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的表现形式及其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利润率与资金回报率

利润率与资金回报率
基金资产净值
资产的净值是在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单位基金资产净值,即每一基金单位代表的基金资产的净值。
单位基金资产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单位总数
其中,总资产指基金拥有的所有资产,包括股票、债券、银行存款和其他有价证券等;总负债指基金运作及融资时所形成的负债,包括应付给他人的各项费用、应付资金利息等;基金单位总数是指当时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的总量。 按照公允价格计算基金资产的过程就是基金的估值,这是计算单位基金资产净值的关键。由于基金所拥有的股票、债券等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变动的,所以必须于每个交易日对单位基金资产净值重新计算。封闭式基金净值每周至少公告一次,开放式基金每个交易日都公告净值。 估值方法十分重要。
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反之,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加快,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提高年利润率。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同方向变化。
例如2
某只开放式基金上年末的单位净值为1元,本年末的单位净值为1.05元,则该基金在本年度的总回报为5%,计算方法为(1.05-1)/1=5%。这一计算并没有考虑基金的分红情况和费用(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由于费用因素比较复杂,本文仅对考虑基金分红的总回报作进一步分析。 基金通常会把已经实现的收益向投资人进行分配。分红的基础为"基金净收益",即基金的收入回报和通过卖出证券实现的资本回报,减去依法可以在基金收益中扣除的费用后的余额。按照目前有关规定,分红有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基金投资要有已实现的净收益,二是分红比例在一年中不得低于已实现净收益的90%。 对于分红方式,投资人有两种选择,一是分配现金;二是再投资,即将分得的收益再投资于基金,并折算成相应数量的基金单位。 分红后,单位基金资产净值会下降。假设分红前单位净值1.06元,单位分红金额0.05元,则分红后单位净值降至1.01元。 考虑了分红因素后,我们再来计算总回报。总回报=(Ne÷Nb)×(1+D1÷N1)×(1+D2÷N2)×……×(1+Dn÷Nn)-1 其中:Ne和Nb分别为期末和期初单位资产净值;D1、D2、Dn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n次单位分红金额;N1、N2、Nn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n次分红后单位净值。 以前文所举例子,如果该基金在本年度进行了两次分红,第一次分红前的单位净值为1.06元,每基金单位分红0.05元,分红后单位净值1.01元;第二次分红前的单位净值为1.08元,每基金单位分红0.06元,分红后单位净值1.02元。 总回报=(1.05÷1)×(1+0.05÷1.01)×(1+0.06÷1.02)-1=16.68%

如何使用百分比进行加减运算

如何使用百分比进行加减运算

如何使用百分比进行加减运算使用百分比进行加减运算是数学中的一项基础技能,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无论是在商务领域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需要进行百分比加减运算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百分比进行加减运算,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一、百分比的定义与计算方法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百分比的定义:百分比是指把一个数表示为百分数的形式,即以百分之一作为基数,用百分号“%”表示。

百分数可以将一个数表示为几十分之几或几百分之几。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计算方法:1. 百分数的加减法:当百分数加减整数时,可以将整数转化为百分数,然后按照加减法的规则进行运算。

例如:计算35% + 20,可以将20转化为百分数,即20%。

然后按照百分数的加法规则进行计算。

2. 百分数的乘法与除法:百分数的乘法是指将一个数与一个百分数相乘,可以转化为将这个数乘以百分数的百分之一。

例如:计算75%的9倍,可以将9转化为百分数的形式,即900%。

然后按照百分数的乘法规则进行计算。

百分数的除法是指将一个数除以一个百分数,可以转化为将这个数除以百分数的百分之一。

例如:计算120除以20%,可以将20%转化为百分数的形式,即20。

然后按照百分数的除法规则进行计算。

二、使用百分比进行加减运算的实际应用1. 商务中的折扣计算在商业领域,折扣计算是一种常见的使用百分比进行加减运算的实际应用。

商家通常会对商品进行折扣促销,顾客需要计算折扣后的实际价格。

例如,一件原价100元的商品打7折,我们需要计算出打折后的价格。

可采用如下计算方法:打折后的价格 = 原价 ×折扣百分数打折后的价格 = 100元 × 70% = 70元2. 财务中的利润率计算在财务分析中,利润率是指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利润率计算需要使用百分比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某企业的净利润为100万元,销售收入为500万元,我们需要计算出该企业的利润率。

可采用如下计算方法:利润率 = 净利润 ÷销售收入 × 100%利润率 = 100万元 ÷ 500万元 × 100% = 20%3. 环境中的增减百分比计算在环境监测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指标的增减百分比,以评估环境变化的幅度。

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利润率的计算方法利润率是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每一单位销售额中所获得的利润占比。

