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字帖的方法
书法摹写的三种方法

一、摹帖:将透明一点的纸蒙在字帖上,照着写。
此法见效快,上手容易,缺点是容易只得其形,不容易的书法的神。
二、双钩填墨:将纸蒙在字帖上,先用铅笔勾出字的轮廓,再填墨。
此法可以较深入的学习字形,效率比蒙帖稍慢。
三、单钩后临:先将纸蒙在字帖上,用铅笔勾出笔的运行轨迹,再用对临的方式将字写出来。
此法克服了双勾效率低的缺点,基本属于摹临结合的阶段。
四、对临:将字帖放在和纸尽可能相近的视觉角度,照着字帖书写。
此法对学习者对字帖的理解和熟练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以脱帖书写。
五、背临: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也能将字写得尽可能地接近原帖,此法是对对临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
六、意临:不要求形似,或取笔法,或取墨法、章法、风格、意境。
此法比较自由、可以摆脱形似上的羁绊,追求神似,真正把某家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来。
七、创临:由临摹向创作的过渡,对原帖的笔法、字法、章法、气韵等进行解构、重组、嫁接、加减等,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书写效果。
临帖的方法

临帖的方法临帖,是指通过模仿书法家的作品,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为目的,对其作品进行临摹。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临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法的基本功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那么,如何进行临帖呢?下面将从准备工作、临帖技巧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准备工作。
1. 选择作品,在进行临帖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作为临摹对象。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碑帖、名家书法作品或者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进行临摹。
2. 准备工具,临帖需要一些书法工具,如毛笔、墨汁、宣纸等。
选择一支适合自己的毛笔,调配好墨汁,准备好宣纸,这些都是进行临帖必不可少的工具。
3. 熟悉作品,在临帖之前,可以先仔细观察所选择的书法作品,了解其结构、笔画、布局等特点,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利于后续的临摹。
二、临帖技巧。
1. 慢慢临摹,在临帖过程中,要尽量放慢手速,细心观察每一笔每一画的书法特点,尽量还原原作的笔墨气韵。
2. 重点把握,在临帖的过程中,可以把重点放在书法作品的结构、笔画和布局上,尽量做到一笔一画的还原,注意每一笔的起承转合和轻重缓急。
3. 多次临摹,临帖需要多次反复练习,不要期望一次就能临摹得十分完美,通过多次的临摹可以逐渐领悟作品的精髓,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三、注意事项。
1. 尊重原作,在进行临帖的过程中,要尊重原作,不要随意改动原作的结构和布局,尽量还原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2. 注重练习,临帖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不要急功近利,要有耐心,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3. 寻求指导,在临帖的过程中,可以向书法老师或者有经验的书法爱好者请教,多听取一些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临帖水平。
总之,临帖是提高书法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临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法的基本功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希望大家在进行临帖时,能够认真对待,多下功夫,相信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临摹字帖的方法孙胜打印

临摹字帖的方法一、选帖二、读帖1结字分析2点画与用笔分析三、临摹1摹帖:描红,仿影,单钩,双沟等2临写:格临,对临,背临,意临四、临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选帖:学习书法,应首先从临摹字帖开始,这是人们公认的学习书法的必须途径和有效方法。
选帖,是临帖的第一道门槛,面对中国书法中多如牛毛的字帖,随着当今社会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诸多原因,现在字帖可以说是良莠不齐,甚至鱼目混珠。
如何选帖,选什么样的帖,那么我们更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谨慎的分辩,切不可盲目地随便选一本帖就开始临习,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首先,要选自己喜欢的字体,这样在以后的临习中才会有兴趣,选好了所喜欢的字体以后,进一步了解这种字体有哪些帖。
还可以查一些资料,了解掌握这些帖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去购买。
其次我们在选帖的时候,尽量选古时候的名碑名帖,这些名帖都是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锤炼而得到公认的,而现代书家所书的字帖,其价值不好衡量,也很有争议,所以在选帖的时候,应当以古为好,从古人的入手,追根溯源,吸收其精华。
字帖是学习书法者的老师,字帖选得好学习起点就高,进步自然就快。
书体有篆、隶、楷、行、草,等诸多种类,初学者选择哪种书体为好,历来说法不一。
我主张先学楷书。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
楷书点画规范,笔法丰富,结构规整,集中体现了艺术用笔,结体的法则,先学楷书既有利于初学,为以后学习各种书体创造有利条件打好基础。
也适宜我们将来当好小学书法教师。
如果我们想更深入学习书法,我推荐大家学习顺序为楷、行、草、甲骨、篆、隶。
二、读帖字帖选定后,不要急于临摹,先要仔细的读帖。
所谓读帖就是观察,体会字帖中字的笔顺、笔法,结构和章法特点,达到心领神悟,这是临摹的基础和前提。
如何读呢?一是粗读,读它的笔法,读它的结字法,读它的精神、味道,读他的布白。
要读出他的特点来,还要了解这本帖的渊源,是从何而来的(也就是这本帖又是从哪本古帖变化出来的)。
如楷书帖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它主要运用的是篆书笔法,圆笔较多,因为颜真卿是学篆书的。
临摹字帖楷书

