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菏泽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研究

关于菏泽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研究作者:孔然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1期【摘要】开放型经济发展是一个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菏泽作为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抓住开发型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科学谋划,攻坚克难,理清思路,重点突破,树立了开发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开放型发展研究一、菏泽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一是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2013年菏泽市出口产品共5大类、8万多个品种,以木草柳及家具、化工产品、蔬菜及鲜干水果、人发制品、纺织服装为主,形成了一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级、省级基地分别达到2个和6个。
出口市场由相对单一走向多元,发展到与186个国家开展业务联系,出口市场遍及全球。
二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猛。
2013年实际到帐外资达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0.5%,增幅列山东省第1位。
特别是能源化工产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及相关产业成为扩大投资的新增长点,投资主体由中小企业为主开始向大型企业为主转变,由数量型开始向质量型转变。
三是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2013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亿美元,增长182.5%,增幅居全省第1位。
四是对内开放成效显著。
2013年共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20个,现有工业百强企业、服务业百强企业中,属于招商引资项目的分别占43%和61%。
开放领域覆盖了全市各个领域。
五是经济开发区载体作用逐步凸显。
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达到194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307.9亿元,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二、菏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一)有利因素。
在新的形势下,菏泽市迫切需要对外开放,也具备了大规模开放的条件和优势。
首先是具备政策优势。
从国家开放政策的导向来看,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影响菏泽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

影响菏泽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作者:洪梅香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16期[摘要]菏泽,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
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成为制约整个山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菏泽经济的发展情况,研究影响其发展的若干因素,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因素作者简介:洪梅香,1981年10月19日生于山东菏泽,女,现任职于菏泽学院经济系。
一、菏泽的历史与现状(一)菏泽的历史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
菏泽地处中原腹地,史称“天下之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
天下很少有人知道菏泽过去还曾有过灿烂的文明。
菏泽失去古代历史文明和交通优势的主要原因有四:黄河的冲击及泥沙的掩埋、长期战乱的摧残、历史典籍的亡散和失去口传历史文化。
两汉四百年,黄河决口达16次之多,尤以两汉之交为甚,使菏泽天下之中的交通地位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直到汉明帝时王景治河,才解决了菏泽水患,使河、济归流,土地涸出,人民始为生计。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菏泽之域先是官兵与黄巾军的争战之地,后是曹操、吕布、张绣、袁绍等军阀的混战之所。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菏泽又成了争战之地。
隋末唐初,唐末五代,宋末金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清末民国,菏泽每一次都是农民战争或政权更替的重要战场。
这无疑都是对菏泽农业、商业经济的一次次毁灭。
(二)菏泽的现状菏泽市交通十分便利。
菏泽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这里十字交汇。
菏泽公路四通八达,全市通车里程4500公里,105、106、220、327四条国道通贯全境,18条干线和127条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
菏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全国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
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学号2006164143 姓名冯世英专业经济学班级经济06级1班指导教师程广斌职称副教授中国·新疆·石河子二○一○年五月目录1 SWOT分析方法简介 (1)2 菏泽市经济发展概况 (2)2.1 菏泽市简介 (2)2.2 菏泽市经济发展现状 (2)3 菏泽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5)3.3 机遇 (7)3.4 威胁 (8)3.5 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TOWS矩阵模式 (9)4 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构思 (10)4.1 依托资源优势,迎接激烈的区域竞争 (10)4.2 优化产业结构,培植产业发展和竞争优势 (11)4.3 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和扩大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关系 (11)4.4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1)4.5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全新的发展环境 (12)参考文献 (13)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对菏泽市概况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其次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因素,并根据SWOT分析结论提出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思,以期促进菏泽市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SWOT分析方法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Heze City Profil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to set, and then through SWO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 nt advantage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tors and, based on SWOT analysis concluded propose to Hez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ceived in order to promot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eze City.Key words: Heze City;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SWOT Analysis任何一个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国家和地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总会遇到区域发展水平差距问题。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
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
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
