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1、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体”(白居易体)。

代表人物是当时的文坛巨子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

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昆体”(西昆体)。

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

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2、(#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

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3、(二)王安石的诗歌:“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4、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1、多用空灵虚拟之笔,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由挥洒,气势奔腾而壮阔雄奇;2、且句式多变,以散行单句为主,又融合不少骈偶、排比成分,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1、在描写难以言传的状态、情绪和感受时,他常用的方法是将其具体化形象化,有时用各种事物比喻人,有时又用人比喻各种不同的事物。

2、他不仅能用比喻生动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和各种具体事物的特征,还在议论中用比喻说明道理,议论横生而妙趣无穷。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1、苏轼为文善于从虚处入手,采用诗家手法翻空出奇,或将无为有,或化有为无。

2、讲究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令人体会到处处有一种真气内充的蓬勃诗意。

5、“一祖三宗”(之说):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

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近代)知识点滴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近代)知识点滴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近代)知识点滴▲南宋词坛,辛弃疾、吴文英、姜夔鼎足而三▲宋末元初四大家:张炎、王沂孙、周密、蒋捷▲张炎用“周情柳思”指代艳情;张炎是宋词的结束者▲晚明思想界两大教主:李贽、达观▲六才子书:金圣叹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清代的讲唱文学形式:元明以来的词话、鼓词、弹词、宝卷得以继承和发展,又出现了子弟书,近现代流行的快板、大鼓、道情、琴书、相声等也开始孕育萌生。

▲鼓词: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弹词: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形式。

▲《词综》——朱彝尊、《词律》——万树、《词选》——张惠言、《词源》——张炎、《论词》一一李清照、《曲品》一一吕天成、《曲律》一一王骥德、《词辩》一一周▲《沧浪诗话》一一严羽、《沧浪亭记》一一苏舜钦、《喜雨亭记》一一苏轼、《快雨亭记》——姚鼐▲《古文辞类纂》一一姚鼐,《续古文辞类纂》一一黎庶昌▲姚鼐的义理(义理说来自方苞)、考证(考证说受到乾嘉时期汉学考证学派的影响)、文章(文章说来自刘大櫆)▲吴敬梓《文木山房集》,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恽敬《大云山房》▲邵灿《香囊记》、朱有燉《香囊怨》▲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乾隆三大家:蒋士铨、袁枚、赵翼▲冯梦龙与兄梦珪、弟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晚清经世文风的开创者梁启超,倡导者魏源▲清人将虞集与姚燧推崇为元文两大家▲钱谦益是顾炎武、黄宗羲的师辈,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他开始的。

▲《浙西六家词》:龚祥麟选举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他本人之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有其人"、"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 冯梦龙《警世通言序》▲明•辛鞭《清平山堂话本》(《六十家小说》)是最早的话本专集,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六集。

第十章姜夔与宋末词坛

第十章姜夔与宋末词坛


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 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 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 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 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杜牧《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 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扬州慢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宋 高宗时,金人曾两度发动大规模南侵,扬州 两次遭到严重破坏。十五年之后,当词人经 过扬州,眼见扬州被金兵焚掠一空的凄凉惨 景,词人感叹今昔,追怀丧乱,写下这首作 品。 词中通过种种荒凉景象的铺叙,以昔日的繁 华与今日的残破相比,展示出金人入侵给扬 州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词人忧国伤时之心, 是姜词中反映现实较为深刻的作品。

复 习 题 1、姜夔词的艺术特点主要有哪些表现?举例 说明。 2、《扬州慢· 淮左名都》一词是怎样描写扬 州城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主要有哪些表现?举 例说明。 4、张炎在词学理论上有何主张?


代表作品: 《八声甘州·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风
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莺啼序· 残 寒正欺病酒》等.



