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精神 爱国情怀——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院总工程师叶银灿

合集下载

省特级专家叶银灿向省档案馆捐赠珍贵个人档案资料

省特级专家叶银灿向省档案馆捐赠珍贵个人档案资料

作者: 无[1]
作者机构: [1]浙江省档案馆征集编研处
出版物刊名: 浙江档案
页码: 25-2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8期
主题词: 省档案馆;档案资料
摘要:近日,首批省特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总工程师叶银灿将自己撰写的专著译著、手稿,珍藏的测绘图纸、照片、荣誉类证书、书信、纪念手表、印章等160件(本、张、枚)个人档案资料无偿捐赠给省档案馆永久保存。

其中包括1984年中日之间第一条海底光缆路由勘测情况报告、1991年中国专家带队首次抵达南沙群岛美济礁考察资料和照片、623工程纪念手表等极为珍贵的档案资料与实物。

薪火相传,共赴深蓝

薪火相传,共赴深蓝

薪火相传,共赴深蓝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2年第21期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王双辉2022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

73年前的今天,在江苏泰县白马庙乡,全体水兵庄严宣誓:“我们保卫这光荣的旗帜和称号,永远像保卫祖国的尊严一样!”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海军。

它一步步走来,不断突破,一路前行——如今,海水所及之地,遍布中国人民海军所行之迹。

它是盾牌,是防线,是安全,是你我最坚实的守护。

据统计,人民海军舰艇出访过多个国家,先后派数万余人次执行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彰显出大国的自信,向着深蓝进发的每一步都在筑牢民族复兴的基石。

热点人物黄旭华:以“有我”之心,成就“无我”之功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隐姓埋名30年,黄旭华的一生也如“核潜艇”一般,默默地“潜伏”。

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

从交通大学毕业后做船舶工作的黄旭华被任命为项目的副总工程师。

这是一项需要保密的工作,绝对不能泄露工作单位的名称、地点、任务,工作的性质,要当一辈子无名英雄。

他用一把普通的计算尺,一个打起来劈啪作响的算盘,就开启了新中国的核潜艇事业。

当时,5万多台设备仪表,几十公里长的管道电缆,这么多东西,还要计算潜艇的重心重量,而且算出来还不一定行,要不断调整。

就靠着繁复的测算,1970年12月26日,黄旭华等人研制出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401艇”正式下水,中国也因此成为当时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四年后,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1988年4月29号,中国核潜艇“404艇”在南海准备向“极限深潜”的目标冲刺。

一张扑克牌大小的面积,要承受1吨重量的水下压力,稍有闪失就会艇毁人亡。

62岁的黄旭华告诉大家:不要怕,我和你们一起下水。

人民日报10个最新人物素材,助你写出高分作文!

人民日报10个最新人物素材,助你写出高分作文!

人民日报10个最新人物素材,助你写出高分作文! 01万步炎:大洋深处钻下“中国孔”深海梦,被自主创新技术刻在海底;中国心,在科学家的胸中澎湃不息。

30余年来,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带领科研团队刻苦攻关、不懈钻研,解决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将海底钻机装备制造与应用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不断推动我国深海资源与地质勘探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他们钻下2000余个属于中国的海底钻探孔,映照着科学家的拳拳赤子之心。

——《自主创新路,拳拳赤子心》适用主题: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等02吴丹: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事业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吴丹,二十载孜孜以求,从“机缘巧合”接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到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国外顶级大学的“科研新星”,再到成为针对人体的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专家,吴丹将满腔热情和聪明才智贡献给我国科技创新事业。

激扬的青春,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绽放光彩。

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

——《青春当与时代同频共振》适用主题:青春梦想、青年奋斗等03胡福庆:以奉献和热爱守护水清岸绿胡福庆是浙江杭州的一名民间河长,从2014年至今,他每天义务巡查河道、清理河道两侧垃圾,采样测量河水相关数据、监督水体环境质量。

8年多来,胡福庆累计巡河里程超6000公里,巡河时间超4000小时,写下巡河日记3000多篇,以奉献和热爱守护水清岸绿。

放眼大小江河湖库,民间河长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守一方水土、护一域清流。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发挥民间河长的作用,建设人人共享的生态文明。

——《激发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适用主题: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04张有利:传承古建筑营造技艺斗拱飞檐,巧修古建。

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张有利,从业五十余载,一门心思钻研技艺,并且到多个省份观察古建筑结构,参与古建筑修复。

