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

2024/1/29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9
27
2024/1/29
14
04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2024/1/29
15
荷塘月色中意境的营造过程
2024/1/29
描绘荷塘的自然景色
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荷塘的轮廓,描绘荷叶、荷 花、荷箭的形态和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
烘托月色的朦胧美
运用光与影的交织,营造出月色的朦胧美感,将荷塘与月 色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幽美、静谧的画面。
会。
18
05
知识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自然观念
2024/1/29
19
中国古代自然观念概述
尊重自然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 思想,认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4/1/29
崇尚自然美
古代文人墨客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通过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自然 美的热爱和追求。
感悟自然
古代士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抒发 内心情感,寻求人生真谛。
12
独特句式结构和表达效果探讨
句式结构特点
《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多种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长短句结合等。课件中可以选取典型的句 子进行句式结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句式的构造和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探讨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气、语调和情感色彩等因素,探讨句式结构在表达作者情感和描绘景物方面的作 用。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作者运用通感修 辞手法将嗅觉感受转化为听觉感受,增强了句子的意境和感染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审美愉悦,《荷塘 月色》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无数 读者。

必修二《荷塘月色》优秀课件

必修二《荷塘月色》优秀课件

孙犁——人民战争
那一望无边的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 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 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荷花淀》
宗璞——生机勃勃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 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再加 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 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西湖漫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 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 自称“我是扬州人”。中国 现代诗人、学者、散文家、 民主战士。
朱自清
(1898—1948)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荷 塘
月 色
主要写了作者的一段经历: 到荷塘去,受到荷塘景物 的感染,产生了一段联想。
整体感知
一(1—3) 夜赏缘起
二(4—6) 漫步荷塘
“心里颇不宁静”
“另有一番样子”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月色图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月色 三(7—10) 回到现实 “到底惦着江南”
课文背景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 月光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荷 乳中洗过一样,又 塘 像笼着轻纱的梦
实 虚
上 的 月 色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 像名曲
朦 胧 轻 柔
( 月影 )


探究三:课文第6段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
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
杨柳
荷 塘 的 四 面
往荷塘 寻宁静, 自由 淡淡 的喜悦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课件(42张)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课件(42张)

2.月色本来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哪些传神的动词描绘月光 的形象?请结合句子简析并体会其作用。
例句
分析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①“泻”:承接前面月光如水 的比喻,写出月光由上而下的 气势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 里
②“浮”:以动写静,写出了 雾的轻飘状态以及在荷塘中的 位置
③“洗”:写出叶子和花在月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心里颇不宁静
但热闹是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 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荷塘
月色
主要写了作者的一段经历,到荷塘去,受 到荷塘景物的感染,而产生的一段联想。
本文写景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试一一分析。
以不能朗照 “酣眠”比喻 月光朗照 “小睡”比喻 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 3.本句中心 这恰是到了好处
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彼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 处”
例句
修辞 手法
作用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
描摹出高低错落、明暗掩
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比喻 映的灌木影子,反衬出月
峭愣愣如鬼一般
光的轻柔。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 倩影,却又像是画在 荷叶上。
2.写作背景
暂时逃避
矛 盾
何 去 何 从
白色恐怖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章 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 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 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 但是他毕竟 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 这种“超然”。

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课件(共35张PPT)

荷香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意境,烘托环境优雅、 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新奇真切,启发读者的联想 和想象。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
荷波
荷波
比喻
闪电
(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
流水
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 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 言有尽而意无穷
复习巩固
( 荷叶 )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月 ( 荷花 )
零星点缀(拟人、

比喻)
的 荷 ( 荷香 ) 塘
缕缕 (通感)
( 荷波 )
颤动(比喻、
拟人)
( 流水 )
看不见的 脉 脉
静 幽 雅 宁 静

总结
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还是动态景象, 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 描写之中。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 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而动的空间顺序: 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来写的。
这段文字写得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作者在描写景物 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 美。
朗读第五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3、月光朦胧、柔和的原因是什么?“酣眠”比喻什么?“小睡”比喻什 么?作者为什么说“恰是到了好处”?
月光朦胧、柔和的原因是什么?“酣眠”比喻什么?“小睡”比喻什么?作 者为什么说“恰是到了好处”?

人教高中语文 必修二 1.1《荷塘月色》(共49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 必修二 1.1《荷塘月色》(共49张PPT)

月色下的荷塘
4、5、6段描写侧重点各是什么 阅读概括
怎样写景的?
1 描写手法
修辞 语言特点
2、使用修辞
3、叠词的使用
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 语言氛围,
叠词的使用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重重 阴阴 隐隐约约
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 有立体感,用语言平实自然。
炼字:据说,一次,苏小妹出“轻风细柳, 淡月梅花”之对,让苏轼与黄山谷在上下 对中分别加一字作腰,变为五言联句。东 坡应允,随即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 映梅花。”小妹当即表态,以为未称最佳。 黄山谷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 花。”小妹还是不肯承认是最佳情境。苏 轼耐不住,问妹妹道:“看来,还得领教 贤妹的大手笔了。”小妹闻言微笑,缓缓 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 坡、山谷听后,不禁拍手称好。你会怎么 对? “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
宁饿死也不领 美国的救济粮。
“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 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 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 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作者简介
朱自清
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 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 “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 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 《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 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籍贯浙江 绍兴,生于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7岁任清华大 学教授;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 “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毛泽东曾

