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这部电影,名字叫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1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文章,那时,只是看了几集,对剧情有几分片面的理解,最近我把该剧基本全看了(只有22集由于下载缓慢没看),看完,心里莫名地震撼,现实真有这么残酷吗??先说说李然和周蒙的爱情。
周梦和李然是相爱的,无疑。
当李然去了西藏,对蒙蒙的思念毋庸置疑,可有一点比较让人深思,为什么当李然知道杜晓彬也在西藏,并且一步步走近他时,他慌张不安呢!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更进一层说,是对他和蒙蒙的爱情没有信心?其实只要他和蒙蒙的爱情足够牢固,他怕什么呢?杜晓彬再主动,只要他立场坚定,杜又能怎样?或者是男人的弱点?当自己深爱的女人不在身边容易动摇自己的决心?其中有个情节,杜每天都在李然的门前放一束无名小花,李然说,虽然小花默默无闻,小花背后的人不敢走在前面,但她却是以退为进,当他确定杜晓彬就在西藏,并且时时可能和他见面时,他慌了,立刻打电话给周蒙,让她尽快来西藏·····李然为什么慌呢?一次偶然,李然和杜晓彬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关系。
李然慌了,他给了杜2000块钱,然后急匆匆地回到江城,找到了蒙蒙,并且准备和蒙蒙求婚。
在他买下了99朵红玫瑰的同时,接到了电话,随后是李然在墙角下的挣扎,玫瑰被摔碎了,他告诉蒙蒙他必须要回西藏,在蒙蒙的哭喊声中,他哭着离开了……随后是他和杜晓彬的闪电结婚,他的迫不及待是在掩饰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他爱蒙蒙,却要和别的女人结婚,他知道蒙蒙对他的爱和依赖,可他却只能选择离开……他心碎了,却无可奈何…… 他没有想到杜晓彬怀孕是骗他的,他更没有想倒,在他离开蒙蒙后,蒙蒙的爸爸也去世了,蒙蒙同时失去了她两个最爱的人……看到这,我泪流满面,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爱情和亲情同时撒手而去,蒙蒙一个弱女子怎么能承受地住?剧中的杜晓彬是个叛逆有心计的女人,她冷静沉着,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什么都可以去做。
观《我们无法安放的青春》有感范文

观《我们无法安放的青春》有感观《我们无法安放的青春》有感范文看完佟大为的《我们无法安放的青春》,鼻子酸酸的。
为李然,为蒙蒙而难过。
李然说过:只为那一双眼睛,一双只能装的下你的眼睛。
那双眼睛是蒙蒙的。
其实生活中爱情与现实之间的取舍总是为难着许多的有情人,好象老天注定让有情人难成眷属,也许遗憾的爱情才能永生吧。
很喜欢李然,因为他很真实。
其实很多人都和他一样面临这样的选择。
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爱都是幸福且痛苦的。
我想不管李然选择谁都是有缺憾的,正因为这种缺憾他的人生才真实。
蒙蒙是个美丽单纯的好女孩,和她花前月下的爱会很美很浪漫。
但蒙蒙单纯,她不能理解也不关心李然为什么要去西藏?她也不能理解和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李然为什么要见前女友?她的爱专一但霸道,是属于“童话”般的理想的爱。
这对有理想要漂泊的.李然来说不可能天天守着她,所以和蒙蒙这样的女孩在一起生活会很累。
而杜小彬就不同,她独立,要强,她有另一种美,她虽犯过错,但她对李然的爱专一执着,她比蒙蒙更爱李然,她会为李然不惜生命,她会支持他的事业,她会为李然付出一切。
这对李然而言确实是很艰难的选择,重要的还是李然内心的感受。
我想爱情应该更重要吧。
爱情可以让一个人为对方改变,让一个人变的坚强,而生活的磨砺也可能使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产生感情,但却很难是爱情。
缺少心灵的碰撞的生活难道就不辛苦,没有缺憾吗?恋爱是浪漫的,婚姻是现实的。
蒙蒙可爱、单纯,男孩一生中能与这样的女孩谈一场恋爱是浪漫幸福的;而杜晓彬漂亮、聪明、坚强,虽然犯过错,而且有心计,但她对李然一往情深。
在事业上她倾其全力支持帮助李然实现自己的梦想。
遗憾的是,蒙蒙做不到这一点,她娇气、她不理解男人除了欣赏女人的美貌和温柔,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事业。
对李然来说,这个取舍很痛苦,以至于李然自己都难以决断。
他一直都在痛苦地挣扎着。
为什么,当得知杜晓彬没有怀孕他仍然留在了杜的身边?实际上他也做出了痛苦地选择。
当然,蒙蒙开始就是在乡村教书时的蒙蒙,她是那么坚强,那么能干,李然选择蒙蒙也无可争议。
2023年最新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18篇

2023年最新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18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1)原以为李然是爱杜晓彬的,比爱周蒙多。
量子力学讲的不就是这个么,一切都在变换中,今天是爱你的,明天是爱她的,没什么是永恒的。
但我从未怪罪过李然,14岁的我认为爱情本来就是善变的,爱就留下,不爱就走,理所应当。
