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区建立对两国经济贸易的影响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韩国经济作为东亚经济的重要一环,其发展与国际经贸合作的深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韩两国作为邻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经济资源,经济合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当前,韩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韩经贸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韩国经济形势下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韩国经济形势及中韩经贸合作现状1. 韩国经济形势韩国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其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韩国经济就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东亚四小龙之一。
近年来,韩国经济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等。
韩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希望加强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以应对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中韩两国作为邻国,经济联系密切。
近年来,中韩双边贸易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彼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中韩贸易额达到了3122.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出口1866.4亿美元,进口1256.3亿美元,而韩国对中国出口601.9亿美元,进口3132.6亿美元。
可见,中韩经贸合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中韩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1.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当前,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大幅恶化,这使得中韩经贸合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特别在中国与韩国的自贸区协定谈判中,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一大难题。
2. 双边贸易不平衡尽管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但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对韩出口额始终高于韩国对华出口额,这导致韩国一侧的贸易逆差问题严重,需寻求新的出口增长点。
3. 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亟待优化中韩两国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政策协调、产业对接、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更为全面的合作机制来解决。
中韩自贸区

中韩自贸区中韩自贸区:加强两国合作的新里程碑引言:中韩自贸区作为中韩两国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为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本文将从背景、成立、合作领域、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中韩自贸区进行全面分析,力求准确全面地解读中韩自贸区的现状与意义。
一、背景:中韩经贸关系始于1992年两国建交,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经贸合作规模快速扩大。
2015年,中韩贸易额突破了两国之间100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达到了1512亿美元。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两国之间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加,中韩合作面临一定的困难。
为了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韩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
经过长时间的磋商和协商,中韩于2015年6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关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互换书》,正式宣布了中韩自贸区的成立。
二、成立:中韩自贸区的成立对中韩两国经贸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建立自贸区,两国的商品和服务流动更加便利,贸易壁垒进一步降低,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贸区的成立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合作,更是中韩两国间政治和文化的互动。
两国在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同时,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关于建立中韩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的协定》,进一步加强了两国在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三、合作领域:中韩自贸区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等。
在商品贸易方面,中韩自贸区取消了两国之间的多项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了贸易自由化水平,增加了进出口商机。
在服务贸易方面,自贸区开放了金融、教育、文化、电信、旅游等服务行业。
中韩两国的服务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投资方面,中韩自贸区为两国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开放和透明的投资环境。
双方企业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促进了投资的互联互通。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自贸区简化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手续和程序,提高了通关效率。
自贸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贸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 FTZ)是指以一定区域内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自由贸易区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全球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推动跨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下面将讨论自贸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自贸区的设立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
在自贸区内,贸易壁垒得到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程序的简化,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这种贸易自由化不仅可以刺激国内企业加大对外贸易的力度,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和企业前来投资和生产,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次,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改善贸易环境。
自贸区通常设有特殊监管区域,对于外商投资和经营活动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比如,自贸区内可以实行更为宽松的税收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减少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此外,在自贸区内还可以建立更加高效的海关和物流服务体系,推动贸易便利化。
这些改善后的贸易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和提升国际贸易水平。
再次,自贸区的设立可以推动经济创新和产业升级。
自贸区往往是国家或地区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试验区域,其在贸易、投资、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也相对灵活。
