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心房颤动的常识

合集下载

房颤小知识

房颤小知识

房颤小知识房颤的定义:也称“心房颤动”或“心房纤颤”,即心脏的电系统出现了异常,导致心房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失去正常的节律,发生不规则的小幅度颤动,从而使心房泵血功能出现降低甚至丧失。

房颤是我国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房颤总体患病率约0.74%,<60岁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为0.43%和0.44%,≥60岁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为1.83%和1.92%,>80岁的老龄患者甚至超过10%。

房颤的病因: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都是房颤常见的病因,此外,吸烟、酗酒、精神紧张、电解质紊乱、感染、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与房颤发生息息相关。

房颤的症状: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发现,当房颤心室率过快、过慢或使心房泵血功能明显下降时,患者会出现心慌、气短、乏力、胸痛、头晕甚至晕厥等相关临床症状。

房颤的危害:1.房颤发作时产生的心慌、气短、乏力、胸痛、头晕甚至晕厥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房颤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功能恶化或丧失,导致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从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心脏血管栓塞等。

据统计,房颤患者脑栓塞(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5倍,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卧床甚至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严重的负担。

3.房颤发展到慢性阶段,心房收缩及舒张功能进一步恶化,影响到整体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轻微活动即可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甚至夜间不能平卧等严重心衰症状,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房颤的治疗:1.恢复正常心律(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为正常心律,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尝试恢复为正常心律,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酒精中毒、药物、酗酒、精神紧张、电解质紊乱、感染、睡眠呼吸暂停所致的房颤,祛除病因后,房颤可能会自行消失,但多数房颤需复律治疗。

医学百科房颤

医学百科房颤

1拼音xīn fáng chàn dòng[返回]2英文参考auricular fibrillation[返回]3疾病别名房颤[返回]4疾病代码[返回]5疾病分类[返回]6疾病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年龄在16~50 岁的健康男性中房颤发生率为0.02%~0.004%,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3%~0.4%。

65 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

60 岁后每10 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 岁后发病率可达8%~10%。

[返回]7疾病描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返回]8症状体征(2)心律不规则:第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 次/min,很少超过170 次/min。

心率>100 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 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 次/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 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又称为房颤或心房纤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脏节律紊乱的疾病,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不规则而快速地收缩的状态。

以下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心房:心脏的上腔,布满心房肌,是心脏的两个腔室之一。

2. 心房颤动:心房在不停止的抖动,导致不规律而快速的心脏收缩。

3. 颤动:快速而不规律的震颤运动,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抖动。

4. 心动过速:心脏搏动的速度过快,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快速收缩。

5.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和规律性。

6. 电活动:指心脏中发生的电信号传导和激活的过程。

7. 紊乱:指无规律性、混乱和无序性。

8. 心脏节律: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规律性。

9.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10. 心房扑动:一种类似心房颤动的心脏节律失常,更规则但仍然快速。

11. 心房颤动发作:指心房颤动出现和进行的过程。

12. 心房颤动时限: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

13. 心房电图:检测心脏电活动的方法,用于确诊心房颤动。

14.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激光和放射频信号,将异常的心脏组织烧灼,以恢复正常心律的手术治疗方法。

15. 抗凝治疗:使用药物抑制血液凝结的过程,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的风险。

以上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到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本知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本知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本知识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的有效收缩产生的泵血功能丧失。

同时也导致心室律的不整齐,易导致心衰、心房附壁血栓、脑栓塞的发生。

房颤是指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

可表现为心慌,气促,乏力等症状,心跳强弱不一。

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必须干预治疗,否则会逐渐加重难以转复,而且会发生脑栓塞并发症,其实房颤的危害主要是心功能不全和脑栓塞而致残预防发作效果最好的就是氨碘酮,应该长期应用,药物效果不好可以考虑射频手术,但有一半左右的病人不能一次成功,需要二次手术。

病因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常见的原因有饮酒、外科手术、体力劳动、情绪激动、低钾等。

