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试卷(附)

合集下载

油层物理期末试题卷七套

油层物理期末试题卷七套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油层物理期末试题A卷(闭卷)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3.岩石孔隙度4.有效渗透率5.毛管力6.润湿性7.原油采收率8.砂岩的粒度组成9.贾敏效应10.溶解气油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油藏流体的特点是、、且。

2. 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油气组成、压力和温度条件。

油越轻,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越;压力升高,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温度升高,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

3. 当油藏孔隙中有多种流体存在时,所有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之和总是(大于、小于、等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4. 储层岩石中的胶结物按成分分类可分为泥质胶结物、灰质胶结物、硫酸盐胶结物及硅质胶结物。

其中泥质胶结物的特点是;灰质胶结物中常见的是方解石及白云石,其特点是;石膏是重要的硫酸盐胶结物,其特点是。

5. 根据苏林分类法,地层水共分为四种类型,即型、型、型以及型。

6. 油水过渡带的厚度一般油气过渡带的厚度;油越稠,油水过渡带厚度越。

7. 水驱油藏波及系数的大小受水油流度比的影响,水油流度比越大,则水驱油藏的波及系数越。

8. 室内测定油藏岩石毛管力大小的方法主要有法、法、以及法。

三、做图及简答题(共30分)1.(12分)简要画出原油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粘度随压力变化曲线,并解释原因。

2.(12分)简述高低压下天然气粘度的特点(随压力、温度及气体分子量的变化);3.(6分)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四、计算题(共20分)1. (6分)设某气藏中天然气的摩尔组成如下表所示:.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试计算:(1)天然气的视相对分子质量;(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3)该气藏原始地层温度为50℃,压力为10MPa。

原始地层条件下天然气的压缩因子为0.8,计算此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油层物理部分练习题(附带答案)

油层物理部分练习题(附带答案)

第一章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一.名词解释1.自由表面能(free surface energy):表面层分子力场的不平衡使得这些表面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自由表面能2.吸附(adsorption):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为吸附3.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也叫液体的表面张力,就是液体与空气间的界面张力。

在数值上与比界面能相等。

固体表面与空气的界面之间的界面张力,就是固体表面的自由能。

4.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1.表面层溶质的浓度较相内大时称正吸附。

(√)2.随界面两侧物质密度差增大,表面张力随之下降。

(×)3.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愈高,则表面张力愈大。

(√)4.油藏条件下的油气表面张力一定小于地面条件。

(√)5.从严格定义上讲,界面并不一定是表面。

(√)6. 界面两侧物质的极性差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三.选择题1.若水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则油水表面张力将,若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则油水界面张力将。

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小C.减小,增加D.减小,减小( B )2.随体系压力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油水表面张力将。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D )3.随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增加,表面张力,比吸附将。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C )4.在吉布斯吸附现象中,当表面活度 0,比吸附G 0,该吸附现象称为正吸附。

