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父子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初三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两地书,父子情——读《傅雷家书》有感 初中读后感800字 初三作文题目

两地书,父子情——读《傅雷家书》有感 初中读后感800字 初三作文题目

两地书,父子情——读《傅雷家书》有感初中读后感800字初三作文题目古人云未得还乡泪欲珠,一书封了又踌躇。

傅聪身为一名钢琴家,不断往返于世界各地,这一封封薄薄的家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为人处事。

一封封家书有的不仅仅是用亲情和社会阅历汇成的字迹,更是无法丈量的爱。

每一位父亲都是爱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爱并不是含情脉脉,他,始终将国家放在一地位,对孩子深沉的爱放在第二位。

他对孩子的严加管教,更是傅聪如此优秀的主导因素。

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正如文中这样,儿子遇到了极大的挫败,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

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是不会觉得烦的,它是最有效的强心针。

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它是亲人的期冀,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在家书中,傅雷曾给傅聪指出他的语法和字词的错误。

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为之。

我认为,傅雷这样目的是让傅聪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人都有神圣的使命去传承他,维护他,不能有任何差错。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正是如此,傅聪才开始更加热爱热爱音乐,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甚至熬夜练习,以求不辜负家人的希望。

但同时,傅雷又告诉儿子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傅雷家书》,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装满了傅雷先生对儿子傅聪满满的爱与期待。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亲身经历了傅雷与傅聪父子间那些真挚而深沉的交流,心里像是被塞进了一团温暖的棉花,软软的,又让人感到无比踏实。

在书中,傅雷先生那一封封家书,就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在耳边的谆谆教诲。

他对傅聪的关心,那真是细致入微,从音乐学习到生活琐事,从为人处世到情感世界,无所不包。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虽然他没有像傅雷先生那样用书信表达,但那份默默的关爱和期望,我能深深地感觉到。

比如说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紧张得不行,感觉自己的脑子一片混乱,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我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跟他说了我的苦恼。

本以为他会像往常一样,简单地鼓励我几句,让我自己去解决。

但没想到,他居然放下了手头的工作,专门赶回家来帮我。

父亲一进门,连口水都没喝,就拉着我坐到书桌前,开始和我一起分析演讲稿。

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稿子,手里拿着笔,一边读一边在上面做着标记。

“这里,开头不够吸引人,得改改。

”“这一段,逻辑不太清晰,重新梳理一下。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然后,他开始给我讲演讲的技巧。

“演讲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要有自信,要和观众有眼神交流。

”他还亲自给我示范,那认真的样子,就像是他自己要去参加比赛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每天都会陪我练习。

他会认真地听我演讲,然后指出我的不足之处。

“语速太快了,慢一点,要有节奏。

”“这个地方的表情不够自然,要放松。

”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演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终于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站在舞台上,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但是当我看到台下父亲那鼓励的眼神时,我一下子就有了勇气。

我按照父亲教我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演讲。

当我走下舞台,看到父亲脸上那欣慰的笑容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

就像傅雷先生对傅聪的教导一样,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支持,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表达,而是在这些平凡而又重要的时刻,默默地陪伴着我,帮助我成长。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偶然间翻开了《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这本书,没想到竟一头扎了进去,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世界。

书中那一封封的家书,就像是一道道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的心田。

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关爱与教导,那种细腻,那种深情,真的让我感慨万千。

傅雷先生在家书中,不仅仅是关心儿子的生活起居,更是在音乐、艺术、人生等诸多方面给予了深刻的指导。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我的父亲,他没有傅雷先生那样高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但他对我的爱,却同样深沉而真挚。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画画。

那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好,可父亲为了支持我的爱好,省吃俭用给我买了各种画笔和画纸。

每次我在家里涂涂画画,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时候,父亲从来都不会责怪我,而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我,眼中满是鼓励和赞许。

有一次,学校组织绘画比赛,我特别想参加,但是又害怕自己画得不好。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孩子,别怕,只要你用心去画,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最棒的。

”在父亲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

那段时间,每天放学回家,父亲都会陪着我一起构思,一起修改。

他虽然不懂绘画的技巧,但他会用他最朴实的语言给我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这里颜色是不是可以再鲜艳一点”“那个地方是不是可以再加点细节”。

