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劝堵新型电信诈骗案件的案例
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12.26•【分类】其他正文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目录案例一李某等人诈骗案案例二吴某某等人诈骗案案例三倪某诈骗案案例四王某某等人诈骗案案例五郭某某诈骗案案例六刘某某等人诈骗案案例一李某等人诈骗案【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至柬埔寨金边一家酒店实施网络诈骗活动,并与他人组成诈骗犯罪集团,被告人李某作为该团队老板负责管理、指挥整个诈骗团伙的诈骗活动,并纠集被告人陈某某、崔某某等人实施诈骗。
该诈骗集团将股民拉入微信群,由各小组组长冒充专业指导老师向股民推荐股票、发布由业务员充当“水军”鼓吹指导老师水平,谎称跟老师炒股盈利较多,并发送由“王某”冒充指导老师直播炒股的链接,吸引股民加入直播间收听指导老师直播讲授股票知识。
后期,冒充指导老师直播炒股的“王某”谎称自己转炒数字货币、欧洲平均工业指数并盈利,股民如果亦想炒数字货币或者欧洲平均工业指数,各小组组长则通过微信、QQ 将MT4 金融交易软件推荐给股民,并将该软件中的盈信国际平台或者環信国际平台客服QQ 告知股民,再冒充入金客服指导被害人开户、入金。
后“王某”以指导老师身份,利用事先知晓的数字货币或者欧洲平均工业指数走势,故意指导被害人正向或反向买卖,前期故意让被害人盈利,后期故意让被害人亏损。
2019年2月至7月,李某作为团队老板,伙同他人采用上述诈骗手法,共计骗得被害人人民币11700余万元。
【判决结果】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对其余两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三年六个月,均处相应罚金。
【典型意义】本案是典型荐股类电信诈骗犯罪。
此类犯罪,诈骗分子往往以荐股为名,假冒股票专家或财经顾问的身份,利用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推广所谓的“独家”股市内幕或高回报投资机会。
反诈相关案例

反诈相关案例反诈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不断有新的骗术出现。
为了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下面列举了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防范诈骗。
1. 电信诈骗案例:张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说他涉嫌洗钱,需要转账到指定账户。
经过调查,张某发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及时报警并保护了自己的财产安全。
2. 冒充亲友案例:李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亲戚的电话,说需要紧急借款。
李某怀疑是诈骗,通过与亲戚确认后发现确实是骗子冒充亲戚,成功避免了损失。
3. 网络购物诈骗案例: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手机,但收到的货物与描述不符。
小明通过投诉和申请退款成功解决问题,避免了被骗的风险。
4. 银行卡盗刷案例:王某的银行卡被盗刷了大笔资金,王某立即联系银行冻结了账户,并报警处理,最终追回了被盗的资金。
5. 伪造投资案例:某公司通过伪造投资项目吸引投资者,许诺高额回报。
一些投资者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警方介入后,该公司被查封,投资者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6. 假冒公检法案例: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调查案件为名,要求被害人转账。
一些人上当受骗,损失了财产。
相关部门通过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了公众的警惕性。
7. 短信诈骗案例:小刚收到一条短信称自己中了大奖,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
小刚怀疑是诈骗,没有回复短信,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成功避免了损失。
8. 上门推销诈骗案例:一些骗子以推销保险或其他产品为名,上门骚扰老年人。
老年人要求对方离开,并报警处理,成功防范了骗局。
9. 虚假求助案例:某人通过社交媒体发起虚假求助,骗取善心人士的捐款。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诈骗案,将该人抓获并追回了被骗的款项。
10. 假冒网站案例:一些骗子通过制作假冒的购物网站,引诱顾客购买假冒的商品。
一些顾客发现问题后报警,警方查封了该网站并追回了被骗的资金。
以上是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家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以免成为骗子的受害者。
网络诈骗追款成功案例最新

网络诈骗追款成功案例最新
自“平安守护”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焦作市修武县城关派出所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聚焦群众所需所盼,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近日,城关派出所成功处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为受骗人成功追回被骗钱财,避免了群众经济受到损失。
1月28日,该所民警接到辖区群众祁某的报警电话,称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直播赚钱的信息后,便通过微信给对方转账1980元学习直播。
经过学习的祁某直播时却频频违规,于是向对方要求退还学费却遭到对方拒绝,祁某感觉上当受骗,因此想寻求警察帮助。