A.大于,大于B.大于,小于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 C )4、溶解气:气体溶解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2.何为表面张力?油藏流体的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温度及天然气在原油(或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如何?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最新油层物理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油层物理练习题含答案
31.“1 达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渗透率 K 常用单位是什么?写出其相互换算 关系。 物理意义:在 1atm 的压差下,粘度为 1mPa·s 的流体通过截面积 1cm2、长度 1cm 的多孔介质时,流量为 1cm3/s。 单位为 D,CGS 单位为 cm2,SI 单位为 m2,法定计量单位为 12。 1D=10-8 cm2=1um2
6.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 :油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 缩小值。
7.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降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及 液体总的体积变化。
8.储层岩石的饱和度(S0、Sw、Sg):S0:岩石孔隙体积中油所占体积百分数。Sg; 孔隙体积中气所占体积百分数。Sw:孔隙体积中水所占体积百分数 9.原始含油、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Spi、Swi:spi:在油藏储层岩石微观孔隙 空间中原始含油、气、水体积与对应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 Swi:油层过渡带上 部产纯油或纯气部分岩石孔隙中的水饱和度。
二、分析及简答题 21.粒度组成测定的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筛析法:用成套的筛子对经橡皮锤捣碎的砂岩单个砂粒进行筛析,按不同粒级将 它们分开。 沉降法:根据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液体中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将岩石颗粒分选开。 岩石薄片显微镜观测法:通过测量二维薄片的单个颗粒横截面的长轴尺寸来确定 粒径大小。 粒度薄片图像分析法:用自动或半自动图像分析法估算疏松砂岩和胶结砂岩的粒 度分布。 激光衍射测定法:将分散的样品置于合适的携带液中,搅拌或循环携带液以保证 颗粒分散,发射激光束分析衍射光谱图。
油层物理练习题含答案
A 岩样分选性差,粒度分布不集中,B 岩样分选性好,粒度分布集中。
25.比面测算的方法有哪些? 透过法和吸附法
26.在用马略特瓶测定比面的实验中,为什么压差稳定在某一高度 H 值后,用量 筒计量流出的水量 Qo 与通过岩心的空气量相等。 压差稳定后,马略特瓶中空气入口处的压力为一确定常数值,故瓶中流体总量保 持恒定,即流出与流入流量相等。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层物理中的“油层”指的是什么?A.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层B.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层C.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层D. 石油和天然气的加工层2. 以下哪个不是油层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A. 油层的孔隙性B. 油层的渗透性C. 油层的化学性质D. 油层的机械性质3. 孔隙度是指油层中什么的比例?A. 孔隙体积与总体积B. 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C. 岩石体积与总体积D. 总体积与岩石体积4. 渗透率是指油层的什么能力?A. 储存石油的能力B. 储存天然气的能力C. 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D. 抵抗流体流动的能力5. 油层中的流体类型通常包括哪些?A. 石油、天然气、水B. 石油、天然气、空气C. 石油、水、空气D. 天然气、水、空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油层物理中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描述油层物理中流体相态的变化及其对油层开发的影响。

3. 解释油层物理中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及其在油层开发中的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给定一个油层的孔隙度为20%,渗透率为100 md,计算在1个大气压下,该油层的渗透率。

2. 假设一个油层的孔隙度为25%,渗透率为50 md,油层中石油的粘度为1.5 cp,水的粘度为1 cp,求石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油层物理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C5. A二、简答题1. 孔隙度是指油层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渗透率是指油层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它们是评估油层储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重要参数。

2. 油层中的流体相态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相态的变化会影响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而影响油层的开发效率和产量。

3. 相对渗透率是指在多相流动条件下,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与该相流体单独流动时的渗透率之比。

油层物理试卷(附答案)方案.doc

油层物理试卷(附答案)方案.doc

油层物理试卷(100)一.名词辨析(5*5)1.接触分离,微分分离,一次脱气,多级脱气四者的联系与区别答:接触分离是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瞬时变某一特定压力,温度状态,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相平衡的过程;一次脱气是指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下一次分离到大地气压气温上的状态的相态平衡过程,属于接触分离的一种。

微分分离是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多级脱气是指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压,将每级分出的气体排走,液体在进行下一次脱气,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属于微分分离的一种。

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和体积系数的区别和各自的意义答:天然气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值;其物理意义每降低单位压力,单位体积原油膨胀具有的驱油能力。

天然气体积系数: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标准条件下的体积之比;其意义是对于湿气和凝析气,采到地面后有液态凝析油产生,在计算产出气体的标准体积时,通常将凝析油转换出曾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标准体积,是膨胀系数的倒数。

3.有效孔隙度和流动孔隙度的区别答:有效孔隙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流动孔隙度是指在一定压差作用下,饱和与岩石孔隙中的流动发生运动时,与可动流体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比流动孔隙度大。

4.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关系答:束缚水饱和度指单位孔隙体积中束缚水(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出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不可流动的水)所占的比例(原始含水饱和度最小为束缚水饱和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指在油藏条件下单位孔隙体积中油所占的比例。

对于原始含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的为饱和油藏而言,原始含油饱和度等于1减束缚水饱和度。

