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 这是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这种动物可以利用辐射对称的器官从周围环境中摄取 食物和感受刺激 具有这样体型的动物适于漂流生活。
一.辐射对称
2. 两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 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2部份
是介于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穿刺刺丝囊:把毒液射入 捕获物 卷缠刺丝囊:缠绕捕获物 2 种粘性刺丝囊:对捕食、 运动有作用
中胶层:为内 外胚层分泌的 胶状的物质, 似有弹性的骨 骼--起支持 作用
故有运动 和营养功 能
收缩时使身体 和触手伸长 可以形成伪足 吞噬食物,形 成食物泡,行 胞内消化
1.触手处的腺细胞分泌 有润滑作用的物质-有 助于食物入消化循环腔 2.内胚层的腺细胞分泌 消化酶入消化循环腔 3.故也行胞外消化
鞭毛纲 腔肠动物(真正的后生动物) 水螅纲最原始,水母纲和珊瑚纲均由水螅纲演 化而来
附:栉水母动物门
1.种类不到100种,数量也少,但较腔肠动物 略为高等 2.能发光,浮游生活,有的能爬行 3.体形多样:球性、爪性、卵圆形等 4.两侧辐射对称很明显,身体分内外胚层和中 胶层,有消化循环腔 5.有8行纵行的栉板,栉板为运动器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1.腔肠动物有真正的两胚层即内、外胚层,两胚 层中间有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中胶层
外胚层——保护,运动,感觉 中胶层——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 内胚层——消化
(多孔动物虽然也有二胚层,但与此不同,一般 为二层细胞,体表-扁细胞-保护作用;体内- 领细胞-消化)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六.水螅型和水母型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第5章腔肠动物门第1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门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腔肠动物门的发展特点分为:辐射对称、具有两胚层和原始的消化腔、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原始神经系统I、辐射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II、两胚层、原始消化腔:1、腔肠动物是具有真正的二胚层(内、外)的动物。
有中胚层、原肠腔。
腔肠动物处在原肠胚阶段2、原肠腔的功能:具有消化功能(细胞内外进行消化)。
开始有了消化腔,消化腔兼有循环作用,它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各部分,因此又称消化循环腔3、口:摄食、排遗III、组织分化:腔肠动物有细胞分化和简单的组织。
上皮组织占优势,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皮肌细胞)。
上皮还具有传导功能。
非神经传导或类神经传导首先是由腔肠动物证实的IV、肌肉的结构:肌细胞、肌纤维、神经肌肉突触。
肌纤维:横纹肌、斜纹肌、平滑肌V、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由二极和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
扩散神经系统第2节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I、生活地域:淡水中水流缓慢水草丰富的清水中II、捕食器官:触手III、一些特性:。
腔肠动物再生能力很强。
水螅身体圆柱状,能收缩(受到刺激时)。
身体内部为空腔,口与外界相通,也与触手相通,为消化腔IV、胚层:1、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少数感觉细胞与间细胞。
细胞内消化和外消化2、中胚层:胶状、连续,对身体起支撑作用3、外胚层: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刺细胞、间细胞V、4种刺丝囊: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2种粘性刺丝囊(捕食和运动)VI、呼吸、排泄:无特殊器官,由各细胞吸氧、排出CO2和废物VII、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出牙生殖;有性生殖——精卵结合。
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第3节腔肠动物的分纲分为3个纲:水螅纲、钵体纲、珊瑚纲一、水螅纲I、两种类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如。
枝虫II、螅茎上个体:水螅体和生殖体III、结构:围鞘,支持和保护作用;水螅鞘;子茎;生殖鞘;生殖体,进行无性生殖;缘膜;浮浪幼虫IV、。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腔肠动物---进化地位•身体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或两侧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体制;•两侧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轴,只有两个平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具有两个胚层;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腔肠动物--生物学特征•身体具有两层细胞:•体壁外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外胚层,体壁内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内胚层;•体壁有刺细胞;•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除细胞内消化,还具有细胞外消化;•出现了感觉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身体能够自由运动。