二十一岁的时候,看到在杜晓彬难产的千钧一发之际,李然面对杜晓彬“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逼问中一言不发,一切都昭然若揭,无需多言。
李然对杜晓彬有谅解有宽容,这都属于爱,可惜不是爱情的“爱”。
选择杜晓彬不是爱情的开始,而是爱情的结束,李然的责任和梦想都在给杜晓彬添加砝码,选择对一个不爱的人死心塌地比孑然一身更显示了李然对爱情的心如死灰。
杜晓彬妈妈的到来不仅拆穿了杜晓彬的身世谎言,也让人怀疑杜晓彬在西藏所做的一切都是事先设计,只是技巧高超,浪漫文艺,滴水不漏。
可是李然没有怪她,换做任何一个人,李然都会包容,因为李然从来就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因为李然不会再爱了。
李然再也不是小爸爸了,他成了真正的爸爸,咪咪的爸爸,可妈妈不是蒙蒙。
过着相夫教子生活的本应是周蒙,以粗糙和漂泊感受生命和灵魂质感的本应是李然,可最终靠山屯支教穿粗布麻衣、用蜡烛照明的却是周蒙。
你不肯离开江城,不肯离开爸爸,可最终呢?爸爸离开了你,李然抛弃了你,江城更是对你毫无挽留之意怜悯之情,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一厢情愿。
其实蒙蒙的内心足够强大,可以独立,可以享受漂泊,但前提是李然离开她,从而得以成长,这或许就是爱情与生命的悖论。
她是那样隐忍,拒绝宗禹将丧父的事情告诉李然,默默承受着命运所交付的一切,她再也不惧怕失——她已经一无所有了,等待她的将是凤凰涅盘。
除了蒙蒙,宗禹和王勃也爱的深沉,朋友说宗禹是根“搅屎棍”,对,他像个扫把星,没有他,李然不会认识蒙蒙,不是他在酒桌上提起杜晓彬,李然不会与她相见,如果他没有说漏嘴,杜晓彬不会西藏;正是因为这些,他最后把自己逼成了活雷锋,以期弥补曾犯的过错,可老天实在是苛待他,苛待每一个心怀爱意的人。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三)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三)今天我又五次被感动了,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男女主人公那海誓山盟的爱情,还有为了爱情那种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让我懂得爱人的可贵,同时又悟出一个道理——爱情是要两个人互相合作维持的,而且两个人要有联合的理想,否则真的很难坚持到最后。
两个人要是在一起,如果没有三方的爱好,也没有事业中的相互扶持,仅仅靠爱是很久维持根本无法多久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人。
两个人的爱再怎么刻骨铭心,也会因为生活中各式各样琐事所困扰,所以我们说,婚姻中的那个很有可能既不是你爱的人,也不是爱你的人,你们只是共识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了共识,或许说只是生活的需要而以。
婚姻中如果你不幸要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女人,或许不懂得生活本来面目的女人,那么怨声载道不仅仅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还会殃及父母到你的家人和亲朋好友,所以真心希望男同胞能找到一个通情达理的妻子,那她将给你的生活工作都带来无穷的力量。
也许你感觉感不出自己妻子的力量,那么换言之一下你就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的周离,遇到那样没有情趣人情味的妻子,你是不是在很多情况下都觉得不舒服呢,再这就是说一下你就是宗禹,有那么一位贤惠通情达理的老婆,那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相信你都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把眼睛擦亮选出一位贤惠母亲的女人做自己的妻子吧。
爱一个人,就要信任他,理解他,处处为他着想,想着他的难处。
其实如果觉得两个走得不会很远,那就早点结束,以免两个人都伤得太深不能容忍其他进入自己的生活。
作为女人我们更要学会独立,懂得珍惜自己,同时要学会承受忐忑,享受寂寞。
电视剧中说两个人在一起就如量子力学的原理一样,那是带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延续性的,所以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身边的每眼前一个人,不要总是有时候失去之后才懂得他/她的珍贵。
真心希望我们都找到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拥有美满的婚姻。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是一部由乔杉导演的校园题材电影,该片讲述了一群大学生在面对现实压力与迷茫的情况下,不断探索人生的故事。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想和思考。
电影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大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社会中,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和家庭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他们在黑暗的宿舍里挤压和忍耐,艰难地度过每一天。
