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色彩的形成及光与色彩的紧密关系

合集下载

怎么讲解色彩知识点总结

怎么讲解色彩知识点总结

怎么讲解色彩知识点总结一、色彩的基本知识1. 色彩的构成色彩是由光线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而成的,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无数种颜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通过调配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颜料来进行绘画和设计。

2. 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是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

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色系,比如红、黄、蓝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从深到浅可以分为多个层次。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更加鲜艳,低饱和度的颜色更加灰暗。

3. 色彩的对比与共鸣色彩的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包括冷暖色对比、对比色对比、明度对比等。

色彩的共鸣是指相邻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可以通过共鸣来加强色彩的表现力。

4. 色彩的配色原则色彩的配色原则包括对比配色、同色系配色、补色配色、渐变配色等。

不同的配色原则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二、色彩的情感与意义1. 红色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颜色,代表着力量、热爱、勇气和情感。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还代表着喜庆和幸福,常常被用于婚礼、春节等场合。

2. 蓝色蓝色是一种宁静和沉稳的颜色,代表着深远的思考、清澈的理智和内心的纯净。

在西方文化中,蓝色也被视为信任和稳定的象征,因此常被用于金融、科技等行业的标识。

3. 黄色黄色是一种明亮和开朗的颜色,代表着活力、快乐和智慧。

黄色还被认为是富有创造力和幸福的颜色,常被用于教育、艺术等领域。

4. 绿色绿色是一种健康和平静的颜色,代表着自然、生机和和平。

绿色还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紧密联系,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象征。

5. 黑白灰黑色代表着神秘和庄重,白色代表着纯洁和无暇,灰色则是中性和平衡的象征。

这三种颜色常常被用于时尚设计、摄影艺术等领域,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格调和韵味。

三、色彩搭配与运用1. 色彩搭配的原则色彩搭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避免色彩过分对比、保持整体色调的统一、灵活运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等。

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彩产生的原理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美感。

而色彩产生的原理,是一个深奥而又有趣的话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色彩,比如红色的苹果、蓝色的天空、黄色的向日葵等等。

那么,这些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色彩产生的原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色彩是由光产生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长和频率。

而不同波长的光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波长较短的光会呈现出蓝色,而波长较长的光则会呈现出红色。

这就是色彩产生的基本原理。

其次,我们要了解的是,色彩的产生与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

这些光线与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不同的颜色产生。

比如,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到蓝色的物体表面时,蓝色的物体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只反射蓝色的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蓝色。

而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到红色的物体表面时,红色的物体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只反射红色的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

此外,色彩的产生还与光的三原色有关。

在光的世界里,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

这三种颜色可以混合出任何其他颜色。

比如,当红光和绿光混合时,我们会看到黄色;当红光和蓝光混合时,我们会看到品红色;当绿光和蓝光混合时,我们会看到青色。

这就是色彩混合的原理。

最后,我们还要了解到,色彩的产生还与人眼的视觉系统有关。

人眼中有许多感光细胞,它们能够感知光线的波长和频率。

当光线照射到人眼中时,感光细胞就会传递信号给大脑,大脑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识别颜色。

所以,色彩的产生不仅仅是光线的物理性质,还与人眼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综上所述,色彩产生的原理是一个涉及光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复杂问题。

通过对色彩产生的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身边丰富多彩的世界。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色彩的奥秘。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给予我们世界以美感和丰富性。

然而,色彩并非仅仅是一种感觉,它们有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和心理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的构成、色彩的感知和色彩的心理效应。

一、色彩的构成色彩的构成是由光的特性决定的。

光是由一系列电磁波组成的,这些电磁波以不同的频率和波长存在。

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是光波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所产生的结果。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靛、紫是七种基本颜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一部分光波并反射另一部分。

被物体吸收的光波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例如,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红色的物体上时,它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波,只反射红色的光波,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

二、色彩的感知色彩的感知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来完成的。

眼睛中的视网膜包含了许多感光细胞,其中最重要的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负责感知颜色,而视杆细胞则负责感知黑白和灰度。

当光线进入眼睛并照射到视网膜上时,视锥细胞会根据光的波长来感知不同的颜色。

视锥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红、绿和蓝三种基本颜色。

这些视锥细胞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析和处理。

三、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对我们的心理和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和反应。

这是因为色彩与我们的记忆、文化和个人经验紧密相连。

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它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奋。

黄色则代表着快乐和温暖,它可以给人带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蓝色是一种冷静和平静的颜色,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和集中注意力。

