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害图

合集下载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 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

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

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

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

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01症状识别02防治方法茶树黑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黑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边缘清晰,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带轮纹。

定期修剪茶树,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喷洒内吸性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等,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

茶树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受害后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边缘带黄色或黄褐色,中央呈灰白色,上有轮纹。

果实受害后出现圆形凹陷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褐色。

症状识别加强茶园管理,保持茶树树势健壮,避免过度采摘和修剪;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喷洒杀菌剂如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

防治方法茶树云纹叶枯病茶树云纹叶枯病是一种严重的叶部病害。

受害叶片上出现黄色或黄褐色的云纹状病斑,边缘模糊,病斑中央呈灰白色。

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

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定期修剪和除草,保持茶树树势健壮;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喷洒内吸性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等,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

症状识别茶树轮斑病主要危害叶片。

受害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边缘带黄色或黄褐色,中央呈灰白色,上有轮纹。

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定期修剪和除草,保持茶树树势健壮;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喷洒内吸性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等,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

茶树轮斑病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病症状识别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病是由假眼小绿叶蝉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受害叶片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不规则形病斑,叶脉及叶柄上出现褐色坏死条纹。

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定期除草和修剪,保持茶树树势健壮;及时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喷洒内吸性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等,同时配合使用杀虫剂如吡虫啉等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

茶小绿叶蝉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导致茶树生长受阻,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

危害症状及时清除茶园杂草,减少虫源;利用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控制虫口数量;使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等进行防治。

茶叶病害及防治

茶叶病害及防治

一、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二、幼嫩枝梢及茎部的主要病害及其防茶紫纹羽病茶白星病茶苗白绢病茶芽枯病茶根癌病茶苗立枯病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苗茎枯病茶红根腐病三、枝干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四、成叶和老叶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茶红锈藻病茶云纹叶枯病地衣和苔藓茶轮斑病茶菟丝子茶赤叶斑病茶树膏药病茶炭疽病茶树枝梢黑点病茶煤病茶枝黑痣病茶网饼病茶胴枯病茶褐色叶斑病茶圆赤星病茶树缺素症一、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茶树紫纹羽病症状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颈部。

发病初期病部生有纤细的紫红色菌丝,后根部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棍表面产生紫褐色根状菌素,其上有时可见紫红色半球状菌核或在根部或茎基部产生一层紫红色绒状物,表皮变黑或腐烂。

发病轻的枝叶略呈黄绿色,发病重的全株干枯而死。

病原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 Jacz..称桑卷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该菌1890年日本田中延次郎定名为H.mompa Tanaka,1909年爪哇雷西巴斯凯把属名改为隔担耳菌属,1919年日本泽田谦吉发现该菌不形成球形的前担子囊,又将其改回卷担菌属。

1987年我国对该菌进行深入研究。

该菌有两种菌丝。

侵入皮层的称营养菌丝,寄生并附着在表面的称为生殖菌丝。

营养菌丝黄褐色,直径5一10μm,粗细不一,生殖菌丝体为紫色。

该菌在土壤中呈垂直分布,分布在5—25cm土层内,个别可深达1.5m,缺氧时发育不好,但可存活50多天。

发育温限8—35℃,适温为27℃。

土壤通气性好、持水量60%一70%、pH5.2—6.4最适合该菌繁殖。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束或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该菌在土中可存活3—5年。

土壤中的菌核或菌索在条件适宜时,病菌长出营养菌丝,侵入新的寄主植物的幼根,后向主根或侧根蔓延。

病根表面形成的菌索扩展至树干基部形成菌膜状的子实体,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担孢子多在5—6月份产生。

担孢子萌发又产生菌丝,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农具使土壤中的菌核及残存在病根里的茵丝与新寄生的根系接触进行传染。

《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

《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
《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
———————————————————————————————— 作者:
———————————————————————————————— 日期:
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
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
下载(202.57 KB)
2012-1-616:40
碧蛾蜡蝉、青蛾蜡蝉
下载(214.76KB)
2012-1-616:40
茶蚕
下载(187.79 KB)
2012-1-6 16:40
16:40
茶尺蠖
下载(189.01 KB)
2012-1-6 16:40
茶刺蛾
下载(175.52KB)
2012-1-616:40
茶谷蛾
下载(214.81 KB)
2012-1-6 16:40
茶黑毒蛾
下载(160.81KB)
2012-1-616:40
茶红颈天牛
下载(179.22KB)
2012-1-616:40
茶黄蓟马
下载(215.17KB)
2012-1-616:40
茶吉丁虫、茶枝小蠹虫
下载(124.96KB)
2012-1-616:40
茶角盲蝽
下载(173.76KB)
2012-1-616:41
茶角胸叶甲
下载(189.21 KB)
2012-1-6 16:41
茶天牛
下载(215.3 KB)
2012-1-616:41
茶网蝽
下载(186.51 KB)
2012-1-616:41
茶小卷叶蛾
下载(130.36 KB)
2012-1-616:41
茶芽枯病
下载(197.9KB)
2012-1-6 16:41

