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了
小学童话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第一次下山回来后,被猴子猴孙们嘲笑了一顿,弄得很没有面子。
为了挽回面子,小猴子决定第二次下山了。
下山前,它对伙伴们说:“这一次我一定要带好多东西回来,你们就等着吧!”。
小猴子来到山下,一眼就看见原来的那片玉米地变成了一个大游乐场,他忘了自己下山前给伙伴们说的话,光想着怎么玩了。
他一会儿坐摩天轮,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又去玩疯狂老鼠……,他玩了一样又一样,一直玩到了天黑。
游乐场要关门了,老板找他收钱,小猴子没有钱,只好象他的孙悟空爷爷一样,拔自己的毫毛顶帐,弄得满头都是包。
最后,他只好带着满头的包,又一次两手空空的回家了。
小朋友们,你们说小猴子还会第三次下山吗?。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道理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道理从前,有一只调皮的小猴子,它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山上。
每天,小猴子都在山上尽情玩耍,从不愿意下山。
它觉得山上的果子又大又甜,树叶又绿又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它根本不愿意离开这里。
然而,一天,山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小猴子被困在了山上。
它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只能瑟瑟发抖地躲在树下。
雨越下越大,山上的河流水位也越来越高,小猴子开始感到害怕了。
它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呆在山上了,必须下山寻找安全的地方。
小猴子开始沿着山路往下走,它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清澈的溪流、多彩的花朵、活泼的小动物……这些都是它在山上从未见过的。
它不禁感叹大山之外的世界真是精彩无比。
在下山的过程中,小猴子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山路陡峭难行,有时候,溪流湍急难渡,小猴子不得不克服重重困难,才能继续前行。
但是,它从未放弃,因为它知道只有下山,才能找到安全的地方。
最终,小猴子成功地下到了山脚下,它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村庄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他们给小猴子提供了食物和住所,让它感到温暖和安全。
小猴子终于明白了,下山并不可怕,反而是一种解脱和新生的开始。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逃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
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走向成功。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收获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因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像小猴子一样,勇敢地面对,不断地向前,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这就是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愿我们都能像小猴子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勇敢地向前,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儿童睡前故事《小猴子下山》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儿童睡前故事《小猴子下山》
导读:本文是关于儿童睡前故事《小猴子下山》,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猴子下山》讲述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
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
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原文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
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从前,有一只调皮的小猴子,它住在高山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里。
小猴子非常喜欢玩耍,经常和其他动物们一起在树上荡来荡去,捉追逐游戏。
然而,有一天,小猴子却想要做一件不同的事情,它想要下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小猴子告诉了它的朋友们它的想法,大家都劝告它不要去,因为山下的世界充满了危险。
但小猴子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很聪明,一定能够照顾好自己。
最终,小猴子决定要下山,它告别了朋友们,开始了它的冒险之旅。
小猴子沿着山路一路向下走,它发现山下的世界和山上的森林完全不同。
原来山下有很多人类居住,有房屋、道路、车辆,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东西。
小猴子被这些新奇的事物吸引住了,它忘记了朋友们的劝告,开始在山下四处游荡。
然而,小猴子很快就遇到了麻烦。
它不小心跑到了马路上,差点被车撞到。
幸好有一位好心的大人及时将它救了出来。
这时,小猴子才意识到山下的世界并不像它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充满了危险和未知。
小猴子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它想念起山上的朋友们和熟悉的环境。
于是,它决定要尽快回到山上去。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小猴子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它沿着山路一路向上走,直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小猴子回到了山上,它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它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自己。
它决定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园和朋友们,不再随意冒险。
从此以后,小猴子变得更加懂事和谨慎,它和朋友们一起在山上快乐地生活着,再也没有想过要下山了。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不要贪图新奇和刺激,更要听取他人的劝告和建议,不要盲目冒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安全、快乐的生活。