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体制与基本结构;辐射对称到双辐射对称2、体壁结构:具有真正的两胚层和原始的组织(皮层;中胶层;胃层)3、消化循环腔;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5、繁殖与生活史1.体制与基本结构•基本是辐射对称---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珊瑚纲中很多动物为双辐射对称---介于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之间的一种形式。
•生活史中出现两种基本形态:水螅型(hydroid type)、水母型(medusa type)•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较薄;•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
•水螅型、水母型的基本构造本质上是相同的:•若将水母型上下翻转过来,其形态就与水螅型相似。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2.体壁结构皮层(epidermis)由外胚层发育而来。
结构图示•上皮细胞(epithelio cell):其基部有肌原纤维沿身体纵轴排列,它的收缩使身体和触手变短变粗,兼有肌肉的功能,故又称上皮肌肉细胞(epitheliomuscular cell);•腺细胞(gland cell):分布于皮肌细胞之间,能分泌粘液,使水螅便于附着或在基质上滑动;•感觉细胞(sensory cell):体积小,在口和触手等处较多,它的基部与神经纤维连接;•神经细胞(nerve cell):位于皮肌细胞基部,接近中胶层,它的细胞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状,构成神经网,起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的作用。
6 第五章 腔肠动物

水母型: ①消化系统: 口、胃、辐管、环管 ②缘膜:伞下面边缘一圈薄膜 ③平衡囊
3、生活史:指生物在其一生中所经历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部
过程
(无性) (有性) 生殖体的子茎水母芽→水螅水母(雌、雄)→受精卵
பைடு நூலகம்
↓
水螅型群体←出芽←固着←浮浪幼虫←……←卵裂 浮浪幼虫: 腔肠动物受精卵发育以内移的方式形成实心
辐射对称的特点: (1)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2)只有上、下之分, 没有前、后;左、右之分 (3)只适应于在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
两辐射对称: 有2个对称切面把身体分为相等的 两部分,属中间类型
2、身体基本形态有2种:一种是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 较薄);另一种是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的,中胶层比较厚)。 水螅型呈园筒状,下端为基盘状,用以固着在其他的物体上; 另一端是周围有触手的口。 水母型呈伞状,突起的一面叫外伞面,凹入的一面称下伞面。 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基本构造本质上是相同的。
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 世代交替: 指生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
(二)水螅纲的主要特征: 1. 一般是小形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 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 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 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 5. 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 现象,有的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 常见有水螅、筒螅、薮枝虫、桃花水母等
水螅的生物学特征:
1、消化方式:在消化腔内由腺细胞分泌酶(主要为胰蛋白酶) 进行细胞外消化,又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食物大部分在细 胞内消化。 2、呼吸与排泄方式:由各细胞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 不能消化的残渣再经口排出体外;没有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 官,有口无肛门。 3、运动方式:当水螅饥饿时,触手伸得很长,捕到食物后 由触手缩回来送到口中;也可借助于触手和身体弯曲作尺蠖 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 4、生殖方式:水螅的生殖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无性生殖-出 芽生殖;有性生殖是多数种类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 生殖腺是由外胚层的间细胞分化形成的临时性结构,精巢为 圆锥形,卵巢为卵圆形。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一、名词解释1.辐射对称2.两辐射对称3.出芽生殖4.消化循环腔5.皮肌细胞6.中胶层7.浮浪幼虫8.再生9.刺细胞10.细胞外消化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1.腔肠动物是一类比较高等的原生动物。
