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合集下载

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1、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父母繁荣工作,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2.能够关注身边的生活,围绕经历说话,与同龄人分享经验。

3.增进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知道父母在家里要做很多事情,唤起孩子爱父母、尊重父母的感情,发展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1、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照。

2、幼儿向父母了解工作。

活动过程:一、幼儿介绍自己的父母。

1.问题: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请向大家介绍你的父亲或母亲的名字和他的工作。

小朋友拍照介绍。

2、谈谈父母在家中做些什么事?第二,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

1、你喜欢自己的家吗?2、在家里,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三、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如果我是爸爸妈妈。

1、爸爸妈妈是大人,等你们长大了也会做爸爸妈妈的,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想怎么样?2.孩子们在小组中表达他们的想法。

我们鼓励孩子有合理的想法,组织孩子讨论不合理的想法。

3、让幼儿想象: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觉得谁是个好孩子。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关爱父母。

1、爸爸妈妈平时很关心我们,我们可以怎样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呢?做哪些事爸爸妈妈会高兴?鼓励幼儿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发脾气。

2、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爱爸爸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 分享爸妈对自己的细心照顾,并尝试关注爸妈的需要。

2.愿意学会用力所能及的言语和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关爱。

3.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探索和发现生活的多样性和特点。

5.积极参加活动,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自编故事:《眼里的宝贝》、砖块若干、小卡片等。

活动过程:一、起——创设情景,引发活动讲述故事第一段。

主要提问:鸟妈妈眼里的宝贝是谁?二、承——鼓励分享,感受亲情1.回顾和分享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感受被爱的喜悦。

主要提问:你是谁眼里的宝贝?他是怎么宝贝你的?2. 讲述故事第二段主要提问:鸟妈妈为什么会累得病倒了?三、转——认知冲突,引发领悟1. 爸妈有生病、有累的时候吗?2. 你是怎么知道爸妈累了或者病了?爸妈的一天到底有多累?3. 小实验:搬砖块。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父母繁榮工作,懂得關心自己的父母。

2、能關注周圍生活,圍繞經驗談話,與同伴同享經驗。

3、增強幼兒對父母的瞭解,知道父母在家要做很多事,引發幼兒愛父母、尊敬父母的情感,發展思維力、想像力。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張全家照。

2、幼兒向父母瞭解工作。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的父母。

1、提問: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請你向大家介紹你的爸爸或者媽媽的姓名和他的工作,幼兒拿著照片介紹。

2、談談父母在家中做些什麼事?
二、引導幼兒談談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體驗感受。

1、你喜歡自己的家嗎?
2、在家裏,你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嗎?為什麼?
三、啟發幼兒想像:假如我是爸爸媽媽。

1、爸爸媽媽是大人,等你們長大了也會做爸爸媽媽的,假如你是爸爸媽媽你想怎麼樣?
2、幼兒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鼓勵幼兒合理的想法,對不合理的想法組織幼兒討論。

3、讓幼兒想像: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覺得誰是個好孩子。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會關心自己的父母。

1、爸爸媽媽平時很關心我們,我們可以怎樣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呢?做哪些事爸爸媽媽會高興?
鼓勵幼兒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亂髮脾氣。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假如我是爸爸妈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家庭角色和责任;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家庭角色和责任的介绍;2.学生扮演爸爸妈妈的情景表演;3.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室环境布置;2.学生分组组织;3.情景表演所需道具。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家庭角色和责任。

教师可以问学生:在家里,你们的爸爸妈妈有哪些责任?他们分别承担什么角色?步骤二: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讨论问题。

讨论的问题主要围绕: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会做些什么?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学生可以先自由发挥,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步骤三:情景表演(30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景,来表演他们想象中的假如自己是爸爸妈妈的场景。

表演的内容可以涵盖如何照顾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家庭事务等方面。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使用小道具和服装来增强表演的逼真度。

步骤四:分享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表演感受和想法。

同学们可以说说自己在表演中扮演爸爸妈妈时的感受,以及对家庭角色和责任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总结出关于家庭角色和责任的重要点,并给予肯定和补充。

五、教学拓展1.老师可以邀请学生的父母来校,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并与学生互动交流。

2.鼓励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理想中的家庭和自己的家庭角色扮演。

六、课堂评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表演和分享,包括表演的创意和逻辑性、孩子们对家庭角色和责任的理解等方面。

七、课后作业学生可以按照自己设想的家庭角色和责任,画一幅插画,并用几句话描述自己画的内容。

以上是《假如我是爸爸妈妈》大班社会公开课的教案,通过此课程,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家庭角色和责任,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表演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第四章《家庭与社会》,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体验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责任与关爱,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激发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责任与关爱,并能够表达出来。

重点: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激发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故事书、道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一位家长扮演“妈妈”,另一位家长扮演“爸爸”,现场展示父母照顾孩子的生活场景。

(2)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行为,思考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图片,讲述故事《假如我是爸爸妈妈》,引导幼儿关注父母在家庭中的责任。

(2)提问幼儿:“你们觉得爸爸妈妈在家庭中有什么责任?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卡片,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爸爸妈妈。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作品,并分享自己画中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4. 小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关心和帮助家人。

5. 情景剧表演(10分钟)(1)邀请幼儿分组扮演“爸爸妈妈”,表演照顾孩子的情景。

(2)引导幼儿在表演中体验父母的责任与关爱。

(1)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到父母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家人,表达对家人的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假如我是爸爸妈妈》2. 板书内容:(1)家庭的基本组成(2)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3)关心家人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爸爸妈妈,并描述他们是如何关爱你的。

大班社会课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大班社会课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大班社会课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尊重和感恩的态度。