与房颤相关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常见的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也可引起房颤。

分类房颤分类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心房颤动健康宣教

心房颤动健康宣教

谢谢
AF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脑卒中等严 重并发症。
AF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等方法,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心房颤动的分类
✓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 时间短,可自行终止
✓ 持续性心房颤动:发作时 间较长,需要药物或电击 治疗才能终止
12
34
✓ 永久性心房颤动:无法恢
✓ 孤立性心房颤动:发作
手术治疗
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心房组织, 01 达到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
冷冻消融术:通过冷冻技术破坏心房组织, 02 达到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
左心耳封堵术:通过封堵左心耳,预防血 03 栓形成,达到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
外科手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或修复病
04
变的心房组织,达到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
心房颤动的康复 护理
复至正常心律,需要长期
时间短,无明显症状,
药物治疗或植入起搏器
无需特殊治疗
心房颤动的危害
1
增加中风风险: 心房颤动患者中 风风险比正常人
高5倍
3
影响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患者容 易出现疲劳、呼 吸困难等症状,
影响生活质量
2
心衰风险增加: 心房颤动患者心 衰风险比正常人
高3倍
4
增加医疗费用: 心房颤动患者需 要长期服药,增 加医疗费用支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 解血脂、血糖等指标
C
B
定期测量血压,控制高 血压
D
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保持 血压稳定,避免剧
烈波动
控制体重:保持体 重稳定,避免肥胖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颤动性心搏。

当颤动发生时,心房的肌肉不会收缩,而是收后无力地抖动。

它可以是心排血量减少时引起的窦性心律失常,也可以是由心肌损伤、先天性心脏病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非窦性心律失常。

它会带来左心室负荷增加而引起的收缩压升高和/或舒张压降低,从而影响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血液在心室中的流动。

它可以反复发作,或发作时间比较长。

心房颤动可以细分为窦性心房颤动和非窦性心房颤动。

窦性心房颤动是由窦性心律不齐引起的,心室的肌肉细胞突然停止收缩而抖动。

而非窦性心房颤动是由非窦性心律不齐引起的,由于心肌损伤、先天性心脏病或不明原因,心房细胞同时收缩,并且收缩时间较长,较短暂停或无暂停。

心房颤动的症状是发生时会有搏动感,可能伴有心悸、乏力、出汗等症状。

长期发作可能会限制心脏血流量,导致心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临床检查中通常可以发现心房律动音改变。

心房颤动的诊断大多局限于实验室检查,其中包括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超声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出心房网络和心室网络的活动情况,可以评估心房颤动的存在及其严重性。

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脂水平,超声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形态和功能改变,可能存在的心脏病变以及心肌损伤。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电治疗、外科治疗及调节治疗等。

其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控制心房颤动的发作以及减轻症状。

心电治疗通过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的消除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症状。

外科治疗包括心房结扎、植入心外膜电凝分流装置和心脏起搏器等。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采用调节治疗(如膳食调节、心理调节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颤动性心搏。

但它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多种治疗方法得到有效治疗。

因此,一旦发现心房颤动,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心脏病发展,保护心脏健康。

【科普】心房颤动的常识

【科普】心房颤动的常识

【科普】心房颤动的常识2014-04-03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作者: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姚焰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下面针对患者最关心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希望对广大患者有帮助。

1,为什么会得房颤?房颤说到底是心房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纤维化而产生了异常的电活动,而且,由于解剖特点,使得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左房。

一般房颤的发生大多经历了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房速-房扑-阵发房颤-持续房颤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的进展快慢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需要数十年,有人在很短时间之内即可达到持续性房颤阶段。

总体而言,只要活得足够长寿,人人都有得房颤的可能。

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变异、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长期饮酒、过度劳累、抽烟等也是常见原因。