2021年,张有利被评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6490368_韩喜球:女性的征途也可以是星辰大海

26490368_韩喜球:女性的征途也可以是星辰大海

“有人看到的海是浪漫的,有人看到的海是萧瑟的,而我们海洋地质学家眼里的海,是一张布满山川丘壑的水下藏宝图。

这张藏宝图很是神奇,充满了奥秘,总是影影绰绰地刺激到我探险的心……” 前不久,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研究员、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韩喜球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年节目《@青春,2022!》,分享了自己对于海洋科考的初心与热爱。

韩喜球的名字常被人解读为“喜欢地球”,她走上海洋科研之路,既有偶然因素,又带有“命定”意味。

出生于浙江台州滨海农村,韩喜球从小便有很深的海洋情结。

1986年,韩喜球考入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选择了“貌似冷门却十分令人兴奋,能够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的地质学专业,并在本科期间以优异成绩被推荐免试攻读沉积学硕士研究生。

毕业后,她进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一边研究深海沉积与大洋多金属结核,一边继续深造,攻下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第二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02年,韩喜球受邀赴德国基尔海洋研究中心访问交流,加入德国研究团队,开启海底冷泉系统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研究。

2005年,我国启动在国际海底区域调查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计划,组织中国首次大洋环球科学考察航次。

刚回国的韩喜球被委以重任,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登上“大洋一号”科考船,开启了为国寻“宝”的漫漫海洋探矿之旅。

“海底热液区好比一个热火朝天的成矿工厂,海底高温热液喷口会源源不断地喷涌出富含铁、铜、锌、金、银等金属元素的热液流体,俗称海底‘黑烟囱’,在喷口周围堆积大量的多金属硫化物,并发育不依赖于太阳光的化能生态系统。

”韩喜球和团队做的一项工作是,在数千米深的茫茫大洋中寻找海底活动热液区和多金属硫化物矿。

海洋科考充满艰险,每次出海短则四五十天长则八九十天,要经受恶劣海况,克服晕船呕吐,还要面对船上清苦韩喜球:女性的征途也可以是星辰大海文 | 本刊记者 周丽的生活条件,从事大量搬运设备等体力劳动……在男性人数占绝对主导的海洋科考领域,外表看似柔弱的韩喜球给自己定位:“我首先是一名科学家,其次才是女性。

献身海洋的烈士——王成海、叶立勋

献身海洋的烈士——王成海、叶立勋

献身海洋事业的烈士——王成海、叶立勋王成海,1962年1月21日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的一个干部家庭。

1982年9月,王成海如愿以偿,考取了国家教委委托青岛海洋大学代培的出国研究生,于1983年10月赴日本函馆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攻读水产养殖学。

早在浙江水产学院就读时,王成海听了考察日本归来的佘显伟老师的报告后,便暗下决心:我们虽然比人家水产业落后了二三十年,但发奋图强,迎头赶上,是我们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函馆是北海道第二大城市,渔业相当发达,我国各种代表团经常来到这里。

王成海总是利用这种机会,随时了解国内的科研动向,有的放矢的学习,并千方百计为代表团搜集国内所需的资料。

1984年12月,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豹德随中国人工鱼礁考察组到日本列岛沿海考察,并拜访了王成海的导师佐藤修教授。

当王成海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前往看望了考察组的同志,并进行深入的交谈,同时答应为他们搜集有关人工鱼礁建设的资料。

第二天一早考察组就要回国了,可到晚上9点多钟仍不见王成海送来资料,李豹德心里暗自嘀咕:“这个青年人说好来的,这么晚了怎还不来,莫非不讲信用?”已经10点钟了,王成海气喘吁吁地跑了来,兴奋地将他复印的第三届国际人工鱼礁会议资料及他在紧张学习生活中阅读摘录的有关日本人工鱼礁建设和研究的笔记,无私地交给了李豹德。

“我很高兴祖国也开始了人工鱼礁建设,希望这些资料能起一点参考作用。

”王成海坦诚地说。

通过在日本的学习和与来访的国内代表团的交流,王成海献身祖国海洋事业的志向更加坚定。

1985年6月2日,他在写给未婚妻、正在北师大攻读硕士学位的王琴妹的信中袒露了他的博大胸怀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信中说:“我打算5年学成之后,回国建立一个富有我国特色、吸取日本及其他国家长处的人工鱼礁综合研究机构,开发和更好地利用我国的海洋资源。

