶上的铁箍,扁平,宽窄有食指粗细,推起来平稳跑得快。
那时的木桶已经很少了,铁箍圈儿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
我就没有。
爷爷屋里倒是摆着两只木桶,一只装玉米面,另一只装的是白面。
一天里,我至少溜进去三次,查看木桶是不是很快就会坏掉,那样的话,我就会拥有最好的铁箍圈儿了。
木桶始终没有坏掉,慢慢地,我便死了那份心。
③推铁圈儿的铁钩比较简单,大多是用粗一点儿的铁丝完成。
钩头有方的,有圆的,圆的只能推钢筋做的铁圈儿。
我没有铁箍圈儿,却坚持用方形的铁钩,可见铁箍圈儿在我心中的位置。
④从二年级开始,放了学,我们都到村东头的小树林里,玩绕树推铁圈儿。
直线向前推,太简单,是一年级那些小孩子玩的,我们很是不屑。
绕树推铁圈儿,手感要好,铁钩的把握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还要有速度,加上地面凹凸不平,能经常保持领先,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做到了,把推着铁箍圈儿的小强他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小强他们垂头丧气,和我商量别参加,当他们的裁判。
最后,他们答应轮流让我推他们的铁箍圈儿,我才答应了。
⑤一个星期天,我们附近几个村的孩子,大概有一百多个,聚到中学的操场比赛推铁圈儿。
项目是事先商量好的,有接力赛、四百米跑、绕砖跑等。
之所以有这个比赛,主要是平时互相到村头挑战,哪个也不服输,才想起以这种形式定胜负。
结果,我们村和陈堡村打了个平手。
⑥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要求比最后一场:双手同时推两只铁圈儿,而且铁圈儿还不能一样,一只钢筋圈儿,一只铁箍圈儿。
这是我的撒手锏,我们全村只有我会。
陈堡村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迎战了……⑦后来,渐渐大了,这种游戏没有再玩过。
现在,别说城市,即便是在农村,也看不到这种游戏了。
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谎.言筛.子好歹.酝酿.衰.老执拗.依偎.罕.见A.huáng shī dǎi niàng shuāi niù wēi hánB.huǎng shāi dǎi niàng shuāi yòu wēi hǎnC.huǎng shāi dǎi niàng shuāi niù wēi hǎn二、看拼音,写词语。
(4分)1.海力布不顾小白蛇对自己的dīng zhǔ( )和曾经发过的shì yán( ),把听到的消息告诉乡亲们,最后变成了一块石头,但他一点儿也不hòu huǐ( )。
2.王母娘娘知道了niú 1áng( )和织女chéng hūn( )的消息,震怒不已。
3.他不顾qī zi( )和zhǎng bèi( )的劝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4.小明bài tuō( )小王同学教他打篮球。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分)飞( )走( ) ( )天( )地 ( )( )不舍富丽堂( ) ( )开( )笑千( )万( )( )家( )业 ( )盆大雨身临( )( )1.请再写出两个和画“”的四字词语结构相同的四字词语:、。
2.其中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是“”,我还知道“”这个四字词语也可用来形容雨下得很大。
3. 的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一边,它的恢宏壮观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选词填空)四、用“珍”字组词,填入下列句中的横线上。
(2分)1.我们要时光,努力学习。
2.妈妈送我的这个礼物我很喜欢,我一直着。
3.生命如此宝贵,因此我们要生命。
4.春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显得特别。
五、下列加点的关联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虽然..他嘴里含着那颗宝石,所以..能听懂动物说的话。
人教版八年级自主学习与探究语文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自主学习与探究语文答案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自主性探究]1.D2.C3.略4.略5.略6.《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提示了对象、数量、地点。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提示了事件的对象及地点。
两个标题的特点:简洁、准确地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内容。
