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呈现出“鱼龙混珠”的特点。
背景介绍山东省地处华东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农业资源和工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山东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投资环境良好,产业结构较为优化,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这种差异化发展状况不仅影响了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中西部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深入分析和探讨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1.2 问题提出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均衡现象,一些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另一些地区则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这种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不仅影响了地区间的竞争力,也影响了整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
问题提出: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存在,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差异给地区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来解决地区经济增长差异问题,实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的整体发展。
2. 正文2.1 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分析一、资源禀赋差异山东省地处黄河入海口,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各地资源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不同,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东部地区拥有优质的海洋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明显;而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受地理因素和经济基础设施限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二、区位条件差异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黄河三角洲、渤海湾和山东半岛等重要地理区位优势,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区位条件差异也是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介绍山东经济发展成就

介绍山东经济发展成就山东,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经济发展成就备受瞩目。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山东省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山东经济发展成就,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山东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们来看一下山东经济发展的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特别是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山东省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展对外贸易、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强与全球经济的联系。
我们来详细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
在工业方面,山东省发展了一批重点产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
在农业方面,山东省坚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在服务业方面,山东省发展了旅游、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提高了服务业的比重。
山东省还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
众所周知,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渤海之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这为山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山东省还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山东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与其他地区相比,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一些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较弱。
另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对于山东经济发展成就的评价,笔者认为值得肯定的是,山东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山东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山东省的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山东省还注重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形势

汇报人:日期:contents•山东省经济概述•山东省经济发展优势目录•山东省经济发展挑战•山东省经济发展前景与策略建议01山东省经济概述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种历史背景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
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历史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总量庞大增长率稳定经济总量和增长率产业结构特点以制造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02山东省经济发展优势农业资源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大山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创新和拓展市场,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产业政策支持山东省政府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制定了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政策优势03山东省经济发展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压力来源:山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资源日益紧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山东省必须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朝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转型。
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构成了一定挑战。
资源环境约束VS区域竞争压力压力来源: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山东省需要面对来自其他省份和国家的竞争压力。
各个地区都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竞相吸引投资和资源。
山东省在这种大背景下,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快创新步伐,否则就有可能落后于其他地区。
同时,山东省也要面对如何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准定位,避免与其他地区产生过度竞争的问题。
04山东省经济发展前景与策略建议创新驱动发展山东省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具备丰富的创新资源。
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可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产业结构优化山东省正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低碳经济,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1. 引言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黄河下游地区,东临黄海,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山东省的地区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经济概览山东省是中国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商贸中心之一。