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
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
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
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
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
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
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
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
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
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
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
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
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
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
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
菏泽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菏泽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一、概述菏泽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鲁中和鲁南地区的交界处,胶济铁路和胶济线横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
本报告将分析菏泽的发展前景,包括经济、旅游、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二、经济发展前景1.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菏泽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这为菏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
2. 高新技术产业菏泽市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工作。
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和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菏泽的高新技术产业有望蓬勃发展。
3. 农业转型升级作为中国的农业大市,菏泽市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菏泽正在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力度,菏泽的农业有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
三、旅游发展前景1. 丰富的旅游资源菏泽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中原文化遗址、红旗渠景区、趵突泉等,这些独特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菏泽市还加大了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2. 文化旅游融合菏泽市通过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加强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
例如,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活动中,通过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等活动,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3.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家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不断增加,菏泽市的旅游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菏泽市也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四、教育发展前景1. 教育资源优势菏泽市拥有一批优质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些学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2. 人才引进和留住为了解决人才问题,菏泽市加大了引进和留住人才的力度,提供了丰厚的奖励政策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
关于菏泽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对策

关于菏泽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对策作者:王景赟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2年第10期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为调控主体,优化配置资源,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地位,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认真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对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菏泽所辖八县和牡丹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市的98%以上,常住人口占全市的95%以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大项目建设观摩评比等一系列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县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县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2011年,全市八县和牡丹区共完成县域生产总值1274.78亿元,是2007年2倍,年均可比增长15.0%,高出全市GDP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6.5%。
全市县域GDP平均达到141.64亿元,比上年增加24.06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8.3:46.7:25.0调整为2011年的17.7:53.7:28.6,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提高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3.6个百分点。
(二)县域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提高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全市县域地方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33.0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8.32亿元,年均增长27.8%,高于全市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9.1%,比2007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11年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93%,比2007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43个百分点,有力的促进了全市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三)县域争先进位成效明显,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07年和2011年各县区在全省140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的变化情况看,除定陶外,其他县区均实现了位次前移,单县上升了23个位次,郓城上升了22个位次,巨野上升了19个位次,曹县上升了18个位次,东明上升了13个位次,牡丹区上升了12个位次,成武上升了3个位次,鄄城上升了1个位次。
基于SWOT分析菏泽牡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益 型转 变 , 由传 统 模 式 发 展 向追 求 科 技 创 新 发 展 转 变 。应 尽 快 建 立 立 足 市 场 的 科 技 创 新 管 理体 系 , 分 利用 基 因工 程 、 充 分子 标 记 等 现 代 化 生 物 化 技 术 培 育 新 品种 ; 日突 破 快 速 繁 殖 、 土 栽 培 、 早 无 花 期 控 制 、 花 加 工 等 技 术 瓶 颈 ; 步 完 善 市 、 ( )镇 三 级 农 村 推 干 逐 县 区 、
