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曲线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3.有用推论Vt²-Vo²=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 y =gt 3).水平方向位移x= V 0t 4).竖直方向位移y=21gt 25).运动时间t=gy 2 (通常又表示为gh 2)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 2/R= R ω2 = R (2π/T)2 4).向心力F 向=Mv 2/R=m R ω2=m R (2π/T) 2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恰能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Rg2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R 3 / T 2=K 2).万有引力定律:F=GMm/r 23).黄金代换式:GMm/R 2=mg R 2g=GM (R 为天体半径)4).中心天体的质量5).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rGM ω=3r GM T=2πGMr36).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 1=gR =RGM=7.9Km/s V 2=11.2Km/s V 3=16.7Km/s22Mm v G m r r=(1)2v r M G =22Mm G m r rω=(2)r M G=23ω2224Mm rG m r Tπ=(3)2324r M GT π=1.功(1)功的大小:W=Fscosα(适用于恒力做功)当0≤α <π/2 w>0 F做正功F是动力当α=π/2 w=0 F不作功当π/2≤α <πw<0 F做负功F是阻力(2)总功的求法:W总=W1+W2+W3……WnW总=F合s·cosα2.功率(1)功率的大小:P=W/t(只能求平均功率)(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α(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3) 机车运动问题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VM =fp3.动能.动能定理(1)动能表达式:E k=21mv2(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W合=ΔEk=21mvt2-21mv2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4.重力势能(1) 表达式:Ep=mgh5.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E1k+E1p=E2k+E2p(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或:21mv12+mgh1=21mv22+mgh2。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中物理公式⼤全⼀览表 ⾼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家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点需要总结,为了⽅便⼤家学习物理,⼩编为⼤家整理了⾼中物理公式,希望对⼤家有帮助。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m);路程:⽶;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量; (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加速度在⾚道附近较⼩,在⾼⼭处⽐平地⼩,⽅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1.1直线运动1.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m)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1.1.2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 t=(2h/g)1/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 gt (g=9.8≈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 -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 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人教版)曲线运动:x=(vx)ty=(vy)t位移:s²=x²+y²轨迹:x=(vx*y)/vyY=(vy*x)/vx →直线运动V²=(vx)²+(vy)²=s/t平抛运动:vy=gtVx=v0V²=vx²+vy²=v0²+g²t²tanθ=vy/vx=gt/v(速度角)Y=gt²/2X=v0tt²=2h/gTanθ=gt/2vo(位移角)圆周运动:v=△s/△t=2πr/T=√(GM/r)=ωr=r2πf=2πnr(线速度)——f是频率ω=△θ/△t=2π/T=√(GM/r³)=2πn(角速度)——T是周期n=ω/2π(转速)T=2π√(r³/GM)(周期)n=1/TS=ωTr向心加速度:a=v²/r=ω²r=4π²r/T²=vω向心力:F=ma开普勒第三定律:a³/T²=k(a是椭圆轨道半长轴,T是公转周期)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²(G是比例系数,r是物体间距离)计算天体的质量:万有引力=向心力第一宇宙速度;7.9km/s(近地卫星速度、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16.7km/s功:W=Fl功率:P=W/t(平均功率)P=Fv(瞬时功率)重力势能:Ep=mgh动能:Ek=mv²/2【图示】①V2=x/tV1=y/tV2/v1=1/cosθV2*cosθ=v1 ②小船过河Tmin=d/v1(船头对岸)。

曲线运动公式总结

曲线运动公式总结

曲线运动公式总结
曲线运动的公式总结如下:
1. 位移公式:
对于匀速曲线运动,位移公式为s = v × t,其中s为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

对于非匀速曲线运动,位移公式为s = ∫ v dt,即位移等于速度随时间的积分。

2. 速度公式:
对于匀速曲线运动,速度公式为v = s / t,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对于非匀速曲线运动,速度公式为v = ds / dt,即速度等于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3. 加速度公式:
对于匀加速曲线运动,加速度公式为a = (v - u) / t,其中a为加速度,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对于非匀加速曲线运动,加速度公式为a = dv / dt,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4. 牛顿第二定律:
对于曲线运动中的物体,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示为F = m × a,其中F为合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5. 力和加速度关系:
对于曲线运动中的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和加速度成正
比,即F ∝ a。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曲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曲线运动的特性。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四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四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四曲线运动一、知识网络二、画龙点睛概念1、曲线运动:⑴曲线运动定义: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其速度方向随时刻不断变化⑵曲线运动中质点的瞬时速度方向:确实是曲线的切线方向⑶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物体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因此曲线运动的物体总有加速度【注意】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但变速运动或具有加速度的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⑷两种常见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⑴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产生加速度,使速度方向〔大小〕发生变化⑵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⑶力决定了给定物体的加速度,力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物体运动的轨迹F〔或a〕跟v在一直线上→直线运动:a恒定→匀变速直线运动;a变化→变加速直线运动。