()2.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内包含有肌原纤维。
()3.水螅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在两层细胞之间为中胶层。
()4.由水螅内胚层分化而成的腺细胞,都可分泌粘液,有滑润作用。
()5.珊瑚纲的水螅型比较复杂,而水母型比较退化。
()6.珊瑚骨骼的形成与大多数珊瑚虫的内外胚层都能分泌骨骼有关。
()7.水螅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受精后,经胚胎发育可直接形成小水螅。
()8.薮枝虫的水母型的消化循环系由口、胃、辐管、环管构成。
()9.切下水螅身体的任何部位,每一片段都可再生成一个完整的小水螅。
()10.海葵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或出芽。
()11.水螅无特殊的呼吸和排泄器官,由各细胞吸氧,排除二氧化碳和废物。
()12.培养水螅时,若以食物和水质两个因素相比,最关键的是水要干净,否则很易死亡。
()13.所有腔肠动物都有世代交替现象。
()14.海蜇、海葵、海鳃同属一个纲。
()15.海葵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16.栉水母动物体型为典型的辐射对称。
()17.栉水母动物触手上没有刺细胞,而有大量的粘细胞。
()二、填空1.________才是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
2.腔肠动物的体型一般为________,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对称形式。
3.腔肠动物具有由________胚层细胞所围的________腔,此腔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来源于胚胎发育中的________腔。
4.腔肠动物是具有细胞分化的一类低等多细胞动物,其中,水螅的外胚层细胞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类型。
5.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________,这是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和多极的________组成,神经细胞之间一般以________相连接,神经传导的方向一般是________。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比较
(八)、具多态现象
有些营群体生活的种类,有群体多态现象
群体内出现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体
(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使群
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薮枝虫:水螅体---专司营养 生殖体---专司生殖 (九)、强的再生能力
三、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一)、水螅纲
(5) 结构复杂,胃囊内有胃丝。 (6) 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2. 常见种类海月水母 来自.形态结构消化循环腔生殖腺 感觉器官 海月水母口面观
海月水母剖面观
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B.生活史
海月水母生活史
海蜇(seajelly or jellyfish)
卵裂
浮浪幼虫
横裂体
足囊
螅状体
海蜇生活史示意图
(三)、珊瑚纲
1.主要特征 (1) 体制为六射、八射或多辐射对称 (2) 生活史中只有水螅体,无水母体。 (3) 水螅体构造复杂,外胚层内陷成口道,内 胚层及中胶层向内突出形成的隔膜,隔膜游 离端有隔膜丝。
(4) 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5) 全海产,单体或群体。多数有骨骼。
第六章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辐射对称
具2胚层
有组织分化 原始的消化腔 原始的神经系统 低等后生动物
一、 代表动物—水螅(Hydra)
(一)、分布及外形 1.分布:干净清晰, 水流慢的淡水 2.外形:圆柱形 基盘 垂唇 口 触手(摄食)
(二)、体壁及消化循环腔
外胚层
体壁
垂唇
口
形态:伞部隆起呈馒头状,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
第五章腔肠动物

• 1. 身体呈辐射对称,有的为两辐射对称 •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从口面到后口面) 有多个切面(至少有3个)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大 致相等的部分,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对称形式, 如大多数腔肠动物。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 面可以把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这是介于 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如海葵。 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的体制是腔肠动物对 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
食物 泡
中胶层 神经细胞 内皮肌细胞 外皮肌细胞 腺细胞 感觉细胞 核 颗粒层 间细胞 刺细胞
鞭毛
核 刺丝囊 外纵肌纤维 感觉细胞 腺细胞 内环肌纤维
• ② 消化腔(原始消化腔) • a. 消化作用 包括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 b. 循环系统 • 输送营养物 。 • 外(上)皮肌细胞:具保护、运动和传到功能 (非神经的传导或类神经传导:首先在腔肠动物 得到证实)。腔肠动物的上皮与肌肉没有分开 (原始结构),上皮肌肉既属于上皮(保护功
• 3. 细胞和组织分化 • • •
