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附加题 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已经与传统经典创作时代 ,如何让看似的传统亲近生活、融入日常?将经典与当下潮流巧妙结合,无疑是很好的探索方向.而今音乐与诗词重逢,流行与古典碰撞,人们因此对诗词歌賦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深入的体验,从而带来传统文化的升温。

A. 格格不入鞭长莫及连续B. 大相径庭遥不可及持续C. 大相径庭鞭长莫及持续D. 格格不入遥不可及连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格格不入:意思是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语境主要讲“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已经与传统经典创作时代”已经大不相同的,选用“大相径庭”。

鞭长莫及:意思是指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遥不可及:意思是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修饰“传统”,选用“遥不可及”。

连续:一个接一个。

持续:意思是延续,继续;无间隔,连续不断。

修饰“升温”,选用“持续”。

故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荀子的文章有絮叨之嫌,恐谈不上精练。

好在他是饱学之士,每论一个題目, , , ,,。

①他的一串一串没完没了的比喻就是这样出来的②真正是浮想联翩③往往忘记了他为某个观点本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意思已用了太多的比喻了④这是一个用种特别突出的优点来掩盖缺点的最好例子⑤连类而及的联想就特别多⑥我们惊异于他美妙贴切的比喻的同时A. ②①⑤⑥③④B. ②⑤①④⑥③C. ⑤②①⑥③④D. ⑤⑥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南通市2020届高中语文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卷

南通市2020届高中语文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卷

南通市2020届高中语文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6题;共70分)1. (9分) (2020高二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韩非子认为,“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问辩》),这一“功用”便是法治,利于法治则大力提倡,反之则坚决反对。

表现在语言运用上,法家要求语言必须毫不含糊地表达法律之意,不能留下艺术般的想象空间和因人而异的主观意会。

因而在行文中,韩非子使用了大量的限定副词“必”和否定副词“未”“勿”“毋”等,一方面极为肯定,必须如此,一方面彻底否定,完全没有,语气十分果决。

《韩非子》现存55篇,有540处用到“必”字,其中528次均为此用法。

如《爱臣》:“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大贵,必易主位……”为了表达必须制止的意思,有时运用否定式祈使句,形成“不使”“不令”或“必……,不(不能,毋)……”的句式,这使得《韩非子》充满居高临下的气势和不容置疑的意味。

法治讲究齐一,因而韩非子反对“辩言”。

他在《五蠹》中所列的危害国家法治的五种人中将学者和“言谈者”列在前二位。

他认为这些人扰乱了国家的秩序,败坏了国家的风俗,是乱之征。

在《显学》篇中,他还举例说明放任辩论给国家带来的损害:“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

”他认为不同观点的论辩,是思想的不一致造成的,而维护己说,有时必然强词夺理,容易带来思想的混乱,造成“言无定术,行无常议”的局面。

这与讲究齐一的法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他主张言意为一,方法一定,说者一言,听者一律。

韩非子认为文饰是一种恶习,常常是为投对方所好而进行的矫情之举,他称这种话叫“饰言”,称这种事“饰行”。

“饰”成为一种伪装,一种矫饰,不能表达真意甚至有意识地隐藏真意,与“齐一”相违背。

在韩非子看来,美好之意不需“饰言”,美善之质不必文饰。

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语文 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语文 解析版

2020届南通等七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传统文人基于自身际遇及审美喜好,在园林营建中往往主张回归自然、▲,力求将山水画的审美意境融入园林设计,使观景者如同▲于山水长卷之中,顿觉画意之境与园林之美▲。

A.返璞归真置身相得益彰B.返璞归真栖身交相辉映C.叶落归根栖身相得益彰D.叶落归根置身交相辉映【答案】A【解析】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

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叶落归根: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

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

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结合语境“回归自然”,故选“返璞归真”。

置身:存身。

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

栖身:寄生;暂住。

结合语境“于山水长卷之中”,故选“置身”。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结合语境“画意之境与园林之美”,故选“相得益彰”。