临摹字帖楷书
临摹字帖是一种学习书法的方法,通过模仿和复制字帖上的字形和结构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楷书是书法中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字体,它的字形端正、匀称,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美感。
临摹字帖楷书需要准备一些基础的工具和材料,比如毛笔、纸张和墨汁。
在开始临摹之前,可以先观察字帖上的字形,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笔画顺序。
然后,用毛笔蘸取适量的墨汁,根据字帖上的字形,按照字体的基本笔画来书写。
在临摹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平稳的心态和手势。
在书写时,要以平静的心态和稳定的手势来进行,不要过于急躁或紧张。
2. 控制好墨汁的浓度和毛笔的湿度。
墨汁的浓度适中,毛笔的湿度控制好,这样可以保证书写的效果更好。
3. 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临摹字帖楷书时,要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和结构来书写,这样能够保证字形的准确性和整齐度。
4. 练习字帖上的各种字体和字形。
字帖上的字体和字形各不相同,可以通过临摹不同的字体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技巧。
5. 多加练习和反复推敲。
临摹字帖楷书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和反复推敲,通过多次的尝试和修正来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
总之,临摹字帖楷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书法的方法,通过模仿和复制字帖上的字形和结构,可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技巧。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手势,控制好墨汁的浓度和毛笔的湿度,注重笔画的顺序和结构,多加练习和反复推敲,才能取得更好的临摹效果。
临摹字帖的正确使用方法

临摹字帖的正确使用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临摹字帖是提升书法水平、练习字体技巧的一种有效方式。
正确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书法水平和字体技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临摹字帖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字帖选择合适的字帖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书法水平和风格选择不同难度的字帖。
如果是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字帖,慢慢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如果是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字帖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巧。
二、准备好书写工具在临摹字帖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书写工具。
通常用的工具有毛笔、钢笔、彩笔等。
在选择书写工具的时候,可以根据字帖的风格和自己的书写习惯来选取合适的笔。
三、认真观察字帖在临摹字帖之前,我们应该先仔细观察字帖,了解字体的结构、笔画的顺序和书写的技巧。
通过观察字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字体的特点和书写的规范,从而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提高书法水平。
四、按照字帖的要求书写在临摹字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按照字帖的要求来书写。
要保持专注和细心,尽量遵循字帖上的字体结构和笔画顺序。
要注意书写的姿势和动作,保持笔画的稳定和流畅,避免出现断笔、跳笔等情况。
五、多练习多比较临摹字帖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提高。
我们可以多练习同一个字体,多比较不同字体之间的差异,从中学习和吸取经验。
通过多练习多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书法水平和字体技巧。
六、保持耐心和坚持临摹字帖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保持耐心和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要养成每天坚持练习的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字体技巧。
通过正确地使用临摹字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书法水平和字体技巧,从而让自己的书法更加优美、流畅。
希望以上几点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在临摹字帖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2000字】。
第二篇示例: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非常重要。
什么是临摹?临摹有几种方法?

什么是临摹?临摹有⼏种⽅法?
初学书法,都以临摹开始,那么临摹究竟有⼏种⽅法?如何临摹?
其实,临摹是“临”和“摹”的合称。
“临”也叫“”对临”,是⼈和书⾯对⾯照帖写字;“摹”是把字帖放在宣纸下⾯,再在透明的台⾯下边放⼀盏灯,灯光照射透过字帖把字帖上的字显现在纸上,然后按透过的字迹描写。
临帖
对临⽅法中,还有⼀种⽅法:意临。
意临,只适合具有⼀定书法造诣的书法家在揣摩古⼈⽤笔⽅法时使⽤。
它是把临帖者的个⼈风格与古⼈书风相互融合的再创作过程。
此法,初学者禁⽤。
摹帖
有两种⽅法:⼀是仿影法;⼆是双勾法:(1)仿影法 是把字帖放到透光的台⾯上,再把纸放到字帖上,然后按照字帖透到纸上的字影,进⾏描写。
(2)双勾法 是先⽤笔勾出字的笔画轮廓,然后再⽤⽑笔在轮廓线内填写。
现存的《王羲之·兰亭序》,就是后⼈⽤这种⽅法摹写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作“摹本”。
临帖和摹帖,⽅法不同,产⽣的结果也有差异。
“临”,可以形神兼顾;“摹”,容易注重于形,⽽忽略⽤笔的随意性;尤其描摹的“双勾法”,久⽽为之,会形成匠⽓。
此外,临帖前必须要熟读字帖,做到⼼中有数,⽽后动笔。
尽量避免看⼀眼写⼀笔的不良习惯,否则,将事倍功半。
临摹书法字帖的技巧与方法