在自贸区内,可以开展更为自由和灵活的经济活动,吸引国内外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引入外资、技术和人才,自贸区能够催生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提升国家竞争力。
此外,自贸区还可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自贸区不仅是一个开放经济的试验区域,也是推动地区一体化的平台。
自贸区的设立鼓励地区内部的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加强了区域内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自贸区可以促进跨境投资和产业链的早期结构,实现产业协同和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和分工。
总之,自贸区对国际贸易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改善贸易环境,推动经济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在文化、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几千年的睦邻友好的历史。
1992年中韩建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环境。
贸易规模迅速增加。
今年是中韩两国建交十九周年,近二十年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不断加深,双边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两国贸易也持续稳步上升,经济合作日益扩大,合作领域越来越多。
互利互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已逐步成为两国进一步扩大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方向。
这个方向使两国经济贸易以健康的结构、稳定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
但一些问题也变得突出,如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贸易摩擦问题等,这严重影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韩建交前两国贸易情况中韩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初就一直相互敌视,没有任何直接交往,但从1983年北京申办亚运会后,两国民间交往日趋加强。
到了1991年11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率团前往汉城(现在的首尔)参加在那里举行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受到韩国总统卢泰愚的接见。
1992年4月,亚太经社理事会第四十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获邀出席。
中国方面看准了时机,由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钓鱼台宾馆会见了李相玉,并与他就改善双边关系进行接触达成协议。
这两次官方交往预示着中韩建交的谈判的到来。
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我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正式签署了中韩建交公报。
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
但鉴于当时复杂的东亚形势——涉及中国台湾和朝鲜的利益,因此,中韩两国严格保密建交谈判事宜,韩国方面更是做得“滴水不漏”。
中韩建交前, 两国通过香港或第三国进行间接贸易。
1991年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分别在首尔和北京互设了民间贸易办事处。
1992年两国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50亿。
二.中韩建交后两国贸易现状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贸易的比重逐渐上升这种贸易方式的转变,总体来说,使得中韩两国间的商品贸易额迅速上升,但受到两国贸易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中日韩自贸区的战略意义

中日韩自贸区的战略意义【实用版】目录1.中日韩自贸区的背景和意义2.中日韩自贸区对三国经济的影响3.中日韩自贸区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影响4.中日韩自贸区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正文【中日韩自贸区的背景和意义】中日韩自贸区,即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这一设想自 2002 年提出以来,得到了三国政府的积极推动。
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三国经济的发展,也将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中日韩自贸区对三国经济的影响】首先,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三国间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取消或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将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进一步促进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这对于三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三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还将有助于三国间的产业合作和供应链整合。
三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自贸区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推动三国间的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三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日韩自贸区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对三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还将对地区和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作为亚洲地区的三大经济体,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占据亚洲的近三分之二,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亚洲经济的发展。
其次,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和第十一大经济体,中日韩三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日韩自贸区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中日韩自贸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三国间的政治关系波动可能会对自贸区的推进产生影响。
其次,三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竞争也可能对自贸区的建立带来挑战。
尽管如此,我们仍对中日韩自贸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分析

进口 贸易差额
数据来源 :由 UN C OM T R A D E数据整理而得 。 从表 1 中可 以看 出,从 出 口情况 来看 ,截 至 2 0 0 8年 中国对 日本 的 出 口逐 年增加 ,中 国对 日本 的出 口从 2 0 0 1年 的 4 4 9 .4亿 美 元增 长 至 2 0 0 8 年的 1 1 6 1 .3 亿美元 。但在 2 0 0 9年出现大幅下降 ,降至 9 7 8 .7 亿 美元 ,这主要 是受金 融危 机的影 响。2 0 1 0年 ,中国对 E l 本的出 口出现回 升 ,并 呈现出较稳 定的增长 态势 ,从 1 2 1 0 .4亿美 元增长 至 2 0 1 2年 的 1 5 l 6 .5亿美元 ,但 2 0 1 3年有小幅下降。 从进 口情 况 来 看 ,从 2 0 0 1年 至 2 0 0 8年 ,中 国从 韩 国 的 进 口从 4 2 7 . 9 亿美元增 长至 1 5 0 6亿美元 ,实现了 2 .5 倍 的增长。 中国从 日本 的进 口同样在 2 0 0 9 年 出现下 滑,降至 1 3 0 9 .2亿美元 。2 0 1 0年开始 回 暖 ,截至 2 0 1 2 年, 增长 为 1 7 7 8 .1 亿美 元 ,但在 2 0 1 3年将 为 1 6 2 2 .5 亿美元 。 相较于 出 口,进 口的变化幅 度更 大 ,如 图 1所 示 。这 表 明中 国对 日本虽然 长期处于 贸易逆差 的地 位 ,但 是逆 差优势 正在 发生 变化 。从 2 0 0 2年 开始 ,中国对 日本 开 始 出现 逆 差 ,为 5 O .4亿 美 元 。从 2 0 0 1 年至 2 0 0 8年 ,中国对 日本 的逆差逐 步增 大 ,但 从 2 0 0 9年考 试 ,贸易 逆差逐 渐减少 。截 至 2 0 1 3年 ,贸易逆差 降至 1 2 1 .2亿美 元 。从 2 0 0 5 年到 2 0 0 8年 ,进出 口同比变化都较 为平缓 ,而其他 时间段波 动幅度较
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的影响