比赛的结果出来了,我获得了二等奖。

当我拿着奖状跑回家,兴奋地递给父亲时,他的脸上绽放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闪烁的泪花。

那是为我骄傲的泪花,也是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而感动的泪花。

就像傅雷先生在给傅聪的信中,不断地鼓励他在音乐道路上勇往直前一样,我的父亲也一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无尽的支持和力量。

傅雷在家书中对傅聪生活细节的关心,也让我感同身受。

他会叮嘱傅聪要注意休息,要合理安排时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让我想起了每次出门前,母亲的唠叨。

“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记得按时吃饭,别饿着自己”……这些看似平凡的话语,却蕴含着父母深深的关爱。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翻开《傅雷家书》,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世界。

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有的只是一位父亲对儿子那真挚而深沉的爱。

傅雷先生用一封封家书,筑起了一座连接父子心灵的桥梁,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那份跨越两地的浓浓父子情。

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

小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大到人生的重要抉择,他都一一过问,悉心指导。

信中,他会和儿子探讨音乐艺术,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那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人动容;他也会关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叮嘱他要注意休息,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字里行间满是担忧与牵挂;他还会教导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那份教诲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傅雷在信中对于傅聪练琴时的细节指导。

他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要努力练习”,而是具体到指法、节奏、力度等方面。

他会细致地描述自己听了某段音乐后的感受,然后指出傅聪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比如,他写道:“你弹的那段旋律,开头的力度不够,显得有些软弱,要想象自己是在指挥一个庞大的乐队,每个音符都要有它的力量和生命。

”这样的指导,充满了专业和用心,让我仿佛看到了傅雷先生在灯光下,皱着眉头,仔细聆听儿子演奏的录音,然后认真写下每一个建议的画面。

还有一次,傅聪在国外参加比赛,心情紧张。

傅雷在信中没有一味地安慰,而是以一种坚定而温和的语气鼓励他:“孩子,别害怕,紧张是正常的,但要学会控制它。

把这次比赛当作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尽情展示你的才华,无论结果如何,你在我们心中都是最棒的。

”这种鼓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基于对儿子的了解和信任,给予他实实在在的力量。

在生活方面,傅雷也是关怀备至。

他提醒傅聪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不要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身体。

“记得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别总是随便对付一口。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怎么能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呢?”这些话语,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然间翻开了《傅雷家书》这本书,没想到竟被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内心满是感慨。

这一封封家书,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傅雷与傅聪父子间深厚的情感。

傅雷先生对儿子的关爱、期望、教导,在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傅雷先生对傅聪生活细节的关切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他会提醒傅聪注意休息,别太累着自己;会关心傅聪的饮食,叮嘱他要合理膳食;甚至连傅聪衣服的增减,傅雷先生都会操心。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记得有一次,我要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考试。

那天早上,天气微凉,我为了形象好看,穿得比较单薄就准备出门。

父亲看到后,皱了皱眉头,说:“你穿这么少,会着凉的,今天天气可不暖和。

”我却不以为意,觉得自己能扛得住。

父亲见我不听,转身回房间拿了一件外套,硬是塞到我手里,说:“带着,冷了就穿上,别嫌麻烦。

”我嘴里嘟囔着:“知道啦,知道啦。

”心里却有点不耐烦。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开始后悔没听父亲的话。

考场里的窗户没关紧,冷风一个劲儿地往里灌,我冻得直打哆嗦。

这时,我想起了父亲塞给我的那件外套,赶紧拿出来穿上。

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

那一刻,我明白了父亲的唠叨和坚持,那是他对我深深的爱。

傅雷先生在信中对傅聪艺术上的指导,也是一丝不苟。

他会认真分析傅聪演奏的优缺点,提出中肯的建议。

这让我想到了我学习画画的经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画画,妈妈就给我报了绘画班。

每次我画完一幅画拿回家,妈妈都会认真地看,然后给我指出哪里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有一次,我画了一幅风景画,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色彩搭配得特别漂亮。