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矗立在眼前的柏树高大肃穆,历经千年风霜。

▲,它任由风吹雨打,依然顽强生长。

①树干挺拔,直指苍穹。

②它虽饱经沧桑,却生机勃勃。

③底部扎向四面八方的根,如虬龙一般。

④枝叶繁茂,苍翠浓郁。

⑤有的水分充足,充满活力。

⑥有的虽显腐朽,却有力量。

A.①④③②⑥⑤B.①④⑥②⑤③C.②①④③⑥⑤D.②③⑤⑥①④【答案】D【解析】结合四个选项,第一排序①②,结合语境“历经千年风霜”,选②,排除AB两项;结合两个“有的”,显然与横线后面“它任由风吹雨打,依然顽强生长”意义相合,紧密,故排除C项。

综合,选D。

3.下列诗句与节气,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②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③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④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A.①立夏②立冬③惊蛰④秋分B.①秋分②立夏③立冬④惊蛰C.①惊蛰②秋分③立冬④立夏D.①立冬②惊蛰③立夏④秋分【答案】C【解析】A:张元干 (宋)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B: 强至 (宋)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C: 左河水《立冬》; D:左河水《立夏》。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性练习 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性练习 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通市2020届高三阶段性练习语文I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

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田。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先秦涌现出许多▲ 的思想家。

他们不可能不谈到美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发表自己对艺术▲ 的见解。

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

孔子也曾经用绘画来比喻礼,用雕刻来比喻教育。

(▲ )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

例如,结合汉代壁画和古代建筑来理解汉朝人的赋,结合发掘出来的编钟来理解古代的乐律,等等。

这种结合研究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工艺品时不单表现了高度技巧而且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

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在表面上看来是多么虚幻,但严格讲起来都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以及当时实际的工艺品、美术品的批评。

因此脱离当时的工艺美术的实际材料,就很难▲ 地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卓尔不群别具一格洞彻B.卓尔不群独树一帜透彻C.群而不党独树一帜洞彻D.群而不党别具一格透彻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首先应做的是从文字方面努力理解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

B.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古代思想家的各种美学思想。

C.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从文字表面看是非常枯燥的,也不够形象。

D.但仅限于文字,我们对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往往了解得不够全面。

2020届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八)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八)(南通密卷)语文试题(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黄河的发源地,是清亮澄净的雪川,安宁而,像个不请世事的稚童;黄河的入海口,则是波澜不惊的滩地,厚重而安详,好似的耆儒。

这其中虽有六盘山间扭动的灵巧,河套平原静躺的安沃,三秦大地你浊我清的分流,却再也没有一处地方像壶口一样,一样酒脱奔放。

A. 纯粹老气横秋肆无忌惮B. 纯净老态龙钟肆无忌惮C. 纯净老气横秋汪洋恣肆D. 纯粹老态龙钟汪洋恣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将病句、连贯具体语境中考查。

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

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

本题中,纯粹:指不掺杂别的成分。

纯净:指无污染的,单纯洁净的。

语境说的是“像个不谙世事的稚童”,重在强调心境上的单纯、涉世未深,应选“纯粹”。

老气横秋:指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或年轻人缺乏朝气的样子。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语境中“耆儒”指年高博学的读书人,应选“老态龙钟”。

肆无忌惮:指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使用对象为人,且是贬义词。

汪洋恣肆:指水势浩大而且放纵不拘。

比喻文笔、言谈豪放,自由无拘束。

根据语境“洒脱奔放”应选“汪洋恣肆”。

故选 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刚好日光加烂时, 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泉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一边是青砖红瓦的老屋,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流水,小河不舍昼夜地流淌,缓缓延伸到远方。

②小河的流水声,妇女的将衣声,孩童的婷戏声,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市井风俗画。

③“一曲溪流一板桥,院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历史悠久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财富。

独特的服装款式总体风格以平易为主,追求的是衣随人动,流露出悠然之美,体现出汉民族的民族性格。

汉服服装艺术在当今服饰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世界文化历史舞台奏响辉煌强音的时刻,又一次振兴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威望。

从汉服中得到灵感而创作时装的世界顶尖级设计大师更是。

A. 自得其乐时尚不胜枚举B. 安贫乐道风尚不胜枚举C. 自得其乐风尚不可思议D. 安贫乐道时尚不可思议【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结合前面“追求的是衣随人动,流露出悠然之美”可知,此处与“贫”无关,应使用“自得其乐”;第二处,“时尚”,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风尚”,指在一定社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从语境“汉服服装艺术在当今服饰……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知,此处是说服饰领域时兴的风尚,应使用“时尚”;第三处,“不胜枚举”,意思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由“从汉服中得到灵感而创作时装的世界顶尖级设计大师更是……”可知,这里应是形容人多,应使用“不胜枚举”。