5.润湿反转和润湿滞后区别答:润湿反转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题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题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层中油水两相流动时,油水界面张力对流动的影响是:A. 增加流动阻力B. 减少流动阻力C. 没有影响D. 影响程度取决于油水比2. 油层中的孔隙度是指:A. 岩石体积中孔隙所占的比例B. 岩石体积中固体所占的比例C. 岩石体积中流体所占的比例D. 岩石体积中气体所占的比例3. 油层的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是: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无关D. 依赖于孔隙结构4. 油层中的流体饱和度表示:A. 流体在孔隙中的体积比B. 流体在岩石中的重量比C. 流体在岩石中的体积比D. 流体在孔隙中的重量比5. 油层中水驱油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A. 增加油层压力B. 降低油层温度C. 改善水的粘度D. 增加油的粘度6. 油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反映了:A. 不同流体在油层中的流动能力B. 不同流体在油层中的密度C. 不同流体在油层中的粘度D. 不同流体在油层中的压缩性7. 油层中水力压裂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油层温度B. 降低油层压力C. 增加油层孔隙度D. 增加油层渗透率8. 油层中的压力梯度是指:A. 压力随深度的线性变化率B. 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C. 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D. 压力随流体饱和度的变化率9. 油层中水的压缩性通常比油的压缩性:A. 大B. 小C. 相等D. 无法比较10. 油层中的毛细管压力与孔隙结构的关系是: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无关D. 依赖于孔隙大小和分布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油层中孔隙度、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解释油层中水驱油过程中的“残余油饱和度”及其对油层开发的意义。

3. 描述油层中水力压裂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提高油层产量中的作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油层中油水两相流动,油的粘度为10cP,水的粘度为1cP,油层的孔隙度为20%,渗透率为100md。

油层物理试题及答案

油层物理试题及答案

油层物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层的孔隙度是指()。

A.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的一半D.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的一半2. 油层的渗透率是指()。

A.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的一半D.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的一半3. 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是指()。

A.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D.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的一半4. 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指()。

A.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D.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的一半5. 油层的储油能力是指()。

A.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D.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的一半6.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是()。

A.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成正比,与渗透率无关B.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成正比C.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无关,与渗透率成正比D.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无关7.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是()。

A.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成正比B.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成反比C.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无关D.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成正比,但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8.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是()。

A.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成正比B.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成反比C.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无关D.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成正比,但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9.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储油能力与储油能力与储油能力的关系是()。

计算题__油层物理试卷

计算题__油层物理试卷

第九部分:计算题(一)某断块砂岩油藏总体积为831.4410m ⨯,孔隙度为0020,岩石系数为41110Pa M -⨯,地层水压缩系数为41410Pa M -⨯,束缚水饱和度为0025,原始地层压力为20Pa M ,地层油饱和压力为16Pa M ,20Pa M 至16Pa M 之间地层油的平均单相体积系数为1.2,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4,试计算该油藏在单相弹性开采阶段依靠油藏天然弹性能量最多可采出多少吨原油?解:由题意可知:83410p V m =⨯,0020Φ=,41410f Pa C M -=⨯,411010o Pa C M -=⨯,41410w Pa C M -=⨯,0025w S =,000012575o S =-=,20164d Pa P P P M ∆=-=-=,1.2o B =,330.8410kg o m υ=⨯。

444000000()11020(75101025410)f o o w w C C S C S C -∴=+Φ+=⨯+⨯⨯÷⨯⨯ 412.710Pa M -=⨯ 又1o p C V P υ∆=∆o b V P V υ∴∆=•∆• o b o o o o C P V N B B υυυ∆•∆••==4832.7104 1.44100.8410113.06410.891.2 1.2-⨯⨯⨯⨯⨯⨯==⨯=(万吨)附:其中b V 为岩石体积;p V 为油层压力降低P ∆时孔隙体积的缩小值;C 是弹性压缩系数;V o ∆是弹性采油量。

(二)某岩样长10cm ,横截面积63cm ,在保持含水0040与含油0060条件下让油水稳定通过该岩样,当岩样两端压差为0.5个大气压时测量得水流量为m 0.16s c 3,油流量为cm0.045s 3。