2.帮助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将个人经验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的故事。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老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2. 讲故事
老师讲故事《假如我是爸爸妈妈》,通过一位小孩的视角,让学生了解父母的
角色和责任,培养尊重和感恩的态度。

3. 讨论
老师问学生们,你们觉得爸爸妈妈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地方?
4.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假设他们是爸爸妈妈,让他们用
自己的话来表达出在这个场景下该如何做爸爸妈妈。

5. 总结归纳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并让学生相互交流,从中学习到
更多的知识。

6. 课堂练习
让学生完成一份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今天课程的理解程度。

教学评估
1.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2.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掌握程度。

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父母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尊重和感恩的态度。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更加珍视家庭和亲情,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通过分组活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父亲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父亲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父亲妈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得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能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培育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角色转换思维,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帮忙幼儿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引导幼儿思考本身应当为家庭做出什么贡献。

三、教学方式:1、情景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前准备:1、道具:婴儿床、推车、奶瓶、喂奶器、洗衣板、洗衣粉、扫帚、拖把、厨具、餐桌椅、花卉、鞋架等。

2、《假如我是父亲妈妈》学问卡片。

五、教学内容:1、导入老师向幼儿呈现很多家庭用品,引导幼儿完成认知任务,“这是哪个家庭用品?它的作用是什么?谁在家里用得最多?为什么?”2、游戏环节由老师示范,让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从道具中选择一个家庭角色,比如父亲、妈妈、奶奶、爷爷、小孩等,幼儿通过游戏体验角色转换思维,开始角色扮演。

比如其中一个小组选择了妈妈这个角色,妈妈需要做饭、打扫卫生、看孩子、洗衣裳等全方位的家务活;而小孩的角色需要好好听话、做作业、不捣乱等。

搭配游戏,老师讲解家务劳动有哪些,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如何分工合作。

3、学问点教学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忙、敬重、宽容并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老师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来完成一张《假如我是父亲妈妈》学问卡片,一起探讨和共享本身的阅历,例如:“我是父亲,我需要带着孩子去公园玩耍,帮孩子洗澡,给孩子买东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予以引导和提示,激发幼儿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予以表扬和确定,加强幼儿的自信念和自我价值感。

4、反思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反思,询问幼儿对此次活动的感受,让幼儿表达本身的想法和感悟,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家中尝试做家务活,并提示家长表扬和激励幼儿的劳动行为。

六、教学评价:1、察看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认知道具。

2、察看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是否能够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父母的角色和责任,增进对家庭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和体谅父母。

3.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和关爱。

2. 培养幼儿学会从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

3. 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父母的责任和付出。

2. 如何引导幼儿从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3. 如何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如父母照顾孩子的场景。

2.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工作的事例,让幼儿了解父母的辛苦。

3. 准备一些关于幼儿与父母互动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父母照顾孩子的场景,引导幼儿思考父母的责任和付出。

2. 讲解:通过事例讲解,让幼儿了解父母的辛苦和工作压力,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3. 互动:开展亲子互动游戏,让幼儿体验与父母的角色互换,增进亲子关系。

4. 表达: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幼儿要关爱父母,体谅父母的付出。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表现以及亲子互动的情况,评估幼儿对父母角色的认识和关爱意识的培养。

关注幼儿在表达爱意方面的进步,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活动六:角色扮演1. 活动目标: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2.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关于父母角色的道具,如父母的工作服、家庭用品等。

3. 活动过程:a. 教师向幼儿介绍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

b.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父母角色进行扮演。

c. 教师观察幼儿在扮演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角色和责任。

d. 幼儿分享自己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理解并尊重父母的角色和责任。

2. 提高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和同情心,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

3.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幼儿的社会角色认知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讨论和理解父母的日常职责和挑战。

2. 角色扮演活动:“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3. 分享和讨论角色扮演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日常生活的图片或者视频。

2. 准备一些角色扮演的道具,如玩具厨房、玩具办公用品等。

3. 准备一个分享和讨论的环节。

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父母的日常生活图片或视频,理解父母的职责和挑战。

2. 解释角色扮演活动的规则,让幼儿选择“爸爸”或“妈妈”的角色,并使用道具进行模拟。

3.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幼儿体验和理解父母的责任和辛苦。

4. 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引导他们理解和尊重父母。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房间、帮忙做饭等,进一步体验和理解父母的角色。

2. 开展“我为父母做一件事”活动,让幼儿将课堂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体验了父母的角色和责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角色认知和责任感。

同时,也让幼儿更加理解和尊重父母的辛勤付出。

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对父母角色的理解程度。

2. 在分享和讨论环节中,评估幼儿的理解、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3. 通过“我为父母做一件事”活动,评估幼儿是否能将课堂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及他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是否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父母繁荣工作,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2、能关注周围生活,围绕经验谈话,与同伴同享经验。

3、增强幼儿对父母的了解,知道父母在家要做很多事,引发幼儿爱父母、尊敬父母的情感,发展思维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照。

2、幼儿向父母了解工作。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父母。

1、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教案出自:.教案网)请你向大家【大班教案/daban/】介绍你的爸爸或者妈妈的姓名和他的工作,幼儿拿着照片介绍。

2、谈谈父母在家中做些什么事?
二、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体验感受。

1、你喜欢自己的家吗?
2、在家里,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三、启发幼儿想象: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1、爸爸妈妈是大人,等你们长大了也会做爸爸妈妈的,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想怎么样?
2、幼儿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鼓励幼儿合理的想法,对不合理的想法组织幼儿讨论。

3、让幼儿想象: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觉得谁是个好孩子。

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关心自己的父母。

1、爸爸妈妈平时很关心我们,我们可以怎样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呢?做哪些事爸爸妈妈会高兴?
2、鼓励幼儿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乱发脾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