这种现象让我感到震惊和心痛。
这个社会给予他们太多的期望和负担,他们无法找到一个安放心灵和放松身心的地方。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的青春应该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被这个社会套牢。
电影中的大学生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却在社会压力下逐渐迷失了方向。
在面对就业难题时,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无情打击,产生了迷茫和失望的情绪。
我想起自己也曾面对过类似的困境。
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对自己未来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更加意识到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电影中的情感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际关系的纷争和友情的牺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当角色们面对现实的无情打击时,他们之间的友情和信任开始磨灭,甚至一度变成了互相利用和背叛。
这展示了社会竞争对人际关系的冲击和考验,引发了我对友情的思考。
友情应该是真诚、互助和坚定的,而不应该被外界的因素所动摇。
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真挚的友谊,真正理解和支持我的朋友,在困难时一起共同度过。
电影中的角色形象也让我深有感触。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故事,这些塑造得十分生动和鲜活。
他们的经历和遭遇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群体。
观影过程中,我与角色们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挣扎。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周围的人,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运用了细腻而真实的镜头语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三篇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三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读后感三篇(一)《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部电视剧上映几年了,我最近才在看。
前期的幸福和后期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让人禁不住开始思考,关于、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生活。
电视剧情很平缓,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俊男连女的加盟,没有煽情的情景,更没有贫嘴的台词,却总能那么引人入胜,让幸福的感觉洋溢心间,让心痛的感觉缓缓蔓延。
我们随着人物的遭遇,情节的发展渐渐融入,感受一种艺术的真实,这种真实是比生活的真实更能让人获得审美享受。
可以说,用纯真一词来形容剧中女主角周蒙并不过分。
起初,她给人的印象是那样单纯而不谙世事。
沐浴在温暖的下,她无忧无虑的成长。
后来,情窦初开的年纪,遇上李然,心灵的碰撞擦出了火花,他们坠入爱河,在彼此温暖的气息中沉醉,温柔的眼神中体会爱情的美妙。
后来,命运在顷刻间发生了逆转。
李然结婚了,新娘不是她。
而此时,爸爸在手术台上永远地离开……对于肩膀上没有任何力量的周蒙来说,这是中不能承受的重量。
突然间,世界上最爱她的两个人都离开了,她难以名状的幸福瞬间沦落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单。
坐在钢琴前,流着泪弹着属于自己的悲歌。
对她来说,心灵的电台已经倒下,她没有希望、没有激情、没有勇气,她再也接收不到来自外界的讯息。
她的心里,只装的下爸爸的谆谆教导、苦口婆心的叮嘱和对李然又爱又恨的矛盾。
生活的沉浮可以改变一个人。
它可以让人冷静下来,站在新的起点上静静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当周蒙无意中走进贫穷而落后的小山村时,她并没有因为当地的贫苦而离开,而是深深地喜欢那里。
显然,对于她而言,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远离伤心之地的天堂。
和孩子们的相处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我们可以说,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生活的起伏让他长大了,青春的那些萌动也不再是懵懂,原以为无处安放的青春也得到安息。
