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技术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网技术》课件

《计算机组网技术》课件

虚拟专用网
介绍虚拟专用网的概念和应 用,以及加密隧道技术的作 用。
网络安全和管理
1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学习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配置方法,保护网络安全。
2
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
掌握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的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3
数据备份和恢复
了解数据备份和恢复的重要性,并学习常用的备份策略。
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计算机组网基础知识
1
网络模型
了解OSI和TCP/IP网络模型,并了解每个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2
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用途,以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3
路由和交换技术
深入研究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组网中的应用。
网络协议
TCP/IP协议
学习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包括IP、TCP、UDP等。
HTTP和HTTPS协议
了解HTTP和HTTPS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DNS协议
掌握DNS协议的作用和解析过程,理解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
局域网和广域网
物理网络设备
介绍常见的物理网络设备, 如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络拓扑结构
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不同 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型、 总线型等。
企业网络架构
分析不同类型企业的网络架构、规划和布局。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深入理解网络组网技术 的应用。
《计算机组网技术》PPT 课件
本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计算机组网技术,包括网络模型、IP地址、路由与交 换技术、TCP/IP协议、HTTP和HTTPS协议、DNS协议、局域网和广域网、 网络安全和管理等。

移动通信第7章组网技术

移动通信第7章组网技术

移动通信第7章组网技术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高速的数据传输,从短信到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而在这背后,组网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移动通信组网技术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网络架构、频率规划、小区划分、切换管理等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网络架构。

移动通信网络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核心网处于中心地位,负责管理整个网络的运行和数据交换。

它就像是一个指挥中心,协调着各个部分的工作。

基站则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负责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

基站之间通过传输网络相互连接,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输。

频率规划是组网技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由于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地分配频率,以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同时避免干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低频段传播距离远,但带宽相对较窄;高频段带宽大,但传播距离有限。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精心的规划。

小区划分也是移动通信组网中的重要内容。

将一个较大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可以提高频谱的复用效率,增加系统容量。

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基站和覆盖范围。

当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就需要进行切换。

切换的过程需要在保证通信连续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快速、平稳地完成。

如果切换不及时或者出现错误,可能会导致通话中断、数据丢失等问题。

为了实现高效的组网,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比如,多址接入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通信,常见的有时分多址、频分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区分用户,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在组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网络的覆盖和容量。

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需要提供高容量的网络覆盖,以满足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的需求;而对于偏远地区,则需要重点考虑覆盖范围,确保信号能够到达。

此外,移动通信组网技术还需要不断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

《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网技术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是指在有限范围内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集合。

局域网组网技术就是指在局域网内部连接不同设备的方法和技术,它既包括硬件设备的连接,也包括网络协议和配置方案等软件层面的技术。

局域网组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集线器时代和交换机时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集线器时代的局域网组网技术。

在集线器时代,由于网络规模较小,主要采用物理层的基带信号连接方式。

集线器作为一个中心节点,通过集中转发数据包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

当一台设备发送数据时,集线器会将数据包转发到其它设备上,这种方式被称为广播。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广播风暴、冲突问题等。

同时,由于集线器只工作在物理层,无法识别MAC地址和IP地址等网络层的信息,因此无法实现精确的数据转发。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数据量的增加,集线器逐渐不能满足需要,交换机作为新一代的局域网组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交换机是在集线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在物理层不仅能转发基带信号,而且还能实现在数据链路层的数据转发。

交换机不再广播数据包,而是将数据包根据目的MAC地址转发到对应的端口,实现了精确的数据转发。

此外,交换机还支持网口的协商功能,能够自动协商网口速度和双工模式,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局域网组网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网络协议和配置方案。

常见的局域网协议有Ethernet、WiFi、Token Ring等。

Ethernet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协议,它定义了局域网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格式。

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它使用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提供了更灵活的连接方式。

Token Ring是一种环形网络拓扑结构,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获得数据传输的令牌,实现有序的数据传输。

在局域网组网中,还需要进行一些配置方案,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例如,IP地址的分配方案、子网划分方案、路由配置方案等。

组网技术小结

组网技术小结

组网技术小结组网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重要内容,主要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和通信。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组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创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有着不同的实现方式和技术选型。

一、局域网组网技术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设备互联的网络。

常用的局域网组网技术有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和局域网交换机。

以太网是最常用的局域网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CSMA/CD协议的传输技术。

通过网卡、以太网线和集线器连接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常用的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有Wi-Fi技术。

