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SWOT分析
中日韩自贸区经济效应模拟分析与政策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日 韩三国应完善知识产权法律 法规,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 击和制裁,为创新者提供有 效的法律保护。
2. 加强合作:三国应加强在 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分享 经验和技术,共同提高知识 产权保护水平,促进技术创 新和转化。
推动产业升级与合作
01
总结词:推动产业升级与合作是中日 韩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助 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 力。
05
中日韩自贸区未来发展展望
深化合作领域与层次
进一步开放市场
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促进商品 和服务在三国间更加自由地流动。
01
加强产业合作
鼓励三国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业链的 协同发展,促进相互投资和合作共赢。
02
03
深化金融合作
加强三国间的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 结算和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高区域 金融稳定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日韩自贸区经济效应的模拟分析,为三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
研究方法
采用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经济效应的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模拟分析。
研究内容与结构
研究内容
包括中日韩自贸区经济效应的模拟分析、政策建议以及结论 与展望。
研究结构
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模型建立、数据采集与分析、模拟结 果及政策建议等部分。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规则制定,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合作,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亚洲 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加强人文交流
加强三国间的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为三国合作提供更 好的社会和研究结论
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SWOT分析

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SWOT分析【摘要】近期,自由贸易区成为我国推进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突破口。
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青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简单介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利用SWOT模型对青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应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SWOT分析;青岛;建议一、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在2002年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
设想中,自由贸易区内关税等贸易壁垒将逐步消除,以促进自由贸易,加强经济交流,提高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
二、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SWOT分析(一)SWOT模型简介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是针对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4个方面的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进而分析其内部优劣势和外部面临的机会威胁,从而针对不同的内外部要素的组合,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二)对青岛中日韩自贸区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青岛是我国第二大外贸港口,在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
因此,青岛是中日韩自贸区的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在此,对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前景进行SWOT分析。
1.优势(1)经济实力雄厚。
青岛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龙头,经济实力雄厚,2013年,青岛市进出口总额达779.1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达55.2亿美元。
(2)青岛中日韩自贸区与日韩产业互补。
日本与日本的优势产业是机械制造、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弱势的是农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而是青岛的优势产业主要为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等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弱势的产业为通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与日韩形成了良好的产业互补。
(3)文化优势。
历史上,青岛与日韩都受到东方儒家文化影响。
中日韩自贸区:机遇、挑战与前景

【投资与合作】中日韩自贸区:机遇、挑战与前景吴伟波(天津商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天津 300134)[摘 要] 自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启动以来,三国经贸合作谈判历经坎坷,但仍未能取得最终结果。
当前,中日韩三国处在百年大变局的进程中。
分析了中日韩自贸区的机遇: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中日、中韩关系稳中向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助力。
研判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政治因素和经贸领域的矛盾。
最后指明了中日韩自贸区发展的前景,并从五个方面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提出了建议:一是以全球大视野谋划三国关系;二是以疫情合作为契机,推进其他领域合作;三是“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日韩合作;四是求同存异,增强区域合作的灵活性;五是落实“中日韩+X”合作构想。
[关键词] 中日韩自贸区;机遇;挑战;前景[中图分类号] F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11-0034-04China-Japan-Korea FTA: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Wu Weibo(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Abstract: Since the launch of China-Japan-ROK FTA negotiations, the tr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negotiations have gone through ups and downs and failed to reach final results.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Japan and the ROK are in the process of a century of great cha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China-Japan-ROK FTA , including the easing of the situa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steady growth of China-Japan and China-ROK relations, and the help of the China-Japan-Korea FTA by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The challenges of building a China-Japan-ROK FTA: outbreak of COVID-19 , political factors and US intervention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field.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China-Japan-ROK FTA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negotiation of China-Japan-ROK FTA from five aspects: First, the three countries should plan their relations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 Second, the three countries should take the epidemic as an opportunity to advance cooperation in other areas. Thir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promote China-Japan-ROK cooperation. Fourth,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to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Fifth,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China-Japan-ROK +X cooperation.Key Words: China-Japan-Korea Free Trade Area;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Prospects过去的40多年间,中国一直秉持改革开放的理念,以加入WTO为重要契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产业链和经贸体系。
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面临的环境与战略取向