基于 S T分析菏泽牡 丹产业现状及发 展对策 WO
齐 福 兵
( 川 大 学旅 游 学 院 四
【 摘 要 】自 山 东 省 委 、 政 府 于 2 0 省 04年 实 施 “ 破 菏 泽 ” 略 以 来 , 突 战 菏
601) 1 0 5
泽 市立足 实际 , 抡抓 机遇 , 出了一条科 学发展 、 走 跨越 发展 的致 富路 子 。 其 中 , 为发 展 势 头 最 为 强 劲 的 产 业 之 一 , 丹 产 业 在 快 速 发 展 取 得 优 作 牡 良 成 绩 的 同 时 , 面 临 着 一 些 问题 。 本 文 以 S O 分 析 为 基 础 , 细 也 W T 详 全 面 分 析 该 产 业 发 展 的 外 部 环 境 及 内部 要 素 , 期 探 求 牡 丹 产 业 现 状 以
发 展 的决 定 因素 。 根 据 市 场 变 化 需 求 , 丹 生 产 面 临 着 由数 量 增 长 型 向质 量 效 牡
牡丹 , 国传 统 名 花之 一 , “ 王 ” 美誉 , 我 有 花 之 也是 我 国 重要 的 出
口花 卉 。菏 泽 市 拥 有 悠 久 的 牡 丹 栽 培 历 史 , 全 球 最 大 的 牡 丹 种 是 植、 科研 、 赏 和 出 口基地 , 中国 牡 丹 城 ” 称 。 自 19 至 今 , 观 有“ 之 92年 菏泽 市 已连 续 成 功举 办 了十 九 届 国 际牡 丹 花 会 , 助 花 会 , 建 交 借 搭 流平 台 , 展经 贸 合作 , 发 旅 游 项 目 。在 推 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同 拓 开 时, 牡丹 产业 也 取 得 了前 所 未有 的发展 势 头 , 步迈 向新 的 台 阶 。 逐 菏 泽 牡丹 产 业 发 展 的 S T分 析 WO ( ) 势 条件 。 1 历 史 优 势 。 关 于 菏 泽 牡 丹 栽 培 历 史 , 在 一 优 、 早 南 宋 就 记 载 , 明朝 的嘉 靖 年 间 , 培 已盛 。到 了 清 代 更 加 兴 盛 , 至 栽 栽 培 面积 已达 千 亩 , 时便 有 “ 泽 牡 丹 甲 天 下 ” 说 。菏 泽 牡 丹 那 菏 之 在 中 国牡 丹 发 展史 上 独 领 风 骚 50 年 , 泽 先 后 被 评 为 “ 国 牡 0余 菏 中 丹 城 ” “ 国优 秀 旅 游 城 市 ” 、中 。 2 资 源禀 赋 优 势 。菏 泽 是 我 国 , 是 全 世 界 最 大 的 牡 丹 生 产 、 也
高级管理学(终稿)

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对策探索__以菏泽市为例摘要: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和关联带动性极高的产业,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菏泽市的资源条件SWOT分析、从旅游业发展战略、主要旅游产品开发两个方面探讨这种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欠发达旅游业发展对策菏泽目前,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本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菏泽市经济社会环境差、资源相对贫乏、旅游业发展基础薄弱等多元不利条件,落后于山东省旅游总体发展水平,是典型的旅游欠发达地区。
本文针对菏泽自身条件SWOT分析,从旅游业发展战略、战略布局原则、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菏泽的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建议性作用。
正文:一、菏泽市的资源条件SWOT分析1.1优势1.1.1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优势:林城、花乡、水邑是菏泽市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是菏泽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支柱。
1.1.2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
1.1.3边际区位优势菏泽市位于冀、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1.1.4政策环境优势199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将旅游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1.1.5产业比较优势:菏泽市受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业的增长潜力毕竟有限,发展第二产业经济环境不充分,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着力于地方资源的利用与整合,比较其他产业更加容易启动。
1.2劣势主打旅游产品季节性太强,菏泽牡丹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资源缺乏垄断性、具象性;缺乏在世界、全国有垄断地位的强吸引力极品资源,难以吸引远程大众观光游客,而且菏泽顶级的牡丹旅游资源也缺乏垄断性.文化资源较多,但“有文无物,有名无实”的状况比较严重;不在旅游热线上,与周边旅游地的文化差异不明显:菏泽处在众多知名旅游城市的阴影区内;经济基础薄弱。
1.3机遇“突破菏泽”战略的出台与实施;生态与休闲旅游成热点;济菏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1.4挑战旅游地空间竞争;旅游业的敏感性.1.5旅游业存在问题菏泽市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初具雏形,各要素发育水平均很低;产业接待规模很小;市场以国内旅游为绝对主导,海外旅游者很少,国内游客又以商务游客为主,说明菏泽还没有形成核心旅游吸引力;因市场规模小,观光、度假旅游发育不足,加之龙头资源的季节性较差,与旅游吸引力的缺乏相对应,旅行社、饭店等产业要素规模小,档次普遍较低,管理和服务水平都不高,经济效益也较差;旅游行业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尚待进一步完善;旅游业综合素质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学号2006164143 姓名冯世英专业经济学班级经济06级1班指导教师程广斌职称副教授中国·新疆·石河子二○一○年五月目录1 SWOT分析方法简介 (1)2 菏泽市经济发展概况 (2)2.1 菏泽市简介 (2)2.2 菏泽市经济发展现状 (2)3 菏泽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5)3.3 机遇 (7)3.4 威胁 (8)3.5 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TOWS矩阵模式 (9)4 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构思 (10)4.1 依托资源优势,迎接激烈的区域竞争 (10)4.2 优化产业结构,培植产业发展和竞争优势 (11)4.3 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和扩大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关系 (11)4.4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1)4.5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全新的发展环境 (12)参考文献 (13)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对菏泽市概况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其次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因素,并根据SWOT分析结论提出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思,以期促进菏泽市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SWOT分析方法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Heze City Profil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to set, and then through SWO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 nt advantage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tors and, based on SWOT analysis concluded propose to Hez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ceived in order to promot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eze City.Key words: Heze City;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SWOT Analysis任何一个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国家和地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总会遇到区域发展水平差距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差异的问题尤为突出。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为沿海的经济大省,也存在着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其人口与面积约占山东省的十分之一,在山东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菏泽经济和社会发展较慢,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与全省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面对山东省东中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及菏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山东省利用政府调控,制定了一系列的倾斜政策,来支持菏泽市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菏泽市,如何利用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山东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大问题,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 SWOT分析方法简介SWOT分析方法是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史提勒(Stein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分析框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
