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课件第十章生物多样性下

合集下载

336编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课件pdf

336编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课件pdf

01生物学基础知识Chapter0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020304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内液。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结构与功能02030401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生物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由遗传物质决定。

变异是指生物性状在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也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生物进化与分类A B C D0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Chapter生物多样性概念及意义生物多样性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科学研究、提供生物资源等。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01生态系统的结构02生态系统的功能03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基因库加强教育和宣传03植物生理生态及应用Chapter呼吸作用的过程与类型介绍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等,阐述呼吸作用的类型和特点。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的相互联系和平衡,探讨环境因素对两者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机理磷酸化等过程,探讨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植物水分代谢与矿质营养植物水分代谢的过程与机理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转运植物水分代谢与矿质营养的关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与作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技术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合成与代谢04动物生理生态及应用Chapter动物消化、呼吸与循环系统动物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消化液分泌和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2024版普通生物学陈阅增课件

2024版普通生物学陈阅增课件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课件目录CONTENCT •生物学概述•细胞与遗传•生物多样性•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基础•生物与环境01生物学概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研究对象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育和演化等方面。

意义生物学对于人类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发展历史生物学经历了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漫长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现状现代生物学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人类健康、农业、环保等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方法生物学采用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揭示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学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如基因编辑、高通量测序、显微成像等,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02细胞与遗传01020304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骨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包含各种细胞器和溶酶体,进行细胞代谢和物质合成。

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

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和物质运输。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种后代中的分离呈现出一定的比例。

自由组合定律不同对基因在杂种后代中的组合是自由的,互不干扰。

连锁与交换定律某些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存在连锁现象,但也会发生交换。

转录翻译基因调控表观遗传学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以DNA 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包括启动、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

以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包括转录前调控、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次,确保基因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表达。

研究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不涉及DNA 序列的改变。

03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与意义物种多样性的定义01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1959美国魏泰克(Whitaker)五界:⑴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

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

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⑵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

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⑶真菌界:真菌,包括藻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

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无根、茎、叶的分化。

营腐生和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

分子生物学阶段:①蛋白质分子结构、酶的性质、DNA双螺旋结构;②DNA —RNA—Protein中心法则;③基因的组成、表达、遗传、标记、分离、提取、转导、沉默、缺失、突变、跳动、序列测定等等;④人体基因组计划;⑤克隆技术、胚胎移植、干细胞研究等;⑥生物学与三大难题,未来的生物学将是数理化天地生等的大综合科学。

电子传递粒(ETP):线粒体内膜及其所形成的嵴的内表面上,均匀地排布有形似大头针状的结构,称为电子传递粒(ETP),ETP含有ATP酶,能催化ATP的合成。

内质网(ER):是由膜围成的扁平的囊、槽、池或管,并形成相互沟通的网状系统。

在ER腔内充满了液状基质。

功能:①具有制造、包装和运输代谢产物的作用。

rER能合成蛋白质和脂类,合成的物质可能经ER运到sER,再由sER形成小泡,运输到高尔其体中,然后分泌到细胞外。

②ER是许多细胞器的来源。

如液泡、高尔基体、圆球体及微体都可能是由ER特化或分离出的小泡而来。

③内质网分隔细胞成许多小室,使各种不同的结构隔开,能分别地进行着不同的生化反应。

高尔基体:是一叠由平滑的单位膜围成的囊组成,囊作扁平圆形,边缘膨大且具穿孔。

每一个囊称为潴泡或槽库,从囊的边缘可分离出许多小泡—高尔基小泡,它们可转移到胞基质中,和其他小泡融合,也可和质膜结合。

高尔基体在来源上和ER有密切的关系。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3版课后思考题(完整版)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3版课后思考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2、为什么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4、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5、三叶草—蝴蝶—蜻蜓—蛙—蛇—鹰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链,但其中没有分解者,试将分解者以适当方式加到这个食物链中。

6、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7、怎样理解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动?8、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1、动物是由于氧气(O2)氧化糖(C6H12O6)产生CO2和H20获得能量。