省会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它重要城市包括青岛、烟台、潍坊等。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产粮、产煤和重工业基地。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
2019年,山东省的GDP达到了8.6万亿元,同比增长6.5%,经济增速稳定。
该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电力能源和服务业等。
3. 主要产业分析3.1 农业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对该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粮油作物和蔬菜水果。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2 制造业制造业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该省拥有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现代化的产业基础。
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包括钢铁、化工、汽车、机械设备等。
山东省的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青岛市的啤酒产业、烟台市的化工产业以及济南市的机械设备制造业是该省的重要制造业代表。
3.3 电力能源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该省的煤炭产业发达,煤炭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山东省也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
3.4 服务业服务业是山东省经济的重要支柱,该省的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主要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旅游、物流和信息技术服务等。
山东省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在青岛市和济南市建设了一系列国际化金融中心。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备受关注,下面将简要分析山东省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国民经济总体状况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持续向好。
201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8.6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三位,人均GDP达到了11.6万元。
全省财政收入达到了1.6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62万亿美元,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三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的经济总体水平处于全国的前列。
二、产业结构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以农业和服务业为辅。
在工业方面,山东省以制造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现代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化工制药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在山东省的地位较为突出。
在农业方面,山东省仍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农业大省,以粮食生产为主。
服务业方面,山东省的金融、旅游、文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三、对外开放山东省的对外开放水平较高,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先行者之一。
山东省位于黄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对外贸易和外资吸引能力较强。
目前,山东省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多个国际友好城市或地区合作交往。
外商投资企业在山东省的发展状况也较好,不断吸引着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引进。
四、创新驱动发展山东省不断加大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人才培养。
山东省推动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建设,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升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山东省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五、区域协调发展山东省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力度。
通过大力实施扶贫项目、基础设施改善等手段,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的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山东省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合作力度,加快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海洋气候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发展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支持,山东省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山东省拥有23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涉及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海洋渔业是山东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渔业资源丰富,拥有渔业生产总能力较强的渔船船队和渔港渔场资源,渔获物种类丰富,主要有鱼类、虾类、贝类等,出口量大。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渔业结构调整,提高了海水养殖产量,淡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极大的发展势头。
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成果丰硕,山东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各省市之首。
山东省拥有国内首批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能源试点示范区、国家海洋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国家级海洋产业平台,其海洋生物质能、海洋热能以及海水淡化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模范。
海洋旅游业是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又一亮点,山东南部沿海的青岛、威海、烟台等城市是国内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这些地方以其优美的海滩、清新的空气和便利的交通,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山东省还积极发展海洋休闲渔业、观光渔业、水上运动等多种形式的海洋旅游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山东省沿海盛产多种海洋生物资源,如海藻、海水、海洋微生物等,以及海产品的深加工。
近年来,山东省注重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促进了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山东省海洋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海洋经济政策及支持为了加快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山东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支持和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
山东省近五年经济的新发展新变化1000字作文

山东省近五年经济的新发展新变化1000字作文五年,是新和旧的变奏。
长期以来,山东传统产业占比高,其中又以重工业企业为多,人们形象地将山东产业特点概括为“粗、黑、重”。