这些心理效应使得色彩在广告、设计和艺术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此外,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也赋予了颜色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纯洁和清洁,而在东方文化中,白色则象征着哀悼和丧失。

这种文化差异使得色彩的意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所不同。

总结起来,色彩的基本原理涉及光的特性、视觉感知和心理效应。

光与色彩的关系

光与色彩的关系

光与色彩的关系
光与色彩是宇宙中最本质的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光没有色彩,但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色彩。

如果没有光,没有色彩,世界将变得毫无生气。

首先,光产生色彩,而色彩则取决于光的波长。

短波的光会产生红色,中等波长的光会产生黄色,而长波的光则会产生蓝色。

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强度,这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也受到其他光的影响,可以变得越来越暗或变得越来越亮。

其次,太阳光被称为“白光”,它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和紫色,它们会组合在一起形成彩色的光。

而月光则看起来是灰白色的,因为它只由比较少的不同波长的光组成,所以看起来比较暗。

此外,光还可以改变色彩。

一般来说,当光线变暗时,颜色会变深,当光线变亮时,颜色会变浅。

另外,使用荧光灯或激光灯,就可以通过改变光的光谱来改变色彩,从而获得比现实中更美的色彩效果。

最后,光也可以影响视觉效果,比如太阳光下,绿色的叶子看起来比夜晚时会显得更加鲜艳。

这是由于光在大气中穿行时会发生散射,从而影响物体周围的色彩。

总之,光与色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可以互相影响。

对于研究色彩,完全了解光的特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了解了光,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色彩及其表现出来的风貌。

- 1 -。

色彩的产生及三大要素

色彩的产生及三大要素

色彩的产生及三大要素色彩是人们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感觉和主观体验,它是通过光线在物体上的反射、吸收和透射产生的。

色彩的产生与光的特性以及物体的性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三大要素来理解和描述。

第一大要素是光的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能量、波长和频率三个方面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性质。

能量决定了光的亮度,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频率决定了光的纯度。

光的色彩是由频率决定的,不同频率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第二大要素是物体的性质。

物体对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是决定其色彩的重要因素。

当光照射物体时,物体将吸收部分光线,反射或透射其他部分光线。

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和反射比例不同,导致了我们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

第三大要素是人的感知。

尽管光的特性和物体的性质决定了色彩的产生,但人类对色彩的感知是主观的。

不同人对颜色的感知和感觉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与个体的生理结构和心理因素有关。

此外,文化和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颜色的理解和认知。

根据以上三大要素,可以进一步探讨色彩的产生过程。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部分光线。

吸收的光线通过与物体的分子相互作用,能量被转化为热能,或者激发电子在分子内部跃迁。

由于分子的结构和能级分布的不同,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程度也不同。

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不能被观察者感知到,而被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线会达到观察者的眼睛,并被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分为杆细胞和锥细胞两类,其中锥细胞对颜色的感知更为敏感。

锥细胞含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视黄醛,对应着红光、绿光和蓝光,它们被称为S锥细胞、M锥细胞和L锥细胞。

当光线经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时,不同类型的锥细胞会对各自对应的颜色产生反应,最终形成我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识别。

色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光、物质以及人类感知的机制。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对色彩的理解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视觉设计、艺术创作和广告营销等领域,对色彩的运用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绪共鸣,从而影响人们的经验和行为。

科普光与色彩的奥秘

科普光与色彩的奥秘

科普光与色彩的奥秘光与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

而了解光的本质以及色彩的形成原理,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本文将从光的特性、光的传播以及色彩的形成原理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光与色彩的奥秘。

一、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粒子和波动性。

它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即光在真空中传播时一直保持直线传播,直到被物体阻挡或被其他介质折射。

此外,光还具有速度快、能量传播、能量量子化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光在宇宙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可以通过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两种方式进行。

直线传播指的是光在一条直线上传播,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光线的传播方式。

而折射传播是指光在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改变方向的现象,比如光线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折射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

三、色彩的形成原理色彩是由光的颜色和物体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光通过颜色的原理,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光通过物体的表面特性来显示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所造成的。

某个物体呈现出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只反射了红光。

而白色物体则是因为它对所有波长的光都进行了反射,所以呈现出白色。

四、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折射、反射等过程中,不同波长的光被分解出来的现象。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光通过三棱镜时,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这是因为三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所导致的,长波长的红光弯曲程度较小,而短波长的紫光弯曲程度较大。

五、光的应用光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光线照亮房间、观看电视、使用手机等;在科技领域,光学器件被应用于光通信、激光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在医学领域,光线被用于光疗、光刀等医疗手段。