《荷塘月色》(43张PPT)

《荷塘月色》(43张PPT)
叙事性散文
写景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
哲理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幽僻(pì) 蓊蓊郁郁(wěng) 踱着(duó) 袅娜(nuó) 脉脉(mò) 酣眠(hān) 敛裾(jū)
课文学习
第贰章
作者的行踪是怎么样?按照作者的行踪,画出反映情感变化的句子和对应的情感归结
思考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思考
结构总结
第肆章
文章通过对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却又无法超脱现实的复杂心情。作者在对荷塘与月色优美景色的描绘中,暂时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和愉悦,但最终还是回到了现实,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内心的苦闷与彷徨。
自然美的颂扬 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命哲理的思考
### 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的短暂与美丽:朱自清通过对夏夜荷塘的描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美丽。荷花在月光下绽放,象征着生命的绚烂,即使知道不久将凋谢。### 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谐共存:作品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鼓励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内心世界的探索:朱自清的描写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与自然的对话,作者表达了对内心平静和自我认知的追求。超越物质的追求:在物质世界中,人们往往追求外在的物质满足。《荷塘月色》提醒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对美的追求同样重要。哲理与情感的结合:作品中的哲学思考与作者的情感体验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哲理,引导读者在情感共鸣中进行哲学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优质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优质PPT
冰雪里苦苦挣扎却迎来重重雾霾,用心良苦的结局是否会铸错? 梦幻的双翼张开却怎么久久徘徊?
一次次自我毁灭般的化蝶, 血染的彩蝶双飞翼, 只在等待拥你入怀!
怎么盼来/ 千年/金玉良缘的期待? 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永恒的情缘/ 化蝶/许下的真爱。 在世外桃源/里轮回明白。 眷恋/一世情缘,谱写/最美天籁。
相信我,不变的真爱!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优质P 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优质P PT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对通感的“细细‘分’”
• 提示: • 通感分为哪些部分?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优质P 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优质P PT
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 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 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 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①及物联想。看到眼前的荷塘美景,自然生发联 想。
②深化主题(回到过去,说明对现 实不满。(“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 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优质P 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优质P PT
《采莲赋》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 心心相印采莲去。益首船 头来回转 ,交杯频递笑把 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 绊,船头微动萍才分开。 姑娘多窈窕,白绸衫儿束 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 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 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 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 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 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 罗裙。

高一语文 必修二第四专题荷塘月色 课件(共43张PPT)

高一语文  必修二第四专题荷塘月色 课件(共43张PPT)

赏析第四段
1、自由朗读。思考:在这段写 景的文字中,作者的立足点在哪?
2、样 的美感特征?用了哪些修辞?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的手法,化静为动,有一种旋律舒展 的动感,荷叶静,舞女动,以动写静,写 出荷叶生机勃勃的特点,像少女般纤柔, 娇美,有绰约的风姿。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 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 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 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生于江 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 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 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荷花: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 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 含苞待放的情状, 突出了荷花灵秀动人的气质;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晶莹剔透、纤尘不染。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 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 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 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纤尘不 染、冰清玉洁, 连用三个比喻【博喻】,分别描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 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 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丽的本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 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课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 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写出了《背影》、《绿》 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 自清。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 色》。
导入课文
俞平伯评:“他不求高远,只爱平实;他不贯 空想,只重行力;他承认:无论怎样的伟大,都只 是在一言一语,一饮一食下功夫”。今天我们学习 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本文的写作线索
本文的写作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 两条线穿织在一起。
经线:以行踪为线索 纬线:以情感为线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整体把握
1、学生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 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 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朱自清与家 人,自1903年定 居扬州后,曾居 住过多处。开始 住天宁门街,后 迁居弥陀巷、南 皮市街、东关街、 仁丰里等。现在 保全下来的为安 乐巷27号故居。 图为故居门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结构详解
( 荷叶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月 下 的 荷 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 荷花 ) 零星点缀 (拟人、比喻)
( 荷香 )
缕缕
(通感)
( 荷波 )
颤动
(比喻、拟人)
( 流水 ) 看不见的 脉脉
静 幽 雅 宁 静
线索
以行踪为线索

小径
以情感为线索
颇不 宁静
渴求 宁静
荷塘

片刻 宁静
走出 宁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文章结构小结
求宁静
不宁静
得宁静
文章 线索
回归不 宁静
明线:空间变化 圆形 暗线:情感变化 结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荷 塘

朱 自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 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 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如流水 静静地泻

( 月光 ) 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 虚

像笼着轻纱的梦


的 月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灌木的黑影
朦 胧 优 雅
杨柳的倩影

( 月影 )
光和影的和谐
像名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 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 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 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 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课文字词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娜
sè bó qiàn yuàn zhào liǎn jū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棹 敛裾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1948年6月18日, 朱自清在拒绝“美援” 和“美援面粉”的声 明上签名。
6月19日平津各大 报纸刊登朱自清等一 百一十名教师签名的 严正声明。
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因病医治无效 不幸逝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1939年8月,朱自清与夫人陈竹隐、三子朱乔 森、幼子朱思俞(前右)摄于昆明翠湖公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荷 塘 的 四 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远远近近
杨柳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整

树梢
远山


树缝
灯光

树上
蝉声
水里
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 优秀课件 (42页)
2、综合、归纳。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 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缘 由。7、8两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 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