一些患者会在较年轻的阶段就发作,最年轻的甚至10来岁即发生,一般来说,发病越早,和基因变异的关系越大。

近年来,长期酗酒引起的房颤越来越多,这一类型房颤比较难治。

临床上大多数房颤患者往往找不到一个单一明确的原因,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特发性房颤。

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之后早期有些病人会出现房颤,不过,这种房颤往往是心脏手术引起的,过后可能会消失很长时间不再发作。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姚焰2,房颤都有哪些症状?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是心慌心跳,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

部分人会多尿,之后因低钾而较长时间自觉乏力。

但这些症状变化较大,很多人往往这次发作有症状,下次又似乎不明显,甚至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只是在例行体检或者因为别的病就诊才偶然发现房颤的。

房颤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是平常心跳偏慢,但房颤发作时则比较快,我们称之为慢快综合症,也有部分患者平常心跳基本正常但房颤发作又转正常的时候出现心脏停跳几秒,甚至导致晕倒或者眼前发黑。

其原因在于心房有左右两个,右心房上长着负责正常心跳的窦房结,如果右房有纤维化病变,就导致窦房结功能降低,出现窦缓或者窦性停搏,而左房的纤维化病变就会导致房速、房扑房颤等。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但是心室率(心率)仍然可以达到100~160次/分,这比正常窦性心率快,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

患者常有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表现。

阵发性房颤是指能在7天内自己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房颤的持续时间<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或者医生和患者已经接受房颤持续存在不打算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当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并考虑转复窦性心律(如拟行射频消融手术)时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

房颤的分类
初发房颤
首次出现或首次诊断的房颤,不论其持续时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阵发性房颤
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48小时。

持续性房颤
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永久性房颤
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者医生和患者已经接受房颤持续存在不打算转复为窦性心律。

长期持续性房颤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并考虑转复窦性心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心房颤动的常识2014-04-03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作者: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姚焰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下面针对患者最关心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希望对广大患者有帮助。

1,为什么会得房颤?房颤说到底是心房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纤维化而产生了异常的电活动,而且,由于解剖特点,使得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左房。

一般房颤的发生大多经历了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房速-房扑-阵发房颤-持续房颤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的进展快慢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需要数十年,有人在很短时间之内即可达到持续性房颤阶段。

总体而言,只要活得足够长寿,人人都有得房颤的可能。

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变异、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长期饮酒、过度劳累、抽烟等也是常见原因。

一些患者会在较年轻的阶段就发作,最年轻的甚至10来岁即发生,一般来说,发病越早,和基因变异的关系越大。

近年来,长期酗酒引起的房颤越来越多,这一类型房颤比较难治。

临床上大多数房颤患者往往找不到一个单一明确的原因,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特发性房颤。

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之后早期有些病人会出现房颤,不过,这种房颤往往是心脏手术引起的,过后可能会消失很长时间不再发作。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姚焰2,房颤都有哪些症状?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是心慌心跳,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

部分人会多尿,之后因低钾而较长时间自觉乏力。

但这些症状变化较大,很多人往往这次发作有症状,下次又似乎不明显,甚至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只是在例行体检或者因为别的病就诊才偶然发现房颤的。

房颤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是平常心跳偏慢,但房颤发作时则比较快,我们称之为慢快综合症,也有部分患者平常心跳基本正常但房颤发作又转正常的时候出现心脏停跳几秒,甚至导致晕倒或者眼前发黑。

其原因在于心房有左右两个,右心房上长着负责正常心跳的窦房结,如果右房有纤维化病变,就导致窦房结功能降低,出现窦缓或者窦性停搏,而左房的纤维化病变就会导致房速、房扑房颤等。

多数患者的房颤在劳累、饮酒之后以及夜间容易发作,但这种发作模式一般不固定,对诊断治疗也不重要。

有的病人以为发病的诱因和规律性很重要,其实对于治疗没有太大意义。

房颤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导致脑梗塞,也叫中风,少数人也可能引起心衰,喘不上气、躺不平、脚肿,等等,临床上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症状,是因为体检时才偶然发现房颤,这称为无症状性房颤。