光的应用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光与色彩的奥秘是一个丰富而神秘的领域。

通过对光的特性、传播方式以及色彩的形成原理进行科普,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光与色彩的奥秘。

色彩基本原理

色彩基本原理

四、色彩体系
人们将色彩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规律和秩序进行排列,建立了完整而严密的色彩 表述体系。目前常用的色彩表述体系有色相环和色立体。
1.色相环 依据原色理论和混色理论,人们将不同色相的色彩依序排列制作了一个360°的环, 称为色相环,它有助于设计师快速地选择正确的色彩。如12色相环、24色相环等。
2.色立体 色立体是借助三维空间形式把色彩三要素系统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 构,清晰明确地反应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关系。色立体主要有以下两种。 (1)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的色彩学家、教育家和美术家孟塞尔在1905年创立的孟氏 色谱,它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颜色的视知觉特点制定的标色系统,也是目前国际 上普遍的颜色分类方法。
2.间色 间色是指由色光或色料的两种原色相混合而得到的颜色,如下图所示的重叠部分即 为间色。
3.复色 复色是指间色和原色再继续相互叠加混合,或者三种以上的颜色相互叠加混合所得 到的颜色,亦称第三次色,如绿紫色、蓝紫色等。对于色光来说,多种单色光相混合 会产生越来越亮的光;而对于色料来说,多种色料相混合会使颜色越来越深,甚至会 让人觉得颜色越来越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彩的联系
根据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关系,色彩可分为同类色、邻近色、中差色、对比色和互 补色五种关系。
同类色
近似色
中差色
对比色
互补色
设计色彩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度,又称色度、饱和度。高纯度色彩具有醒目、单纯之感;低 纯度色彩具有内敛、含蓄之感。任何一种单纯的色彩,只要加入黑白灰或其他色相, 均可以降低其纯度。
三、色彩的基本构成
按照色彩是否需要以其他颜色调配或调配的比例,色彩可分为原色、间色或复色。 1.原色

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

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

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光与色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紧密相连并相互影响。

光的波长决定了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而颜色的形成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光的波长与颜色形成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例和应用。

一、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特定的波长。

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当光通过物体时,物体吸收部分光的波长,反射出另一部分波长的光。

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正是被物体反射的光波的颜色。

二、光的波长与可见光谱根据波长的不同,光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光谱。

可见光谱是指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光的一种范围,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红色的光波长最长,紫色的光波长最短。

通过调节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和反射,可以产生各种颜色。

三、光的波长与色彩现象1. 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由于光速改变导致光的折射。

不同的波长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因此光的波长与折射角度相关,从而产生颜色上的变化。

2. 散射现象:当光束遇到颗粒或物体时,会发生散射。

散射使得光随机地反射并改变方向,从而产生各种颜色的现象。

蓝天就是由于大气中对蓝光的散射,使得我们看到天空呈现出蓝色。

3. 干涉现象: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

干涉现象会引起波峰和波谷的叠加和抵消,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

不同波长的光干涉会导致颜色的变化,例如油膜的彩虹色。

四、光与色彩的应用1. 彩色显示技术:电视、计算机显示器以及手机屏幕等设备都是基于光的波长和颜色原理来实现彩色显示的。

通过控制红、绿、蓝三原色的强度和比例,可以产生几乎所有的颜色。

2. 光谱分析:光谱具有每个波长对应一种特定颜色的特性,科学家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例如,通过分析光谱,天文学家可以了解到远处星体的组成和运动情况。

3. 光与健康:光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调节睡眠和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是引起共同的审美愉快的、我们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

色彩同时诉诸儿童和成人;即使是婴儿,最容易接受的也是色彩明亮的东西。

那些总是被他或她所称的"现代"艺术弄得迷惑不解的凡夫俗子,通常也能从中发现色彩的活力与魅力。

这个人可能对变形的形状不可理解,但对色彩的运用少有异议,如果作品的色彩确实非常和谐的话。

事实上,一件艺术作品的色彩总是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

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的感情。

当我们观看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并非必定理性地认识我们假定对其色彩产生感觉的东西,而是对它有一种直接的感情反应。

