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好玩更要玩好数学
我对“数学好玩”的认识

我对“数学好玩”的认识我认为,数学从学科的特点来说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趣,可以说算上枯燥无味的一个学科,要想达到数学好玩的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的身边找实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从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到数学好玩。
数学学科特点是严谨的,数学知识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数学的思维训练是枯燥无味的,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好,教师要花费时间开动脑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只要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感觉到数学真的是好玩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的深刻含义其实就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信。
小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学习就会主动,主动,就意为着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特别喜欢学数学,当然也就认为数学好玩了。
但是数学好玩,如果让学生真正的感觉到数字好玩,作为老师必须狠下功夫,把课上得尽量让学生感到开心快乐,感到有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当然培养孩子的兴趣与让孩子感到数学好玩是相辅相成的,关键是要靠老师过硬的教学能力与创设的情景、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等。
让学生在玩中学好,教师要花费时间开动脑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只要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感觉到数学真的是好玩的。
喜欢而感兴趣,才能觉得好玩。
培养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喜欢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好玩”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必须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贴近他们的生活,让其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悟数学的魅力。
聚焦冲突、激发兴趣、寻找教学切入点,寓教于乐,是培养学生“数学好玩”情趣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知识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
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获得体验,体验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想忘都忘不掉的效果。
数学好玩

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期间,91岁高龄的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四个大字。
第二天,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田刚也题了四个字:玩好数学。
从好玩到玩好,揭示了一个朴素而重要的道理:兴趣是成功的最大秘诀(杨振宁语)。
作为数学老师,要想让学生玩好数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好玩。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好玩,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是好玩的。
玩这个提法层次是比较高的,因为它已经超越了功利,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同时要善于和敢于将好玩的数学引入课堂。
一、关于数学素养数学教师除了要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对数学发展的历史、现状有一定的了解,要对所教数学内容,能从整个数学学科全局的高度,系统而深刻地把握,对教材各部分间的联系要有深刻的理解。
这样,在教学时就不是孤立的教授一些数学概念、公式或法则,而是每一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来龙去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所涉及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圆周率的研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1706年英国数学家琼斯提出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
到目前为止π的求法大概有四种:测量法、割圆术、概率法、公式法。
首先说一下测量法,测量法是一个古老而朴素的方法,我们现在教学圆周率时,一般是采取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去看二者的比值的办法。
用这个办法可以知道圆周率大约是3.1左右。
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在当前是最时髦的,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学生仅仅想到用“实际度量验证”是不够的。
事实上,圆周率的精确数据的获得是不可能靠测量得到的。
如果我们的先辈只靠测量去研究这一问题,可以断言,我们现在仍然只能是“周三径一”,顶多周3.1径1。
那么,应当如何去处理这一问题呢?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毓信指出:这时,我们应积极的渗透以下的数学思想,数学问题的解决决不能单纯依靠实际度量或其它具体的操作,而还必须依靠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分析。
最新《数学好玩 玩好数学 好玩数学》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好玩数学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王洁世界上好玩的事物,很多都是要有了感受体验才能食髓知味。
有酒仙之称的诗人李白写道:“但得此中味,勿为醒者传”。
不喝酒的人是很难理解酒中乐趣的,比如说我。
对我来说酒就好比中药,难喝到无法咽下,一点都不好玩。
我觉得数学比较好玩,特别是当我成功做出了一道题的时候,那种精妙与豁然开朗是难以与人道的。
可我的学生们不这么觉得。
你听:“妈!这道数学题怎么做?”读六年级的亮亮几乎天天要问,就在妈妈教亮亮时,被亮亮泼冷水的说:“老师不是这样教的!”妈妈教烦了,就会对亮亮大吼:“你别烦我了,你妈是没有数学细胞的人!”孩子烦!家长也烦!数学难道真的不好玩吗?92岁高龄的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对少年儿童说:“数学好玩”。
是的,数学,你其实很好玩!数学并不是如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枯燥、深奥、晦涩。
数学是游戏:二十四点、对弈取胜、七巧板、魔方……让学生游戏于数学乐园之中,让他们体验其中的奥妙。
数学是生活:红绿灯、人民币、发票、股票……生活到处有数学,世界是数学的世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数学是艺术,让各种交通标志会说话,使维纳斯雕像令人扑朔迷离,使中国故宫的构图如此的壮观,让学生们享受数学和艺术,接受美的熏陶。
数学是故事、是问题、是科学、是历史……数学是好玩的。
有人会说玩物丧志。
其实数学的玩是“寓教于乐”,不是单纯的玩。
玩是“催化剂”,“催化剂”是不参加化学反应的,但是“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顺利地进行。
那么如何玩呢?第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
为了使学生玩好数学,要更多地思考一些供学生玩的数学素材,从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实践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材料。
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玩数学”的兴趣。
在设计《可能性》教学时,我就充分使用目前大小孩子们都普遍喜爱的节目《爸爸去哪儿》作为情境的主体,围绕这一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就像在参与一期电视节目一样参与课堂。
《数学好玩》(教案)

《数学好玩》(教案)教案:《数学好玩》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 锻炼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3. 知道数学的趣味性;4. 学习并掌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
