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单片机课程教案

单片机课程教案

单片机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涉及微处理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了解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单片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方法。

3、熟悉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和设计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单片机概述1、1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2单片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3、3单片机的主要产品和发展趋势第二章: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主要部件功能介绍21、2单片机的引脚和信号说明211、3单片机的存储器和寄存器介绍2111、4单片机的时钟系统和定时器/计数器介绍第三章: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3、1单片机的编程语言概述和特点31、2 C语言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311、3 Keil C51开发环境和程序设计流程介绍3111、4程序调试和下载方法说明第四章:单片机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指导4、1单片机在LED闪烁和流水灯控制中的应用实例41、2单片机在按键输入和数码管显示中的应用实例411、3单片机在A/D和D/A转换中的应用实例4111、4单片机在电机控制和红外线遥控中的应用实例本文5单片机的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要求说明第五章: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的扩展本文1单片机在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扩展本文2单片机在汽车电子和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扩展本文3单片机在工业控制和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扩展本文4单片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扩展第六章:课程总结和答疑解惑本文1课程总结和学习方法分享本文2答疑解惑和常见问题解答1、3学生自我评估和改进建议收集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以案例分析和程序示范为主要手段,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

单片机教案(中职打印)

单片机教案(中职打印)

单片机教案(中职打印)第一章:单片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单片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应用领域。

3. 熟悉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

教学内容:1. 单片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单片机的分类和特点。

3. 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4.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5.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单片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资源:1. PPT课件:介绍单片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

2. 案例素材:提供单片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单片机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第二章:单片机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1.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及其作用。

2. 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接口。

3. 熟悉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

2.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3. 单片机的外部接口。

4.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5.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内部结构和外部接口。

2. 实验演示法:展示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

教学资源:1. PPT课件:介绍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内部结构和外部接口。

2. 实验器材:单片机实验板和编程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内部结构和外部接口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单片机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单片机编程基础教学目标:1. 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熟悉单片机编程语言和语法规则。

3. 学会使用编程器进行单片机程序的和调试。

教学内容:1. 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单片机编程语言:C语言和汇编语言。

3. 单片机编程语法规则。

4. 编程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5. 单片机程序的和调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概念、步骤和语法规则。

单片机课程设计计划书(精选五篇)

单片机课程设计计划书(精选五篇)

单片机课程设计计划书(精选五篇)第一篇:单片机课程设计计划书机电科学与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科)《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计划书一、目的及要求1.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软件开发方法,输入/输出(I/O)接口的扩展技术,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并结合专业能设计简单、实用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主要针对课堂重点讲授内容使学生加深对单片机硬件原理的理解及提高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开发创新能力。

2.基本要求:重点研究单片机、A/D转换器、运算放大器、传感器、LED显示器、固态继电器、微型直流电机等元器件的特性、功能及使用方法;同时掌握主程序、子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框图的设计方法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要求设计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可维护、维修性好及检测精度高等优点。

设计内容可参考设计题目,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拟定。

3.任务要求:了解控制对象、环境参数检测原理,在充分掌握单片机、A/D转换器、运算放大器、传感器、LED显示器、固态继电器、微型直流电机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功能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两人一组分工协作(一人偏软、一人偏硬)独立的设计本课题的内容。

二、设计内容、步骤及材料要求1.设计内容画出硬件原理图一张(A4号);软件框图(包括主程序框图、主要子程序框图、中断服务程序框图等)和系统初始化的汇编语言原程序。

提交不少于4000字的设计报告一份(A4纸)。

从整体方案的规划设计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可实现功能及各元器件的选择,参数计算均需表述清楚。

报告的书写要清除工整,层次清晰,文字流畅。

后附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

2.设计步骤设计时间为5天,前2天进行硬件原理草图设计,指导教师审查之后用1天的时间再进行绘图;第四天进行软件框图(包括主程序框图、主要子程序框图、中断服务程序框图)的设计及系统初始化的汇编语言原程序的设计;第5天答辩。

