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号、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大班教案

《大于号小于号》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和含义。
通过实物比较,让学生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场景。
1.3 教学活动: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用实物举例,如苹果和橙子,让学生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理解。
第二章: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字和物体的比较。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字和物体的比较。
2.3 教学活动:讲解如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如3>2,4<5。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第三章:解决大于号和小于号的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解决涉及大于号和小于号的问题。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解决涉及大于号和小于号的问题。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解决大于号和小于号的问题。
3.3 教学活动:讲解如何解决涉及大于号和小于号的问题,如“有两个苹果,有一个橙子,哪个多?”给学生发放问题实例,让学生独立解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应用游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应用游戏。
通过游戏,让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4.3 教学活动:讲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应用游戏,如“大于号和小于号接力赛”。
引导学生分享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大于号和小于号

数学魔方
﹥ ﹥
﹥﹥ ﹥
5人
… …
…
…
4人
5
=
等号
5
读作:5等于5
等号
=
=
>
=
>
>
>
>
>
数一数,填一填,比一比
大于号和小表示大于和 小于,1631年,在哈里奥特去世10年之后出版 的他的《实用分析术》中,首次引入>和<表 示大于和小于.同一年,奥特雷德 用 和 表示大于和小于, 1647年又用 和 表示不大 于和不小于.1634年,埃利贡用 3/2和2/3表示大于和小于, 直到18世纪,>和<符号才为 人们普遍接受,1734年,布盖 (Bouguer,p·,法国)发明 了和≥ ≤符号.
10/12/2014
女
… … …
5人
…
男
4人
5
﹥4
读作:5大于4
大于号
4
小于号
读作:4小于5
﹥
5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 识了“>”和“<”,可是 他们怎么写呢?请你认真 观察,然后跟其他同学说 一说,写一写。
大于号
小于号
提示:
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道。 大口在前是大于号,(>) 尖尖在前是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 看你能不能分清。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
一说吗?
这节课就到这里 了,休息,休息 一下,再见
大于小于怎么分方向

大于小于怎么分方向
大于号的开口方向是朝左的,小于号的开口方向是朝右的。
当前方数字大于后方数字,书写为“>”即可,反之就是小于号。
英国人哈里奥特于1631年开始采用现今通用之“大于”号“>”及“小于”号“<”,但并未为当时数学界所接受。
直至百多年后才渐成标准之应用符号。
大于号和小于号
1、大于号:开口方向朝左,书写为“>”,前方数字大于后方数字。
2、小于号:开口方向朝右,书写为“<”,前方数字小于后方数字。
3、记忆口诀,“开口朝哪哪就大,尖角朝哪哪就小”。
我们在区别时,直接通过此口诀可以直接进行判断。
大于号的开口方向是朝左的,书写为“>”,我们进行数字比较时,当前方数字大于后方数字时,我们书写为“>”即可。
— 1 —。
关于大于小于的口诀儿歌

关于大于小于的口诀儿歌
以下是关于大于小于的口诀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两个伙伴一起到。
开口在前是大于,尖角在前是小于。
两个数字中间站,开口朝着大数笑。
以上口诀中,“两个伙伴一起到”指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两个相反的符号,“开口”和“尖角”则分别指符号的形状,“开口朝着大数笑”则指在比较两个数字时,开口符号所代表的数字比尖角符号所代表的数字要大。
通过这个口诀儿歌,可以快速地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和用法,方便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
大于号和小于在田字格格式

大于号和小于在田字格格式
在田字格格式中,大于号(>)和小于号(<)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
大于号(>):
田字格格式中,大于号通常使用两个横线(=)表示,一个在上方,一个在下方,中间有一个竖线(|)连接。
这种表示方法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字母 "V"。
例如:
=|。
==|。
===|。
小于号(<):
田字格格式中,小于号通常使用两个竖线(|)表示,一个在上方,一个在下方,中间有一个横线(=)连接。
这种表示方法类似于
一个倒置的字母 "A"。
例如:
||=。
||==。
||===。
这种田字格格式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表示大于号和小于号,使其在文字中更加醒目和易于辨认。
大于小于号怎么教孩子