小猴子下山 的故事

《小猴子的下山之旅》小朋友们,今天来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玩。
小猴子蹦蹦跳跳的,可高兴啦。
它先看到了一块玉米地,玉米金黄金黄的,可好看啦。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玉米,扛在肩膀上往前走。
走着走着,小猴子看到了一棵桃树,桃树上长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小猴子心想:“玉米有啥好的,桃子可比玉米好吃多啦。
”于是,它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捧着往前走。
走着走着,它又看到了一片西瓜地,西瓜又大又圆。
小猴子又想:“桃子有啥好的,西瓜可比桃子大多啦。
”然后,它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它看到了一只小兔子,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小猴子又想:“西瓜有啥好的,小兔子多好玩呀。
”于是,它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可是小兔子跑得太快啦,小猴子怎么追也追不上。
最后,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啦。
小朋友们,小猴子是不是太贪心啦?《小猴子的错误选择》小朋友们,咱们来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哟。
小猴子开开心心地下山啦。
它一到山下,就看到好多好东西。
先是玉米,黄澄澄的,小猴子拿了玉米。
没走多远,又看到桃子,粉嘟嘟的,小猴子扔下玉米摘桃子。
再往前走,哇,大西瓜,绿油油的,小猴子扔下桃子抱西瓜。
后来呀,它看到小兔子,白花花的,小猴子扔下西瓜追兔子。
结果兔子跑了,小猴子啥也没得到。
小猴子呀,总是看到新的就想要新的,最后啥都没有啦。
小朋友,可不能像小猴子这样哟。
《小猴子下山的教训》小朋友们,我来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啦。
有只小猴子,兴冲冲地下山去。
它看到玉米,觉得不错,就拿上了。
接着看到桃子,哎呀,觉得桃子更好,扔了玉米。
然后看到西瓜,又觉得西瓜棒,扔了桃子。
最后看到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
结果小兔子跑没影了,小猴子啥也没得到,只能垂头丧气回家。
小朋友们,小猴子因为太贪心,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所以最后一无所获。
我们可不能学它呀。
儿童睡前小故事:小猴子下山

儿童睡前小故事:小猴子下山
店铺:小猴子决定到山下去玩耍,在山下,小猴子会遇到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小猴子下山》。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猴子从梦中醒来。
它看到暖烘烘的太阳,决定下山去玩。
小猴子兴高采烈地往山下走去。
途中,一片桃林吸引了小猴子的目光。
它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摘了几个,边吃边往山下走。
不知不觉,小猴子走到了一片玉米地里。
它看着一个个硕大的玉米棒,毫不犹豫地扔掉了桃子去摘玉米。
看着手中金灿灿的玉米棒,小猴子高兴极了。
不一会儿,小猴子到了山下,山下有一片西瓜地。
小猴子走得又累又渴,心想:这下可以饱餐一顿了。
小猴子扔掉玉米,摘下一个大西瓜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这时候,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从旁边经过。
小猴子想找兔子玩,于是就丢掉了西瓜去追兔子。
可是小兔子跑的太快,小猴子没追上。
小猴子一无所获,垂头丧气的回到家。
把自己在路上的见闻告诉了妈妈。
妈妈告诉它:“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听了妈妈的话,小猴子惭愧极了。
公众号:西安阎良小桔灯。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
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浙江省嵊州市城南小学茹茉莉校长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教学预设: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2.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3.拓展运用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
(指导书写:掰)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
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1)区别:捧、抱,(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
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
(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
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
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
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茹茉莉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的轻声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⒉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懂得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师: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一则有趣的故事。
故事里都有什么呢?我从袋子里找找哈!看有——?指名学生在袋子里拿,有——?(贴在黑板上)师:这个袋子里啊,藏着他们的名字。
(师摸)读——,哦!我把玉米贴在它旁边。
(生摸)试贴,读。
师:这些都是咱们熟悉的事物,可要读准它们的字音也不容易哦!先读最简单的:玉米。
其余三个咱们请一位小朋友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轻声)正音,齐读。
师:除了这些,故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呢?看老师写它的名字!(板书:小猴子)谁来读?这个故事的题目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有人举手就试说,如果没人知道,啊呀,没人知道啊,那看老师来写)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下山”)生:齐读课题二、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熟悉程度,初读课文师:有人读到过这个故事吗?生:有/没有师:请你来跟我们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呀?生:说(评价:恩,看过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