二、教学重点1.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 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3. 数学的趣味性。
三、教学内容1.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时间、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2. 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锻炼:通过数学的游戏和谜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包括推理、组合、解密码、找规律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和讲解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互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学生可以主动探究问题,从中获得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学?”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讲解(10分钟):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详细讲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时间、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3. 游戏环节一(15分钟):通过推理游戏如数学五子棋等,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4. 游戏环节二(15分钟):通过解密码游戏如数学跳棋等,让学生运用到数学知识并锻炼数学思维。
5. 游戏环节三(15分钟):通过找规律等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6. 总结(5分钟):课堂结束前,请学生回答今天课程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程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在游戏中有较高的答对率;完成课堂练习。
七、教学后记本堂课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
课堂气氛活泼、生动,学生们表现积极、热情。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本节课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对数学的趣味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
数学好玩,数学可以让你的思路更加清晰,可以帮助你理解更多自然界中的有趣概念。
在学习数学时,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神奇”的力量。
今天,我们将为您介绍几种有趣的数学游戏,
帮助您学习和享受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们介绍的是一种名为“正方形大亨”的游戏,这是一种有趣的竞技游戏,可以让你发挥你的想象力和数学智慧来完成各种任务。
玩家需要使用不同形状的正方形在棋盘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依据四边形的测量计算,寻找自己的正方形以确保棋盘的完整性。
另外,玩家们还可以调整棋盘的大小来增加游戏的难度,强制玩家想出更多新的解决方案,以及更多复杂的计算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
其次,介绍的是称为“猜数字”的游戏。
这是一个可以锻炼你的数学推理能力的游戏。
玩家需要根据提示来计算出一串数字,当玩家猜出了正确的数字时,就可以获得胜利,而如果猜错了,就会失败。
通过不断地猜测,玩家可以慢慢熟悉数字的概念和细节,有效地改善数学能力。
最后,我们介绍的是一种名为“推理华容道”的游戏。
它是一种体系化的推理游戏,玩家可以根据所面对的环境调整推理策略,并尝试用最少的步数来解决这个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人们熟悉数学概念,包括概率论、图论以及数学建模等等,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精妙的概念。
在学习数学时,可以使用这些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加强他们的数学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功。
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挥你的数学智慧,用数学来发现世界的美丽。
数学好玩 玩好数学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摘要: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没有情感的。
怎样让数学好玩,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与思考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事。
让孩子游戏于数学乐园中,孩子不亦乐乎;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信心十足;让孩子体会到玩数学的乐趣,孩子开始至爱数学学习,真正感受到数学好玩。
本文围绕数学好玩展开,让学生在幽默、游戏中学数学,旨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好玩情境模拟口算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61-01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好玩”的提法,可以说一语中的,道破了学好数学的玄机。
可是怎样让数学好玩,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与思考的。
接触“数学好玩”这个名词以前,我就非常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进而也喜欢我。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在平时我会讲一些小故事,或者故意制造一些小幽默,逗学生开心,学生在收获笑声的同时也学会了新的知识。
1 花大雁“投降”了前几天,在教学“一排大雁往南飞,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面数排第6,从后面数排第3,这一排大雁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时,采用了情境模拟法。
首先,老师找一队学生站在讲台上,找一个穿花衣服的同学(代表花大雁),让他从前面数排第6,从后面数排第3。
然后在这个时候,问学生:你们认为应该是多少只?学生受原来的思维限制,总认为是6+3=9(只)。
怎么也不能搞明白有多少只。
于是,我急中生智,从前面数的时候,数到第几就让相应的同学举起左手来,就这样有6个同学举起了左手;我又从后面数,数到第几就让相应的同学举起右手来,有3个同学举起了右手。
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叫了起来:“快看啊,他投降了。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滨州市高新区小营街道办事处大孙小学韩洪升2011年11月1日13:59浏览:10评论:3鲜
花:0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2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数学好玩与玩数学不是一个概念,玩的目的是为了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在玩中完成数学学习的过程,从玩中去感悟,去理解,去运用。
教师要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平移》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
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
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感到“数学好玩”。
只要有兴趣肯钻研数学就是好玩的,特别是当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到了不同于别人的解题方法,发现了数字之间存在的规律等等,那种“好玩”应该源于自身的成就感,自己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和方法也将会记忆很久甚至终生。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让孩子感觉到数学好玩,在教学中还要多动脑筋,包括创设有趣的情境,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有趣的数学游戏等,将枯燥的数学概念、数学定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他们参与到数学的研究中来,发现做数学的乐趣。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作者:陈泝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2期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学习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为此他们很是苦恼,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作为一个数学教师的我已经思考了很久。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考试制度给孩子在精神上造成强大的压力,每天大量的练习给孩子造成一定的逆反心理。