假设你想知道所产生的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还是氧气,试设计一个用180作为示踪原子的实验来回答你的问题。

2、有人说:“不必担心工农业所产生的化学废料会污染环境,因为组成这些废料的原子本来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你如何驳斥此种论调?3、兔子吃的草中有叶黄素,但叶黄素仅在兔子的脂肪中积累而不在肌肉中积累。

发生这种选择性积累的原因在于这种色素的什么特性?4、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胃中没有。

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所有的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5、有一种由9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用3种不同的酶将此多肽消化后,得到下列5个片段(N代表多肽的氨基酸):丙一亮一天冬一酪一撷一亮酪一撷一亮N一甘一脯一亮天冬一酪一撷一亮N一甘一脯一亮一丙一亮试推测此多肽的一级结构。

第三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1、为什么低等动物不能单纯靠细胞体积的膨大而进化为高等动物?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何在?3、植物一般不能运动,其细胞的结构如何适应于这种特性?4、动物能够运动,其细胞结构如何适应于这种特性?5、细胞器的出现和分工与生物由简单进化到复杂有什么关系?6、动、植物细胞的质膜在成分和功能上基本相同,其生物学意义何在?7、最近发现了食欲肽(orexin ),一种似乎能调节任何动物食欲的信号分子。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引言普通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基本原理和现象的学科。

它涵盖了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态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以陈阅增教授的普通生物学课程为基础,对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和解释。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陈阅增教授在课程中详细讲解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起到了细胞和外界环境之间的隔离作用,同时也是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

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液体基质,其中包含了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细胞核是细胞中的控制中心,其中含有DNA,负责维持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细胞的正常功能。

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陈阅增教授在课程中详细解释了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

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将自己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这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和遗传物质的传递实现的。

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的变异和演化过程。

进化的主要动力是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原则。

生态与环境生态与环境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陈阅增教授在课程中重点讲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种群是具有相同物种的个体组成的群体,而生物群落是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群体。

陈阅增教授还介绍了生态位的概念,它指的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的地位和角色。

此外,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结论陈阅增教授的普通生物学课程涵盖了生物学的多个方面,从细胞结构与功能到遗传与进化、再到生态与环境。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物的多样性。

我们也能够理解生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

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以上就是关于陈阅增教授普通生物学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篇文档能为对生物学感兴趣的读者们提供一个基础的了解和入门的指导。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课件第十章生物多样性下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课件第十章生物多样性下

5)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6)呼吸系统包括鼻、口腔、喉气管室和一
对囊状的肺脏,以吞咽式呼吸,皮肤辅 助呼吸。
7)循环系统由一心房一心室变为二心房一
心室的不完全的双循环。
8)中肾为排泄器官,大脑为原脑皮,眼有
能活动的眼睑、瞬膜和泪腺。
2、两栖动物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原始性):
1)两栖动物繁殖和幼体发育仍旧必须在淡水
针鱼 Hemirhamphus kurumeus
长江鲟 Acipenser dabryanus
(3) 两栖纲 Amphibia
• 两栖纲是一类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 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动物 陆生动物转变的过渡类型 • 水生 • 温度、湿度、地理障碍等环境因素对两栖动物 发展及其分布存在严格限制作用 • 两栖纲区别所有陆栖脊椎动物基本特征是繁殖 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淡水中进行。
1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特征:
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分布广,淡水、海水、潮湿土壤中; 由单个细胞构成,细胞结构完整; 能独立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代表动物:眼虫、草履虫、变形虫、 团藻
(纤毛纲)
(调节水分平衡)
(肉足纲)
外质
内质 伸缩泡
2 多孔动物门 Porifera
又称海绵动物门 体形结构特征:
第十章 生物多样性-2
五、五彩缤纷的动物界
根据动物细胞数量及分类、体型、胚 层、体腔、体节、附肢、内脏器官的布局和 特点等,将动物界分为33门
• 动物界的主要门类和进化关系
原 口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
脊椎动物
原索动物
后 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课件讲义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课件讲义