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的影响作者:李祉颖来源:《商情》2015年第48期【摘要】随着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和韩国作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核心,中韩FTA的建立对于未来实现整个东亚的自由贸易区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经济方面,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国,贸易往来越加密切且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中韩自贸区的建立是大势所趋,必能促进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旅游行业,双边的合作前景更为广阔。
【关键词】中韩FTA 双边贸易经济效应2015年初中韩已完成FTA 草签,中韩FTA 预计2016 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对于日趋活跃的双边旅游经济来说,这无疑更令人鼓舞。
韩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并将旅游业视为创造就业、振兴经济的新成长动力,旅游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为5.8%,旅游就业人口160.8 万人,旅游业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入境旅游市场,对于韩国旅游业界而言,与中国签订FTA 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在中韩FTA 草签文本中,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部分是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投资、经济合作等4 个章节。
服务贸易章节规定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条件,自然人移动章节提出签证便利化、允许短期入境停留、设立自然人移动委员会等事项,投资章节要求给予另一国投资者的投资及与该投资相关的活动以国民待遇,经济合作章节对旅游合作、出境旅游合作、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韩国旅游业界对于中韩FTA 的关注焦点在于:关于两国人员往来的出入境便利政策、韩国旅游企业在华投资经营所能享受的国民待遇问题、专业人才的雇用问题、自然人移动增长的应对政策。
一、中韩FTA对韩国旅游业的影响(一)积极方面的影响首先,中韩FTA 有利于扩大中韩旅游交流。
实施FTA 将促进访韩中国游客持续增长,带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度假区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旅游服务高级化、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创造旅游产业更高的附加价值。
中日韩自贸区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中日韩自贸区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跨境贸易合作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中日韩自贸区作为跨境合作的一种形式,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该区域包括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三个亚洲大国,占据了全球经济总量的近20%。
这三个国家在亚洲地区都是经济大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建立自贸区机制,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
一、中日韩自贸区的背景和意义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相对紧密,由此形成的自贸区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放市场。
自贸区一方面可以降低外贸成本,带动贸易增长,另一方面,则促进了市场的开放和自由贸易,加快了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增加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合作。
2、经济结构优化。
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促进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实现共赢发展。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互利合作,有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自贸区的建立,三国可以共同拓展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中日韩自贸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急需通过跨境贸易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自贸区的建立将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拓展市场。
随着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中国将有机会拓展向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市场。
目前,日本和韩国的消费市场已非常成熟,中国的加入将进一步打开这些市场,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和国际竞争力。
2、降低贸易成本。
自贸区的建立,可以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
这将促进跨境贸易的发展,增强三国贸易的竞争力,同时,也将为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3、推动技术创新。
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促进三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促进产业合作。
自贸区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三国之间的产业合作,包括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这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开展国际化经营,打造全球化的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自贸区建立对两国经济贸易的影响
[摘要]中韩建交20多年,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在金融危机后时代的今天,随着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的改变,中韩两国不断加强和深化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合作,目前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本文在分析中韩两国经贸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中韩自贸区对两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中韩自贸区;比较优势;服务贸易;直接投资
[DOI]10.13939/ki.zgsc.2015.17.018
中韩建交20多年,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在金融危机后时代的今天,随着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的改变,中韩两国为了加强和深化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合作,于2012年5
月开始启动中韩自贸区谈判,2014年11月中韩两国元首在北京共同宣布结束实质性谈判。
今年2月,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从目前来看,中韩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和产业发展阶段,市场化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一旦中韩自贸协定生效之后,必然对两国的经济贸易带来巨大效应和影响。
1 中韩两国经济贸易现状
自1992年8月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经贸发展迅速。
建交之初,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50.3亿美元,到2014年两国贸易总额为2354.0亿美元,短短22年,两国贸易额增长近46.8倍。
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被欧债危机困扰,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而中韩作为东亚最重要的两个国家,自身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上占据重要地位。
近几年,随着两国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两国之间贸易互补性也持续增加。
截至2014年,韩国作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地来源。
表1给出了2013―2014年韩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