已知水粘度为0.9厘泊,油粘度为2厘泊,岩样绝对渗透率为1达西,试计算:(1)水相和油相的有效渗透率;(2)水相和油相的相对渗透率;(3)水相和油相的流度;(4)水驱油时的流度比;(5)该流动过程的产水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层物理试卷(100)
一.名词辨析(5*5)
1.接触分离,微分分离,一次脱气,多级脱气四者的联系与区别
答:接触分离是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瞬时变某一特定压力,温度状态,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相平衡的过程;一次脱气是指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下一次分离到大地气压气温上的状态的相态
平衡过程,属于接触分离的一种。

微分分离是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多级脱气是指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压,将每级分出的气体排走,液体在进行下一次脱气,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属于微分分离的一种。

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和体积系数的区别和各自的意义答:天然气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值;其物理意义每降低单位压力,单位体积原油膨胀具有的驱油能力。

天然气体积系数: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标准条件下的体积之比;其意义是对于湿气和凝析气,采到地面后有液态凝析油产生,在计算产出气体的标准体积时,通常将凝析油转换出曾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标准体积,是膨胀系数的倒数。

3.有效孔隙度和流动孔隙度的区别
答:有效孔隙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流动孔隙度是指在一定压差作用下,
饱和与岩石孔隙中的流动发生运动时,与可动流体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比流动孔隙度大。

4.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关系
答:束缚水饱和度指单位孔隙体积中束缚水(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出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不可流动的水)所占的比例(原始含水饱和度最小为束缚水饱和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指在油藏条件下单位孔隙体积中油所占的比例。

对于原始含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的为饱和油藏而言,原始含油饱和度等于1减束缚水饱和度。

5.润湿反转和润湿滞后区别
答:润湿反转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润湿滞后是指由于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的迟缓而产生润湿角改变的现象。

前者是比较稳定一种现象,后者是在两相驱替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不稳定。

二.综合题(10*5)
1.说明露点方程和泡点方程的建立(8)
答:相态方程通式:
露点压力:大气类系统中极少的液相与大量的气相平衡共存时的压
力。

故有:
泡点压力:大气类系统中极少的气相与大量的液相平衡共存时的压力。

故有:
2.岩石润湿性的判定方法和原理(9)
答:有好几种方法,先是实验方法,和作图方法。

实验方法有直接测定法有光学投影法,吊板法;间接测定法有自吸吸入法,自吸驱替法。

(1)测定湿润角法
1)光学投影法:将被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mm,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拍照后便可在照片上直接测出润湿角:
2)吊板法:吊板与界面接触时吊板受到拉力为
油水界面张力可测出,可读出,则
(2)自吸法
1)自动吸入法
用自动吸入仪将已饱和油的岩样放入其中。

充满水:吸水亲水将岩心中油驱替出来,油涂于仪器顶部,其体积由刻度尺读出。

充满油:自动吸油排油岩心具有亲油能力,驱出水沉于仪器底部由刻度尺读出。

2)自吸驱替法
在岩心自吸水(或自吸油)后,再用水把岩心中心的油驱替出来(或用油吧岩心中的水驱替出来),将自吸水量(用排出油量表示)与积累排出的油量对比。

作图方法一,有唐纳森方法,具体做法是将饱和水的岩样放到离心机上依次做油驱水,水驱油以及二次油驱水实验,测出相应的毛管力曲线,比较水驱油和二次油驱水曲线的下包面积,面积小的为润湿相驱替非润湿相。

作图方法二,相对渗透率曲线,亲水岩石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交叉点对应饱和度数值大于50%,亲油岩石对应的饱
和度数值小于50%。

3.什么是毛管力曲线?确定毛管力曲线的方法有哪些及基
本原理?毛管力曲线基本参数?阐述毛管压力曲线的主要
用途?(12)
答:1.油藏岩石的毛管力与湿相(或非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毛管力曲线。