掌声送给他!/有点忘记了是吗?没关系,老师觉得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已经很棒了,谢谢你!)预设A:(有人听过,能大概讲一讲)师:从刚才这些小朋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小猴子下山经过了许多好地方,看到了许多好东西。
(板画)这个故事啊,就在咱们课本的第166页,认真听老师先讲一讲,一边听,一边记,小猴子下山先来到哪里,再到了哪里,最后怎么样?预设B:(没有听过)师:没听过啊!想听吗?这个故事啊,就在咱们课本的第166页,先认真听老师,边听边记,小猴子下山后,先后来到了哪些地方?师讲述故事师:故事听完了。
题目也出来了,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先后顺序排进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中吗?师:真棒!同意他的排法吗?看来刚才大家都听得非常仔细。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想自己读一读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166页,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读!有不认识的字马上请教拼音,边读边标一标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三、积累词语,迁移运用(一)积累“又()又()”的词语⒈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并学会运用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投入啊!看,故事中的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的表情——?指名说。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师:是啊,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啊!课文中就用了许多好词语,为什么说是好词语呢?因为只要用上了这些词语,小猴子不告诉我们,我们一读就能知道它看到的东西有多么好了!比如,说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
其它的呢?你能快速找到吗?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说小兔子也能改成这样的又()又()的形式来说说吗?⒉指导读好“又()又()”的词语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能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指导读词师:原来词语也是可以读出感情的哦!咱们也来读一读。
⒊抄写“又()又()”的词语在课本相应的插图上师:你们看,这么多的好词语,想不想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就请你挑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认认真真地把它写在课文相应的插图上,那么这个词语啊就是你的了。
生:自由选词语抄写(图画这么美,老师相信你的字一定也能写得很美!)(二)积累动词,学习生字⒈学习“掰”师:那么多好东西等着小猴子,咱们赶快跟他一起下山吧!看,他先来到了哪里?出示第一自然段: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指名读师:真能干,把句子中的两个生字都读得这么准确。
师:(出示卡片“掰”)你来带大家读读这个生字吧!组成词语也来读一读。
(反面词语“掰玉米”)(板贴“掰玉米”)师:小朋友们,你能看着这个字来做一个动作吗?是呀,用两只手把一样东西分开就是掰!来,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读读这个字。
⒉学习“扛”师:(出示卡片“扛”)这个字请你来读!你也来读读!(快速读字)师:谁也来做做这个动作?(板贴“扛”)生:做动作师:(紧接着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啊?(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生接说)很高兴。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⒊生快速找其他动词,交流认读师: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这样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啊课文里还有很多呢!大家赶快到第二至四自然段找找吧!找到了用笔圈一圈。
比比谁的眼睛最亮,找得最快!生找动词师:请你说说找到了哪些会动的词语?指名说(随机贴)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课文中这些会动的词语都跟咱们见面了。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吧。
(打乱放在黑板上)师:这些词语你也能帮它们贴到合适的位置上吗?先说摘——,摘什么?师:摘可以说是摘桃子,我们把它贴到桃子旁边。
摘还可以说是摘西瓜,我在西瓜旁边再写一个摘。
范写:摘东西得用手,摘是提手旁,右这样写,注意里面是个古。
师:其它的词语呢?谁来贴?指名贴,说理由。
⒋课中操(结合儿歌认生字、回顾课文)师:看,几个动作躲进了一首儿歌里,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念一念呢!(出示儿歌和音乐:“小猴子,下山来,掰玉米,摘桃子,捧西瓜,追兔子,见了一样扔一样,空着双手往家走。
”)师: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儿歌。
师:咱们还可以边拍手边来念呢!(生:集体拍手念)四、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一)选择喜欢的段落,指导朗读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故事,认识了词语,还念了儿歌,现在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来读读课文,好吗?第一自然段咱们刚才已经读了,现在啊请大家从2、3、4三个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认真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二)结合板书,回顾课文,指导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师:(出示最后一幅画面)瞧,此时小猴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伤心、难过、后悔......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好课文最后一段吧!指名读,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