[开放性作业]1.略2.为证实南阳战略地位重要提供过硬的可靠的证据,说明我军攻克南阳,意义重大,战果辉煌。
3.①“到目前为止”交代时间不精确,“目前”只表示在说话的时候。
②不能互换。
“控制”的意思是掌握、占有,使处于自己的管理之下。
而“封锁”则是使之不能通行。
互换之后造成词语搭配不当。
4.首句5.不可以。
“歼灭”和“击溃”包括消灭和打败使之溃散两种情况,去掉则不合乎实际,表达不准确。
6.议论说明原因,可深化读者认识,鼓舞我军士气,打击顽敌,团结可团结的力量。
[拓展性学习]1.将胜利写在“历史的天空”2.①抗战胜利因来之不易,意义更显伟大。
②历史不能重演,和平需要保障。
3.结构上:呼应开篇,卒章显志;内容上:照应前文“70年前,侵华日军交出了猖狂一时、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屠刀,俯首投降。
2015年9月3日,捍卫和平的力量将把胜利的荣光大写在‘历史的天空’,正义之师将昂首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人民的检阅”,号召人民不忘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B5爱,是高山上的几棵青松,是黑暗中的一丝亮光。
2芦花荡[自主性探究]1—2.略3.义—意呵—喝青—清惶—皇4—6.略7.C8.略9.环境描写举例略。
分析举例:①优美的景物与英雄行为和谐一致,为全文感情的发展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②险恶的环境能更进一步突出老头子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
[开放性作业]1—3.略4.为下文鬼子下水洗澡中了老头子的圈套作铺垫。
5.形象地写出了日寇侵略下那种死气沉沉的景象,衬托了老头子的勇敢。
6.不是。
这样做是为了迷惑鬼子,使他们丢掉戒备心理,以中计上当。
7.例:他真是一个英雄,我真想去跟他一起狠狠地打鬼子的头,为亲人报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谎言之境
(以色列)埃德加?凯里特
罗比第一次撒谎是在七岁那年。
当时,妈妈让他帮自己去买包香烟。
但罗比却给自己买了个冰激凌,并把找的零钱藏到了他家楼下花园里一块白色的大石头下。
回来后罗比撒谎说:有个红头发、缺了颗门牙的男孩在街上打了他,抢走了钱。
他妈相信了。
从此以后,罗比撒谎上了瘾。
这些谎言各种各样、无奇不有;缺胳膊断腿的、生病的、杀人的、偷东西的。
他随口编出,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
日会遇到它们。
整件事是从一个梦开始的。
梦里,母子俩坐在一块草席上,四周一片白色世界,只有一
台泡泡糖自助机立在旁边。
只要往机器投币口投入硬币,转动把手,就会出来一粒泡泡糖。
他妈说,她在阴间实在呆不下去了,什么也没有:“你得给我买粒泡泡糖。
”罗比手忙脚乱在衣服口袋翻找了一通,但一无所获。
“我一点钱也没有,妈。
”
“那块石头底下,你找了吗?”他妈紧紧抓着他的手说。
然后,罗比就醒了。
那天是周六凌晨五点,外面一片漆黑,但他还是驾车去了儿时所住
的地方。
他们搬走已有二十年了,奇怪的是,那块石头还在这里。
罗比搬开石头,没有硬币,只见一个西柚大小的地洞,往外透着亮光。
罗比把整条胳膊都伸进了洞里,摸到冷冰冰的金属,感觉像是个把手——泡泡糖自助机
的把手。
罗比使劲转了一下,他就出现在了这里。
“这里”跟他的梦境一模一样:无边无际的白色、一台泡泡糖自助机和一个相貌丑陋的
红头发小鬼。
小鬼恨恨地踢了他小腿一脚。
罗比随之跪倒在地,痛得浑身乱扭。
“你是
谁?”“我?”那小鬼坏笑着回答,“我是你撒的第一个谎啊。
”这一笑,让罗比发现那小鬼缺了颗门牙。
罗比挣扎着站了起来,红头发小鬼早已不见。
罗比仔细打量了一番那台泡泡糖自助机。
他手忙脚乱地从衣服口袋翻找零钱,但猛地记起,那小鬼抢走了自己的钱包。
罗比茫无目的地往前走去。
走了一会,他看到一条德国牧羊犬站在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头
身边。
那老头装了只玻璃义眼,没有双臂。
那条狗吃力地用两条前腿拖着瘫痪的后半身,向
他挪过来。
罗比一眼就认出来,它正是自己的谎话中被车撞了的那条狗。
但那个骨瘦如柴的老头,罗比不知道他是谁。
“我叫伊戈尔。
”老头道,用钩状义肢拍了拍罗比的肩膀。
“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
是别人的谎话。
”罗比真希望当初撒谎时,自己没有说得那么残忍。
那样的话,那条狗就能
少受一点痛苦了。
罗比再也没回过那个地洞,但他仍然继续撒谎,但这些谎话里没人伤害谁,也没人残废或死于癌症。
有天上午,他无意间听到会计部的娜塔莎对领导说,她叔叔伊戈尔心脏病发作了,她要请假去看他;她叔叔没了老伴,又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臂。
领导立刻准了娜塔莎的假。
罗比跟随她下了楼,来到她的车子前。
“你的谎话——刚才——说的那个,”罗比结结巴巴地回答,“我认识他。
”
“你跟了我一路,就是为了指责我?”