2.主要方法有半渗隔板法,压汞法,离心法。

其基本原理是岩心饱和湿相流体,当外加压力克服某毛管喉道的毛管力时,非湿相进入该孔隙,将其中的湿相驱出。

3.阈压指非湿相流体开始进入岩心中最大喉道的压力或非湿相开始进入岩心的最小压力。

饱和度中值压力指驱替毛管力曲线上非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管压力。

最小湿相饱和度指当驱替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压力再升高,湿相饱和度也不再减小,毛管力曲线与纵轴几乎平行,此时岩心中的湿相饱和度。

退汞效率相当与强亲水油藏的水驱采收率。

4.研究岩石孔隙结构,毛管压力曲线实际上包含了岩样孔隙吼道分布规律,而且可以确定最大孔喉半径;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评估岩石储集性好坏,喉道大小分布越集中,则分选性越好,毛管力曲线的中间平缓段也越长,且越接近与横坐标平行,毛管曲线形态越靠向坐标的左下方,喉道也大,大吼道也越多;毛管压力资料确定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唐纳德方法,一次水驱油曲线的面积大于二次油驱水曲线的面积则亲油,反之亦然;用毛管压力曲线可计算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5.画出储层烃类单组份和多组分的p-t相图,并指出其特征点线区(11)
答:
AC上的点,可以称之为泡点或露点。

泡点:指温度(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温度)。

露点:指温度(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分离出第一批露珠的压力(温度)。

C为临界点。

临界点:---体系中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以及最高温度点。

AC可以称之为露点线,泡点线饱和蒸汽压线(只有---组分露点线与泡点线重合)
AC线上的点为气液两相区,AC左上方为液相区,AC右下方为气相区。

AC上的点为泡点,C为临界点,G为临界凝折压力点,H为临界凝折温度点,D为第二露点,E为第一露点。

凝界凝折压力点:两相共存最高压力。

临界凝折温度点:两相共存最高温度。

AC为泡点线,CB为露点线,图中虚线为等液相线。

AGCHB围起来的区为气液两相区,图中阴影区为反常凝折区,AC线以上为液相区,BC线右侧为气相区。

三.计算题
1.某断块砂岩油藏总体积为1.44×108m3,孔隙度为20%,岩石压
缩系数为 ,地层水压缩系数为 ,束缚水饱和度为25%,原始地层压力为20MPa ,地层油饱和压力为16 MPa ,20 MPa 至16 MPa 之间地层油的平均单相体积系数为1.2,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4。

试计算该油藏在单相弹性开采阶段依靠油藏天然弹性能量最多可采出多少吨原油?(12分)
解:由题意可知:381044.1m V p ⨯= ,%20=Φ ,MPa C f 11014-⨯=,MPa C o 110104-⨯=,MPa C w 11044-⨯=,%25=w S ,%75%251=-=o S ,MPa P P P d 41620=-=-=∆ ,2.1=o B ,331084.0m kg
v o ⨯=
()()444*104%251010%75%20101---⨯⨯+⨯⨯+⨯=+Φ+=w w o o f C S C S C C ()MPa 1107.24-⨯=
又ΘP
v V C o p ∆∆=1* ∴b o V P V v •∆•=∆*
o
O b o o o B v V P C v B v N ••∆•=•∆=* ()万吨89.102
.11064.132.11084.01044.14107.2384=⨯=⨯⨯⨯⨯⨯⨯=-
2. 改进等径直筒毛细管模型使其更接近地层实际孔隙结构,并求孔隙度,渗透率和比面的关系(13)
答:(1)N 种不等径直筒毛细管模型(M 为摩擦系数)
半径为的单根导管总流量为
那么岩石假想的流体流量为
真实岩石的流体流量为
真实岩石和假想岩石流渗阻力相同,外表尺寸一样,流体性质一样,压差相等下有
则有
此毛细管岩石模型孔隙度为
此毛细管岩石模型比面为
(2)等径迂曲度为a的毛细管模型(M为摩擦系数)
单根导管总流量为
那么岩石假想的流体流量为
真实岩石的流体流量为
真实岩石和假想岩石流渗阻力相同,外表尺寸一样,流体性质一样,压差相等下有
则有(n-单位横截面上导管个数)
此毛细管岩石模型孔隙度为
从而有渗透与孔隙度的关系为
此毛细管岩石模型比面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