临摹书法字帖的技巧与方法介绍如下:
1.挑选字帖。
选择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
匀称的字帖来临摹。
如果是毛笔字贴的话,则应挑选字体小一点的字帖,这样可省去缩小的工夫。
2.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
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划地描红。
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电话中间。
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字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
要求点画写的像,有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
3.仔细读帖。
对字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
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像,写得好。
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像,写得好。
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的临帖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对难的字,更要知难而进,多临摹,多比较。
宋词字帖临摹

宋词字帖临摹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流派,其艺术价值被广泛认可和传颂。
为了学习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许多文化爱好者都会进行宋词字帖临摹,以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美学价值。
临摹宋词字帖,首先需要准备好毛笔、宣纸以及研磨墨汁的器具。
所选的宋词字帖一定要清晰、端庄,而且字体规范、雅致,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模仿。
开始临摹时,应该保持心态平和,手持笔尖,先行练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再慢慢进入到临摹宋词的过程中。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毛笔的笔尖和斜度,尽量避免出现失误和错别字,保证神韵和节奏的连贯性。
除了在纸面上模仿宋词字帖,还可以通过朗读和解析来更好地理解其意境和表达方式。
同时,可以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人物故事,加深对宋词的理解和欣赏。
总之,通过临摹宋词字帖来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也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悟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摹字帖的方法
□沈鸿根
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临摹的字帖有两种,一种是毛笔字帖,一种是钢笔字帖。
学习钢笔书法,理所当然地要临摹钢字帖,但如果没有理想的钢笔字帖,临摹毛笔字帖的效果也很好。
因为毛笔字帖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了其点画精到、粗细分明、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外,还具有结构漂亮、章法完美的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学习。
另外,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
只是毛笔字帖的线条比较粗壮,而钢笔笔迹比较尖细,所以临摹时应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只要认真学习,定有较大收获。
那么怎样临摹字帖呢?
首先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
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字体小一点的字帖,这样可省去缩小的工夫。
其次,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
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
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
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
要求点画写得象,有轻重节奏
和粗细的变化。
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
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
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
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而应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此外,光临摹也还不够,还要会背、核、用。
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
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最后,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象蜜蜂采百花酿佳蜜一样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
当然,学写字帖也最忌见异思迁,今天摹这本帖,明天临那本帖,象走马灯似的轮换着书写,这样,是写不好字的,初学钢笔行书者务必注意。
关于临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照原帖,一笔不漏的临写。
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熟练的掌握基本笔法和间架结构特点,能较为准确的背临范本中的字。
第二阶段:一面持之以
恒的临写原帖,一面以学到的用笔相结构方法,练习书写自己感兴趣的诗文。
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全文或部分背临原帖,并能做到形神兼备,能在习作中显示所临碑帖的特点。
第三阶段:一面不断地进行创作练习,一面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新的碑帖,广泛涉猎历代楷书和行书资料,并研究楷书与行书之间的关系。
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创作较为成熟的硬笔书法作品,并初步形成个人风格。
坚持这个阶段的练习并实现这个目标,是成功的关键。
在整个临帖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始终不可缺少。
一是对所学碑帖要经常地、反复的观察、分析、揣摩;二是不断广泛地阅读、欣赏文学艺术各门类的优秀作品,广泛接触社会,深入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加强道德修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
临摹与创作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一个书法家不是从“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这样循环反复的过程中艰难地走过来的。
学习书法先临摹后创作,先继承后创新,这是最起码的程序和方法。
临摹重在技术训练,掌握古人书法作品中的技法规律;创作重在艺术体悟,领略古人书法作品中的艺术韵味。
没有扎实、认真、刻苦的临摹,创作只是一句空话;但没有创作的追求,临摹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意义,只有临摹和创作相结合,既注重技法练习,又注意艺术体悟,
才能百尺杆头更上一层。
临摹是书法专用语,是学习任何一种书体所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
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结字、章法、韵味等),也才
能体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
关于临摹,我们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思考: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
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
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
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
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
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
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
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
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
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
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
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
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
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
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
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
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
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
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
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
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
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
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
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
坐下来读。
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
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
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
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
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
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