故选A。

2.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类发展的实践理性表明,知识成果只有“善”用才具有力量,才具有道德价值。

所以学者要关注学术结果的“善”,关注学术结果的道德价值,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

①甚至关系着社会的历史走向和国家的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国内博物馆,连接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涵养着中国人最根本的自信。

近年来,深谙这个道理的博物馆人,在馆藏文物上做文章,不仅推出了一系列观众▲的活动,还将文物与百姓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一方面给博物馆增加了营收,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

这种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

A.喜笑颜开与日俱增底蕴B.喜闻乐见与时俱进底蕴C.喜闻乐见与日俱增底气D.喜笑颜开与时俱进底气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那样高大茂密,▲,▲,▲,▲,▲,▲。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①它细密而柔软②不见黄沙不见土③伏在地上如毯如毡④也不像内蒙古的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⑤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⑥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A.④①③⑤②⑥B.④②①③⑤⑥C.⑤③①②⑥④.⑤⑥①②③④⒊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晚妆才罢,她盈盈地上了柳梢头。

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

B.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把窗外的海景镶成一幅大画。

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都染蓝了。

C.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密织成网。

D.昆明气候好,秋来无萧瑟,经过了雨季,草木都极旺盛。

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远看一片鲜红。

⒋阅读下图,对“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人工智能产业链A.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技术支撑层、基础应用层和方案集成层三个层次。

2020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密卷语文附加题及答案

2020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密卷语文附加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南通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6月高考全真模拟密卷语文Ⅱ(附加题)2020年6月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有删节)22.用“/”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23.孟东野,即孟郊,与贾岛在诗风上有“▲”之称。

(2分)24.韩愈对孟东野表达了哪几层意思?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4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吕布在白门楼被缢前说:“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希望刘备记住当初被袁绍攻打时自己帮他解围的情义,替自己向曹操求情。

B.《边城》中天保与傩送赛歌向翠翠求婚,爷爷误以为那个优美的歌声是大佬唱的,就去恭维他,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误会也是构成人物悲剧的一个因素。

C.《茶馆》中常四爷、松二爷都是“旗人”,常四爷对满清政府腐败而亡并不惋惜,认为“该亡”;松二爷在民国“挨了饿”,对“大清国”流露出眷恋的情绪。

D. 《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特地给哈姆雷特准备了一杯毒酒,以便哈姆雷特比剑胜利时喝下去,不料王后误饮而死,这更让哈姆雷特认识到克劳狄斯的阴谋。

E.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是个守财奴,他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练习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分)C(“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此处描写画卷中的人物、树木等,应该用“栩栩如生”。

“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此处应选“层出不穷”。

“详实”详细而确实;“详尽”指详细全面,没有遗漏。

此处应选“详实”。


2.(3分)D(BC两项介词“对于”使用不当,应该用“关于”;A项中“这跟史料记载有关”中的“记载”表意不明,从括号后面句子的内容看,史料对《清明上河图》的记载很“少”。

所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D。


3.(3分)D(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纪年法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先后顺序,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根据首句中的“辛亥”提示,往下四个的天干顺序依次应为壬、癸、甲、乙,地支顺序依次应为子、丑、寅、卯。

故答案为D。


4.(3分)B(这是林徽因给女儿画的漫画,林徽因鼓励女儿读书,但不要让袋鼠成为自身的写照。

根据漫画中的题字可知这是一幅讽喻性的漫画,讽喻袋鼠只是广博读书却没有思考,最后也没效果。

故B项最为吻合。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3分)C(负:承受、蒙受。


6.(3分)D(应是刘、谢二公嘱咐作者为姜贞庵写传的。


7.⑴(5分)恰逢官署长官空缺,众人属意(或译:归心于)姜贞庵,姜贞庵却推荐行人林雍(担任),自己职位处于他下面,人们因为这个称赞他。

评分建议:“会”“阙”“属”“多”,语句通顺,各1分。

⑵(5分)(姜贞庵离职后)未曾轻易进入官府,于他自身,他看待做官就好
像玷污自己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品德的提升,姜贞庵如山峰高耸被乡邻景
仰。