“不,”罗比回答,“我不是要指责你,我也经常撒谎。
不过,你说的那个伊戈尔,我
见过。
请恕我实话实说,你对他太残忍了。
”
“你能让开吗?”娜塔莎冷冷地打断他。
“我知道我的话荒唐,但我能证明给你看,”罗比继续说,“你以前肯定编了个什么故事,说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对吧?”
娜塔莎一怔:“你怎么知道?”
“要是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带你去见他。
”
他们来到那个花园。
罗比搬开那块石头,把整条胳膊伸进地洞里,伸出另一只胳膊,说:“抓紧我的手,我要转动把手了。
”
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伊戈尔。
伊戈尔面色蜡黄,冷汗淋漓。
娜塔莎哭了起来,向他请求原谅。
这个伊戈尔不仅是她编的谎话,还是她的叔叔。
不过,伊戈尔安慰说,她不用感
到愧疚,因为比起火车相撞、持枪抢劫,这次的心脏病算不了什么。
回到泡泡糖自助机那里,罗比投进一枚硬币,然后抓住娜塔莎的手,转动把手。
一回到花园,娜塔莎发现自己手里拽着一个金色心形小饰物。
“你知道吗?”她说,“我本来要跟朋友去西奈玩几天的。
但我不打算去了。
我想明天回来照顾伊戈尔,你愿意跟我一起吗?”
罗比点了点头,但知道自己要想跟娜塔莎一起来的话,又得向公司撒谎了。
他不确定这次该编个什么谎言,只知道应该编个充满鲜花和阳光的快乐谎言。
11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作品用形象的语言、奇特的情节、精巧的构思,讲述了关于谎言的故事,文末给谎
言以“鲜花”“阳光”“快乐”这样的修饰,表现出了人性之美。
B.从第一次撒谎起,罗比就对此上了瘾,直到娜塔莎邀请他一起照顾伊戈尔时,仍没改掉
这一毛病。
他认为只要是出于善意就可以编造谎言。
C.在地洞里,当罗比准备掏钱为妈妈买泡泡糖时,被相貌丑陋、缺了门牙的红发小鬼踢倒
在地,又被抢了钱包,这个情节照应了他第一次撒谎的内容。
D.一些特定事物,如梦境和地洞里的景象、泡泡糖自助机、那块石头等的反复出现,使梦
境和现实有机结合,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使情节更具合理性。
111.从文中看,罗比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112.这篇小说后面的娜塔莎的情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0.B
111.①意识到谎言成真。
自己编造的惨状都成为现实。
②深受撒谎之害。
罗比被打被抢。
③本人具有侧隐之心。
罗比看到惨状后悔。
④看到别人的谎言还在继续,促使他去帮助这些编造谎言的人,实现从“小我”向“大我”转变。
112.①从主旨上看,紧扣文题“谎言之境”,说明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有助于表现主旨。
②从结构上看,使前文有关伊戈尔的情节有了着落,情节更加完整。
③从人物形象上看,有
助于表现人性善良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