3.设计图纸要求(1)硬件原理图的绘制:元件图正确、型号标注要准确、连线清楚.(2)软件框图的绘制:流程清晰。

简单的单片机课程设计

简单的单片机课程设计

简单的单片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硬件组成和软件编程基础。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描述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编程中的基础指令,能够读懂简单的程序代码。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单片机的能力,能够完成基本的电路连接和程序下载。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实现对单片机外围设备的控制。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程设计项目,提高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单片机的基本电路连接,并下载程序实现基础功能。

2.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代码,实现对单片机外围设备的控制。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单片机课程设计项目,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关联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用型号,涵盖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单片机编程基础:讲解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指令、语法和编程技巧,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单片机外围设备控制:学习如何通过编程实现对单片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如LED灯、蜂鸣器等,涉及教材第三章。

4. 课程设计项目实践:分组进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单片机课程设计项目,结合教材第四章实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单片机基础知识学习,完成教材第一章的学习。

第二周:单片机编程基础,学习教材第二章内容,并进行简单的编程练习。

第三周:单片机外围设备控制,学习教材第三章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本语法,如汇编语言或C语言,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编写简单的程序。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单片机知识,设计并实现具有实际功能的小型电路系统。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单片机程序的编写、调试和烧录。

3.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单片机技术及电子科技的兴趣,增强对工程技术的认识与尊重。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对科技发明的热情。

3. 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遵循工程伦理,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探索,但需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伦理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理论:- 单片机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其分类-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单片机的性能指标及选型考虑因素2. 单片机编程语言:- 汇编语言基本语法及指令集- C语言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 编程环境的搭建与使用3.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 常用电子元件的原理与应用-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 系统硬件调试方法与技巧4. 单片机软件编程与调试:- 简单程序编写与烧录- 程序调试方法与技巧- 中断、定时器等高级功能的应用5. 单片机应用案例分析:-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原理-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现- 创意电子制作案例分享6. 实践项目:- 设计并实现一个温度控制系统-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的智能家居系统- 小组项目展示与评价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单片机基础理论及内部结构学习第二周:单片机编程语言学习与编程环境搭建第三周: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外围电路学习第四周:单片机软件编程与调试方法学习第五周:单片机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项目指导第六周:实践项目实施与小组项目展示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安排,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项目锻炼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片机教案(讲稿)

单片机教案(讲稿)