某种意义上说,无症状性房颤可能比有症状的房颤更危险,因为无症状就不会及时治疗,那么发生中风或者心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不少患者都是发生脑梗塞以后才发现房颤的,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一些患者可能因此死亡。

3,房颤怎么诊断?房颤的诊断非常容易,只要在发作时做普通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捕捉到即可确诊,无需特殊检查。

但可以做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血液化验等了解是否合并其他情况。

如果房颤不需要用药就自己时发时停,称为阵发房颤,如果发作起来不用药就无法终止甚至用药也无效,就称之为持续性房颤。

持续时间长甚至药物加电复律也无法转复,就被称为永久性房颤。

4,得了房颤用什么药物治疗?房颤的治疗是个较棘手的问题。

首先,应该尝试药物控制。

具体怎么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药物。

不过,必须清楚的是,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根除房颤,除非是少数因为甲亢或者、预激综合症、心脏手术后早期等原因引起的房颤,可能在这些情况解除之后不再发作。

不过,药物确实可能使得某些别人在相当长的时间不发作或者几乎不发作。

但房颤病灶仍然存在,而且会继续发展,迟早可能再发病。

所以,对于房颤来说,用药等于是“维稳”,有些症状较轻、发生中风的危险不高、发作较少或者高龄、身体虚弱、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以及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如果已经发生过脑梗塞或者医生评估脑梗塞风险比较高、发作时症状比较明显而对生活和精神上带来比较大的压力、相对比较年轻或者因为房颤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等,这些患者就可以考虑导管消融,争取根治房颤。

5,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怎么回事?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近10多年得到普及的技术。

总体上来说是安全、微创的介入治疗。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治疗的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它是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送入心脏内,对引起房颤的病变进行破坏,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的术式几经演变,目前以肺静脉大环隔离为主流,但也越来越发现其弊端,主要是成功率难以突破瓶颈,而且远期效果更差。

对于阵发性房颤,一般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有些患者可能发病不久心房病变就已经很严重。

远期来看,目前主流的肺静脉隔离术的效果并不特别令人满意,特别是持续性房颤,如果做一次消融手术的话,目前国外报道5年以上成功率在15-50%之间,而且,前者更加可信。

我们使用特殊技术进行的线性消融远期成功率居国际领先,但对于持续性房颤,一次手术5年后完全治愈的也只接近50%,其他患者只能达到改善。

另外还有碎裂电位和局灶消融等术式,虽然各有优劣,也都存在成功率难以进一步突破的困境。

一是因为目前的肺静脉隔离术治疗范围比较局限,随着病情发展,会有新的病灶发生。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使用的消融导管难以形成安全的彻底的损伤。

总体来说,发现得越早、左房越小、合并其他病越少的患者手术效果越好。

一般阵发性房颤做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在高水平的中心可以达到80%左右,但持续性房颤最多就是60%左右,多数中心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房颤消融对医生的手上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过分追求效果,可能导致手术中发生危险,严重的可能导致中风甚至死亡。

尤其是年龄大、左房大、身体虚弱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但成功率较低。

如果注意偏重手术安全,消融效果又会打折扣。

因此,先后出现了超声消融、激光消融、微波消融等等方式,但都被淘汰。

目前只有冷冻球囊消融有少量应用,但其疗效和安全性相较于射频消融并无优越性,只适用于那些比较早期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而且对心房结构有一定要求。

近年来出现了内外科结合消融模式,这是我们阜外医院和欧洲个别医院率先实行的模式。

所谓内外科联合消融,是指绝大多数符合条件的患者先在内科通过穿刺血管的方法进行心内膜消融,术后一般至少观察3月,如果不再发作或者基本不再发作,就属于治疗成功,观察或者服药观察即可。