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面临的环境与战略取向环境分析自贸区是不少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其中以亚洲地区的中日韩自贸区为一个重要的试点。
自贸区旨在通过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来促进贸易和投资,为参与国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但是,亚洲自贸区谈判面临的情况也比其他地区更加复杂和困难。
首先,中国、日本和韩国在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一个发达的经济体,而韩国则处于中等收入阶段。
虽然三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已相当紧密,但它们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仍是亚洲自贸区面临的挑战之一。
其次,区域内的政治关系也是亚洲自贸区谈判的问题之一。
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原因,中日韩三国在政治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紧张局势。
这些政治因素可能会对自贸区协议的谈判和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中日韩自贸区面临着来自其他自贸区的竞争。
亚洲的自贸区正在不断扩大和加强,例如亚太自贸区 (APEC)、亚洲区域整合 (ARI) 等。
这些自贸区的加入不仅会对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和实施产生影响,还可能替代中日韩自贸区成为区域一体化的主要平台。
战略取向面对复杂的环境,中日韩自贸区能否取得成功将取决于其战略取向。
以下是中日韩自贸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1. 以经济和贸易为核心,深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和贸易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核心内容。
三国应重视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自由化和便利化,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同时推进金融、电子商务、能源等领域合作深化。
中日韩应该建设均衡的贸易模式,共同促进区域贸易平衡,并致力于减少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问题。
2. 建设共同的贸易规则和标准三国应加强贸易投资自由化,通过建立共同的贸易规则和标准,推动区域和全球贸易的发展。
中日韩三国可以利用自贸区谈判,互相学习各自的优势技术和管理模式,共同提升竞争力。
3. 提高区域合作水平三国应该深化互联互通和区域合作,促进中日韩互联互通和区域共同繁荣。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三国应该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加大合作力度,促进区域一体化。
浅析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的机遇

浅析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的机遇山东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之一,也是中国与日本、韩国自贸区发展中的有力一环。
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深度分析可以发现,在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中,山东自贸试验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在多个领域与中日韩三国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自贸区的发展。
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与日本、韩国距离相对较近,交通便利。
三国之间的地理位置接近为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依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北濒渤海,交通便利。
山东地处我国沿海要冲地区,拥有良好的开放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可以作为中日韩自贸区的重要节点,成为连接三国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山东自贸试验区,中日韩三国可以利用地理优势,推动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形成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提升自贸区的发展水平。
山东自贸试验区拥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工业体系完备,产业结构健全,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山东自贸试验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积极展开与中日韩自贸区的合作。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加工制造业,可以与日韩等国家展开农产品贸易和产业合作。
山东省在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与日韩国家加强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共同推动自贸区的发展。
在产业合作方面,山东自贸试验区可以通过与日本、韩国的考察交流,引进更多尖端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产业发展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化合作,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山东自贸试验区的人力资源也是中日韩自贸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东省的教育体系发达,人才储备丰富,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为自贸区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山东省与日韩地区在人才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基础,可以通过教育、科研、人才项目等多方面合作,实现人才的互通共享。
浅析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的机遇

浅析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的机遇1. 引言1.1 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背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背景主要源于中国政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
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确定了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探索新机制的重点任务。
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旨在充分发挥山东省地处黄河入海口、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域的地理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格局。
该试验区涉及内容丰富,覆盖贸易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创新、市场准入铺设、海外资源整合等多个领域。
通过在自贸试验区内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中国自贸区政策的逐步完善提供参考,并为全球经济体系调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背景紧扣国家发展大局,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合作的实际行动,也是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
1.2 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现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指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之间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三国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目前,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日韩三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某些领域的合作存在困难。
贸易保护主义和地区安全局势的不确定性也给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会影响到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地区合作的不断加深和三国间互信的提升,中日韩自贸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未来,中日韩自贸区有望通过进一步的合作和协调,实现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为三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山东自贸试验区融入中日韩自贸区的机遇山东自贸试验区融入中日韩自贸区的机遇是多方面的。
中日韩自贸区是东亚地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合作体之一,将为山东自贸试验区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浅析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的机遇