2 中韩自贸区对两国经济贸易的影响
今年2月中韩双方完成了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议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中韩自贸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
按照协定在经过一段时间过渡期后,两国产品税目的90%和贸易额的85%都将实现自由化,也就是关税降为零。
对于中韩自贸区释放的利好信息,引用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方的话,就是“中韩自贸区是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是一个利益平衡,互利双赢的协议。
这个协议生效之后,对两国的双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双向投资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子商务等都会
有一个很大的作用。
”基于上述,下面本文将从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双向投资的影响做一个简要分析。
2.1 对中韩两国货物贸易的影响
在传统贸易理论中,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后来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托伦斯在其著作《论对外谷物贸易》中对绝对优势提出质疑,他认为两国贸易基础是比较优势,该理论经李嘉图的论证和阐述得到进一步完善。
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叙述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目前,从中韩两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而韩国则是发达国家,两国进行贸易的基础正是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
具体来说,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分工,如果从国际贸易分类(SITC)中每一类代表产品来看,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上拥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业上拥有比较优势。
不过,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业上与韩国的差距正在不断减小,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在电机、电气等技术领域内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现在,如果按照中韩两国自贸协定,在经过一段时间过
渡后,两国产品至少80%以上免除关税征收实现贸易自由化,那么在中国国内,人们就可以买到价格更加优惠的韩国产品如汽车、电视、手机和化妆品;在韩国国内,他们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农产品、水产品、纺织品和工艺品。
建立中韩自贸区,降低和取消关税壁垒,中国和韩国的出口竞争力都会明显增强,两国双边贸易额会增加更快,对两国经济发展也必然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据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预测,中韩自贸区协定生效5年内,韩国GDP有望因此最高提升1.25%。
但是,中韩自贸协定生效之后,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一些技术工业和韩国农业带来巨大冲击。
与韩国相比,中国高端技术制造业落后,产品性能和质量有待提高,附加值低,所以在中韩自贸区协定倒逼下,这些产业必须加强研发投入,引入先进的科学管理,才能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韩国对国内农产品的高关税保护措施在自贸协定下不复存在,中国农产品价格便宜,加上距离优势,能够保证中国农产品到达韩国的新鲜度,所以韩国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会迅速扩大。
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国内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如果未来想要在农产品上继续保持比较优势,那么中国的农业同样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出口竞争力。
2.2 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的影响
中韩两国服务贸易目前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通信、
金融和事业服务上,其中旅游和通信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统计资料,2000年韩国赴中国入境游人数为134.47万人次,而2014年该数据达到418.17万人次,增长超过3倍,同样中国赴韩国入境游人数也是屡创新高。
建立中韩自贸区,对于两国游客来说,不仅降低了旅游费用而且也使得往来交通更加便捷,所以中韩自贸区对两国服务贸易中的旅游业发展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与之相关的运输和通信行业同样会面临快速增长。
不过,与货物贸易一样,中韩自贸协定生效以后,两国服务贸易之间的贸易壁垒也会逐渐减低或取消。
对于韩国来说,它希望中国在金融、计算机、电信和文化出版等行业进一步开放;而中国则希望韩国在能源、健康医疗以及教育和环境卫生等部门给予更大的开放空间。
除此之外,此次中韩两国自贸协定对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开放问题也做出了解决。
在未来,人力资源丰富的中国很有可能对韩国进行专门人才输出,这对于中国将来解决就业问题会是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中韩自贸区,两国不仅在货物和服务贸易上有一个互利双赢的结果,对两国之间的双向投资同样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4年,中国对韩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4.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96%。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对韩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了24.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继美、日之后,韩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国。
中韩签订自贸协定
之后,专家表示投资韩国已经成为不少中国投资者的选择。
韩国贸易投资官员在谈及中国企业对韩国进行投资时,认为“中国企业可通过投资韩国,利用中韩自贸区的关税优惠政策等有利因素然后返回中国市场,或通过‘韩国’这一跳板进军全球市场。
”与之对应,韩国在中国直接投资主要看中中国国内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从本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在中国设立工厂完成产品加工,然后销往世界市场。
可以预见,两国双向投资金额在自贸协定生效之后,肯定会有一个大幅度提升,这对中韩进出口贸易也必然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3 小结
一方面,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和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会极大地提高中韩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数量和质量,从远期来看,中韩自贸区会对两国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都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而且这也标志着中韩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从竞争博弈到合作博弈的转变。
另一方面,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同时发挥示范效应,将会积极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进展,也会积极推动RECP也就是“10+6”自贸区的进展,更会有助于建立亚太自贸区的设想。
由此可见,中韩自贸区的建立是中国市场经济自由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在此基础上,中韩两国经济会得到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也会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冯德连,徐松.国际贸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雪威,吴昊.新贸易环境下中韩FTA促进战略评析[J].东北亚论坛,2003(3).
[3]李晓峰,任靖楠.金融海啸背景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中国产业政策的选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6).
[4]孙莉莉,张曙霄.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结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