看来我的名字已决定了我的命运,一生永远与大海打交道。

海洋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世界,作为一个开发海洋的人,该是极为荣幸的。

万步炎“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万步炎“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万步炎“时代楷模”人物事迹万步炎“时代楷模”人物事迹篇1创新是科学研究之灵魂,没有创新就不能称之为科学研究。

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就是经过万步炎团队三年不断摸索,攻克了深海锂电池技术、深海控制与视像传输技术、深海液压技术、深海电机与变电技术、深海各种传感器等难关,实现了从总体到部件全部自主设计制造试验,并取得了海试成功,第二年即投入我国大规模大洋资源调查使用,为国家大洋资源调查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顺应国家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求升级,万步炎和团队又研发了世界首台具备“一次下水多次取芯”功能的富钴结壳专用钻机,国内首台采用光纤通讯和3300V高压供电的海底钻机,国内首台采用快速旋转卡盘钻杆快速接卸技术的深海20中深孔岩芯取样钻机,国内首台采用全自动绳索取芯技术和孔内原位测孔技术的“海牛I号”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一直到今年的领先世界的“海牛Ⅱ号”钻机。

每过一道关,都会遇到无数的技术难题,但万步炎和团队成员们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地创新。

目前他们已取得125项国家专利,4项国际发明专利。

万步炎曾自豪地说:“我们的钻机所有关键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没有照抄国外的技术。

”也正因为如此,“海牛Ⅱ号”钻机性能功能领先世界,在自动控制、作业效率、操作维护便利性、作业成本等方面都全面优于国外最新钻机。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如果跟在别人后面抄袭,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多年的科研工作,让万步炎有了一个切身体会:搞科研,不能迷信外国人,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外国人还没有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完全有可能先他们一步做出来。

万步炎“时代楷模”人物事迹篇2万步炎,男,汉族,1964年1月生,湖南华容人,中共党员,现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秉持科技报国理念,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模范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

他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追梦报国游子吟 谋海济国赤子心——记海洋二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云涛

追梦报国游子吟 谋海济国赤子心——记海洋二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云涛

54 科学中国人 2021年4月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追梦报国游子吟 谋海济国赤子心——记海洋二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云涛 卫婷婷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坐落着我国海洋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这所具有50余年历史的海洋研究机构,铸造了一系列国之重器、培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海洋二所建有自然资源部系统内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为海洋二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名副研究员,王云涛对实验室有很深的情感,多年来依托海洋二所与实验室,这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已然成长为海洋科研的专家,并将自己对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爱挥洒尽致。

故乡情与游子意“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寄托着每一个海边长大的孩子对海洋的归属感。

王云涛时常会提到自己是“海边长大的孩子”,作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青岛“土著”,海洋在王云涛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很深的情感。

”也许正是这份“与生俱来”的热爱,让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理想与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在海洋研究路上笃定前行。

抱着这份对海洋的热爱,高中时代,王云涛就萌生了报考海洋大学,献身海洋科研的念头,2007年他成功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

“选择海洋技术,是因为这个专业有很强的应用性,利用声学技术手段,能够对海洋展开观测和研究。

”随着对海洋声学学习的越发深入,王云涛对相关的科学研究跃跃欲试。

最初的科研尝试与海洋南辕北辙,在信息学院傅圣雪教授的指导下,王云涛在大二期间就开始着手“鸟类鸣叫研究的声环境系统设计”项目的研发。

他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在建校期间,曾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致使大多数鸟类离开了海大的校园。

送鸟容易,请鸟回来却很难。

“我们需要研究不同鸟类的叫声特点,找到更能吸引同类的鸟鸣,这既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求有踏实的实践能力。