浅析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的机遇山东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的机遇。
山东自贸试验区地处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临近日韩等国家,地理位置优越。
这为山东自贸试验区与日韩自贸区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使得日韩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进出山东自贸试验区,进一步促进了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
山东自贸试验区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金融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山东自贸试验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同时也为日韩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
这些投资和企业的进驻不仅可以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日韩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交流,从而促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形成和发展。
山东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就积极探索开放发展道路,先后设立了多个经济特区和自贸试验区。
这些特区和试验区的成功经验为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使得山东自贸试验区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自贸试验区还在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山东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这为山东自贸试验区与日韩自贸区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在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
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具有优势。
山东省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人才资源丰富。
山东自贸试验区积极引进外籍人才和高端人才,为日韩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持。
这为中日韩企业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促进了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
山东自贸试验区在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中具有诸多机遇。
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改革开放经验、强大的实力和人才优势,都为山东自贸试验区与日韩自贸区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条件。
青岛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青岛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之一,其对外贸易竞争力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青岛的对外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优势。
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介绍青岛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其次,比较分析青岛与其他中国城市以及国际大港口之间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最后,总结青岛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一、青岛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青岛是山东省省会城市,也是重要港口城市。
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同时,靠近黄海、渤海等重要水域,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交通便利性。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青岛经济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其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并且持续增加对外贸易额。
目前,在山东省内部位居前列,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二、青岛与其他中国城市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青岛与其他中国城市相比,在对外贸易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首先,青岛港是中国重要的出口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居全国前列。
其次,青岛拥有较为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交通网络,便利了货物进出口。
同时,青岛还拥有一批实力雄厚、专业化程度高的外贸企业和跨国公司。
然而,在对外贸易方面,与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相比,青岛还存在一些差距。
首先是进出口商品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机电产品、化工产品为主导。
而广州和上海等大城市则涵盖了更多领域的商品。
其次是缺乏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虽然青岛有一些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等,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但与广州珠三角地区以及上海等经济中心相比仍存在差距。
三、青岛与国际大港口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青岛作为中国的大港口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首先,青岛港作为中国外贸大港之一,货物吞吐量在全球范围内也具备一定影响力。
其次,青岛港拥有较为完善的码头设施和物流配套设施,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货物的进出口需求。
此外,青岛港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其他国际大港口建立了合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SWOT分析
【摘要】近期,自由贸易区成为我国推进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突破口。
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青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简单介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利用SWOT模型对青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应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SWOT分析;青岛;建议
一、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在2002年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
设想中,自由贸易区内关税等贸易壁垒将逐步消除,以促进自由贸易,加强经济交流,提高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
二、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SWOT分析
(一)SWOT模型简介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是针对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4个方面的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进而分析其内部优劣势和外部面临的机会威胁,从而针对不同的内外部要素的组合,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二)对青岛中日韩自贸区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
青岛是我国第二大外贸港口,在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
因此,青岛是中日韩自贸区的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在此,对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前景进行SWOT分析。
1.优势
(1)经济实力雄厚。
青岛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龙头,经济实力雄厚,2013年,青岛市进出口总额达779.1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达55.2亿美元。
(2)青岛中日韩自贸区与日韩产业互补。
日本与日本的优势产业是机械制造、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弱势的是农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而是青岛的优势产业主要为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等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弱势的产业为通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与日韩形成了良好的产业互补。
(3)文化优势。
历史上,青岛与日韩都受到东方儒家文化影响。
青岛已同多个日韩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关系,这就为青岛提供了文化软实力。
同时,青岛是我国与日韩开展经贸交流最早的城市,积累了大量对外贸易的经验,是我国与日韩交流的窗口。
(4)地理环境优势。
青岛中日韩自贸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毗邻日韩,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国际航空城市,地理优势很明显。
另外,青岛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环境优美,风景怡人,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城市之一,具有天然的环境优势。
2.劣势
(1)创新能力差。
青岛的经济大部分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附加值部分,创新能力欠缺。
(2)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青岛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软肋。
金融制度缺乏创新、反应迟滞,法律制度不够完善、适用对象和范围模糊,行政管理制度程序复杂、效率低下,这些制度上的缺陷都成为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劣势所在。
3.机会
(1)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比如外汇人民币自由兑换、入区货物免税免证,出口货物退税速度快等,为自贸区提供了发展的活力。
(2)自由贸易带来的良机。
自贸区建立后,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会逐渐取消,减少三方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加三方贸易额;还会降低自贸区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帮助其扩大市场;同时消费者也可以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三方的福利都将增加。
(3)学习先进技术。
青岛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青岛中日韩自贸区建立后,我们能够从日韩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4.威胁
(1)金融风险。
自贸区在金融开发会导致热钱流入、投机套利、资本转移等现象。
金融管制的放松加上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将诱使投机者套利而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
(2)对青岛的弱势产业产生冲击。
青岛的服务业等弱势产业竞争力差,主动开放市场会给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3)竞争压力。
青岛中日韩自贸区建成后,不但面临国内的上海自贸区以及香港带来的竞争压力,更是面临国际上众多贸易合作组织的竞争。
三、青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
通过对青岛中日韩自贸区的SWOT分析,深入了解了青岛中日韩自贸区内部的优劣势以及外部的环境和条件,针对其未来的发展,在此提出以下发展战略。
(一)SO战略(增长型战略)。
青岛中日韩自贸区要利用好自身在经济、区位、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并不断加强产业创新,积极发展自由贸易。
(二)ST战略(多元化战略)。
对于青岛自贸区,首先要完善金融制度以规避金融风险;其次服务业等弱势产业要逐步放开以避免巨大的冲击;另外,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文化优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宣扬和渗透中华文化。
(三)WO战略(扭转型战略)。
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政策,加速自由贸易区取消关税的进程,扩大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青岛的服务业等弱势产业,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WT战略(防御型战略)。
首先,要以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保障,尽量规避制度不完善带来消极影响;其次,可以采取试行等方式对弱势产业逐步放开;同时,要紧盯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金融风险对经济的打击,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四、结束语
目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展到第四轮谈判,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来推动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实现我国经济新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龚晓莺,安洪斌.再探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模式[D].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2]申彧.SWOT分析法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知识经济,2009
[3]乐美龙,高金敏.基于SWOT分析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4
[4]郑燕,张吉国,王同敏.山东省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先导区研究[J].对外经贸,2014
[5]薛力源.青岛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机遇和对策[J].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