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把握重大历史机遇,肩负重任,山东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老树”发新芽,新动能来自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在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新巨龙公司,工人按下远程控制按钮,井下工作面整套智能化系统启动,采煤设备自如运转,记忆割煤、自动推溜、跟机移架、信息传送,一切井然有序。
滚滚的“乌金”如流水般“奔”向地面,整个过程清洁无尘、人机分离。
穿着干净工装,就把煤采了!这一转变得益于山东能源集团推行的“智慧矿山”建设,传统煤炭开采通过嫁接新技术,迸发出新活力。
不仅是山东能源集团。
山东聚焦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传统优势夯实塑强。
2018年以来,山东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8万个,投资规模居全国首位。
2021年,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均比2017年显著提升。
改造提升后的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树开新花,新动能来自“四新”经济的培育壮大。
“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1年的31.7%,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代表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增势明显。
2021年“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5.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高于全部投资5.6个百分点。
引人关注的是,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72.4%的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
五年,是重和轻的变奏。
动能转换带来产业结构优化,山东三次产业结构轻重之变,突出表现是服务业增速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速,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山东省省情省况

山东省省情省况山东省,简称“鲁”,别称“齐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临渤海和黄海。
山东省是工业、农业、海洋渔业、交通运输、贸易等综合性经济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境内有泰山、崂山等众多名山,以及黄河、大明湖等著名景点。
同时,山东省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在经济方面,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
主要工业领域包括机械制造、化工、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其中一些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山东省的农业也非常发达,是中国重要的粮食、棉花和油料生产基地之一。
在交通方面,山东省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多种交通方式。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位居全国前列,铁路通车里程也位居全国前列。
山东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省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山东省将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更加繁荣富强的目标。
黑龙江省,简称“黑”,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哈尔滨市,地处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北端及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辖区总面积3万平方千米。
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拥有三大江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经境内。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作物有水稻、小麦等。
黑龙江省拥有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达9%,被称为“绿色长城”。
同时,黑龙江省拥有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等大量优质耕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在经济方面,黑龙江省以重工业和煤炭产业为主要支柱,拥有大庆油田、鸡西煤矿等知名企业。
黑龙江省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融合了中原文化、满洲文化、蒙古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名列前茅的经济指标山东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经济大省,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490.7亿元。
居全国第三位。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6925亿元。
农林牧渔产业总产值3453.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
(2)日趋优化的工业体系山东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兖矿集团等。
(3)蓬勃发展的金融体系山东金融与保险业发展迅速。
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金融体系。
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51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782.8亿元。
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18家,全年保费收入817.2亿元。
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4)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产区,还是全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主导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
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
(5)日渐崛起的民族经济近年来,山东的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93.6万户,从业人员734.7万人,注册资本达到3503.1亿元。
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1.6%;实交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2%,山东省百强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31家。
南山集团,金锣集团2004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山东的旅游业发展(2010年)山东省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健康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施,国内打开了,引发了“外国人看中国”的入境旅游热。
山东旅游业步入快车道,是在“九五”期间。
人民生活的富裕给旅游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给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在国际旅游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国内旅游渐成规模。
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业又有突破性发展,主要指标开始进入全国行列,接待国内游客跃居全国第三位,接待入境游客上升到第七位。
新世纪前3年,旅游总收入从307亿元增长到610亿元,年均增长100亿元,高出全国同期年增长14个百分点。
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全省旅游总收入只达到上一年的94%,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
2004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814.7亿元,比上年增长42.1%。
2005年更是突破100亿元。
旅游业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向主导产业的地位迈进。
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省有12个优秀旅游城市,1A~4A级旅游风景区(点)11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星级饭店500余家,旅行社13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