Wi-Fi技术基于IEEE 802.11协议,使用2.4GHz或5GHz频段进行无线信号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灵活性高等优点。

局域网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局域网内部的设备的互联和通信的网络设备。

通过使用交换机,可以提高局域网的性能和可靠性,实现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减少冲突和碰撞。

二、广域网组网技术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是连接不同地点的局域网或设备的网络。

常用的广域网组网技术有电话线路、光纤传输、无线传输和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

电话线路是传统的广域网组网技术之一,利用电话线路进行数据传输。

缺点是传输速度慢、带宽狭窄。

光纤传输是一种高速、大容量的广域网组网技术。

利用光纤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宽广等优点。

无线传输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广域网组网。

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有无线电、微波、卫星等。

虚拟专用网络是在公共网络上构建专用网络的技术。

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实现数据在公共网络上的安全传输,可用于远程办公、分支机构互联等场景。

三、数据中心网络组网技术数据中心是大规模计算和存储的集中地。

数据中心网络组网技术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内部的设备互连和通信。

组网技术方案

组网技术方案

组网技术方案组网技术方案是指建立计算机网络所需的技术方案,其核心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和制定网络通信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组网技术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网技术方案。

一、组网技术方案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组网技术方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个好的组网技术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组网技术方案对以下几个方面都有关键的影响。

1.网络安全组网技术方案中包括了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以及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等内容。

一旦这些方案的制定出现偏差,就会导致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例如网络攻击、泄露信息等等。

2.网络拓扑组网技术方案中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的设置,这决定了如何将网络设备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以及网络的规模和范围。

拓扑结构的不同,会导致网络速度、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管理和维护成本等多方面的不同。

3.网络设备的选择网络设备是组网技术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

这些设备在网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设备的品牌、型号、质量、性能都会对网络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网技术方案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包括预算、需求、安全等等。

下面我们一一讲解。

1. 确定网络需求在选择组网技术方案之前,必须先确定自己的网络需求,例如网络规模、使用场景、所需的通信协议等等。

只有在清楚了自己的需求后,才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案。

2. 考虑设备供应商和品牌在选择网络设备时,要考虑品牌、型号、价格、性能等多种因素。

选择设备时,一定要选择知名品牌,这样可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同时,设备的供应商的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3. 网络拓扑的设计网络拓扑是组网技术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拓扑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网络规模和使用场景进行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拓扑结构。

4. 网络安全的考虑网络安全是关键的考虑因素之一。

组网的原理及应用

组网的原理及应用

组网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组网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组网可以是局域网(LAN)、广域网(WAN)或者互联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组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组网原理组网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

2.1.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或设备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混合型等。

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来决定。

2.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组网的重要基础,它定义了计算机或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HTTP、FTP等。

TCP/IP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能够在多个网络之间实现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2.3. IP地址分配在组网过程中,每个设备都需要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以便在网络中准确标识和定位。

IP地址分配可以手动配置或者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自动分配。

同时,还需要考虑子网掩码和网关的设置,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2.4. 网络设备组网需要使用各种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路由器负责网络之间的互联和数据包的转发,交换机负责内部网络的数据传输,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安全。

合理选择和配置这些网络设备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3. 组网应用组网技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3.1. 公司内部网络在公司内部,组网可以实现多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员工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到共享的文件服务器,共享打印机等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合作能力。

3.2. 学校网络学校内部的组网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在线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管理。

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提供无线网络覆盖,方便学生和教师在任何地方进行学习和交流。

3.3. 电子商务组网技术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设施。

通过互联网组网,商家可以与客户建立即时的交流和交易渠道,实现在线支付、订单处理和物流管理等功能。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一、组网基础知识1.1 组网概念组网是指将多个设备或系统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进行联接,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互相通信、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在各种通信和网络领域中,都需要通过组网技术来构建通信系统和网络架构,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1.2 组网的分类根据组网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将组网技术分为有线组网和无线组网两大类。

有线组网是指通过物理线缆连接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局域网、广域网等;无线组网是指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连接,主要包括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

1.3 组网的基本原理组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设备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组网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通信协议等因素。

1.4 组网的应用场景组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和网络系统中,包括企业网络、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通过组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通信效率和数据传输速度,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二、有线组网技术2.1 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有线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CSMA/CD协议的局域网通信技术。