了解到事情原委后,民警一边用言语安抚祁女士冷静下来,一边与对方取得联系,向对方说明诈骗钱财的后果后,成功将祁女士全部被骗钱财追回,并对祁女士进行了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和教育。
祁女士看到自己被骗的钱财失而复得,紧紧握着办案民警的双手,对办案民警为其追回经济损失表示感谢,并送来“全力以赴,任劳任怨,主动履责,止付挽损”的锦旗。
警方提醒:要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不要轻信网上的陌生人,不要轻易转款。
凡是涉及钱财往来,一定要注意辨别对方身份,防止上当受骗。
反诈骗成功案例派出所宣传

反诈骗成功案例派出所宣传引言在网络时代,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
为了保护市民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各级派出所采取了一系列反诈骗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个反诈骗成功案例,以及派出所在反诈骗工作中的作用和成果。
反诈骗工作的重要性防范诈骗的必要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越来越复杂,城市乡村、老年人青少年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这些诈骗手段变化多样,包括虚假电话、网络诈骗、假冒公检法部门等等。
防范诈骗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备能力。
派出所的作用派出所作为社区治安的基层单位,承担着反诈骗的重要责任。
他们不仅是保护市民财产安全的坚强防线,还是警察与市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派出所通过宣传活动、警示教育和案件查办等手段,有效地减少了诈骗案件的发生。
反诈骗成功案例案例一:电话诈骗被果断制止某派出所接到一名市民的报案,称他接到了一个号码不明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局人员,并提骗取了他的银行卡密码和身份证信息。
接到报案后,派出所迅速展开调查,通过电话采访和监控回放,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位置。
在派出所民警的指导下,市民主动与诈骗团伙保持联系,同时将一切情况详细汇报给派出所民警。
最终,在派出所的指挥下,成功将诈骗团伙抓获,并追回了市民失去的财物。
该案例的成功,让市民意识到电话诈骗的危害,也展示了派出所的敏锐反应和果断行动。
案例二:网络诈骗被迅速侦破某女大学生接到一个陌生人的微信添加请求,并附带了非常可疑的链接。
该女大学生经过派出所开展的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教育后,警觉地拒绝了该请求,并将情况报告给派出所。
经过派出所民警的调查,发现该链接是一个网络诈骗网站。
在派出所的指导下,该女大学生配合警方,成功获取了诈骗犯罪团伙的IP地址和相关信息。
最终,派出所将犯罪团伙抓获,保护了该女大学生不被诈骗。
案例三:假冒公检法被彻底解决某派出所接到多起报案,称多名市民接到了假冒公检法人员的电话,要求到银行取款用于调查。
派出所组织民警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醒市民警惕此类诈骗。
广州法院发布四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广州法院发布四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12.01•【分类】其他正文广州法院发布四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题发布一批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以帮助大家提高反诈意识,防范各式骗局,切实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投资理财、博彩骗局——陈某某等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基本案情2019年2月开始,同案人“韩西”、刘某某在缅甸掸邦第四特区某酒店设立“神洲公司”,纠集、雇佣被告人陈某某、叶某、汪某某以及同案人,经过统一培训后,虚构身份假扮长相出众、善解人意的完美恋爱对象,通过各大交友网站和聊天工具添加不特定的中国境内公民为好友,以谈恋爱、交友为名与之聊天,骗取得信任后,向被害人发送诈骗平台“指旺财富”的二维码,以理财、博彩为名诱骗被害人扫码进入该平台并不断投入资金,通过控制平台将被害人投入资金占为己有。
上述人员内部实施“公司化管理”,形成了一个管理严格、全部成员紧密合作、相互帮助配合的大型电信诈骗集团。
其中,陈某某担任涉案公司主管、总监负责全面管理工作,叶某担任技术主管、一组组长负责网络及技术指导管理工作,汪某某担任培训师负责业务人员培训工作。
通过上述方式,该犯罪集团共骗取11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1716720元。
裁判结果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某、叶某、汪某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
被告人陈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被告人叶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五万元;被告人汪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十万元。
典型意义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并呈现链条化、组织化、产业化、企业化、跨区跨境化趋势,严重干扰电信网络秩序、破坏社会诚信,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
警银配合 智擒电信诈骗犯的案例

警银配合智擒电信诈骗犯的案例一、案例介绍一天中午,网点里突然来了两名警察,询问是否有个王某某来网点办过业务,其是通缉已久的电信诈骗犯,于是营业厅副主任积极配合,查阅各柜员的交易凭证,首先在理财柜台发现了开户及网银信息,在现金柜又发现了其存款凭证。