• 4. 网状神经系统(扩散或漫散神经系统) • 原始的神经系网无神经中枢,神经的传导一般无 定向,且传导速度慢,比人的慢千倍。 • 5. 特有的刺细胞 • 刺细胞:腔肠动物所特有,触手上特别多,用于 捕食、防御和攻击。 • 6. 水螅型和水母型 • 腔肠动物的类型和特征如表5-1所示
构造特点
项目
水螅纲
钵水母纲
珊瑚纲
刺细胞分布 外胚层 生殖腺起源 外胚层
内、外胚层 内、外胚层 皆有 皆有 内胚层 内胚层
分布及举例 多海产(薮 全部海产 全部海产 枝虫、僧帽 (海月水母、 (多在温带 水母),少 海蜇) 及热带浅海, 数淡水产 如海葵、珊 瑚) (水螅、桃 花水母)
第五篇腔肠动物门课件

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简 单,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 成,没有大脑和脊髓的分化。
运动器官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包 括肌肉和刺细胞,肌肉用于身体的 弯曲和伸展,刺细胞则用于捕食和 防御。
物门动物主要生活在水域环境 中,包括淡水和海洋。
腔肠动物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 生物存在共生和竞争关系,例如与藻 类共生、与其他动物争夺食物和栖息 地等。
捕食与被捕食
腔肠动物门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是捕食 性动物,以小型动物或有机物为食, 而另一些则可能成为其他大型动物的 猎物。
繁殖与发育
01
02
03
无性生殖
腔肠动物门动物中的一些 种类可以通过出芽、分裂 等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另一些种类则进行有性生 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 合产生后代。
幼体发育
幼体在母体内或脱离母体 后,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 程最终成为成体。
详细描述
栉水母动物门的生物具有扁平的外观和许多细长的栉板,这些栉板通过反射光线 形成独特的闪光效果。栉水母动物门的生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以浮游生物为食 ,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03
腔肠动物门的生理与生态
生理特征
消化系统
腔肠动物门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 器官,食物由口摄入,消化过程
在口、胃、肠道等部位进行。
THANKS
感谢观看
腔肠动物门的生存现状
腔肠动物门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但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 胁。
许多物种濒临灭绝,且栖息地也遭受 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恢复困难。
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 素,腔肠动物门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 。
保护措施与建议
实施严格的捕捞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科学家还发现海葵的寿命大大超过海龟、珊瑚等寿命达数百年的物种,是世界上
寿命最长的海洋动物。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技术对3只采自深海的海葵进行测定,发
现它们的年龄竟达到1500-2100岁。
5
体制与基本体型 辐射对称
主要特征
体壁结构 两胚层 消化循环腔 神经系统 网状
腔
呼吸与排泄
肠
生殖及世代交替
珍宝,藏中极品。全世界红珊瑚产量的80%产自台湾。红珊瑚赢来“中国国宝”的称号。
红珊瑚的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的氧化铁而形成的,形成红色要经过
很漫长的时间。
4
共有1000多种,口盘的直径大多为几厘米,但栖息于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亚大堡礁的
巨型海葵口盘直径可达1.5米之巨。海葵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绿的、红的、白的、桔黄。
动 物
分类
水螅纲 钵水母纲 珊瑚纲
水螅
海蜇
海葵 珊瑚
门
系统发展
桃花水母
大型水母
海仙人掌
与人类的关系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
6
第一节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体制与基本体型
1、体制 基本为固定的辐射对称形式。
有些种类(如海葵)为两辐射对称, 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过渡类 型。
7
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中轴线, 可作无数切面, 把身体分为 两个相等的部分。
有性生殖 在生殖时期临时产生精巢和卵巢。
多为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海产有浮浪幼虫期
27
浮浪幼虫
概念
海产腔肠动物胚胎发育初期形成的 幼体,为实心的原肠胚,其表面有纤毛, 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经一段时期后,附 着在其他物体上发育为水螅型个体。
28
口 触手
正在发育的 受精卵
芽体
水螅
基盘
29
世代交替
概念
18
2.内胚层 (胃层)
1)内皮肌细胞: 较长、肌原纤维环状, 收缩使身体变长, 形成伪足吞噬食物,行胞内消化, 具营养和运动两种功能
2)腺细胞:分泌消化液。
19
请注意!
两胚层细胞分化
简单明确的组织
皮肌组织
(身体内外表皮)
神经组织
(网状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是处于组织水平的动物有机体, 尚未达到器官系统水平!
能用它们的毒触须杀死人类。它们的毒液可以迅速穿透人体的血红细胞 .