大于小于号怎么教孩子
教大于号小于号的诀窍
诀窍一:开口向哪,哪就大;尖角向哪,哪就小。
(我们辨别大于号和小于号,主要看符号的开口方向,开口向左的叫做大于号,开口向右的叫做小于号。
所以说只要记住了这个辨别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就会简单很多,而且也不容易犯错了。
)
诀窍二: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头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诀窍三:左手藏着小于号,右手藏着大于号。
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先教孩子数量多少的比较。
引出多和少的概念。
然后告诉幼儿,谁比谁多,可用大于符号。
谁比谁少可用小于符号。
一样多用等号。
让孩子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
具体可以这么做:在两个盘子里放上数量不等的糖果,然后可以引导孩子数清楚两个盘子中分别有多少颗糖,并把数量写在相应的盘子下面。
再跟孩子解释,当我们在比较数量多少的时候,要用大于、小于或者等于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如这两盘糖果,我们在说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时候,可以说左边的数量大于右边的。
当孩子明白了为什么使用“大于”的意思之后,就可以把大于号放在两个数字之间,让孩子加深理解。
大于号小于号记忆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记忆儿歌
关于大于号小于号记忆儿歌:
小小两条鱼,长得真稀奇。
长着大嘴巴,名叫大小于。
嘴巴向左边,名字叫大于。
嘴巴向右边,名字叫小于。
记忆口诀:
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
尖头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
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总结:
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是一头尖,一头张开大口,像一只鳄鱼张开大嘴巴。
不一样的是,前面开口,后面尖尖的是大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多、要大;前面尖尖,后面开口的是小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少,要小。
大班数学《大于号、小于号》教案
大班数学《大于号、小于号》教案教学背景大于号、小于号是数学中比较基础的符号,适用于比较大小的场景。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使用大于号、小于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比较数字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2.讲义、练习册3.数字卡片、图形卡片教学过程步骤一:认识大于号、小于号1.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写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并简单介绍其含义。
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字比后面的数字大。
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字比后面的数字小。
2.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字,帮助他们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例如:3 < 5,5 > 3,6 > 6-2注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两侧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代表数字的字母或符号。
步骤二:比较数字大小1.让学生通过数学卡片、图形卡片等实物,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并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
例如:比较2、4、6的大小,2 < 4 < 62.让学生自己组合数字卡片,进行比较。
例如:用数字卡片组合出一个数,比较它与6的大小。
3.利用实物比较数字大小,如比较一个苹果与两个苹果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步骤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例如:填空:5 〈 6; 8 〉 5; 4 〈 6 〉 3绘图:画出一个圆的直径大于一个矩形的长和宽之和。
2.挑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做出多项大小比较题目。
步骤四:反思总结1.让学生总结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方法。
2.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大小比较题目。
2.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场景,并以大于号、小于号表示。
例如:200cm > 180cm,15kg < 20kg。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能够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数字大小。
数学教案大于号小于号
数学教案大于号小于号在我们的数学世界中,大于号(>)和小于号(<)是非常重要的符号,它们就像是数学王国里的“裁判”,帮助我们比较数字的大小,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两个神奇的符号。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于号(>)。
大于号的开口朝向较大的数,尖尖的一端朝向较小的数。
比如说,5 > 3,这就表示 5 比 3 大。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大于号的开口就像是一张大大的嘴巴,总是想要“吃掉”更大的数字。
再来看小于号(<),它和大于号正好相反,开口朝向较小的数,尖尖的一端朝向较大的数。
例如,2 < 7,意思是 2 比 7 小。
小于号的形状就好像是一个谦虚的小朋友,低着头,承认自己所代表的数字比较小。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大于号和小于号呢?当我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就需要它们来帮忙啦。
比如在计算加减法的结果时,我们要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就会用到大小比较。
假设一道题目是 8 + 3 = 11,我们可以通过比较 11 和 10 的大小,来确认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因为 11 > 10。
在实际生活中,大于号和小于号也有很多用处呢。
比如说,我们去买水果,如果苹果 5 元一斤,香蕉 3 元一斤,那么我们可以说苹果的价格>香蕉的价格。
又或者,在比较身高的时候,如果小明身高 120厘米,小红身高 110 厘米,那就是小明的身高>小红的身高。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小于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练习来巩固。
比如,给出一组数字:7、4、9、2、6,让同学们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将它们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直观的教具。
比如,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木棒,让同学们直观地比较它们的长短,然后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
或者使用一些数字卡片,让同学们通过抽卡片、比较大小的方式来加深对符号的理解。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同学,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帮助他们区分。
比如,让他们记住“开口永远朝大数,尖尖永远朝小数”这个口诀。
大小左右符号
大小左右符号
<,>,=,≥,≤
大小于号的发明
大小于号是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1631年开始采用,而他本人使用大于号、小于号的符号则因应于1631年。
托马斯·哈里奥特Thomas H a r riot(1560年–1621年),是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翻译家。
他于1621年7月2日去世于伦敦。
在他的《使用分析学》(Ar ti s Ana l t i c a e Praxis)
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和“>”符号,但是直到他去世十年之后1631年才发表。
所以一般认为是1631年才开始使用。
现今通用之大于号“>”及小于号“<”,但并未被当时数学界所接受,直至百多年后才渐成标准之应用符号。
庞加莱与波莱尔于1901年引入符号<<(远小于)和>>(远大于),很快为数学界所接受,沿用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
少
5 >3
大于号
3< 5
小于号
4 = 4
等号
“= > <”的书写
= > <
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到。 大口在前是大于号, 尖尖在前是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多
多
4> 2
4< 5
你会做吗?
2 =2
2 <3
5 >4
数一数,比一比
2 1 2 > 1
2
5 2 < 5
认识“>”“<”“=”
比多少
……
……
……
(
)比 (
)多(Biblioteka )比 ()少比
多
数一数,一共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分别有几个? 森林学校放假了,3只小猴子在草 数一数,摆一摆,每一只猴子都能吃到一个桃子吗? 地上玩耍。瞧,此时,它们正在共进午 餐呢 ! 3种水果, 3个桃子,4个梨,2根香蕉。
每一只猴子都能吃到一个梨吗?
5 3 4 5 4
> < > = >
2 5 3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