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重庆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大纲版全国卷)WORD含答案真题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大纲版全国卷)WORD含答案真题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全国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word精校高清重绘版解析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答案】A【解析】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但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A正确;B、室温下,铁(或Al)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工业上常用铁罐车(铝罐车)运输浓硫酸(或浓硝酸),B错误;C、容量瓶的瓶体上只有刻度线而没有具体的刻度,C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酸性降低pH值偏大,碱性溶液的PH偏小,中性溶液的PH不变),测定结果不准确,D错误。

7.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 A【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应用。

A、足量的氯气发生的离子反应有2I—+Cl2=I2+2Cl—和2Fe2++Cl2=2Fe3++2Cl—,所以lmol FeI2(1mol Fe2+和2mol I—)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A错误;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含溶质(K2SO4)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阴离子SO42—的物质的量是2mol,B错误;C、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所以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是3mol,C错误;D、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都是CH2,则42 g混合气体含有3mol CH2,则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D正确。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重庆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重庆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重庆卷)说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化学试题共11题,共100分。

其中单项选择题包括第1~7题,共7题,42分;综合题包括第8题、9题、10题、11题,共4题,58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C—12N—14O—16Na—23S—3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4重庆理综,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答案:B解析:A项,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涉及反应为Al3++3H2O Al(OH)3(胶体)+3H+;B项,利用了液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无化学反应;C项,氢氟酸刻蚀玻璃时反应为SiO2+4HF SiF4↑+2H2O;D项,生石灰作干燥剂发生反应CaO+H2O Ca(OH)2。

2.(2014重庆理综,2)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的是()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B.用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答案:C解析:A项,KOH分别与SO2、SO3反应生成对应盐,两者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B项,Br2(g)和NO2都有氧化性,均能将I-氧化为I2而使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C项,由于H2CO3酸性强于Al(OH)3而弱于CH3COOH,故CO2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而不与CH3COONa溶液反应,可以鉴别两者;D项,BaCl2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反应生成AgCl、BaSO4,两者均为白色沉淀,故无法鉴别。

3.(2014重庆理综,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得到Ca(OH)2D.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答案:D解析: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Fe(OH)3沉淀,A错;B项,在CH3COONa溶液中存在CH3COO-+H2O CH3COOH+OH-水解平衡,加入浓盐酸后消耗OH-,平衡右移,c(CH3COO-)减小;C项,反应为Ca(HCO3)2+2NaOH(足)CaCO3↓+Na2CO3+2H2O,得不到Ca(OH)2;D项,Cu(NO3)2溶于水电离出的Cu2+抑制Cu(OH)2溶解(同离子效应)而使其溶解度减小。

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重庆卷)生物部分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答案】A2.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答案】D3. 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答案】C4.题4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答案】D5. 题5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答案】C6.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重庆卷(含详细答案)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重庆卷(含详细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48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48页)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部分。

物理部分1至7页,化学部分8至12页,生物部分13至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和选做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物理部分(共11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 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A.4mB.8m C. 16mD. 32m2. 某车以相同的功率在两种不同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的阻力分别为车重的1k 和2k 倍,最大速率分别为1v 和2v ,则( )A. 211v k v =B. 1212k v v k =C. 2211kv v k =D. 221v k v =3. 如图所示为某示波管内的聚焦电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电场线和等势线。

两电子分别从a 、b 两点运动到c 点,设电场力对两电子做的功分别为a W 和b W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a E 和b E ,则( )A. a b W W =,a b E E >B. a b W W ≠,a b E E >C. a b W W =,a b E E <D. a b W W ≠,a b E E <4. 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5 m 高时仅有水平速度 2 m/s v =,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3:1。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重庆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重庆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重庆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⒈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氯用作致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1.【答案】B【KS5U解析】A、明矾作净水剂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即发生化学变化;B、液氨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氨气化吸热,是物理变化;C、氢氟酸可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是化学变化;D、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因为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