八声甘州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 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 花腥。时靸(sǎ)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 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 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 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1、通过怀古,抒发历史沧桑之感,寓有伤时之意; 2、作者改变正常的思维方式,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 为虚幻,将常人眼中的虚幻化为实景,通过奇特的 艺术想象和跳跃的结构,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 界。 3、语言生新奇异,极具表现力。

第五编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第五编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宋亡以后,词坛上是一片苦调哀音,连刘辰 翁词也是字字悲咽。唯有民族英雄文天祥, 以他那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 喉,高昂地唱出了民族的尊严和志气。

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 都力求醇 雅。
第二节 争奇求异的吴文英

吴文英 (1207? —1269?),字君特,号梦窗 ,又号觉翁,四明鄞县 (今浙江宁波) 人。

吴文英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 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往往改变正常的思 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 将常 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 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王沂孙的词艺术技巧比较高明,将咏物词 的表现艺术推进了一大步,但词境狭窄, 词旨隐晦,也是一大缺陷。

张炎 (1248—1322?) 的词集名《山中白云 词》,词风清雅疏朗,与白石相近,故与 白石并称为 “双白”。
张炎词的总体成就与王沂孙相当,但取径较宽 阔,词境也比王词丰富而明畅,对清初浙西词 派的创作影响甚大。 张炎论乐理和论词艺词法的词话著作 宽阔,在表现社会生 活的广度上较之辛弃疾又有所拓展,如 《贺 新郎·送陈真州子华》写联络北方义兵以定齐 鲁的 “公事”;《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 》写到南方少数民族的起义,都是从未有人 关注过的现实题材。

《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写到南方少 数民族的起义,都是从未有人关注过的现实 题材。

刘克庄词也富有艺术个性,风格雄肆疏 放。 如《沁园春·梦孚若》。

陈人杰 (1218—1243) 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 的词人,享年仅二十六岁。 他现存词作31 首,全用《沁园春》调,这是两宋词史上罕 见的用调方式。

刘辰翁 (1232—1297) 在总体倾向上也是继承 稼轩的遗风,他的独特性在于吸取了杜甫以 韵语记时事的创作精神,用词来表现亡国的 血泪史。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九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九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今存《竹山词》1卷。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 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 前、点滴到天明。
第四节 刘克庄等辛派后劲
•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今存
《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

今存《梅溪词》1卷。

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
意。宋词至白石、梅溪,始得个中妙谛。
——(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梅溪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
于两得也。
——姜夔《题梅溪词》

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 跃进 第九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
末词坛
第一节 姜夔
• 姜夔(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鄱阳)
人。今存《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等。
姜夔自度曲(配以为质,实则凝涩晦昧讥为七宝楼
台,拆下不成片段,以为质,实则凝涩晦昧。 ——夏敬观《蕙风词话诠评》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 周密(1232—1298)字公瑾,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
阳啸翁,先世济南人,南渡后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有《蘋洲 渔笛谱》、《草窗词》,编选《绝妙好词》7卷。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一.宋末词坛是词史高峰结束期,也是多种词的融合期。

二.辛弃疾后南宋词坛的两代词人:(一)宋灭前已谢世的江湖词人群,如孙惟信、刘克庄、吴文英、陈人杰等。

(二)经亡国入元后继续创作的遗民词人群,如刘辰翁、陈允平、周密、文天祥、王沂孙、蒋捷、张炎。

三.从创作倾向看,两代词人形成两大创作阵营:(一)孙维信、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文天祥等属辛派后劲,以稼轩为宗,尚抒情的痛快淋漓,不计字工句稳,批判锋芒有时比辛更尖锐,但不免粗豪叫嚣之失。

(二)吴文英、陈允平、周密、王沂孙、张炎等追随姜夔,以姜夔“雅词”为典范,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意蕴隐晦难解。

第一节姜夔一.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二.题材无甚拓展,沿周邦彦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一)主要贡献:对传统婉约词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1.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

2.姜夔恋情词往往省略掉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独特冷色调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如《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

(二)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常将人生失意和国事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如《齐天乐》咏蟋蟀鸣声,寄托在若有若无、若即若离间,含意丰富深广,想象空间极大,但词旨飘忽不定,有时流于晦涩难解。

如《暗香》;常把梅花作为其恋人的象征,如《江梅引》即见梅怀人之作。

三.艺术性。

(一)受辛弃疾影响,移诗法入词。

1.苏轼首开以诗为词风气,经辛弃疾发展,词与诗在表现手法和抒情功能基本合流,但仍保持入乐可歌的特性。

2.姜夔移诗法入词,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特色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清刚醇雅的风格。