以太网采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场景。

2.2 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将位于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通信服务。

局域网可以采用以太网、令牌环、FDDI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企业内部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2.3 广域网广域网是指连接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通过远距离通信线路进行联接,实现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

广域网可以采用X.25、帧中继、ATM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不同地域之间通信和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

2.4 有线组网的特点和优势有线组网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如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

组网技术方案

组网技术方案

组网技术方案组网技术方案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根据对网络需求的分析和评估,制定出一套可行并能满足需求的网络组建方案。

在实际的网络建设中,组网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稳定性及扩展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组网技术方案,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实际网络建设中制定适合自己的组网技术方案。

一、需求分析和评估在制定组网技术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网络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网络规模、带宽需求、安全性要求、可靠性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将需求全面、准确地分析清楚,才能更好地指导后续的组网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在进行网络组建前,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适合的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的方式和结构。

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形拓扑、总线拓扑和环形拓扑等。

在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时,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的因素,以便满足需求。

三、设备选型和配置根据网络需求和拓扑结构设计,选定适合的网络设备,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设备选型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扩展性和兼容性等因素。

在配置设备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优化性能。

四、网络安全设置网络安全是网络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为了保护网络的信息安全和避免网络攻击,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安全设置。

这包括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访问控制等,以及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

五、网络管理和监控网络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网络管理和监控,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这包括对网络设备和链路进行定期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处理网络故障和问题。

同时,还需要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流量、性能和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及定期进行网络性能评估和优化。