因此,立即调阅监控,全力配合提供犯罪嫌疑人信息。
后发现此人在门口ATM机旁逗留,并多次查询账户。
由于距其离开网点不久,因此,网点库管员立即打电话,称之前的网银办理手机号未设置成功,会影响其网银的正常使用。
狡猾的客户声称,自己不在银行附近,已经乘车去往火车站。
随即,机敏的库管员提示说,这只能由我们开户行处理,希望客户尽早来办理,以免耽误使用。
客户表示知道了,随即挂断电话。
等待良久后,大家对此人是否前来都表示不确定,警察也无计可施,打算再让库管员去打个电话,若真跑远了,他们这次出警可能也就只能无功而返了。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正当库管员准备拿起电话的时候,有个陌生电话进来,可是骗子的狡猾逃不过他的耳朵,骗子用另一电话来咨询网银的事情,同样,赵老师表示只有通过营业厅才能办理,并希望其能早点前来网点,我们可以专门指导。
客户再一次表示知道了,又一次挂断电话。
之后,专业的民警,换上便衣并叫上另一抓捕队员。
一人守候门口,一人在大堂内“闲逛”,另一抓捕队员在暗处观察大厅内同事的一举一动,严正以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谁都不确定疑犯是否会来,但是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犯罪嫌疑人来到理财柜称其接到网点电话,来办网银,未见过疑犯面目的柜员警觉起来,让客户先出示身份证,一看这名字,柜员大声念了下,王某某。
大堂内的民警嗅觉非常灵敏,一听到这个名字马上喊了声:“来了”,坐在房间里的民警处于高度专注状态,接到暗示,立刻出来上前,用左手勾住疑犯,是叫王某某吗?“是啊”。
当听到这一声肯定回答,训练有素的抓捕队员,右手从一侧,掏出手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将其拷上。
黑龙江高院公布10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黑龙江高院公布10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6.16•【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黑龙江高院公布10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曾某某等10人诈骗案【案号】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2020)黑0691刑初68号【案情简介】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被告人曾某某等人以厦门市聚玩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为掩护,形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并在缅甸建立窝点,通过微信聊天方式,加被害人为好友后,引诱被害人参与该犯罪集团操控的网站进行所谓的“博彩”。
在被害人投注少量资金并中奖、提现后,不断引诱其增加投注资金,待被害人投注较大资金时,通过赌博网站后台控制不予提现,以骗取钱款。
该犯罪集团通过上述手段对900余名被害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1400余万元。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曾某某等10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根据各被告人在犯罪集团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归案后的悔罪表现,分别判处十四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五十万元至二万五千元不等罚金。
【典型意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趋呈现跨国境、集团化作案特点。
本案被告人在境外组建犯罪集团,发布信息、维护网站、聊天引诱、转移提现等,各有分工,配合作案。
涉案被害人数众多、诈骗金额特别巨大,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并且以赌博为诱饵,诱使被害人参与投注,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恶劣,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苏某某等9人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妨害信用卡管理、买卖身份证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案号】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法院(2019)黑1282刑初305号【案情简介】被告人苏某某等6人在缅甸形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假借投资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QQ、微信发布虚假小额贷款信息,以办理小额贷款需要缴纳保证金、刷银行流水、激活账户等理由,骗取126名被害人向苏某某等人控制的银行卡转账汇款。
山西黎城网络诈骗刷单案成功案例2022年

山西黎城网络诈骗刷单案成功案例2022年今年以来,黎城县公安局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连续抓获多名涉嫌诈骗犯罪嫌疑人,分别破获买卖游戏账号类、兼职刷单类、网络购物类等多起网络诈骗案。
xx年,黎城县东阳关镇高石河村村民王某某来黎城县公安局报案称:其在网上一个名为“xx”的软件做兼职刷单被诈骗一万元。
对方客服以充值一万返利一万五的高额回报为由,骗取受害人转账一万元后,将受害人拉黑。
接报后,经过县公安局电诈专班民警的研判分析,辗转广西、河南等多地进行工作。
2020年8月28日,黎城县公安局电诈专班民警将该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取保候审)、董某某抓获。
目前该案正在办理中。
xx年,黎城县黄崖洞镇西头村村民申某某向黎城县公安局报案称:其在“闲鱼”网站出售自己的“旅拍”服务时被人诈骗5000元。