其次,以往的教材枯燥乏味,脱离孩子的生活实际,既无趣又无味的数学内容,导致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情绪。
另外,孩子不爱学习数学和我们教师也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往往就教材讲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没有深入地思考如何在每节课前编一些有趣的故事、童话等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吸引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我们教师能潜心研究一下如何让孩子热爱数学,那么孩子们不但不会反感数学,反而还会爱上数学,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好玩课前教师编一些和数学有关的故事,课中设计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空间,给孩子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孩子们会在与同学一起学习中得到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有了在同学中表现自我的机会,那么他们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尽量设计有趣的,和孩子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孩子来解决,从而使孩子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这样孩子们真正感到我们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数学,学好数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会自觉地爱上数学。
让孩子在玩中学好数学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给家长和学生留下一个数学就是大量的计算、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
数学的难解、难做已经给家长和学生留下了畏惧的印象。
要想扭转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让孩子从小就感到数学好玩。
教师不妨讲完一个单元后设计一节活动课的内容。
在教学完《购物》一单元之后,我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带来各种文具、体育用品,并事先标好价格,然后组织学生表演商店购物的场景,有的扮演售货员,有的扮演顾客,让扮演顾客的孩子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到商店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在孩子买东西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孩子们说出自己拿了多少钱,能买些什么,还剩多少钱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好玩,更要玩好数学
小学部刘克祥
数学好玩,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少年数学论坛上,充满童心的着名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题词,拉近了不少人同数学的距离。
数学好玩,特别是当你成功做出了一道题的时候,那种精妙与豁然开朗是难以与人道的。
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数学好玩”或是“不好玩”的层次上,更为重要的是要“玩好数学”。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觉得“数学好玩”,还有大量的人正在为数学而烦恼。
对此,有人道出原因:“有兴趣就好玩,没有兴趣就不好玩。
”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数学是抽象枯燥的,想必每一个一线的数学教师都有这样一个感触,抽象难懂的概念性质、大量的数学题,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逃避、远离数学。
好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的课堂好玩起来,把“没有生命”的知识变为“有生命”的知识,是不是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回到课堂上来,愿意走进数学的世界?
一:将好玩的数学引入数学课堂
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一些有趣味的、能让学生有目的“玩中学”的教学情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玩”的活动,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思
考;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既减轻负担,又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中,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这个数字大家认识吗?生:5
师:刘老师能让这个数字变大,同学们信不信?生:不信
师:请同学们瞪大眼睛,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变。
师:怎么变的?生:加了一个0
师:这个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刘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数,读。
生:0.5
师:看看这个数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演示0.50和0.500
生:没有变化。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0.5、0.50和0.500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
师:谁能说说这三个小数的大小为什么相等呢?学生有困难
师:老师上课前,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纸片,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用铅笔分别在图中表示这三个小数。
学生操作,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
如:0.5表示什么?0.50及0.500呢!
师:请观察你所涂的三个图形的阴影部分,你得到了什么?
生:涂的一样多
师:这三个小数什么关系?生:相等
师:也就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生:不变
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呢?生:不变
师:谁来把这个规律说说?生1···生2···生3···
师: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小数的性质
教师板书“小数的性质”
教师运用变魔术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有了兴趣,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
二:让学生在玩中学好数学
“数学好玩”最高境界莫过于是“玩好数学”,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好数学呢?更值得我们每一名教师深思。
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从手上找规律——手指引发的思考》一课中,将“玩好数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片段一:学生1(伸3个手指)、学生2(伸1个手指)、学生3(伸2个手指)、徐老师,四人排成一行。
师:这样站好么?学生1迅速跑到学生3的左边
师采访学生1:为什么跑到这里?生1:按顺序站
师:数学中还有顺序?我应该怎样做呢?
生:您应该伸4个手指。
师:为什么伸4个手指?
生:多一个手指,每个人比左边多一个手指。
(掌声)
片段二:徐老师伸4个手指
师:你们能发现手指之间的关系么?
生:我发现了手指与指缝的关系,4个手指有3个指缝。
(这不就是间隔问题么?)
师:5个手指呢?生:会形成4个指缝
师:10个手指呢?生:8个
师:少了一个,到哪去了?生:在两只手之间
师:10个手指能创造10个指缝么?
生:把两个手腕并在一起,就会形成10个指缝。
(掌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没想到在手上让学生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能培养孩子们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眼睛,孩子们还会觉得数学枯燥么?
数学好玩,更要玩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