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参考(有配图)

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参考(有配图)

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一、茶园主要病害1 、茶饼病图-茶饼病1.1症状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毫米, 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 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 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 叶背面下陷。

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 膨肿并扭曲, 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

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1.2发病条件该病系低温高湿型,台刈抽新梢多、凹地和高山雾重的茶园,发病重。

主要是在春秋茶采摘期间比较严重。

1.3发病原因茶饼病的病原叫做外担子菌。

通常患病部位隆起的白色粉状物就是病菌的子实层。

一般来说,茶饼病的病原会以菌丝体的形式潜伏于茶树叶面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在春秋季节爆发,尤其是以春天为主。

当平均温度在15~20度之间,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菌丝就开始生长发育形成担孢子,春秋季节多雨有风,孢子随风雨浸染萌发,侵入茶树叶片组织内部,在细胞间扩展病斑,最终形成子实层。

1.4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 勤除杂草,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茶树抗病力。

●2、及时采茶, 清除病原, 减少病害。

●3、发病严重茶园冬季可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封园, 早春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发病期间可用0.2~0.5%硫酸铜、0.2%硫酸镍液,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00ppm多抗霉素喷施, 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4、采摘茶园根据预测预报于发病初期喷用99%绿颖矿物油乳油150-200倍,或0.5%大黄素甲醚500倍或1%蛇床子素300-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75%百菌清500-800倍,或25%吡唑醚菌酯1500-2000倍,25%苯醚甲环唑1500-2000倍。

2、茶白星病图-茶白星病2.1症状嫩叶染病初生针尖大小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展成直径l—2mm大小的灰白色圆形斑,中间凹陷,边缘具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防治方法:(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细土施土上面。(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800倍或与 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 作者:
———————————————————————————————— 日期: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10、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小黑象鼻虫。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间为成虫为害盛期。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2)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
9、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5、茶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呈古铜色,叶面沿叶脉密布白色尘埃状蜡质蜕皮壳,叶脆易裂,严重时大,嫩叶、果实、枝条上也可发生。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该病在高温(20℃以上)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条件下发病最盛。树势衰弱、管理不善,遭受冻害、虫害的茶园发病也重。
年发生10---20代,世代重叠。多栖息叶面危害。卵散产于叶正面且以主、侧脉两侧及凹陷处为多。早期、秋冬季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短须螨。
8、茶蚜:我市茶园常见但易防治害虫。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一年发生20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

茶树叶部病害

茶树叶部病害
(3)药剂防治:
加强预测预报:在病害流行期间,如果连 续5天每天,日降雨量在2.5—5mm以上,上 午平均日照数少于3小时,应发出预报,进 行喷药防治。
目前国内常以喷施铜素和有机硫杀菌剂为 主。耐冲刷铜素杀菌剂的防治效果较好。
干旱、炎热或寒冷季节发病明显受抑制。 夏季气温较高时,茶饼病不再发生侵染。 但在沿河、低洼、潮湿和阴蔽的地方温度 较低、湿度大,茶饼病仍可继续发生。
(2)地形:雾多露重、日照少、湿度大的高
山茶区或山峦、凹地及阴坡茶园,发病较 早且重,常成为发病中心。
(3)茶园管理:
➢一般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采 摘、修剪及遮荫等措施不合理的茶园,则 易发病害。
茶树常见病害
侵染性病害
➢常见的叶部病害有近40种:茶饼病、网饼 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炭疽病、圆 赤星病、白星病、赤叶斑病、褐色叶斑病、 茶藻斑病、心枯病、茶芽枯病、红藻病、茶 烟煤病等。
➢常见的枝干病害有30种:枝梢黑点病、茶黑 痣病、褐痣病、粗皮病、立枯病、膏药病、毛 发病、黑腐病、红锈藻病、赤衣病、茶枝癌肿 病、茶胴枯病、菟丝子、桑寄生等。
叶部病害的控制策略: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 辅以药剂防治的治理策略。
一、茶饼病Tea blister blight
茶饼病又称茶疱状叶枯病、叶肿病、白雾
1.分布与危害:
茶饼病是危害性最严重的茶树病害之 一。国外以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 等国高山茶园发病严重。全国各产茶省 (区)的局部茶区(一般局限于高山茶区) 有发生,以西南云、贵、川三省茶区发病 最重。此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对茶叶 产量影响极大。此病不仅影响茶叶产量, 且由病芽叶所幼苗阶段病害:根结线虫病、茶根癌 肿、茶苗白绢病。
➢成龄茶树病害:茶紫纹羽病、红根腐 病、黑根腐病、褐根腐病以及紫根腐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