计算利润率的方法有多种,通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利润率计算方法。

1. 毛利率。

毛利率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毛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毛利率 =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 100%。

其中,销售成本包括直接与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生产人工、制造费用等。

毛利率是衡量产品生产和销售效益的重要指标,能够帮助企业了解产品生产的盈利能力。

2. 净利率。

净利率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净利率 = 净利润 / 销售收入× 100%。

净利润是指企业在扣除各种费用和税后所获得的利润,它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实际盈利能力。

净利率是衡量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够帮助企业了解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

3.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营业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 / 销售收入× 100%。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扣除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后所获得的利润,它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盈利能力。

营业利润率能够帮助企业了解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4. 总资产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利润与资产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利润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 100%。

总资产利润率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资产运营的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总资产利润率的计算,企业可以评估资产的盈利能力,从而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5. 净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利润与净资产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净资产利润率 = 净利润 / 净资产× 100%。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部门内 部的竞

指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之间为获得有利的产、销条 件和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一般通过提 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导致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的形成。
部门之 间的竞

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和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 一般通过资本转移来实现。 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托.约.登宁
提高利润率是经营者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重要途径。
4、影响和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剩余价值率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 与剩余价值率通常成正比例变化。 m’=m/v ,m ,p’=m/(c+v)
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 的条件下,部门的利润率与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 呈反方向变化。 c/v ,v ,m , p’=m/(c+v)
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商品价值的转化形
式,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
2、区别:与商品价值相比
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 有直接联系。
量:生产价格和商品价值经常不 一致。
W= c+v+m = k+m = k+p k+p =生产价格
3、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 起作用。
纯粹同商品买卖行 为相联系的费用 (与价值相关)
生产性 流通费用
包装、保管和运 输工人的劳动
商品 价值量
纯粹流通费用
广告费、办公费、 商业店员工资
m
价商成值品本量
商业资本增加投入50纯粹流通费用,这时可分配的 剩余价值为:180-50(纯粹流通费用补偿)=130
P`=(180-50) /(900+100+50)=12·38%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表现形式有哪些?【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表现形式有哪些?【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表现形式有哪些?【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 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利润率又分 为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有不同的计算公司,下文将会详细介绍利 润率的计算公式和五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利润率计算公式 利润÷收入(营收)×100%=利润率 利润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 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②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 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③产值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 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投资收益(-投资损 失)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之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之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之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生产成本资本主义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W=c+v+m。

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因而商品的价值构成就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用k代表生产成本,k=c+v,则商品价值W=c+v+m,就变为W=k+m。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对资本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盈亏的界限。

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一个条件。

生产成本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生产成本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资本耗费的产物,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源泉的真相就被抹煞掉了,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所以,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品价值的公式就表示为:W=k+p。

利润和剩余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它们同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数量也同样大小。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则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更加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利润率的形成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

利润率=剩余价值/预付总资本,p′=m/(c+v)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有明显区别:二者表现不同的经济关系。

二者数量不同。

第三,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是就整个生产部门而言,不是指个别企业来说的。

利润、平均利润

利润、平均利润
利润、平均利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利润与平均利润
1.资本主义商品的成本价格 商品价值=c+v+m。
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中耗费的只有不变资本c 和可变资本v,所以在资本家的观念中,生产 的耗费只有c+v。
生产价格的形成
商品价值 W = c+v+m =K+m =K+P
生产价格 = K + P
8.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
(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市场价格就不再是 以商品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2)生产价格形成后,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只是价值 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90
10
100 %
10
1202%0
110
总额
300
60
6.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 资本× 100%。
P M C 10% 0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PCP
7.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同时,商品价值就转化
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纺织
c+v
工业
生产80价格20
=
100%
K+
— 20
—P
机械
工业
90
10 100% 10
20 120 20 112100
总额
300
60 60
生产 部门
食品 工业 纺织 工业 机械 工业
商品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

资产评估实务(二)经济利润折现模型、收益界定知识点

资产评估实务(二)经济利润折现模型、收益界定知识点

经济利润折现模型例题和注意事项(二)经济利润折现模型的详细形式依据经济利润的含义,假如公司的投资回报率等于加权均匀资本成本,则公司获取的利润恰巧等于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投资者希望的酬劳。

1.基本公式IC0----评估基准日投入资本2.基本公式的演化(1)资本化公式当经济利润稳固增加时,增加率为 g;【例 3-5】以表 3- 3 中的公司 A 为例,在假定公司 A 所列已知条件系展望期第 1 年的数据期初投入资本中债务资本4000 万元,股东权益资本8000 万元,经济利润540 万元,加权均匀资本成本率 9.5%、第 1 年此后公司经济利润呈等比级数增加且增加率为 2%、公司利润年期无穷等前提下,采纳经济利润折现模型的资本化公式计算的公司 A 的整体价值以下:(2)两阶段模型【例 3-6】现需对 A 公司于 2016 年 12 月 31 日的公司价值进行评估。