如果导管消融三月之后仍然频繁发作,甚至部分患者变成顽固的左房房扑或房速,就需要再次消融。

此时就可以考虑选择外科,通过胸腔镜微创在心外膜消融,这样就实现了“内-外两面夹击”,效果一般比再次内膜消融要好,而且伤口也不大。

反过来,有些患者由于合并一些特殊情况,只能进行外科消融或者最好先到外科消融,如果复发,再到内科消融。

阜外医院一病区姚焰(内科)教授和八病区郑哲教授(外科)的团队联合推行此种国际先进的房颤消融模式数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率可达90%以上。

当然,如果患者对外科手术有顾虑,仍然可以再次内科内膜消融。

消融多次的患者并不罕见。

总体来说,反复消融是安全的,成功率也能逐步提高,但经过5-7次消融的病例国内外都有报告。

这一方面说明房颤病变的顽固性比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手术安全性比较好。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房颤消融的费用比较高,所以,反复消融确实成为患者较重的负担。

那为什么必须消融呢?其实,并非得了房颤就必须消融。

由于经济等因素,绝大多数房颤还是使用药物保守治疗。

具体哪些患者适合消融,以及具体怎么消融,需要到医院就诊后由医生综合判断并将利弊告知患者,及时医生判断患者应该手术并且身体情况可以耐受手术,也还需要患者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其他因素决定到底做不做以及什么时候做。

6,起搏器能否治疗房颤?不能。

起搏器是通过监测心跳,发现心跳过缓时就给心脏一个电信号让它跳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种仪器。

以往曾经探索过特殊起搏减少房颤发作,最终被认为收效甚微。

房颤患者心律是不规律的,但绝大多数都偏快,或者总体平均下来在正常范围,所以不需要起搏器。

少数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只能选择药物控制房颤,有些人服药后出现几秒以上的心跳停止跳动,这种情况有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以“保驾”,但也要慎重,因为通过停药或者调整剂量,很可能就不需要安装起搏器了。

对于那些平常心率偏慢,房颤发作时心跳又比较快(往往每分钟超过120次)的慢快型综合症患者,有两种治疗选择:一种是植入起搏器然后口服药物控制房颤,这一般适于年龄比较大、体质比较差或者房颤已经比较晚期的患者;另一种是消融治疗,我们的疗法一般是在消融时一并对左房自主神经进行干预,多年来观察发现多数患者术后平时心率从过缓变为正常,而房颤也治愈或者基本不再发作,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必须指出,部分患者的房颤并不那么容易根除。

另外,对于那些房颤发作终止后心跳停跳导致晕厥的患者,理论上最好也是通过消融治疗房颤即可一举两得,否则就只能植入起搏器来防止晕倒,但起搏器不能治疗或者预防房颤。

7,房颤消融之后需要注意什么事项?消融治疗房颤并非一劳永逸。

因此,患者需要先耐心观察至少3个月,头3个月内复发属于常见情况,往往需要药物辅助。

具体事项医生应该会在出院时给您详细的书面指导。

3个月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消融。

当然,有些患者是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发作,需要医生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以及何时再次消融。

如果是做了肺静脉隔离术的患者,早期半月应该吃稀软的食物以避免严重的食管左房瘘,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发烧、晕厥和偏瘫,虽然发生率很低但非常凶险,一旦出现需要立刻与做消融手术的医生联系。

有些患者可能在消融后感觉胸闷气短,特别是活动后,绝大多数在半年到1年后缓解。

8,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行导管消融,只能药物治疗房颤,需要注意什么?目前由于房颤消融费用高,效果并不特别理想,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接受保守治疗。

这就需要到正规医院按照规范的指南进行。

最重要的是防止脑梗塞发作,这需要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后给予打分,根据评分判断发生脑梗塞/也就是中风的风险究竟有多高,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另外,心率过快的患者需要服药控制心率,使其不会因为长时间过快影响心脏功能。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平均每分钟不应该超过120次,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即使超过120次一般持续几个月也是可以耐受的,不必过度紧张,建议及时找医生调整药物或者判断是否需要消融手术。

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来源:好大夫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