⒉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2. 【答案】C【KS5U解析】A、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都能反应,而且都没有现象,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钾溶液鉴别;B、Br2和NO2都能将I-氧化为I2,因此不能用淀粉碘化钾鉴别它们;C、二氧化碳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与CH3COONa不反应;D、BaCl2与AgNO3、K2SO4都能形成白色沉淀,即不能用BaCl2溶液鉴别,因此选C。

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Ca(OH)2D.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3. 【答案】D【KS5U解析】浓氨水与氯化铁饱和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是胶体,A错误;CH3COO-与H+反应生成CH3COOH,即cC(CH3COO-)减小,B错误;Ca(HCO3)2与NaOH反应生成CaCO3沉淀,C错误;Cu(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OH)2(s)Cu2+(aq)+2OH-(aq),硝酸铜溶液中Cu2+浓度大,抑制氢氧化铜的溶解,因此D正确。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全国卷1)(完全WORD版)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全国卷1)(完全WORD版)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全国卷1)(完全WORD版)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新课程卷Ⅰ)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Al 27 P 31 S 32Ca 40 Fe 56 Cu 64 Br 80Ag 108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 戊烷B. 戊醇C. 戊烯D. 乙酸乙酯8.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9. 已知分解1 mol H2O2 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 + I−→H2O + IO−慢H2O2 + IO−→H2O + O2 + 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D.1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 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 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少实验误差D.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13.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A 稀硫Na2AgNO3与K sp(AgCl)>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6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3分)26、(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水中溶解性异戊醇88 0.8123 131 微溶乙酸60 1.0492 118 溶乙酸异戊酯130 0.8670 142 难溶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4.4 g的异戊醇,6.0 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重庆卷,扫描版,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重庆卷,扫描版,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重庆卷)【答案】B【解析】考点:考查物质变化的判断【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考点:考查胶体制备、溶解平衡、离子反应等有关判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茶叶灼烧需要酒精灯、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等,A正确;B、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不能用来稀释,B不正确;C、过滤需要烧杯、漏斗和玻璃棒,C正确;D、检验铁离子一般用KSCN溶液,因此需要试管、胶头滴管和KSCN溶液,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仪器选择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答案】D【解析】【答案】C【解析】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平衡状态的有关判断与计算【答案】(1)1 (2(3)①高 ②2OH -+SiO 2=SiO 32-+H 2O ;原子晶体 ③NaCl 、NaClO 、Na 2CO 3 (4)3950 【解析】不反应,因此除去氧化镁中的二氧化硅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SiO2=SiO32-+考点:考查原子结构、晶体类型和性质、电子式、物质除杂、产物判断以及有关计算9.【答案】(1)冷凝管或冷凝器;b (2)SO2+H2O2=H2SO4 (3)③;酚酞;④(4)0.24 (5)原因:盐酸的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例如硫酸代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扣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解析】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0.能团是醛基。

考点:考查有机物推断、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判断以及方程式书写等【答案】(1)水或H2O(2)NaBH4+2H2O=NaBO2+4H2↑;4N A或2.408×1024(3)27b4a-bmol3/L3(4)①A→D ②C6H6+6H++6e-=C6H12③64.3% 【解析】11。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新课标卷II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新课标卷II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课标化学)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7.A[解析] 活性炭除味是利用其具有强吸附性,属物理变化,A项正确;热水除油污是由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属化学变化,B项错误;高锰酸钾可吸收氧化催熟水果的乙烯,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可保存水果,属化学变化,C项错误;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物理变化,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氧化,属化学变化,D项错误。

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8.C[解析] 由四联苯的结构可知,四联苯中含有5种等效氢:5种,正确选项是C。

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9.B[解析] 氢气能夺取灼热的CuO中的氧,使固体质量减小,A项错误;Na2O2粉末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相当于CO的成分形成Na2CO3,固体质量增加,B项正确;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前后均是固体,固体质量不变,C项错误;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锌置换出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铜,固体质量减小,D项错误。