所谓SWOT 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劣势因素(Weaknes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2 菏泽市经济发展概况2.1 菏泽市简介菏泽市地处鲁西南平原,古称曹州。
辖牡丹区、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一区八县,253个乡镇,总面积12239平方公里。
与苏、豫、皖三省接壤,东与济宁市相邻,南北最长距离157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5公里。
总人口925.69万,其中农村人口745.38万人,城镇人口180.31万人。
2.2 菏泽市经济发展现状2.2.1 经济总量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5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15.15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211.13亿元,增长20.3%。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8:50.5:25.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7年提高2.7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但与全省和发达地区相比,菏泽市经济总量相对较弱,实力仍然不强。
从下表2-1可以看出,菏泽市2008年的GDP只占全省的2.6%,人均GDP只是全省的1/3。
表2-1 2008年菏泽市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及其在全省的比重县市数(个)人(万人)土地(km2)GDP(亿元)人均GDP(元)财政收入(万)工业增加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菏泽市9 925.69 12239 821.8 10046 504847 355.54 138.26 297.5 全省140 9392.71 156700 31072 33083 19570541 16718.8 1697.3 10381.2 比重(%)6.3 9.97.8 2.6 30 2.5 2.18.1 2.8资料来源:2008年山东省统计公报 2008年菏泽市统计局山东省统计局表2-2为2008年全省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比表。
从全省范围来看,菏泽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明显低于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等较发达城市,而且差距还比较大。
表2-2 2008年全省部分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全省31072.1 33083济南市3017.4 45724青岛市4436.2 58217烟台市3434.2 49012菏泽市821.8 10046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局2.2.2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菏泽市的产业结构出现逐步升级的趋势,社会经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经济结构向现代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根据菏泽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菏泽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30.9%:45.9%:23.2%调整为2008年的23.8%:50.5%:25.7%,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第二产业的比重发展较快,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调整到“二、三、一”(见表2-3)。
但菏泽市作为山东地区的欠发达地区,农业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而工业和服务业与发达城市相比发展缓慢,与全国全省相比,发展差距明显。
2008年,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5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见表2-4)。
表2-3 2005-2008年菏泽市产业结构变化单位:%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5 34.3 43.0 22.72006 30.9 45.9 23.22007 26.5 48.4 25.12008 23.8 50.5 25.7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 2006~2009表2-4 2008年菏泽市产业结构与全国全省相比较单位:%一产比重二产比重三产比重全国11.3 48.6 40.1山东省9.6 57 33.4菏泽市23.8 50.5 25.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山东省统计年鉴20092.2.3 城市化水平菏泽所属各县都是人口大县,曹县、单县、郓城等人口都在百万以上 ,曹县更是达到142万。
在菏泽的人口构成中,农业人口占80.5%以上,城镇人口占19.5% ,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全市 158个乡镇中,建制镇107个,但大多数镇都还是农业镇,不少城镇居民从事的还是农业或是涉农的简单加工业和流通业。
2.2.4 人力资本状况2008菏泽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275处,在校生177.5万人,教职工28.8万人。
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每年参加普通高考,录取新生本科上线人数,在全省17个市中保持领先地位,录取分数线高出全省其他市区20-40分,与其他省市相比更是高出150-200分。
菏泽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优良。
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万多人,其中高、中级职称4.5万人。
市内现有高校4所,各类专业技术学校66所;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分别达到1.3万人和1.5万人。
3 菏泽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3.1 优势3.1.1 区位交通方便菏泽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东接沿海港口,西连中原腹地,地处四省交界和济南、徐州、郑州等大中城市的中心位置,是我国承东启西,南联北引的接力站和桥头堡,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
菏泽市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呈“十”字交汇, 105、106、220、327四条国道在境内通过,已建成通车的日照-东明高速,正在建设的济南-菏泽、菏泽-开封高速,即将开工建设的德州-商丘、东明-新乡、徐州-菏泽高速形成“米”字型的陆路交通大枢纽。
口岸、海关、国检、集装箱运输中心等涉外机构齐全,口岸实现了与青岛港直通。
3.1.2 丰富的资源优势农牧优势。
菏泽市地势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栽培有禾本科、豆科、锦葵科、旋花科等作物,共23类,568个品种。
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和棉花,其中棉花、大豆总产量居全省之首。
蔬菜、瓜类品种繁多,是全国著名的“西瓜之乡”。
动物资源中牛、羊是强项,羊的饲养量居全国农区第一位,占全省三分之一,养牛列全国第三位,是国家确立的牛、羊出口基地,鲁西大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被称为三大“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