可妈妈看了之后却说:“宝贝,你看这棵树的形状是不是有点奇怪?还有远处的山,层次感不够分明。

”当时我心里还有点不服气,觉得妈妈不懂欣赏。

但当我按照妈妈的建议修改之后,发现整幅画果然更加生动、完美了。

就像傅雷先生对傅聪的艺术指导一样,父母总是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问题,给予我们最真诚、最有用的建议。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1从1953年到1966年,无数封家书联系一起,映照的是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切,教导与期望,是父子间浓浓的爱。

信中,父子似朋友般的相处,好是似一成不变般的唠叨的教诲,却是呕心沥血般的关切和爱意,“你觉得我这段话说的对不对”,“你是不是这么觉得”,没有父亲高高在上的架子,朋友般的探讨,虽身在两地,心却紧密相连,这样的说话方式又何不是爱的表现呢?在对儿子儿时的教育中,傅雷是严厉的,是不近人情的,大到读书学习,小到吃饭说话,严格十分,但严厉衬托的又何不是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万一有什么低潮来想想你的爸爸举着她一双瘦长的手臂远远的在支撑你”更想想有这样坚强的党,政府与毛主席,时时刻刻做出许多伟大的事业,发出许多伟大的言论,无形中但是有效的在鼓励你前进。

孩子,我千言万语也说不完,我相信你一切都懂,问题只在于实践,这是父亲对孩子说的话,这是父亲对孩子莫大的支持与信任,更是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分隔两地,父亲拖着病痛的身子写了一封又一封信,儿子收到来信满是感动与挂念。

一年一年又一年,父子的心在一封封家书中联系一起,浓浓亲情无不动容,这一切的一切,带着无时无刻的关心,伴着一句句的教导。

儿子逐渐出色的样子,绘出了大海般如此深切的父子情,两地分割,家书往来,浓浓深情,源于父子。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2“多少读者来信,希望我多跟他们通信,可惜他们的程度与我相差太远,使我爱莫能助。

”这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提到的,傅雷很想给傅聪来信的,那么傅雷为什么要给傅聪写家书呢?有四个原因,傅雷在1955年5月的信中有提到过,傅雷写信不是空唠叨,而是有好几种作用,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篇1父亲的爱是坚韧而有力的,母亲的爱是温暖而无私的。

在书中不仅存在着父亲对儿子的教导,还有父母对儿子的思念以及浓浓的爱。

傅聪在外上学,长时间不能看望父母,但父母依然没有让傅聪担心,却让他在外好好上学,好好学习、成长。

傅聪虽然还小并且在外,但父亲依然以信的形式传递自己对儿子久久不归的思念与怀念,无论父亲上班有多忙,都不忘给自己的儿子回信,表达自己永远爱着自己的儿子。

傅聪成人后,父母也随着年龄的变化,逐渐的变老,但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在为自己的儿子着想,不仅仅是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还有傅聪生活上的。

虽然傅聪上学在外,但父母也对他的生活给予了帮助,让他不论离自己的父母多么遥远,都如同父母时时刻刻的陪伴在身边一样。

“几次三番动笔写你的心都没有写成,而几个月的保持沉默也使我魂不守,舍坐立不安。

”“孩子:两次妈妈给你写信,我都未动笔,因为身体不好,精力不支。

”“你回波后只来过一封信,心里老是挂念。

不知你身体怎么样?学习情况如何?心情安宁些了么?”从这几句话当中,虽然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但还是在时时刻刻的担心这在国外的儿子傅聪,这字里行间存在着父母对儿子的担心、思念与怀念,但流出的却是那浓浓的爱与亲情。

虽然儿子在国外不能回自己的家,只能用书信的形式和父母传递自己对对方的爱与亲情,本书更流露出的是父亲对儿子那浓浓的爱与思念,所谓“父子情深”。

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篇2每个父母都无比牵挂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身在何方,他们身上总会牵系着父母的心。

暑假里读了一本《两地书父子情》,书中父亲沈喜阳先生用键盘将这份“父母心”写在邮箱里,让爱化为电邮,一封封寄往远在外地读书的儿子沈晏齐。

两地书,父子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

两地书,父子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

两地书,父子情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导读:读书笔记两地书,父子情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两地书,父子情——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近日,读了《傅雷家书》后,颇有感悟,家书,家信,在那个年代里犹如我们手机一般系着彼此的心。