对于李然,从罗慧到刘漪,再到周蒙和杜晓彬,她们都那么优秀,却都那么死心塌地地爱着他。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青春在伤痛中成长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青春在伤痛中成长作者:支离疏来源:《青春期健康》2015年第09期内容简介《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讲述的是一个并不鲜见的平常故事。
美丽纯情的女大学生周蒙与青年摄影记者李然倾心相爱。
然而,这一对痴心的恋人却并没有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
十年后,各自成家的昔日情侣重逢。
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爆发的矛盾,老情歌般的氛围中,两人内心的爱情之潮波涛汹涌。
他们似乎是平淡地分别了,只是再一次深深地懂得:他们依然爱着对方,刻骨铭心……关于电影胶片拍摄的电视剧开头小编就提到这是一部较为少见的胶片电视剧,那什么是胶片拍摄呢?全电影胶片拍摄,就是在整个电视剧的摄制过程中,不使用摄像机,而从始至终使用电影摄影机,感光器件和记录介质均是胶片(就是一般说的胶卷),这样做的好处是清晰度和色彩等影象质量较高,拍摄完成后,采用电影剪辑的办法进行剪辑,剪辑完成后,得到一个电影拷贝,用这个电影拷贝再去复制成磁带,播放时与一般电视剧一样。
数字摄像机的拍摄,演员不用担心很多,如果演不好可以重来,常常我们会从电视报道里看到有的演员如果拍摄中效果不好会不断地重复,有的甚至会NG十多次,没有关系,因为它的处理方式是可以不断地擦洗重新来。
但是胶片式拍摄就不能那样了,对于演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演技的活儿,这个胶片跟电影的胶片是一样的,成本非常高,如果演员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地NG,会造成大量的胶片报废。
据网友说,这部剧在拍摄期间,为了降低成本,保证胶片高成本的制作,导演、摄像、美术指导、录音师、灯光师等主创人员主动要求片酬减半,这在以往的电视剧拍摄中是很少见的。
看来不止我们,那些主创人员都怀着一颗青春的一场梦来拍这部电视,真正的好剧就是这样的吧!*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只有变数没有常数。
打个比方我跟你坐在这里,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由于变数太多,概率接近于零,是完全偶然的。
所以我们应该特别珍惜,对不对?*真的有来世吗那么我愿做一只懂得飞翔的小鸟一朵瞬间开放无声消融的雪花甚至窗前的一角蓝天掀乱书页的风落进你手心里的一滴小雨*半透明的冬夜里,宁静淹没了过去以及未来。
《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

《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1用了两天时间重新欣赏了一部感人的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久久不能平衡,在思考着那些青春、那些错、那些责任、那些承诺、那些爱。
李然在青涩的时代遇到了成熟而孤独的助教罗惠时过境迁,留给李然的却是难以磨灭的对感情的认知,多年以后,已经成为省报记者的李然在江城邂逅了单纯女孩周蒙,重现的青春,如同曾经在最美的时节飘落的樱花,落英缤纷,纯洁无瑕。
同时周蒙的好友戴妍与葛俊也成为每天小吵小闹、令人羡慕的欢喜冤家。
李然与周蒙热恋之时,其旧时女友刘漪的出现让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
虽然刘漪最后离去,但却又出现了另一个杜晓彬…关系是错宗复杂。
有的事情错一步会一直错下去,那是他对杜晓彬的责任,那对于蒙蒙的那些承诺呢?男人的责任大于承诺!一个柔弱的女孩,在同时失去世界上对她最重要的两个男人(爸爸,男友),朋友也都淡然离去,房子也被势力的主任收了回去,她自己也不知该何去何从····那时我想给她安排个归宿结局··但我也真想不出她该何去何从,只能哭的稀里哗啦。
故事结局李然虽然找到蒙蒙,但又能怎样,他们质朴纯真的爱依旧无处安放,依然无处皈依。
这个故事是悲情的,为什么要去安放,曾经拥有的就是青春,精彩的走过了就是青春,爱了、恨了,努力了、失败了就是青春,所以青春无需安放。
年轻的时候,在青春里,我们肆意妄为,任性挥霍着我们的青春,我们天真的以为,青春无敌,但其实,青春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盲目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什么都有,我们也什么都没有;青春无需安放,青春是一种态度!《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2用了两天时间重新欣赏了一部感人的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久久不能平衡,在思考着那些青春、那些错、那些责任、那些承诺、那些爱。
李然在青涩的时代遇到了成熟而孤独的助教罗惠时过境迁,留给李然的却是难以磨灭的对感情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小说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某省会城市。