单片机教案(讲稿)第一章:单片机概述1.1 单片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介绍单片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讲解单片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现状1.2 单片机的组成与结构介绍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讲解单片机的硬件系统设计与应用1.3 单片机的特点与分类讲解单片机的主要特点,如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等介绍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第二章:单片机编程基础2.1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数制转换讲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制转换方法介绍ASCII码、GB2312等字符编码标准2.2 单片机指令系统与编程语法讲解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包括数据传输、逻辑运算、算术运算等指令介绍单片机编程语法,如寄存器、立即寻址、间接寻址等2.3 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程序设计方法,包括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介绍编程技巧,如变量命名、代码优化、模块化设计等第三章:单片机接口技术3.1 并行接口设计与应用讲解并行接口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并行接口在单片机中的应用案例,如键盘、LED显示等3.2 串行接口设计与应用讲解串行接口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串行接口在单片机中的应用案例,如串口通信、USB接口等3.3 其他接口技术介绍讲解ADC、DAC、PWM等接口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介绍这些接口技术在单片机中的应用案例第四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4.1 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讲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等介绍系统设计方法,如模块化设计、层次化设计等4.2 硬件系统设计与调试讲解硬件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介绍硬件调试工具与方法,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4.3 软件系统设计与调试讲解软件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介绍软件调试工具与方法,如调试器、仿真器等第五章:单片机项目实践5.1 项目实践概述讲解项目实践的目的与意义介绍项目实践的内容与要求5.2 项目实践案例一:温度控制系统讲解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使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的具体步骤与技巧5.3 项目实践案例二:智能家居系统讲解智能家居系统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使用单片机实现智能家居的具体步骤与技巧5.4 项目实践案例三:小型讲解小型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介绍使用单片机控制小型的具体步骤与技巧展望单片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第六章:单片机中断与定时器/计数器6.1 中断系统讲解单片机的中断系统概念、类型及优先级介绍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方法与中断响应过程6.2 定时器/计数器原理讲解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工作模式及编程方法介绍定时器/计数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案例6.3 中断与定时器/计数器应用实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中断与定时器/计数器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第七章:单片机串行通信技术7.1 串行通信基础讲解串行通信的概念、分类及标准介绍串行通信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协议7.2 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讲解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的原理与编程方法介绍单片机串行通信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案例7.3 串行通信技术应用实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串行通信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第八章:单片机接口扩展技术8.1 并行扩展技术讲解并行扩展芯片的选型及接口设计方法介绍并行扩展在存储器、IO接口等方面的应用8.2 串行扩展技术讲解串行扩展芯片的选型及接口设计方法介绍串行扩展在ADC、DAC、显示模块等方面的应用8.3 接口扩展技术应用实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接口扩展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第九章: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9.1 嵌入式系统概述讲解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与方法9.2 嵌入式操作系统讲解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介绍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应用案例9.3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嵌入式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第十章:单片机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10.1 单片机技术发展趋势讲解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性能提升、集成度增加等介绍新兴的单片机技术,如片上系统(SoC)、物联网(IoT)等10.2 单片机应用前景探讨单片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分析单片机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单片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的核心,其定义和发展历程是理解微控制器应用的基础。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5(5篇)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5(5篇)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5(5篇)第一篇: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5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石樊专业班级:光信科1102指导老师:陈梦苇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题目:定时闹铃的设计初始条件:电脑一台、protel作图软件、keilc51编译器、medwin仿真软件、isp在线编程软件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技术要求:以89s51单片机为核心芯片,设计一个定时闹铃,要求如下:A、能够显示定时的时间;B、定时时间到让相应的发光二极管发光;2、主要任务:(1)复习有关课程,如数字电路、单片机等;(2)以89s51为核心,根据设计指标设计电路的框图;(3)根据要求设计出电路逻辑图和装配图;(4)查阅资料,确定所需各元器件型号和参数;(5)自拟调整测试方法,并调试电路使其达到设计指标要求;(6)撰写设计说明书,进行答辩。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任务书目录正文:1、技术指标;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3、实现方案;4、调试过程及结论;5、心得体会;6、参考文献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18周:明确任务,查阅资料,初步设计电路原理图;19~20周:按照电路原理图布线,并调试通过。

按照要求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负责老师)签名:年月日第二篇: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①使学生增进对单片机系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基础。

②使学生掌握对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内外存贮器、I/O口和串行口通讯等。

③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单片机教案(讲稿)

单片机教案(讲稿)

单片机教案(讲稿)第一章:单片机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单片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单片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

3. 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单片机的分类及特点。

3. 单片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4.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5. 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什么是单片机?2. 讲解单片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 讲解单片机的分类及特点。

4. 讲解单片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5. 讲解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6. 讲解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2. 思考题:简述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第二章: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2. 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功能。

3. 掌握单片机的引脚分配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2.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功能。

3. 单片机的引脚分配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单片机是如何工作的?2. 讲解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3. 讲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功能。

4. 讲解单片机的引脚分配及作用。

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2. 思考题:简述单片机的引脚分配及作用。

第三章:单片机编程基础一、教学目标1. 掌握单片机的编程语言。

2. 熟悉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3. 学会编写简单的单片机程序。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的编程语言。

2.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3. 编写简单的单片机程序。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如何编写单片机程序?2. 讲解单片机的编程语言。

3. 讲解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4. 演示如何编写简单的单片机程序。

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2. 练习题:编写一个简单的单片机程序,实现某种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技术及其应用》课程设计教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单片机知识完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实现,从而加深对单片机软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走出校门从事单片机应用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了解并掌握单片机的原理、结构、指令、接口及应用。

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

4. 掌握C51语言的设计和调试。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画出硬件接线图及程序的总体流程图,然后进行各控制模块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2.掌握如何应用单片机仿真器来开发应用系统及仿真调试的过程。