海上人命安全与防止船舶污染海洋

海上人命安全与防止船舶污染海洋


2) 船舶专业化。过去的海洋运输船舶主要是客船、普通货船和油船。近20年来,集装箱船、滚装 船(Roll-Roll)、液化气船(LNG、LPG)等专业化特种船舶迅速增多。
3) 船舶高速化。为了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30节(1节为每小时航行1海里, 1海里等于1.852公里)以上的小型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 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可达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 4) 船舶自动化。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在船上广泛应用,从船舶在机舱设置集中控制室到出现无人 值班机舱和驾驶台对主机遥控遥测,船舶机舱自动化成为趋势。随后驾驶台的自动化仪器设备不断 研发和应用近10年来建造的新型船舶基本上都可称之为驾机合一的自动化船舶,其中一部分自动化 程度高的船舶被称之为“高技术船舶”。 5) 导航定位电子化。当前,传统的陆标定位、天文定位方法已成为特殊情况下的补充手段,无线 电导航定位方法经过了无线电测向仪(1921)、雷达(1935)、罗兰A(1943)、罗兰C(1958)、 卫星导航系统(1964)、全球定位系统(1993)的发展历程,进入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时代。全球 定位系统(GPS)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海上、陆上、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连续的、高精度的三维 定位、速度和时间信息,使船舶、飞机和汽车等运载工具的导航与定位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欧洲国家率先从封建主义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各门类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新的材料、机械、电气、电子、控制、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航海,形成了近代和现代航海科学技术。18世纪炼铁业 的发展导致1787年制造出第一艘铁木船,1841年建造出第一艘铁质船;1858年出现了钢,1866年开始用钢造船。就 船舶动力而言,1769年研制成双向蒸汽机,1783年则制成蒸汽动力明轮船;1876年研制成功内燃机,1903年则制成 内燃机船。18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与天文学结合,致使1730年发明航用六分仪,1888年发现电磁波,1895年发明无 线电报,尔后船舶采用无线电通信;1935年发明雷达,随即于1937年开始用于船舶探测目标、定位、导航与避碰; 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就研制出卫星导航系统,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航海从技艺逐步发 展成为科学技术,从帆船时代进入机动船时代,从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时代进入电子航海时代。 在近代和现代史中,中国航海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海事业有了 很大的发展。然而,在航海科学技术方面,则主要是学习、借鉴、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航海科学技术 成果,为我所用。我国原创性的航海科技成果较少,这一状况与我国海洋运输业和船舶制造业在规模上名列世界前 列的状况还不相适应。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拥有自主发展的先进航海科学技术,中国才能真正 成为世界航海强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 家海 洋局 海 洋工 程 技 术 带 头人
19 6 6


教 授 级 高级 工 程 师
享 受 国 务 院 特 殊 津贴 专 家

年 毕 业 于 南 京 大 学地 质 系


19 6 8
年 进 入 位 于 青 藏 高原 的 中 国
国 家 海 洋 局 第二 海 洋研 究 所


科 学 院 盐 湖研 究 所 工 作
黄梨 洲

王 阳

朱舜水
194 3



2


叶银 灿就 出生 在 这里


条 国 际 问海 底 光 缆 系 统

这 个 素有
文献 名邦
之 称 的 秀 美小 城
19 8 4

作调 查 与
日 本友 人

年 参 加 中 日 海 底 通 信 电缆 路 由合 在 冲 绳 合 影 (左 二 )
j人
2008
年第 1 期
的 研 究 ,就 是 为 了 使 工 厂 可 以扩 j
由 于 大 学 机 构 全 面 瘫 痪 ,班 里 自 己 产 2 万 吨 的 规 模 。 O 组成 了毕业分配小 组 , 银灿任副组 长。 叶
空就在父亲的铺子里 帮忙 。
“ 当时真苦 , 的是很苦 很壬 真
日 子 举 步 维 艰 ,然 而 肩 负 生 活 重 担 当时有一 个分配 单位是 中科院盐 湖研究 银 灿连用了三个 苦 “形 容当时的 的 父 母 却 坚 守 着 让 子 女 “ 读 书 、 要 上 所 听上去名头很 大 可 是当听说单位远 察 尔 汉 盐 湖 位 于 柴 达 木 盆 地 的 中 要 进 的 朴 素 信 念 陆 续 将 五个 适 学 儿 女 送 在 寒 苦 的 大 西 北 一 一 青 海 西 宁 的 时 候 , 上 不 长 草 ,天 上 无飞 乌 “ ,那 时候 f 工 地 完 全 可 以用 一 句 ” 境 人 踪 灭 万