男主人公李然是省报社的英俊青年,一次在省师大校园里的活动室打桌球,邂逅了安静清纯的大学生周蒙。
两人一见钟情,随后就陷入水深火热般的恋爱。
由于工作的需要,李然经常突然消失,令单纯痴情的周蒙常常为之食不知味、寝不安稳,她默默等待、暗自伤心。
但只要李然一出现,周蒙的相思之恨顿消,对他依恋如故。
周蒙不是刁蛮任性的女孩,也不是会心计爱撒娇的小女生,她单纯到不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爱情,除了暗自神伤之外,但李然又不是让人“省心”的男人。
他的英俊多情,使众多女人为之倾倒。
大学时代的已婚女助教,倒追他四年的刘漪,还有前卫大胆的杜彬彬,无不觊觎得到他。
周蒙单纯到不敢面对李然身边的异性,从来没正面盘问过李然的感情史,似乎也不想知道。
她在乎的只是自己对他的付出,爱到隐忍了私心只为成全对方。
所以后来,她虽然舍不得李然去援藏,但理智上她又告诉自己,她必须支持他去。
于是,柔弱、深情的她,在李然走后,吃不好睡不稳,患上了相思病。
本来体质就不太好,加上相思,周蒙的身体愈来愈差。
而初入西藏的李然,因为兴奋顾不上她的深情。
他多次鼓动周蒙来西藏和他一起感受异域风情,周蒙怕身体吃不消,拒绝他的邀请。
而杜彬彬紧随李然到了西藏,长久以往,李然没有扛住杜彬彬主动投怀送抱,与她发生了关系。
冷静之后,李然开始想念内地痴等他的周蒙,便飞回去见周蒙。
与以前一样,两人一见面,周蒙所有的委屈和误解都烟消云散,两人开心地度过了两天。
就在李然打算与周蒙厮守不再回西藏的时候,突然得知杜彬彬怀孕,李然挣扎一番之后决定离开心爱的周蒙,回去承担男人的责任——与杜彬彬结婚。
然后他与杜彬彬去了云南,断绝了与周蒙的一切联系。
后来,周蒙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母亲和至爱),母亲手术失败离世与李然结婚的消息几乎同时闯进她那原本天真无邪、单纯柔弱的心……周蒙很长时间都没缓过神来,等她醒来后,她几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再慎重对待自己的感情。
李然结婚三四年后,才发现杜彬彬当年是骗他步入婚姻,毅然放弃了女儿和无爱的婚姻,又四处漂荡。
十多年后,与熟人谈起同周蒙的那段爱情,他追悔不已:“你很爱一个人,明知道会伤害她的情况下也没有权利放弃。
”假若当年他不是无声地离开周蒙,而是对周蒙坦白,那么也可能不会对周蒙造成这样大的伤害。
周蒙可能选择原谅他,两人最终幸福地在一起。
最坏的情况是,周蒙对他愤怒不已,不能再接受他,那也至少让她知道错在对方,而不是留下哑谜折磨她,让她无望地等待。
但当李然与带着孩子出现的周蒙再度相遇时,他还是没有去追回过去的那份爱情,他选择。
因为得知周蒙与丈夫已在美国安了家,他们的孩子亦将带出国。
周蒙的一句:我原谅你,但我不再信任你。
这一段爱情留给他们的是今后一辈子的痛。
青春没有地方安放,只是随风而逝。
2007年由沈严导演,佟大为、江一燕、陈道明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对该书做了改编,改动之后更是“催泪弹”,比小说更赚人眼泪。
最催人泪下的是周蒙前后遭遇的悬殊。
作为校长的女儿,周蒙有一个全力呵护他不让她受半点委屈的爸爸。
而认识李然之后,简单纯真的周蒙不断要承受李然情感上的纠纷,她只是痴心相思、默默等待。
患病的爸爸为了工作、主要是放心不下女儿,一直拖延着动手术的时间。
后来,终于瞒着周蒙去北京动手术,但结果却是手术失败永远离开了人世,而这期间李然在西藏也发生了情变。
昔日备受呵护的“小公主”瞬间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至亲一个至爱),周蒙的遭遇着实让人神伤。
而更让人可怜的是,失去父亲之后的周蒙,备受人间冷暖,饱尝世态炎凉。
她几乎失去了以前的一切,为了从失去父亲和李然的情感走出来,她逃离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只身一人漂荡到穷山窝窝,在那里当起了老师,默默为孩子付出,也不再提感情。
而李然也没有小说里的悔恨感,选择守在另一个为他生下孩子的女人——杜晓彬身边承担责任。
青春的美好以及无奈让人措手不及、只好撤身逃避。
昨天下午一直到晚上,我都沉浸在这部小说中,无法自拔。
为他们真心相爱而感动,更为他们的错过而心痛。
眼泪放肆地在脸上流淌,擦都擦不完。
因爱情而生的爱憎剪不断,理还乱。
如《山楂树之恋》般纯净的爱情,在当今欲望至上、喧嚣浮躁的社会上,纵然存在亦不能保证会长久,这也是张艺谋将它搬上荧幕之后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之一,它只有在人内心深处才永远鲜活。
这个道理,在我将看过的众多言情小说与现实生活对照后,更加确定。
这也许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原因吧!因为它以理想的姿态出现,永远难以让人类满足。
李然的不辞而别、投入另一个女人怀抱,虽然说残忍却也促进了她的成长。
爱情让人成长,此话不错。
从李然深爱周蒙但最终却选择杜晓彬为妻子,也正证明了这样的“真理”:爱情不在乎也不需要条件,婚姻却是建立在双方互惠的基础上,至少要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结合,任何一方妄想依赖对方存活是不现实的。
对李然这位不安分的男人来说,杜晓彬和周蒙,前者更适合做李然的妻子。
杜晓彬懂得李然想要的想做的,并陪同他去做给予有力的支持,而周蒙虽然也懂得李然想要的,但对李然却只是小女孩般的依赖和爱恋,默默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