普通生物学(General Biology)《普通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本质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揽了生命的各个方面,这些知识可能是比较“古老”的,也可能是比较新的科学成果但具有普遍的规律性。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

绪论•1 生命的特征(重点)•2 生物学的发展概况•3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重点)•4 生物学的分科•5 生物学的发展趋向(重点)•1 生命的特征•地球上生物体种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

虽然它们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方式,但它们都是由细胞作为统一的基本结构单位。

•1.1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从元素成分来看,构成生物体的元素都是普遍存在于无机界的C、H、O、N、P、S、Ca等元素,并不存在特殊的生命所特有的元素。

•从分子成分来看,各种生物体除含有多种无机化合物外,还含有蛋白质、核酸、脂、糖、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

•1.2 严整有序的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内的各结构单元(细胞器)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在细胞这一层次之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

它们的协调活动构成了复杂的生命系统。

•1.3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及其相伴随能量转移的过程。

•同化作用:生物体从外界摄取简单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变为构成自身的复杂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也称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而生物体把自身的复杂物质分解成简单物质排出体外,并伴随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称为分解代谢。

•1.4 生长发育•生长:通常是指生物从小到大的过程,这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结果。

•发育:是指生物体从受精卵(合子)到个体各部结构全部建成,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

•1.5 繁殖与遗传•当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这一现象叫繁殖。

•繁殖所产生的后代,通常都与亲代相似,这一现象叫遗传,但是后代与亲代之间总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叫变异。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教案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教案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教案第一章绪论1.1 生物学的定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2 生物学的意义和应用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第二章生物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核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2 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2.3 细胞的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细胞代谢过程的原理和意义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3.1 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系统五界分类系统和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3.2 原核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原核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包括细菌和蓝藻等3.3 真核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和特点第四章生物的进化4.1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进化原理的介绍4.2 进化的证据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等进化的证据和理论4.3 人类的进化人类起源、演化和人类智力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第五章生物的形态和结构5.1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比较5.2 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器官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包括动物的器官和植物的器官5.3 生物的生殖结构动物的生殖器官和植物的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六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6.1 生物的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生物体的生长过程6.2 生物的发育生物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第七章生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7.1 生物的营养需求生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等营养物质的需求7.2 光合作用和光能转化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能转化的机制7.3 呼吸作用和能量转化呼吸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化的机制第八章生物的调节和协调8.1 生物的神经调节神经细胞和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调节的过程8.2 生物的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作用,内分泌调节的过程8.3 生物的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的作用第九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9.