犯罪嫌疑人冒充该网站客服和买家,在微信上与受害人申某某取得联系,谎称需要购买更高价格套餐,诱骗受害人支付5000元。
受害人被骗钱款经支付宝扫描二维码进入一个名为“xx”的支付宝账户内。
接报后,经过研判分析,黎城县公安局电诈专班民警赶赴山东省滨州市将犯罪嫌疑人辛某某抓获归案,并成功为受害人挽回损失。
目前该案已移送黎城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xx年,深圳市恒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黎城分部职员赵某某来黎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报案称:2020年3月7日其在手机上为其所在公司购买笔记本电脑时,被人诱骗可以使用优惠券,在与对方支付宝绑定“亲情付"后,犯罪嫌疑人在未提供优惠券的情况下诱骗受害人向对方转账16997元。
经过对受害人报案时所提供相关证据进行分析,黎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并于xx年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将犯罪嫌疑人戴某某、李某某抓获,成功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
目前该案正在侦办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劝堵新型电信诈骗案件的案例
一、案件经过
支行营业部成功劝堵了一起新型电信诈骗案件。
从受骗客户所提供的通话记录内容来分析,不法分子已经瞄向电子密码器这一新产品,其中透露出电信诈骗的一些新特点和新套路。
一天,支行营业部接到一个自称为***的客户来电,称其兄今天下午接到一个电话后行为突然有些怪异,具体原因不明,想请银行配合暂时不要为其办卡。
放下电话后,工作人员起初也觉得新鲜奇怪,但本着对客户负责的精神,该网点立即关照所有柜员加以留意。
果然不久之后,一位满头大汗的客户急匆匆地来到柜台要求开卡并办理电子密码器,柜员接过身份证一看,姓名正是客户***其兄,便询问其办卡的原因,得到的回答是炒股,再询问则没有任何回答。
见此情景,柜员立即回拨了客户***的手机,得到的态度也是含糊其辞说不清,最后也甚至表示可以为其兄办卡。
但该网点柜员警惕性很高,立即将这一情况向网点主任汇报并将客户请到主任室详谈。
刚开始客户其兄还是一言不发,经过耐心的攀谈和开导,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当日中午,他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陈警官打来的电话,称其在广东深圳涉及洗钱案件,其在金融系统工作的同伙已被抓,下午将开庭,原本要求他必须出庭,后因时间已来不及,遂要求其先配合公安办案。
接着陈警官自称办公室内声音嘈杂,转由另一个警官做电话录音。
接着对方就询问并记录了他在多家银行的卡号及密码,指名道姓要办理电子密码器,并不要开通短信提醒服务,卡密码必须统一设定。
最后,对方还一再告诫因案件侦办需要,要求他不要和任何人透露此事,否则影响案件办理要承担相关责任并严肃处理。
客户其兄接完电话后十分焦急,立即驱车赶到营业网点,并严格按照陈警官的指令到银行办卡,途中还因不停地接打电话导致两部手机相继断电,紧张得浑身上下衣服湿透。
快到关门时,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交流并经现场出警的公安110证实,客户其兄终于从这场精心设置的骗局中醒悟过来。
在沟通过程中,他还将自己随手记录的重点通话记录提供给该网点作分析研究,并称如果不是被银行劝阻,自己所有银行卡中的存款就可能被一步步地转到骗子的“安全账户”中,因此他对银行人的关心和劝阻行为一再表示感谢。
二、案例分析
纵观已发生或被堵截的各种电信诈骗事件,不难看出其中的传统话术和手法,即不外乎“公检法机关”、“涉嫌案件”、“不告诉别人”以及“安全账户”等关键和敏感字眼,客观来讲,对一部分“孤陋寡闻”的人群仍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煽动性,但本起未遂的电信诈骗却有以下两点比较独特的“新意”,具体是:
(一)家人觉察并主动求助是关键因素。
本案例中,当事人的弟弟事先发觉并预判到这里有蹊跷和猫腻,虽然也加以积极主动的阻止但仍控制不住其兄弟深信不疑和执迷不悟。
无奈之下他只好通过电信查号台查询到当地和临近的银行网点电话号码,挨个并事先求得银行的大力协防。
这一点很及时重要,为后来的劝阻及唤醒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银行产品和便捷功能是目标手段。
从当事人提供的书面通话记录来分析,“银行卡”、“电子密码器”等字眼特别醒目,可以看出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银行产品的便捷和实用来设置骗局并有效控制受害人,却有意避开银行产品的安全性来迷惑受害人,为其获取不可告人的非法利益而提供便利。
三、案例启示
(一)不能忽视任何有助于堵截各类诈骗行为的线索。
银行柜面及各种服务渠道是重要的经济窗口和阵地,事关广大客户的切身利益,也是不法分子始终赖以生存的“供给线”。
因此,对待任何涉嫌各类诈骗案件的线索和消息,我们都要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谨慎态度,采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范措施加以重视。
本起案例中,该网点接到陌生客户的求助后并未觉得是“小题大做”或“事不关己”而掉以轻心,相反而是积极应对并主动劝阻,终于使客户迷途知返,防患于未然。
(二)客户安全教育和风险提示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电子银行操作规程对于发放安全介质和客户风险提示等规定很明确,要求柜员和管理人员做到:对新申请口令卡、U盾和电子密码器等安全介质的所有客户,经办人员都必须进行风险提示和风险教育,并向客户发放安全折页以提高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减少风险的产生,重点向客户提示网银密码及安全介质等工具的重要性,不要将任何密码等重要信息告知他人,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此项工作真来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