F〔或a〕跟v不在一直线上→直线运动:a恒定→匀变速曲线运动;a变化→变加速曲线运动⑷依照质点运动轨迹大致判定受力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必指向运动轨迹的内侧,也确实是运动轨迹必夹在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之间。

⑸常见运动的类型有:①a=0: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②a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分为:①‘v、a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②、v、a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③’v、a成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在v、a之间,和速度v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步向a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③a变化:性质为变加速运动。

如简谐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随时刻变化。

例题:如下图,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力反向,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

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运动情形,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a运动;B.物体不可能沿直线Bb运动;C.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c运动;D.物体不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解析:因为在曲线运动中,某点的速度方向是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如下图,在恒力作用下AB为抛物线,由其形状能够画出v A方向和F方向。

高考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辰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减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减速)a0;反向那么a&lt;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延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减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减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议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辰;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在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在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遵照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减速度在赤道左近较小,在平地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复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进程处置: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减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置: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在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进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曲线运动一、知识网络二、画龙点睛概念1、曲线运动:⑴曲线运动定义: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其速度方向随时间不断变化⑵曲线运动中质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曲线的切线方向⑶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物体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所以曲线运动的物体总有加速度【注意】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但变速运动或具有加速度的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⑷两种常见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⑴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产生加速度,使速度方向(大小)发生变化⑵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⑶力决定了给定物体的加速度,力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物体运动的轨迹F(或a)跟v在一直线上→直线运动:a恒定→匀变速直线运动;a变化→变加速直线运动。

F(或a)跟v不在一直线上→直线运动:a恒定→匀变速曲线运动;a变化→变加速曲线运动⑷根据质点运动轨迹大致判断受力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必指向运动轨迹的内侧,也就是运动轨迹必夹在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之间。

⑸常见运动的类型有:①a=0: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②a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分为:①‘v、a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②、v、a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③’v、a成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在v、a之间,和速度v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渐向a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③a变化:性质为变加速运动。

如简谐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变化。

例题: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力反向,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

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a运动;B.物体不可能沿直线Bb运动;C.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c运动;D.物体不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解析:因为在曲线运动中,某点的速度方向是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如图所示,在恒力作用下AB为抛物线,由其形状可以画出v A方向和F方向。

同样,在B点可以做出v B和-F方向。

由于v B和-F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以后运动轨迹不可能是直线。

又根据运动合成的知识,物体应该沿BC轨道运动。

即物体不会沿Ba运动,也不会沿原曲线返回。

因此,本题应选A、B、D。

掌握好运动和力的关系以及物体的运动轨迹形状由什么决定是解好本题关键。

答案:A、B、D。

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的合成和分解⑴合运动和分运动: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⑵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②独立性:某个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③运动独立性原理(叠加原理):一物体可同时参与几种不同的运动,在研究问题时可以把各分运动都看作互相独立进行,它们互不影响。

而一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由几个各自独立进行的运动的叠加而成④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的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

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⑶运动合成分解:①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运算法则:是指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a 、合运动的位移等于二分运动位移的矢量和,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b 、合运动的速度等于二分运动速度的矢量和,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c 、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⑷当两直线运动的合速度的方向和合加速度的方向重合时,合运动为直线运动 ⑸曲线运动可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分别研究两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规律 4、绳拉物体的速度分解问题:原理:物体运动的速度v 为合速度,这个速度在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v 1就是绳子拉长或缩短的速度,物体速度v 的另一个分速度v 分就是绳子的摆动速度,它一定和v 1垂直总之一句话:绳端速度总沿着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可用微元法证明) 5、小船渡河的四个极值问题渡河问题,是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典型模型,这里介绍四个极值问题及其应用 设船对水的速度为V 1(即船在静水的速度),水的速度为V 2(即水对河岸的速度),河的两岸平行,宽度为L⑴当船头垂直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1v L t =⑵当V 1>V 2,合速度方向垂直河岸时,渡河位移最小:s=L ⑶当V 1<V 2,V 1垂直于合速度V 的方向时,被冲至下游的距离最小,位移也最小:12v v s =⑷船沿指向下游的固定航线渡河,当船头与船的合速度垂直,即V 1⊥V w 合时,船相对水的速度最小,且等于V 水垂直于航线的分量。