三、课程设计的安排
1.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学时):主要是学生接受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

包括:1)学生集中介绍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学生选题。

(4学时)
2)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

(4学时)第二阶段(20学时):主要是学生具体课程设计的过程。

包括:学生做的工作
1)确定电路中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元件名称和及参数值)
2)软件设计与仿真(画出软件流程图,并编写具体的代码)
老师做的工作
1)辅导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协助学生购买设计中需要的电子元器件
3)辅导学生焊接电路板和相关元器件
4)辅导学生完成程序的烧写和硬件测试
提供烧写器给学生,由学生能够进行软件仿真调试程序。

学生在焊接完毕后,将程序下载到主芯片里并测试电路。

由辅导老师辅导学生调试硬件和软件部分,共同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测试过程进一步学习。

第三阶段(8学时):主要是文档资料整理和答辩
1)安排学生交课程设计报告并总结
2)每组随机抽取3个人进行答辩,取平均成绩作为小组每个人的答辩成绩
课程设计结束后,将学生的设计的实物做课程设计汇报,在实验中心1楼做一个展览。

2. 分组安排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3-6名学生成立一个小课题组,选一名组长,确定课题后由组长进行分工。

3.课题选择
以小组为单位,一组选择一个课题,可以自己选定题目,也可以在指导教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

四、可供选择的课题
1、抢答器的设计
技术要求:以拔动开关K0—K5中的某个丌关为0N作为抢答按键,无人抢答时,6个数码管循环轮流显示1—6跑马,谁先抢答,数码管停止跑马,6个数码管同时亮谁的编号,其后再有键按下,系统不予响应,直到此位拔为OFF,恢复l—6跑了马,开始下一轮抢答。

2、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技术要求:可以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常用标准波形,由按键选择并用不同符号显示在数码管上。

3、简易电子琴设计
技术要求:由16个按键组成4X4键盘矩阵,设置成16个音,可随意弹奏想要表现的音乐。

4、秒表设计
技术要求:开始时,显示“00”,第一次按下按钮后开始从0-99s计时,显示精度为1s;对用有4个功能按键,第1个按键开始按钮,第2个按键停止按钮,第3个按键及时归零按钮,第4个按钮复位按钮。

5、ADC0808 A/D转换设计
技术要求:用ADC0808对模拟信号进行转换,转换结果送7段数码管显示,同时用发光二极管显示转换值的二进制码。

5位数码管的前两位显示“AD”。

字样,后三位显示A/D转换结果,采用串行显示方法。

6、温度采集报警系统的设计
技术要求:可以显示被测的温度并存储,可以设置报警温度,到达报警温度时声光报警。

7、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技术要求: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和计数器实现对方波信号的频率测
量,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8、模拟计算器数字输入显示系统设计
技术要求:开机时,显示“0”。

第一次按下数字键时,显示“D1”;第二次按下时,显示“D1D2”,第三次按下时,显示“D1D2D3”8个数字完全显示完,再按下按键时,发出“滴”提示音,并返回初始显示状态。

9、数字钟设计
技术要求: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和数码管,设计一个电子时钟,显示格式为“XX:XX:XX”,由左向右分别是时、分、秒。

开机时,显示00:00:00的时间开始计时;当时间不准时,可校时,P0.0控制“秒”的调整,每按一次加1s;P0.1控制“分”的调整,每按一次加1min;P2.0控制“时”的调整,每按一次加1h。

计时满23:59:59时,返回00:00:00重新计时。

10、模拟交通灯的设计
技术要求:单片机的并行口接发光二极管,模拟交通灯的变化规律。

首先,东西路口红灯亮,南北路口绿灯亮,同时开始25秒倒计时,以7段数码管显示时间。

25秒倒计时结束后开始5秒倒计时,南北路口的绿灯闪烁,计时到最后2秒时,南北路口黄灯亮。

完成一次这样的循环需要30秒。

30秒结束后,南北路口红灯亮,东西路口绿灯亮,并重新30秒倒计时,依次循环。

五、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
满分100分;平时成绩占10分;报告占20分;完成情况占30分;答辩占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