3
据悉“千年珊瑚万年红”,它是一种名叫珊瑚虫的海中之骨骼沉淀而成。其形如树,其
色似火。它与金、银、珍珠、玛瑙、琥珀、琉璃并列为佛教七宝,其中又以红珊瑚最为
珍贵。珊瑚生长在200至2000米的深海中,每20年长一寸,300年长一公斤,被视为海中
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
最原始的辐射对称、两胚层、多细胞动物
1
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动物进化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最原始的辐射对称、两胚层、多细胞动物 所有高等多细胞动物 都是从这一阶段发展而来
2
据报道,全世界有3万种水母,海洋生物箱形水母堪称是在世界上最毒的动物,
它也叫海黄蜂,有60多条3米多长的触手,能在几分钟之内致人死亡。甚至
1.细胞内消化为主, 消化循环腔的内皮细胞可吞 噬食物颗粒。
2.细胞外消化为次,分泌消化液在消化循环腔内, 使食物消化成小颗粒。
3.腔内腺细胞主要分泌蛋白酶故不能消化淀粉。 4. 消化的食物即靠消化循环腔, 输送到身体各个
部分(不是血液循环)
23
四、神经系统
重要概念!
网状神经系统是腔肠动物特有的动物 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位 于内外皮肌细胞的基部, 常具两个或多 个细长的突起, 相互连接成疏松的网状。
身体只有上下之分, 无前后、左右之分。 可均匀地摄取食物, 适应水中固着或漂浮的
生活。
一般概念
8
两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中轴线, 只有两个切面,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9
2、基本体型
水螅型:圆筒形,附着生活,口向上, 触手分布 在口的周围, 有基盘,中胶层薄。
水母型:扁盘状, 漂浮生活,口向下,有缘膜, 触手囊分布在外伞边缘。无基盘,中胶层厚。
10
11
二、体壁结构
两个胚层 (中间为中胶层) 腔肠动物出现了真正的内、外两胚层!
注意∶多孔动物只称两层细胞,而不是两胚层。(从发生上看来源不同)
12
1. 外胚层 (皮层)
上皮肌细胞 剌细胞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间细胞 腺细胞
13
1)皮肌细胞 皮肌细胞
上皮细胞 肌肉细胞 (原始)
桃花水母
2、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水螅型和水母型个体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相互交替出现的现象。
无性生殖 水母型世代
水螅型个体
水母型个体
水螅型世代 有性生殖
30
群体多态
31
第二节 腔肠动物的分类
约1万多种, 根据形态和世代交替现象分为三纲 水螅纲 钵水母纲 珊瑚纲
水螅 小型水母
海蜇 大型水母
海葵 珊瑚 海仙人掌
32
一、水螅纲 水螅 1、个体小,构造简单;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皮肌组织
保护 运动
(收缩使身体变短)
多孔动物仅有细胞分化,无明确的组织 ------- 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14
15
2)刺细胞
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构造
分布∶外胚层较多,触手部最多
结构∶ 细胞核 刺丝囊
功能∶取食、防御
毒针 棘、刺丝
16
17
3)其他细胞
腺细胞:分泌粘液,起润滑附着等作用。 间细胞:小,未分化细胞。 感觉细胞:感觉。 神经细胞:传导。
24
网状神经系统的特点是: 无神经中枢
传导无定向 扩散速度慢
刺激的传导: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皮肌细胞 接受剌激 传导信息 产生应答
(如∶捕食、御敌)
25
五、呼吸与排泄
无专门的器官 体壁细胞可行气体交换和排出代谢废物
26
六、生殖及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 多为出芽,也有横裂 。
芽体脱离母体 新个体 芽体不脱离母体 复杂群体(珊瑚)
多孔动物仅有细胞分化,无明确的组织 ------- 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20
3.中胶层
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而成,非细胞结构, 只是 一层凝胶状基质。 在漂浮生活的水母体中, 中 胶层厚,以减轻身体比重, 还具有支持、连接作 用,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结缔组织。
你知道吗 海蜇皮为什么用开水一烫就缩?
21
三、消化循环腔
重要概念
最简单的消化器官
即原始消化腔。是由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
腔, 兼消化、循环两个功能, 故称消化循环腔。
Hale Waihona Puke 相当于胚胎发育时的原肠腔, 也相当于高等动
物的肠, 称之腔肠。
它有口无肛门, 口兼肛门,为不完全消化。
注意∶多孔动物中央腔为水沟系组成部分,无消化功能,无消化腔。
22
腔肠动物兼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