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学规律和基因的分离和重组9.2 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和调控9.3 生物的变异和突变生物的变异和突变对物种演化的影响第十章生物的生态系统10.1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10.2 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群落中的物种组成结构,以及物种间的相互作用10.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机制结语本教案详细介绍了普通生物学的全部内容,从细胞的基本结构到生物的多样性、进化、形态和结构、生长和发育、代谢和能量转化、调节和协调、遗传和变异,最后到生态系统的研究,全面展现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动物
印度光 缨虫, 多毛纲
旋鳃虫(多毛纲)
原管 虫(多 毛纲)
7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主要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身体可分为头部、足部和内脏团 2、外套膜(包裹内脏团) 外层:分泌物形成贝壳 内层:具纤毛,完成呼吸、排泄、摄食 3、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分角质层、壳层、珍珠
8、体内受精,雄性均有交配器
绝大多数卵生方式繁殖(阳光、植物发酵热 量孵化)
爬行纲代表动物动物
大渡石龙子 Eumeces tunganus
西域林虎 Alsophylax przewalskii
台湾龙蜥 Japalura swinhonis
百色闭壳龟 Cuora mccordi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针鱼 Hemirhamphus kurumeus
长江鲟 Acipenser dabryanus
(3) 两栖纲 Amphibia
• 两栖纲是一类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 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动物
• 水生
陆生动物转变的过渡类型
• 温度、湿度、地理障碍等环境因素对两栖动物 发展及其分布存在严格限制作用
倍足纲
马陆
蜈蚣
昆虫纲
9 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特征: 1、全部海产,无头部分化 2、后口动物(胚孔形成肛门,相对一侧形成口) 3、辐射对称(多为五辐射对称) 4、体腔发达(水管系统,围血系统) 5、首次出现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常向外突 出成棘 6、特有结构是水管系(次生体腔特化)和管足
半索动物:
胚胎发育、卵裂、体腔形成及幼虫 类似棘皮动物
成体具鳃裂、背神经索、口索
类似脊索动物
代表动物:柱头虫
吻 领 躯干
体呈蠕虫状,或固 着生活,后口式发 育。前端有吻和腭, 用于钻泥沙,形似 橡子,故得其英文 名动物。
11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约有70,000余种, 发育的某个阶段均具有以下三特征:
5)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6)呼吸系统包括鼻、口腔、喉气管室和一
对囊状的肺脏,以吞咽式呼吸,皮肤辅 助呼吸。 7)循环系统由一心房一心室变为二心房一 心室的不完全的双循环。 8)中肾为排泄器官,大脑为原脑皮,眼有 能活动的眼睑、瞬膜和泪腺。
2、两栖动物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原始性): 1)两栖动物繁殖和幼体发育仍旧必须在淡水 中进行。 2)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 3)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发育过程中需 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足 头
虎斑宝贝,腹足纲
长枪乌贼(头足纲)
8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主要特征:占动物总数的85%,群体大 1、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头、胸、腹) 2、具分节的附肢 3、发达坚实的外骨骼(角质膜) 4、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5、简单的开管式循环 6、体壁皮肤形成呼吸器官(水生为鳃、陆生 为气管或书肺) 7、灵敏的感觉器官,神经节更趋集中
(一) 动物的类群
1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分布广,淡水、海水、潮湿土壤中; 由单个细胞构成,细胞结构完整; 能独立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代表动物:眼虫、草履虫、变形虫、 团藻
(纤毛纲) (调节水分平衡)
(肉足纲) 伸缩泡
外质 内质
2 多孔动物门 Porifera
后兽亚纲(有袋类)
腹部有育儿袋,胎生而无真正的胎盘,胎儿须 在育儿袋中继续发育。大脑半球仍不发达,体温在 33-35C之间波动。
圆口纲
鱼纲
脊椎动物亚门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脊椎动物的特点:
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出现明显的头部 绝大多数脊索只见于发育早期,为脊柱代替 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种类肺呼吸 除圆口类外,都具备上、下颌 完善的循环系统 肾脏代替肾管 除圆口类外,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1、脊索:位于消化道背部、具有支持作用的棒状 结构
2、背神经管:脊索背方的管状神经系统 3、咽鳃裂: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的裂隙状结构