5、平抛运动⑴平抛运动定义: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⑵平抛运动的特点:①只受重力作用,且有一水平初速度。

②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 ③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它的轨迹是抛物线 ⑶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①水平方向:速度为v 0的匀速直线运动,0v x v =,tv X0=,0v X xt =②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gtyv =,221gtY=,gh yt 2=O X 0X只考虑竖直方向上,ghy v 2=,2gTh =∆ SV 0③任意时刻的速度:22yv x v v +=V yVtan v gt xv y v ==θ, θ为v 与v 0间的夹角。

Y④任意时刻的位移:22y x s +=θαtan 21021tan ===v gt xy ,α为s 与v 0间的夹角。

⑤平抛物体运动中的速度变化水平方向分速度保持v x =v 0。

竖直方向,加速度恒为g ,速度v y =gt ,从抛出点起, 每隔Δt 时间的速度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这一矢量关系有两个特点: a 、任意时刻的速度水平分量均等于初速度v 0b 、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 内的速度改变量均竖直向下,且Δv =Δv y =g Δt注意:运动学公式只适用于直线运动,因此曲线运动要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后才能应用运动学公式。

例题:如图所示,以9.8米/秒的水平初速度0v 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A .33秒 B .332秒C .3秒D .2秒解析:平抛运动可以认为是水平匀速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飞行时间与初速无关,它可以从飞行高度或落地竖直分速度的信息中取得,本题可以使用竖直分速度这一信息。

把垂直撞在斜面的速度分解为水平分速度v 0和竖直分速度v y v v v gt y y =︒=030ctg ,,解之得t =3秒。

正确选项C 。

例题: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

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如图所示。

已知小球飞行时间为t ,且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解析:本题是近几年来的新题型,它的特色是给出了抛出点与落地点间的距离这一信息而没有直接给出,飞行的高度或水平射程。

我们只要把已知的信息与飞行高度或水平射程建立联系,就又把这类习题改成了传统题,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设抛出点高度为h ,初速度为v ,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

由题意可知:()()22222222321vt h L vt h L gt h +=+==,,。

解之得:2332tLg =答案: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数值为2332t L。

如果本题再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还可以求该星球的质量M ,读者可以试一试,答案为22332Gt LR M =。

例题:如图所示,一个同学做平抛实验时,只在纸上记下过起点的纵坐标y 方向,但未记录平抛运动的起点,并描下了平抛运动的一段轨迹,在轨迹上取A 、B 两点,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到y 轴的距离x 1、x 2以及AB 的竖直距离h ,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

解析:画出平抛运动由抛出点开始的轨迹如图所示。

用平抛运动是水平匀速和自由落体合运动的知识,把参量还原到抛出点去考虑。

又转化成了平抛的基本题。

设从抛出点到A 、B 的竖直高度分别为H A 和H B 。

由题意可知:h H H B A =-再设平抛到A 、B 的时间为t A 和t B ,()2221A Bt t g h -=。

()hx x g v v x v x g h t v x t v x t v x BA 221212202021202202010-=⎪⎪⎭⎫ ⎝⎛-====,,, 答案:6、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⑴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⑵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是圆,且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相等。

⑶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①“匀速”指的是“匀速率”,即速度的大小不变但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

②加速度大小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7、圆周运动的表征物理量:⑴线速度v :①定义: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②大小:线速度=弧长/时间,即v=s/t ; ③方向:圆周的切线方向;④匀速圆运动线速度的特点: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 ⑵角速度ω: ①定义: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②大小:角速度=角度(弧度)/时间即:ω=φ/t ③单位:弧度每秒,即:rad/s ;④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特点:角速度恒定不变⑶周 期T : ①定义:匀速圆周运动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②大小:周期=周长/线速度,即:T=2πr/v ③单位:秒,即s ;④匀速:圆周运动中周期的特点:周期不变⑷频 率f : ①定义:每秒钟完成匀速圆周运动的转数②大小:f=1/T③单位:赫兹,即Hz ,1Hz=1转/秒⑸转 速n :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的圈数,符号n②大小:转速的大小就等于频率的大小③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用转/秒,日常生活中也用转/分⑹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①各量关系:v=2πr/T ,()h x x g v 221220-=ω=2π/T=2πf=2πn(n 的单位为转/秒), v=ωr②同一转盘上半径不同的各点,角速度相等但线速度大小不同③皮带传动或齿轮传动的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但角速度不一定相同④当半径一定时,线速度与角速度成正比;当角速度一定时,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8、向心力⑴向心力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这个力叫做向心力。

【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不是某种特殊性质的力。

⑵向心力的来源: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