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10.D[解析] 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应紧靠过滤器中三层滤纸一侧,A项错误;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炸裂,B项错误;洗气时应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C项错误;制备乙酸乙酯时试管口向上,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重庆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⒈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氯用作致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1.【答案】B【解析】A、明矾作净水剂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即发生化学变化;B、液氨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氨气化吸热,是物理变化;C、氢氟酸可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是化学变化;D、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因为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

⒉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2. 【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都能反应,而且都没有现象,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钾溶液鉴别;B、Br2和NO2都能将I-氧化为I2,因此不能用淀粉碘化钾鉴别它们;C、二氧化碳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与CH3COONa不反应;D、BaCl2与AgNO3、K2SO4都能形成白色沉淀,即不能用BaCl2溶液鉴别,因此选C。

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Ca(OH)2D.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3. 【答案】D【解析】浓氨水与氯化铁饱和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是胶体,A错误;CH3COO-与H+反应生成CH3COOH,即cC(CH3COO-)减小,B错误;Ca(HCO3)2与NaOH 反应生成CaCO3沉淀,C错误;Cu(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OH)2(s)Cu2+(aq)+2OH -(aq),硝酸铜溶液中Cu2+浓度大,抑制氢氧化铜的溶解,因此D正确。

⒋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③④⑤A .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B .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C .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D .检验滤液中的Fe 3+,选用③、⑧和⑩ 4. 【答案】B 【解析】茶叶灼烧在坩埚中进行,酒精灯、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等,A 正确;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不能用来稀释,B 错误;过滤用到漏斗、玻璃棒、烧杯,C 正确;检验铁离子一般用KSCN 溶液,因此需要试管、胶头滴管和KSCN 溶液,D 正确。

⒌某天然拒食素具有防御非洲大群蚯蚓的作用,其结构简式如题5图(未表示出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列)。

该拒食素与下列某试剂充分反应,所得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数目增加,则该试剂是( )A .Br 2的CCl 4溶液B .[Ag(NH 3)2]OH 溶液C .HBrD .H 25. 【答案】A 【解析】A 、该物质含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引入2个Br 原子,官能团数目增加;B 、含醛基,可被银氨溶液氧化为羧基,官能团数目不变;C 、碳碳双键与HBr 加成,碳碳双键变为Br 原子,官能团数目不变;D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使官能团数目减少,因此选A 。

⒍已知C(s)+H 2O(g)=CO(g)+H 2(g) ΔH =akJ·mol -1 2C(s)+O 2(g)=2CO(g) ΔH =-220kJ·mol -1H -H 、O =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 -1,则a 为( )A .-332B .-118C .+350D .+1306.D 【解析】根据题意有①C(s)+H 2O(g)=CO(g)+H 2(g)△H=akJ·mol -1②2C(s)+O 2(g)=2CO(g) △H=-220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②-①×2得2H 2(g)+O 2(g)=2 H 2O(g) △H=-(220+2a )kJ·mol -1,496+2×436-2×2×462=-(220+2a ),a=+130,D 正确。

⒎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g) Y(g),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题7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B .T 2下,在0 t 1时间内,c(Y)=a -b t 1mol·L -1·min -1 C .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减小7. 【答案】C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W 点消耗的X 的物质的量比M 点消耗的X 的量大,因此W 点放热多些,A 错误;0→t 1时间内X 的浓度减少了(a-b )mol/L ,则Y 浓度增加0.5(a-b )mol/L ,因此v(Y)= 0.5(a-b )/tmol/(L ·min ),B 错误;根据先拐先平知T 1>T 2,M 点的速率大于W 点的反应速率,N 点没有达平衡,此时反应正向程度大,即N 点的正向速率大于逆向速率,CHO 题5图1题7图因此M 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C 正确;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X ,则相当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X 的转化率增大,D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⒏(15分)月球含有H 、He 、N 、Na 、Mg 、Si 等元素,是人类未来的资源宝库。