2002年,我省旅游整体形象确定为“走近孔子,扬帆青岛”。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要从打造整体形象入手,主推“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品牌,进而带动激活全省旅游大市场。
山东省有哪些特色旅游项目山东省的旅游特色项目主要表现在“古色”、“绿色”和“红色”上。
“古色”旅游项目有“孔子故里除夕游”、“民俗旅游”、“齐文化旅游”等等;“绿色”旅游项目是指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项目是指“爱国主义旅游”。
(1)孔子故里除夕游主要针对境外游客,是通过孔子故里独特的年俗,风格吸引更多的游客,达到交流文化,发展旅游的目的。
主要活动有:让游客到居民或农家做客,同居民一块儿包水饺,贴春联,吃年夜饭,让游客体验孔孟之乡人民淳厚朴实,热情好客的良好遗风。
(2)民俗旅游得益于我省古老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
山东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很多农村和渔村都适宜开展民俗旅游。
如:潍坊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烟台龙口冶基村和芝罘樗岗村,威海远遥村,泰安大汶口河畔的阜阳庄村。
通过激情邀请游客深入到农家庭院,与农民同吃、同住,体验农家生活和劳动,参与农家娱乐活动等多种方式让游客了解中国农村。
(3)齐文化旅游。
临淄是齐国故都,是齐文化发祥地。
近几年临淄投资开发了姜太公旅游中心,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齐文化旅游城,田齐王陵,大武汉墓博物馆,殉马坑,兵家城等,高品位,高文化含量的齐文化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
(4)生态旅游。
首先出现在莱芜。
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境内山水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齐鲁大峡谷旅游区内的房干生态旅游区,为开发生态旅游最早的景区之一,素有“绿色天堂”,“中华生态第一村”之美誉。
区内的九龙大峡谷,连绵曲折,九曲十八弯,让游客叹为观止。
2004年,该景区先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3级旅游区和“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烟台自然景观众多,有众多的海岛,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到大自然中去旅游,远离尘世,会有意想不到的意境。
另外,临沂蒙山,济南的南部山区等地都相应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
(5)“爱国主义”旅游是率先由枣庄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旅游线路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遗址——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微山岛。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铁道游击队”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
本项目推出后,受到青少年、老干部及港台游客的青睐。
另外,济南、聊城、临沂和威海也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旅游。
2010山东旅游统计便览2009年主要指标国际旅游客源分布客源地2009年绝对量占外国游客同比增长(人次)(%)(%)按地区分组亚洲193794080.3515.85欧洲2406049.9823.87美洲151538 6.2813.85大洋洲48476 2.0130.64非洲103840.4335.46其他227990.9513.82按国籍分组韩国115156747.759.59日本54109522.4324.35美国104385 4.33 5.58新加坡66516 2.7642.2德国44299 1.8421.3俄罗斯44262 1.8454.85英国40337 1.67 5.28澳大利亚33625 1.3925.06加拿大33044 1.3731.52马来西亚31949 1.32-13.9法国29038 1.218.66菲律宾28344 1.1829.11意大利203940.8516.61印度185370.7713.24印度尼西亚172580.7256.83泰国134490.5624.1新西兰115660.4852.83越南83520.35125.67瑞典80660.3336.99瑞士78600.337.38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构成2009年2008年增减项目(%)(%)百分点总计100.0100.0——一、长途交通28.7329.78-1.051、民航23.1924.42-1.222、铁路0.960.790.173、汽车 2.7 2.390.314、轮船 1.87 2.18-0.31二、游览11.4511.130.32三、住宿12.3212.130.19四、餐饮8.037.810.22五、娱乐8.088.17-0.09六、购物18.5218.000.52七、邮电通讯 3.86 3.93-0.07八、市内交通 2.99 2.730.26九、其他 6.02 6.32-0.32009年国内旅游客源分布情况客源地占国内游客比重当年%去年%比重增减%按区域分组东北地区 6.66 6.84 -0.18 西北地区2.64 2.75 -0.10 华北地区14.0414.25-0.22华东地区59.9959.010.98华中地区 9.32 9.76 -0.44 华南地区 4.56 4.83 -0.27 西南地区 2.80 2.56 0.24 按省(区、市)分组 山东 49.7 48.1 1.6 江苏 5.2 5.6 -0.4 北京4.95.1 -0.1 河北 4.4 4.6 -0.2 河南4.1 4.0 0.1 辽宁 3.0 3.0 0.0 广东 2.6 2.7 -0.1 上海2.62.50.1浙江 2.4 2.7 -0.3天津 2.1 1.8 0.3山西 2.0 2.2 -0.1黑龙江 2.0 2.2 -0.2吉林 1.6 1.6 0.1安徽 1.6 1.7 -0.1湖南 1.5 1.6 -0.1湖北 1.4 1.6 -0.1四川 1.4 1.3 0.1陕西 1.4 1.6 -0.2福建 1.1 1.3 -0.2江西0.7 0.9 -0.2云南0.6 0.6 0.0甘肃0.5 0.5 0.0内蒙古0.5 0.6 -0.1广西0.5 0.5 0.0重庆0.4 0.4 0.0国内旅游收入构成2009年2008年增减(%)(%)百分点一、长途交通费17.78 17.350.431、飞机8.23 7.340.892、火车 4.15 4.010.143、长途汽车 5.05 5.65-0.604、轮船0.35 0.350.00二、住宿20.93 21.25-0.32三、餐饮18.31 18.33-0.02四、景区游览10.70 10.73-0.03五、娱乐 4.91 5.27-0.36六、购物20.65 19.45 1.20七、市内交通 1.97 2.07-0.10八、邮电通讯0.73 0.82-0.09九、其他 4.02 4.73-0.712009年分市旅游总收入、人均花费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元/人)增长%(美元/人)增长%山东2452.2 22.3 807.3 1.7 569.4 3.8 济南256.5 21.8 885.9 -0.5 498.4 1.7 青岛489.1 16.4 1156.4 1.7 551.4 -11.7 淄博162.1 27.5 768.6 2.3 465.3 -2.3 枣庄45.3 25.5 602.1 2.2 318.1 0.8 东营35.6 24.5 662.1 2.6 871.6 8.4 烟台273.3 19.6 912.5 2.0 775.3 2.2 潍坊189.8 27.8 784.1 2.1 710.2 32.2济宁185.1 22.9 723.8 1.7 494.4 54.5 泰安188.1 31.1 765.8 3.4 625.5 25.0 威海188.6 18.8 966.0 2.7 498.4 4.6 日照101.7 24.4 557.5 2.9 453.4 55.1 莱芜16.5 25.9 374.2 4.2 951.3 -1.9 临沂182.2 23.5 731.3 2.9 607.5 -7.0 德州36.0 23.4 447.8 2.5 323.8 3.8 聊城41.0 18.7 548.0 4.0 437.8 -1.2 滨州33.8 27.1 636.7 2.2 312.1 2.5 菏泽27.4 37.2 532.9 5.9 263.9 -2.2分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2009年)GDP总量(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亿元)旅游总收入总量(亿元)相当于GDP%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济南3351.4 1710.7 256.5 7.7 15.0 青岛4890.3 2210.3 489.1 10.0 22.1 淄博2473.1 831.0 162.1 6.6 19.5 枣庄1201.3 353.1 45.3 3.8 12.8 东营2076.6 460.5 35.6 1.7 7.7 烟台3728.7 1187.6 273.3 7.3 23.0 潍坊2727.8 861.2 189.8 7.0 22.0 济宁2279.2 744.0 185.1 8.1 24.9 泰安1715.7 609.0 188.1 11.0 30.9 威海1969.4 640.3 188.6 9.6 29.5 日照861.7 294.9 101.7 11.8 34.5 莱芜461.3 133.5 16.5 3.6 12.4 临沂2110.2 796.3 182.2 8.6 22.9 德州1545.4 510.3 36.0 2.3 7.1聊城1375.9 368.8 41.0 3.0 11.1 滨州1350.9 426.3 33.8 2.5 7.9 菏泽953.6 252.2 27.4 2.9 10.9说明:各市GDP总量和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来自于《2009年山东省统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