分类: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 脊索和背神经仅存在于幼体尾部,成体退化或 消失
• 单体或群体营固着生活的海栖动物 •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精、卵不同时成熟)
主要特征:
• 线形动物水生或陆生,寄生或自由生活与寄生 生活兼有;
• 体型多为长筒形,两侧对称; • 三胚层; • 体表有角质膜,下是皮肤肌肉囊,蛇形运动; • 发育完善的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 • 具原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为假体腔);
6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主要特征:
1、同律分节:除前后节,身体其它节基本相同, 神经、血管、排泄也按节排列; 2、次生体腔(真体腔):由中胚层形成 3、刚毛与疣足:附肢的出现 4、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排泄 5、链状神经系统:每体节有一个膨大的神经节
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相连; 胎生方式为胚胎发育提供保护、营养、稳 定、恒温的发育条件
哺乳:
母体以乳汁哺育后代,是后代在较优越、 安全保护下生长的生物学适应。
哺乳类的多样性
现存动物有4,600多种。分为3个亚纲。
但有 乳腺
原兽亚纲 (又称为单孔类)
卵生。 具单一的泄殖腔孔产卵和排泄。 口缘无肉质唇(喙huì)。 大脑半球不发达。 体温在26-35C之间波动。 体表被毛,有乳腺而无乳头,腹部有乳腺区。 代表动物:针鼹,鸭嘴兽。
(1) 圆口纲 Cyclostomata
特征:
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出现头部,无上下颌,口呈吸盘状 只有奇鳍而无偶鳍qí 脊索终身存在 腮囊呼吸 寄生或半寄生
代表动物:
七鳃鳗(半寄生) 盲鳗(寄生)
日本七鳃鳗 (海洋中) Lampetra japonica
口漏斗 角质齿
鳃孔
(2)鱼纲 Pisces
体表被鳞、以鳃呼吸、用鳍运动、上下颌摄食、
鸟纲
长耳鸮 (猫头鹰)
麻雀
(10)哺乳纲
主要特征: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口腔咀嚼和消化 恒定的体温(皮肤和汗腺) 陆上快速运动能力(发达和多样化的肌肉) 胎生、哺乳,保证后代较高的成活率 具有外生殖器
胎生和哺乳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绝大多数哺乳类为胎生
摆脱个体发育早期对水的依赖, 确保脊椎动物在陆地繁殖
爬行纲 动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 爬行动物能在陆上繁殖,这是它们的卵具有坚硬 的卵壳或坚韧的卵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羊 膜、尿囊和卵黄囊,使得胚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呼吸和营养。
• 大多数的爬行动物全身覆以角质鳞,以减少体内 水分蒸发,也有些种类于皮下具有骨板 。
海葵
4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主要特征:多数进入淡水,甚至土壤。
• 两侧对称(动物水生
陆生发展重要条件)
• 形成中胚层
• 皮肤肌肉束
• 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分口、咽、肠)
• 有较为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向前集中)
• 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5 线形动物门 Protocoelomata
代表动物: 海参、海星、海胆
海参
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 海底匍匐 食物为混在泥沙中的有机质碎片、藻类、原生动物
10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 (隐索动物门)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过渡的无脊椎动物
特征:
蠕虫状的海产动物,仅几十种
具鳃裂
有口索(口顶部的短盲管)
背神经索中有狭窄空隙出现(背神经管的雏形)
鸟类适宜飞行的基本特征:
外形:
纺锤形,外被羽毛,流线形(减少阻力) 颈长而灵活,躯干坚实,尾骨退化(稳定) 前肢特化为翼,后肢具4趾,拇趾向后(树栖)
骨骼:轻而坚固,具充满气体的腔隙(减少重量); 肌肉:胸骨具强大的龙骨突,附着强大肌肉; 消化:直肠短,无膀胱,消化物随时排出体外; 排泄:肾脏发达,无膀胱; 循环:心脏为四室,完善的双循环; 呼吸:双重呼吸,具发达气囊(足够氧气); 生殖:雌雄均为泄殖腔孔对接受精方式
(5)鸟纲(Aves)
鸟纲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
高等脊椎动物
起源于爬行类 恒温在动物演化史上的进步意义:
提高新陈代谢水平 提高快速运动能力 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
进化特点:
高而恒定的体温(37~44.6) 新陈代谢旺盛 具有羽毛、翼等结构,能迅速飞翔 发达的NS和感觉器官,协调体内外环境 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筑巢、孵卵和育雏) 雌雄均为泄殖腔孔对接受精方式 迁徙和定向(地理、日月星辰、磁场、记忆)
又称海绵动物门 体形结构特征:
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两层(皮层、 胃层);
2、主要生活在海水中,营固着生活; 3、体型多为辐射对称或不对称; 4、无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5、具有水沟系, 体表有无数小孔(多孔动物)。
3、
4、
• 代表动物: • 多孔红海绵 • 泡状海绵
体壁 中央腔
第十章 生物多样性-2
五、五彩缤纷的动物界
根据动物细胞数量及分类、体型、胚 层、体腔、体节、附肢、内脏器官的布局和 特点等,将动物界分为33门
• 动物界的主要门类和进化关系
原 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后
口 软体动物 动 环节动物 物 线形动物
口 原索动物
动 棘皮动物 物
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海绵动物
原生动物
质层 4、同时存在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退化) 5、消化系统: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角质齿) 6、呼吸系统:最早出现专职呼吸器官 水生:鳃 陆生:有肺,潮湿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