评分建议:“城府”“视”“相浼”“望”,语句通顺,各1分。

8.(4分)姜贞庵的政绩不被人熟知;姜贞庵有节操、才能,却已年老不愿做官。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9.(5分)①运用比喻,以柳絮喻愁,将无形之愁具体化,极写女子内心愁苦的
纷乱(2分);②虚写在梦中寻找不得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情意缠绵的执着和不能与思念男子相见的哀怨之情(3分)。

10.(6分)这首词表面写女子对游荡在外的男子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
感情(2分),实际以思妇自喻表达了被罢相后仕途失意的孤独凄苦之情(2分)以及思念君王、希望重新得到重用之情(2分),写得含蓄蕴藉,旨意深远。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8分)⑴腹犹果然⑵日月忽其不淹兮⑶黄发垂髫⑷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⑸山肴野蔌⑹佛狸祠下⑺闻义不能徙⑻寄意寒星荃不察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12.(3分)D(“他又是个利欲熏心的人”理解错误,父亲抓獾是因为家庭困难,他
留下小獾以及最后他也没有阻止儿子送獾回去,独自落泪,表明父亲也是个敬畏生命的人。


13.(6分)①插叙娘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了的情节,不仅照应上文“门上还挂着那把大铁锁”,还衬托了儿子失望、沮丧的心情,表现了儿子对母亲思念;②补充交代了娘是父亲花钱买来的以及娘走时带走所有的积蓄,写出家庭的窘迫和生活的艰难,使下文写父子捕獾的欣喜显得自然,也有助于读者理解人物的思想;③插叙儿子自小失去母亲,为下文写儿子不忍心小獾仔失去母亲、放老獾回去的行动作铺垫,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①“月清风正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儿子在“月清风正高”的深夜探访小獾,并放老獾归洞,推动了故事情节进入高潮;②月清风正高,渲染了宁静、安谧的气氛,烘托了儿子美好的心灵,丰富了人物形象;③“清”“正”表达
了作者对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美好品德的赞美,呼唤人们有尊重生命的淳朴“清正”之风,深化文章主旨。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15.(3分)D(语言研究只是“深度历史”的一个方面,“重在”表述不当。


16.(3分)C(作者并没有否定碎片化历史研究的价值,只是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17.(6分)①“深度历史”注重研究的整体性,突破了传统史学依靠文本资料书
写历史的短时序限制;②“深度历史”主张跨学科研究,能够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的人群联系起来,为历史的时间突破提供了可靠的时序保障;③“深度研究”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和变化的连接力度;④“深度历史”可以使历史研究中共性和个性互补,为历史书写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18.(3分)C(“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错。

原文是“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


19.(3分)B(“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偷换概念。

原文是“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20.(6分)①《光明日报》主要介绍了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情况;②《人民日报·海外版》主要强调了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③《河北日报》侧重分析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八、作文(70分)
21.(70分)根据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赋分。

南通市2020届高三阶段性练习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22.(4分)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23.(2分)郊寒岛瘦
24.(4分)①对孟东野诗才的赞赏;②对孟东野怀才不遇的慨叹。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5分)AE(A项,应是袁术攻打刘备;E项,“幸福只在天上”是葛朗台太太的遗言。

)
26.⑴(6分)(1)薛宝钗认为后两首史鉴无据,林黛玉认为写诗不一定要有史实依据。

(或答:争议的焦点是写怀古诗是否要有史据。

)(2分)(2)薛宝钗拘泥陈规,思想保守(2分);林黛玉善于变通,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约束(2分)。

⑵(4分)①相同点:都愚昧麻木(2分);②不同点:华老栓因给儿子买药被
动成了看客,这类看客胆小怕事,不愿反抗;一大群人去看热闹,甚至喝彩,主动成为看客,这类看客有着嗜血的渴望,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已然成了杀人者的“帮凶”(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7.(3分)指中华老字号在企业发展、壮大时受到某些方面的制约。

28.(6分)①传承了中华悠久商业文明;②留存了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9.(6分)①要传承优秀的产品技艺、文化基因、人文情怀;②要与现代科技融合,顺应时代发展,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③要能打开思路,自我革新,闯出一条腾飞之路;④国家也应给予老字号政策扶持。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