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宋代文学第五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人

宋代文学第五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人

❖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 (1176),宋高宗时,金人曾两度 发动大规模南侵,扬州两次遭到严 重破坏。十五年之后,当词人经过 扬州,眼见扬州被金兵焚掠一空的 凄凉惨景,词人感叹今昔,追怀丧 乱,写下这首作品。
❖ 词中通过种种荒凉景象的铺叙, 以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残破相比, 展示出金人入侵给扬州带来的巨大 灾难,表现词人忧国伤时之心,是 姜词中反映现实较为深刻的作品。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 之悲也。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 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 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 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
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 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 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 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
一声声更苦。
❖ 《暗香》:
❖ 辛亥之冬(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予载 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 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 命之曰《暗香》、《疏影》。
❖ 1、艺术思维上,将实景虚化,或将虚 景实化,创造出如幻如梦的艺术境界;
❖ 2、在章法结构上,打破通常的时空顺 序,随意绪变化,意象错综迭加,构成 扑朔迷离的意境,增加作品的模糊性、 多义性;
❖ 3、语言生新奇异:
❖ — 字句的搭配,凭主观心理感受随意组 合,不顾及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

十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十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十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南宋后期词坛——江湖词人群;逸民词人群。

一姜夔词的贡献:1.移诗法入词,创造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2.幽冷悲凉的词境。

3.自度曲。

4.词序精心结撰,自有独立欣赏价值。

——《念奴娇》序、《扬州慢》序。

5.姜词的地位:雅词之宗,清代浙西词派极为推崇。

二吴文英:1.以独特构思营造奇幻幽邃的词境。

——《八声甘州》2.绵密曲折的章法结构。

——《莺啼序》3.语言生新奇异。

1)语言搭配、句子组合脱去旧轨,出之主观感受。

2)语言富有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

3)喜用借代、典实,化用前人成辞。

沈义父曰: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

(《乐府指迷》)三宋末其他词人:宋元词坛两大特点:1)词人结社唱和——《乐府补题》2)题材、风格的趋同性——咏物、节序。

姜夔“雅词”的追随者:1.周密——典雅清丽。

“二窗”2.王沂孙的咏物词。

3.张炎。

“双白”。

《词源》。

别开生面的蒋捷——清奇流畅与含蓄蕴藉的融合。

辛派后劲:1.刘克庄——国家存亡的危机感。

2.陈人杰——《沁园春》3.刘辰翁——以词记述亡国历史。

阅读:《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宋]姜夔著夏承焘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梅溪词校注》[宋]史达祖撰王步高校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吴梦窗词笺释》[宋]吴文英撰杨铁夫笺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花外集》[宋]王沂孙撰吴则虞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山中白云词》[宋]张炎撰吴则虞校辑中华书局,1983。

《竹山词》[宋]蒋捷撰黄明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后村词笺注》[宋]刘克庄撰钱仲联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须溪词》[宋]刘辰翁撰吴企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问题:1.南宋后期的江湖游士与词——以姜夔、吴文英为对象的考察。

2.宋元之际的咏物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一.宋末词坛是词史高峰结束期,也是多种词的融合期。

二.辛弃疾后南宋词坛的两代词人:
(一)宋灭前已谢世的江湖词人群,如孙惟信、刘克庄、吴文英、陈
人杰等。

(二)经亡国入元后继续创作的遗民词人群,如刘辰翁、陈允平、周密、文天祥、王沂孙、蒋捷、张炎。

三.从创作倾向看,两代词人形成两大创作阵营:
(一)孙维信、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文天祥等属辛派后劲,以
稼轩为宗,尚抒情的痛快淋漓,不计字工句稳,批判锋芒有时比辛更尖锐,但不免粗豪叫嚣之失。

(二)吴文英、陈允平、周密、王沂孙、张炎等追随姜夔,以姜夔“雅词”为典范,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题
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意蕴隐晦难解。

第一节姜夔
一.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二.题材无甚拓展,沿周邦彦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一)主要贡献:对传统婉约词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1.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

2.姜夔恋情词往往省略掉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