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量利分析的实际应用

摘要:

企业内部管理当中本量利分析是运用最多的一项工具,本量利分析的研究是建立在以成本性态划分为前提条件,且以三个基本假设为基点。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和案例研究法对本量利分析模型进行理论体系研究和实际应用分析。有针对性的从历史起源、原理以至于本量力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一个分析。本量利中的长短期决策两个案例分析,从根本点剖析出本量利的实际作用着重点。但是随着制造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成本的组成结构也日趋发生变化,传统以单动因为基础的成本性态的划分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狭隘性,本量利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会受到基本假设的限制。研究和分析的结果都直观的表明扩展的本量利分析能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信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目录

1.引言

2.发展历程

3.实证研究

3.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3.1.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3.1.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3.2本量利分析在应用中的分析指标

3.3本量利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3.3.1短期决策

3.3.2长期决策

4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

5结论

改进方法

正文:

1引言

本量利分析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和成本控制的重要的管理工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运用好本量利分析来进行企业的决策是企业管理部普遍关心的问题。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一业务量一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利用图示与会计模型相结合来揭示固定成木、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最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这一分析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会计信息。

目前本量利分析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应用的十分广泛。它与经营风险分析相联系.可促使企业努力控制风险;与预测技术相结合,企业可进行保本预测、确保目标利润实现;与决策相融合,企业据此进行短期决策、长期决策等。并且

企业还可以将其应用于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

2发展历程与现状

本量利分析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是管理会计中的基本理论方法。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本量利问题属于工业经济学历史上最古老的研究课题,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这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JohannFriedriehSehar(1846一1924)和KarlBueher(1847一1930)被认为是德国早期从事本量利工作的工业经济学家。JohannFriedrichSchar在1910年提出一个计算“死点”(即盈亏平衡点)的公式,并用实例进行解释。几乎同时,KarlBucher研究“可用门槛值”概念。德国的MareellSChweitzer1986年发表的著作“Break一Even一AnalysiS”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本量利分析的模型,涉及了本量利分析的改进模型和扩展模型。在早期的英美国家,人们认为CharleSEdwardKnoeppel(1881一1936)和walterRautenstrauCh(1880一1951)是本量利研究的发起者。DionysiusLandner在其1850了一本量利分析模型的打展与应用研究年的著作中对本量利问题有了初步的想法。CharleSEdwardKnoeppel的收益图是英美国家中有关本量利思想的第一次广泛地研究,他给出了不同关键点的计算。1922年WilliamS首次运用“盈亏平衡”和“平衡点”这样的名称来描述关键点。WalterRautenst:auch创造了新词“盈亏平衡图”用以图解盈利门槛值分析问题。人们从1904年在伦敦和爱丁堡出版的六卷本工具书《会计学百科全书》(乔治.策尔编)的“0ncost”条目下,就可看到关于盈亏平衡问题叙述详实的研究。

本量利分析以其理论浅显、操作简单的特点而被国内外企业广泛的接受,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西方会计实践中就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于80年代初引进,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己趋于成熟。由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2001年编写的报告《成本性态管理在中国企业的运用及思考》中显示,80.5%的企业对本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品进行了保本分析,本量利分析为分析企业的有关经营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开端,它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敏感性分析提供了资料,同时也可以协助管理人员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制定科学的数量控制目标。

3实证研究

3.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3.1.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在我们的商业实践操作中,成本,产品销售量,单位价格和企业的目标利润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并不一定成线性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非线性关系;并且由于大额订单购买可能会使价格变得较低,所以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量之间也并不一定是线性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复杂的关系状况进行一些限定,可以通过减少变量从而让我们更好

地进行本量利的分析。

(一)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假设

在相关范围之内,企业的总固定的成本保持不变,变动成本总额与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关系,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假设售价也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那么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呈线性关系。这样一来在相关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均分别表现为直线。

(二)品种结构稳定假设

该假设是指在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每种产品的的销售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发生改变,即结构稳定。

(三)产销平衡假设

产销平衡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随时可以卖掉,可以使销售量等于企业的实际制造量。在这种假设下,本量利分析中的业务量指的便是销售量,在没有外因影响产品单价的情况下销售量便可以代表销售收入。

3.1.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目标利润 =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总额 - 固定成本总额

= 售价 x 销售量 - 单位变动成本 x 销售量 - 固定成本总额

=(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用符号可表示为:E = px – bx - a

其中 E 为目标利润、 px 为销售收入、bx为变动成本、a为固定成本总额、p为单价、x 为销售量、b为单位变动成本。该模型是基本的损益方程式,明确表达了本、量、利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经过形式上的各种变换,通过已知变量预测未知变量。

3.2本量利分析在应用中的分析指标

3.2.1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分析如何确定盈亏平衡点、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等问题。盈亏平衡分析是确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和进行保利分析的基础,许多企业经营计划的起点是确定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是利润为零时,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的经营状态,计算此时的本量利分析模型的扩展与应用研究业务量。

由本量利分析的损益方程式可得:

保本点的销售量= 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单价X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当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当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低于盈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