已知条件为:评估基准日的债务资本为 2000 万元,权益资本为 7400 万元,债务资本回报率为 5%,权益资本回报率为 10%,公司所得税税率为 25%;展望期为 4 年;将来第 5 年此后进入永续期,永续期的经济利润永续增加率为 3%;展望期第 1 年至第 4 年的年终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和当年净利润水平如表 3-4 所示。

【本例前提】永续期投入资本回报率=展望期最后一期投入资本回报率。

表 3-4展望期有关数据单位:万元项目基期展望期第 1 年展望期第 2 年展望期第 3 年展望期第 4 年债务资本①2000权益资本②7400净利润鉴于上述已知条件,采纳经济利润折现模型的两阶段模型对该公司进行评估的过程和结果如表 3- 5- 1 所示。

表 3- 5- 1 评估的过程和结果单位:万元展望期第展望期第展望期第展望期第项目基期1年2年3年4年期末投入资本③=①+②9400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税后利息④经济利润=期初投入资本╳(投入资本回报率-⑤)加权均匀资本成本( WACC)(%)⑤折现系数经济利润的折现值项目金额永续价值公司整体价值股东所有权益价值永续期第一年的经济利润=期初投入资本×(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均匀资本成本)=展望期第 4 年的期末投入资本×(第 4 年投入资本回报率- 8.71%)=10630 ×(- 8.71%)=194.90 (万元)永续价值=0.7221 ×(8.71%-3%)=2464.73 (万元)对于经济利润简化表格计算过程以下表:表 3- 5- 2 经济利润数据单位:万元展望期第 1展望期第 2展望期第 3展望期第 4项目年年年年权益资本成本=②× 10%(期初740723722805数)经济利润=净利润-股权成本60120150200【提示】对于永续价值的含义此公式含义是永续期流量折到展望期最后一期时点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率的表现形式及其计算方法
——2013年新课标文综Ⅰ卷第13题引发的思考
孙恒振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文综Ⅰ卷第13题是一道计算利润率变化的试题,该题及答案如下:
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

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

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

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答案A
对于该题的答案,一线教师争议颇多,争议焦点是:这个答案唯一吗?
一.利润率的表现形式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利润率是剩余价值额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第5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企业的利润率公式为
高中政治教材没有“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尽管我们知道“剩余价值”的大小大致相当于企业的利润的大小,可是“剩余价值理论”是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试题涉及的是我国企业的利润率,再加上现行高中教材没有编排剩余价值的内容,因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马克思的定义对于解答该题是没有帮助的。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有公有制企业也有私有制企业,公有制企业的利润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是不能等同的)。

在我国的会计学专业的教材中,有关于“利润”计算的详细介绍,但是对“利润率”大多数只有简单的介绍,如《2012初级会计务实教材》(财务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年版)介绍的“毛利率法”的计算公式: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这里的“毛利率”就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利润率”,当然这只是利润率的表现形式之一,利润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

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2.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

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3.产值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4.资金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

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5.净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

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

从试题提供的条件来看,该题也只适合于第1和第2种形式,与后面的三种形式无关,因为试题中只有成本与销售价格。

2013年全国卷第13题的选项A和B分别就是按照这两种形式计算得出的:
(1)该题的答案A是按“成本利润率”来计算的,即
24×6.32÷144×100%-24×6.27÷144×100%≈0.83%
(2)而按照销售利润率计算,答案则是B,即
(24×6.32-144)÷(24×6.32)×100%-(24×6.27-144)÷(24×6.27)×100%≈0.76% 也就是说,如果该题要求的是计算“成本利润率”,答案为A,如果要求的是计算“销售利润率”。

答案则为B,两个答案都是成立的,因为该题的设问没有说明是计算哪种利率率的变化。

二.官方媒体通常采用哪种利润率的表现形式
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计算自己的利润率,是不是他们习惯上都默认“成本利润率”就是“利润率”呢?
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每季度都发布企业的利润率变化数据, 2013年5月7日发布的《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1.4%》,相关数据为:“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19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2.22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6%……”在该信息的“附注”中,对各项指标做了解释,下面是其中的两条: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净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很明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利润率”属于“销售利润率”,而不是命题者提供的答案“成本利润率”。

这就可以看出,官方也没有默认“利润率”就一定是“成本利润率”。

结论:在高中政治教材没有涉及利润率的相关知识的情况下,考查学生的的计算利润率的能力是本身就是欠妥的。

2013年新课标文综卷第13题在没有说明是计算哪种利润率的前提下,让考生计算企业的利润率必然导致答案的不唯一,应该说是不严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