而《傅雷家书》正是由186封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信组成。

那时,傅聪正在波兰留学,而恰在此时,父亲傅雷与傅聪有些隔阂,以至于傅聪走的那一天,两人都没怎么说话,但在火车站惜别儿子之后,傅雷心中对儿子的挂念逐渐强烈。

如书信中所说,好像大病了一场,起初傅聪很少与家里沟通,傅雷就几天或一周给傅聪发一次家信,在一封封家书里流露出对傅聪的关爱,慢慢地,傅聪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软了,被浓浓的父爱感染了,也渐渐与父亲有所交流,本书虽然没有摘录出傅聪给父亲的书信,但是从字里行间都能读出傅聪成长的一点一滴。

傅雷每次用航空公司去寄家信,但在那个年代,这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但在傅雷眼里,了解傅聪的安危及他在学校的一些情况,比什么都重要,金钱在父爱面前,不值一提。

在傅聪走后,傅雷给儿子发的第一封书信,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细致入微,什么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爱。

聊聊几句,充分反映出,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是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另一番教诲。

不同于其他父母的关爱,但又不失细心呵护的感觉。

这有点像我妈妈写给我的一封信,虽然我不在异地,但我们母女那段时间存在着一点隔阂,那次,我惹她生气了,她晚上三点钟起床,为我写下了长达七页纸的信。

那封信让我很心痛,就像一次谈心,接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那深深的母爱。

其实,《傅雷家书》完全是写给傅聪一个人的,也是写给中华儿女的一部教子篇,不仅让我们体会傅雷对傅聪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傅雷教导儿子如何立身行事,爱国成才。

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什么是父爱,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深沉的父爱,但他写下了那埋藏在每个父亲心底的那份真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地书,父子情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三读书笔记每个父母都无比牵挂自己的孩子。

无论孩子身处何方,他们的身上都会牵系着父母的心。

书的作者傅雷用笔将这父母心书写在纸上,让爱化为家书,一封封寄向远方的儿子傅聪。

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写了寄给留洋的儿子傅聪的第一封信。

整封信由月台上的离别勾起了对儿子童年的回忆。

从儿子倔强出走到父亲的忏悔,无不体现出父亲的懊悔。

我想:即便是如此深沉的父爱,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也会一股脑儿的全部涌出来。

误解了儿子,可能是因为碍于面子,不便说出自己的后悔;也可能因为内心的固执,所以故意掩饰,装出一副严厉的样子可是,当儿子走了,在火车上笑吟吟地向父亲挥手的儿子去了相隔万里的异国他乡,父亲也就不再掩饰,或是再也摆不出以往严厉的面孔,将后悔随着离别伤感的泪水一起涌出。

此后的几十封信中,角角落落无不体现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父亲买儿子每一场演出的唱片,父亲知道儿子这几天会有哪些安排,将来你预备谈什么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来信。

我也可以供给材料。

,我认为回国一行连同演奏,至少要花两个月。

而你还要等波兰的零星音乐会结束之后方能动身。

这样前前后后要废掉三个多月此外,父亲从儿子的来信中了解儿子的心情,并在回信中给予帮助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至于惹你麻烦。

父亲理解儿子,所以不絮叨那些琐碎的家常,小心翼翼地和儿子做朋友。

书中没有附上傅聪的回信,但是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儿子是
非常信任父亲的。

从对艺术的批判到对困难的苦恼,傅聪一定都写到了回信中。

只身异国他乡,傅聪将自己的内心写在了回信中。

生活中除了练习演出,便是等回信了。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生活这时在祖国的父母便成了儿子的精神慰藉。

书信在父子的手中来回穿梭着,这一边父亲简述着家庭琐事,那一边儿子叙述着自身经历。

书信长了,是父亲对儿子不忘的叮咛与自己对一些遭遇的叙述;书信短了,是父亲对儿子迟迟不来的信的期盼和对儿子的担忧。

可无奈的是,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书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带壳的果实,剥开了,便是一颗盼儿,忧儿的父亲的心。

世界上最真诚,最令人感动的爱就在这一封封家书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