六、网络扩展和优化随着业务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扩展和优化。

在进行网络扩展时,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进行相应的设备添加和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源路由选择的核心思想是假定每个帧的发送者都知道接收者 是否在同一LAN 上。当发送一帧到另外的LAN 时,源机器 将目的地址的高位设置成1 作为标记。另外,它还在帧头加 进此帧应走的实际路径。
3. 两种网桥的比较 透明网桥一般用于连接以太网段,而源路由选择网桥则一般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从过滤网络流量的角度来看,路由器的作用与交换机和网桥 非常相似。但是与工作在网络物理层、从物理上划分网段的 交换机不同,路由器使用专门的软件协议从逻辑上对整个网 络进行划分。使用路由器转发和过滤数据的速度往往要比只 查看数据包物理地址的交换机慢。
路由器的分类如下。 1. 从结构上划分 路由器可分为模块化结构与非模块化结构2 类。模块化结构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使用交换机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 地址表,交换 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 转发,可以有效地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 避免共享冲突。
从广义上来看,交换机分为2 种: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 换机。广域网交换机主要应用于电信领域,提供通信用的基 础平台。而局域网交换机则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 设备,如PC 机及网络打印机等。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 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 机、FDDI 交换机、ATM 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从规模 应用上又可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 机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8.1.6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工作于OSI 的网络层,是互联网的主要结
点设备(如图8−10 所示),主要完成异种网络互联以及多个 子网互联。作为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枢纽,路由器系统 构成了基于 TCP/IP 的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 的主体脉络,也 可以说,路由器构成了 Internet的骨架。它的处理速度是网 络通信的主要“瓶颈”之一,它的可靠性则直接影响着网络 互连的质量。 路由器的一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另一个作用是选择信 息传送的线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2. 存储转发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把
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先存储起来,然后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 (CRC)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 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 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 足,但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有效 地改善网络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端口 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网桥的基本特征有5 点: (1)网桥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局域网互连; (2)网桥能够互连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不同传输
介质与不同传输速率的网络; (3)网桥以接收、存储、地址过滤与转发的方式实现互连的
网络之间的通信; (4)网桥需要互连的网络在数据链路层以上采用相同的协议; (5)网桥可以分隔两个网络之间的广播通信量,有利于改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网关工作在OSI 的传输层及其以上层次,是最复杂的网络互 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对两个网络 段中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网关的 结构和路由器类似,不同的是互连层。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 网互联,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联。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 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4. 从所处网络位置划分 路由器划分为边界路由器和中间结点路由器2 类。很明显
“边界路由器”是处于网络边缘,用于不同网络路由器的连 接;而“中间结点路由器”则处于网络的中间,通常用于连 接不同网络,起到一个数据转发的桥梁作用。选择中间结点 路由器时就需要更加注重MAC 地址记忆功能,也就是要求 选择缓存更大、MAC 地址记忆能力较强的路由器。 8.1.7 网关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智能集线器除具备基本型集线器所有的功能外,也具有 SNMP 网管功能:统计每一接口的数据流量、数据保密、故 障排除等。现在流行的100 Mb/s 集线器和10/100 Mb/s 自适应 集线器多为智能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8.1.4 网桥 网桥(Bridge)工作于OSI 的数据链路层,连接两个局域网,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 的改进。以前介绍过的Hub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 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 主机给B 主机 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 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 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 是否接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1. 直通式 直通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
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 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 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不需要存储, 延迟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因 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 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由于 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 而且容易丢包。
第8章 组网技术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8.2 局域网组网技术 8.3 无线组网技术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8.1.1 网卡 网卡又称为网络适配器(adapter)或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如图8−1 所示)是局域 网中连接计算机和传输介质的接口,不仅能实现与局域网传 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还涉及帧的发送与接收、帧的封装 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以及数据缓存的 功能等。网卡的基本功能主要有3 个方面:① 数据转换;② 数据缓存;③ 通信服务。 8.1.2 中继器 中继器(Repeater)工作于OSI 的物理层,是局域网上所有 结点的中心,如图8−2 所示。它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连设备, 连接同一个网络的两个或多个网段。中继器的主要优点是安 装简便、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通常用于连接数量不多的而且属于同一类型的网段,如图 8−8 所示。 网桥负责将网络划分为独立的冲突域,达到能在同一个域中 维持广播及共享的目的。 在网络互联中它起到数据接收、地址过滤与数据转发的作用, 从而实现了多个网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网桥这种设备看 上去有点像中继器,它具有单个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但 和中继器不同的是它能够解析收发的数据,通过过滤数据来 判断是否转发或者丢弃数据。
由器皆为通用路由器。专用路由器通常为实现某种特定功能 对路由器接口及硬件等作专门优化。例如接入服务器用做接 入拨号用户,增强PSTN 接口以及信令能力;VPN 路由器用 于为远程VPN 访问用户提供路由,它需要在隧道处理能力以 及硬件加密等方面具备特定的能力;宽带接入路由器则强调 接口带宽及种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模块化集线器(如图8−6 所示)在网络中很流行,因为它扩 充方便且备有管理选件。模块化集线器配有机架或卡箱,带 多个卡槽,每个槽可放一块通信卡。每个卡的作用就相当于 一个独立型集线器。模块化集线器还提供了扩展插槽来连接 增加的网络设备。插槽的大小范围为4~14 个槽,因此网络 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充。
用于连接令牌环网段。 8.1.5 交换机 交换机(Switch)工作于OSI 的数据链路层,它是基于网桥
技术的多端口二层网络设备,因此也称为“多端口网桥”, 也是局域网组网最常用的设备,如图8−9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用来连接一个独立的网段,可以识别数 据包中的MAC 地址信息,根据MAC 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 些MAC 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 帧序列以及流量控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3. 碎片隔离 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
是否够64 个字节,如果小于64 字节,说明是假包,则丢弃该 包;如果大于64 字节,则发送该包。这种方式也不提供数据 校验。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三层交换机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最重要的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 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 由硬件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 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无源集线器(如图8−3 所示)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便宜,连接 在无源集线器上的每台计算机,都能收到来自同一集线器上 所有其他电脑发出的信号;但它不对信号做任何的处理,对 介质的传输距离没有扩展,并且对信号有一定的影响。
有源集线器(如图8−4所示)与无源集线器的区别就在于它 能对信号放大或再生,能延长两台主机间的有效传输距离, 覆盖范围远比无源集线器远,能隔离电缆故障和防止信号反 射。
互连网络的性能与安全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常见的网络设备
网桥通常有透明网桥和源路由选择(Source Routing)网桥2 大类。
1. 透明网桥 简单地讲,使用这种网桥,不需要改动硬件和软件,无须设
置地址开关,无须装入路由表或参数。只须插入电缆就可以, 现有LAN 的运行完全不受网桥的任何影响。 2. 源路由选择网桥 透明网桥的优点是易于安装,只须插进电缆就大功告成。但 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网桥并没有最佳地利用带宽,因为 它们仅仅用到了拓扑结构的一个子集(生成树)。因此支持 CSMA/CD 和令牌总线的人选择了透明网桥,而令牌环的支 持者则偏爱一种称为源路由选择的网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