孕 育了绚丽 多
工 程勘察技术领域 的主要 开
在 这 片 闪烁 着 古 代 先

在 工 程 海 洋 学 与 海 洋岩 土 工
民智 慧 之 光 的土 地 上
自古 英 雄 文 人 辈


究和技术进步上 取 得 了丰硕
国 的海洋 工 程 事 业 和 海 洋 经
了突出贡献





四 大先贤
… …

严子陵
亲 便 成 了 家 中 的 顶 梁 柱 生 活 的 艰 辛 可 灿 受 其 影 响 ,到 毕 业 分 i, - 经 是 1 6 地 已 经 有 年 产 万 吨 钾 肥 的 工 厂 。  ̄N已 _1 P, 7 9
想而知 。 都说 穷人 的孩 子早 当家 , 叶银灿 年 了 。
从 小 就 懂 得 分 担 大 人 的辛 劳 ,只 要 一 有
维普资讯
?
叶银 灿

记 国 家海 洋局 第 二 海 洋 研 究所 工 程 院 总 工 程 师 叶银 灿
本刊 记 者
李 艳
叶银 灿
19 4 5

2
月 出 生 于 宁 波 余姚

浙江 省特级 专家



家 海 洋 局 第二 海 洋 研 究 所 工 程 院 总 工 程 师
的情况 下 ,送我 们兄 弟姐 妹五人 上学 。 “
回 首 往 事 叶银 灿 满 怀 感 激 ,“ 们 的这 他
青春 西 j 高 原 的十 年 磨 砺 匕
六十公里外 的格 尔木 去拉 , 真是 “ , 油“ 。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 ,叶银I

种期盼一直是我 努力学 习的动 力。 ”
拼 命硬 干 的人 为 民请命

个 西 北 太 平 洋 地 区 海底 电缆 管

抟法 的 人 那 么 中 国 科 学 的脊

道 信 息 管 理 系 统都 与 他 的名字 紧紧 相 连
为 中国 科 学 的发 展 的人


踏踏实

追 求真 理


创 新 开 拓 淡 泊 名利 乐
、 、 ,
浙江 省特级 专家 国家
维普资讯
叶 银 灿 共 有 五 个 兄 弟 姐 妹 ,母 亲 是

16 年 “ 6 9 文化大革命 “开始 了 ,大 堵 塞。因此 ,卤水 的开采一直是个
位普通的家庭 妇女 , 于是 , 做铁 匠的父 学生被推 到 了时代 的风 口浪尖 上。叶银 在叶银 灿等人奔赴 察尔汉盐 湖之i

发 表论 文
余篇
专著
5
部 以第


主 持 人 荣 获省

部级 奖
8


被 浙 江 大 学 等 多 所 高校 聘 为 兼职 教 授

担 任 中国 工
程 院 《 国 工 程 科 学 杂 志 社 》理 事 会 理 事 中
海 《 洋 工 程 》理 事 会 常

务理 事

军 事 9 7 5 《 洋环 境 信 息 获取 研 究》 专 家 组 成 员 海

19 7 7 年 调 入
作至 今 近 50 年 来



直 工 作 在港

海 岸 与近 海 工 程 第



线

致 力 于 海 洋岩 土

程和
程 海 洋 学 方 面 的科 研

作 他 多次 出 访








新等 国 家
60
积 极 推 进 学 术 交 流 和 海 洋工 程 领 域

的 国际合 作
进了学校 。 最艰难 的时候 家里有 四个孩 很 多 人 都 摇 头 了 。到 祖 国需 要 的地 方 去 , 子同时在校念 书。
年轻 的叶银灿 一股子 豪气 ,他 和班长两 容 。吃 的食物要从 上千公里 外的
来 , 一 趟 需 要 三 天 三 夜;喝 的水 运
我 至 今 感 谢 我 的 父 母 在 那 么 困难 人没有半点犹豫 ,主动要求奔赴 青海。

浙江
} 经 济建 设 咨 询 委 员会 委 员

浙 江 省 港 口 协 会 常 务理 事 等 职
要 脊梁

中 国 科 学 界也 需 要

中美 问第

条海底 光 缆 通 信 主 干 线



生 j己 说 过 中 国 的脊 梁 是 那 些 人

国首次 海底光 缆 工 程 安全 性专项 研 究
国 内第

于 奉 献 朴 实严 谨
这 二 十个宇是 他给记

海 洋 研 究所 工 程 院 总工 程 师 这 样 的人


者 留 下 的 深 刻 印记
也 是 他 的魅 力 所 在


不 乏翼 盼 蜀

作在 港 口 线

海 岸 与近 海 工
奋 茂 求 学
是我 国海底通 信工 程
宁 波 余姚 历 史 悠久
彩 的文 化 和 艺 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