(1)3He 是高效能原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N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Na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3)MgCl 2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可由MgO 制备。

①MgO 的熔点比BaO 的熔点 (填“高”或“低”。

)②月球上某矿石经处理得到的MgO 中含有少量SiO 2,除去SiO 2的离子方程式为;SiO 2的晶体类型为 。

③MgO 与碳粉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备MgCl 2。

若尾气可用足量NaOH 溶液完全吸收,则生成的盐为(写化学式)。

(4)月壤中含有丰富的3He ,从月壤中提炼1kg 3He ,同时可得6000kg H 2和700kg N 2,若以得到H 2和N 2为原料经一系列反应最多可生产碳酸氢铵 kg8. 【答案】(1)1 (2(3)①高 ②2OH -+SiO 2=SiO 32-+H 2O ;原子晶体 ③NaCl 、NaClO 、Na 2CO 3 (4)3950【解析】⑪根据质子数+中子数= ⑫钠是11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含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为⑬①离子半径Ba 2+>Mg 2+,因此熔点MgO>BaO ②SiO 2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氧化镁中的二氧化硅,2OH -+SiO 2=SiO 32-+H 2O ,二氧化硅是由O 与Si 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③根据质量守恒知该反应除生成氯化镁外,还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尾气中的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因此盐是NaCl 、NaClO 、Na 2CO 3的混合物⑭经分析氮气与氢气反应氮气不足,因此根据N 2~2NH 4HCO 3,28 2×79700kg m ,m=3950kg⒐(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0-)规定葡萄酒中SO 2最大使用量为0.25g ·L -1.某兴趣小组用题9图I 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 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1)仪器A 的名称是 ,水通入A 的进口为 。

(2)B 中加入300.00mL 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 2全部逸出并与C 中H 2O 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3)除去C 中过量的H 2O 2,然后用0.0900mol ·L -1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题9图2中的;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 =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若用50mL 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 (填序号)(①=10mL ,②=40mL ,③<10mL ,④>40mL)(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 溶液25.00mL ,该葡萄酒中SO 2含量为 g ·L -1(5)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9. 【答案】(1)冷凝管或冷凝器;b (2)SO 2+H 2O 2=H 2SO 4 (3)③;酚酞;④(4)0.24(5)原因:盐酸的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例如硫酸代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扣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解析】⑪根据仪器A 特点知是冷凝管,为了充分冷却气体,应该下口进水即b 口进水 ⑫二氧化硫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SO 2+H 2O 2=H 2SO 4⑬氢氧化钠溶液装在碱式滴定管中,排除滴定管中的空气用③的方法,根据终点的pH 知应该选择酚酞做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50mL 刻度线下有液体,因此管内的液体体积大于50.00mL-10.00mL=40.00mL⑭根据2NaOH ~H 2SO 4~SO 2知SO 2质量为(0.0900mol·L -1×0.025L)/2×64g·mol -1=0.072g ,该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是0.072g ÷0.3L=0.24g·L -1 ⑮由于盐酸是挥发性酸,挥发的酸消耗氢氧化钠,使得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因此改进的措施是用不挥发的强酸例如硫酸代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扣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2O 2⒑(14分)结晶玫瑰是具有强烈玫瑰香气的香料,可由下列反应路线合成(部分反应条件)(1)(A)的类别是 ,能与Cl 2反应生成A 的烷烃是 。

B 中的官能团是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3)已知:B 苯甲醇+苯甲酸钾,则经反应路线①得到的副产物加水萃取、分液,能除去的副产物是(4)+H 2O ,则经反应路线②得到一种副产物,其核磁共振氢谱有4种峰,各组吸收峰的面积之比为(5)G 的同分异构体L 遇FeCl 3溶液显色,与足量饱和溴水反应未见白色沉淀产生,则L 与NaOH 的乙醇溶液共热,所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