愉悦的色彩节奏与和谐满足了我们的审美需求。

我们喜欢某种色彩配合,而拒绝另一种配合。

在再现艺术中,色彩真实再现对象,创造幻觉空间的效果。

色彩研究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要求精确和明晰的系统性。

我们将考察色彩关系的这些基本特征,看看它们怎样帮助艺术作品的题材创造形式和意义。

光:色彩之源色彩始于光,也源于光,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

光线微弱的话,色彩也就微弱;光线明亮的地方,色彩就可能特别强烈。

当光线微弱的时候,如黄昏和黎明,不容易辨别不同的色彩。

在明亮的光线和阳光下,如在热带气候下,色彩看来就比原色更加强烈。

来自太阳的每一道光线是由以不同速度振动的波组成的。

在我们心智中产生的色彩感觉是我们的视觉对不同波长作出反应的方式。

让一束光线透过一块棱柱形的玻璃,然后让它反射在一张白纸上,通过这种现象可以证实上述原理。

当光束以不同的角度(根据它们的波长)穿过棱柱时,光束就会折射,然后以不同的色彩反射在白纸上。

我们的视觉在称为光谱的窄带上识别这些作为单个色条的颜色。

在这个光谱上很容易识别的主要颜色是红、橙、黄、绿、蓝、蓝-紫和紫(科学家用"靛青"一词取代艺术家所称的蓝-紫)。

但是,这些颜色逐渐调和在一超时,我们就能看到它们之间的中间色。

附加色光谱的颜色是纯的,它们代表了最强烈(明亮)的可能性。

我们能够选择光谱上的所有这些颜色,再用在上一段讲述的相反的过程来调和它们,我们就能再得到白色的光。

当艺术家或物理学家用彩色的光线工作时,他们就是在使用"附加色"。

当红、蓝和绿色(原附加色)的光束相重叠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

当红色与蓝色光相重叠时,会产生洋红色;当红色与绿色光相重叠时,就产生黄色;绿色与蓝色光重叠,就产生青(蓝绿)色。

当红、蓝、绿三色光相重叠时,产生的是白光这证明了白色光是由所有颜色的波长共同创造的。

电视生产运用了这种附加色的调和过程。

现代色彩监视器是由微小的红、蓝和绿三种荧光色构成的。

通过525条水平线来显示,它们单独地或在不同的组合中闪亮,从而产生可能有各种颜色的感觉。

每一个形象是由交替线条的两次扫描构成的此时线条是偶数组合。

平均每秒钟扫描60次。

在一定距离之外不可能区分荧光闪烁的线条和色带,眼晴会把它们调和在一起,产生各种颜色的鲜明形象。

一个艺术家熟悉附加色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被用于电视生产、电脑图像、霓虹灯标志、幻灯和多媒体展示、激光效果和舞台布景。

在每种情况下,艺术家和工程师都是通过灯光来工作,通过红、蓝、绿三原色光的调和来创造色彩。

负色既然所有的颜色都呈现于一根光带上,那么我们怎么能分辨从自然对象上反射出来的单个的颜色呢,任问有额色的物体都有称之为色彩或颜色的物理属性,能够吸收一部分光波,反射另一部分光波,一片绿色的树叶向眼睛呈现出绿色,足因为树叶反射出光束中的绿色光波,而吸收了所有其他的颜色.一个艺术家的颜料具有这种属性,当颜料被运用于一个对象的表面时,就会使它具有同样的性质,艺术家也可以通过染料、着色剂、化学溶剂和汽油(好比运用于雕塑)来选择一个物体的表面颜色。

不管表面的颜色怎样运用或选择,当表面吸收了所有的光波,除了经验过的那些色彩,色彩的感觉就产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是用已知为"负色"的反射光来工作的,而不是用实际的光波或附加色。

例如,当看着一张纯白色的纸时,所有的色光波都被反射回观者的眼中--没有任何色光被减去或被纸面吸收。

当红色覆盖着表面时,就只有红色的光波反射到观众眼中所有其他的色光被减去或被颜色吸收。

其结果是体验到了红色。

被表面吸收的所有能量(没有被反射出来的光波)等于绿色--反射出色彩的对比或互补。

如果一块绿色破碎于纸上,对比是真实存在的。

绿色,两种剩余的原色--蓝色和黄色--的混合,只反射出绿色的光波,而吸收或减去其他的颜色,即红色。

当所有的原色--蓝色、黄色和红色--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颜色能够吸收和减去所有白色光波中的颜色。

这种颜色将不反射任何色光而呈现为黑色没有任何光波。

(这是混合的附加色的对立面,所有原色光的混合产生白色)。

但是,因为艺术家用颜料的杂质和不完整,任何表面都不可能绝对地吸收所有的光波,除了那些正被反射的光波。

此外,颜色反射的不只是一种主导颜色或某种程度的白色。

由于这些原因,对比色的混合--包括所有的原色--都不会产生纯黑色,而是一种灰黑色。

不论是纯色还是调和色,创造出来的颜色总是与减色相关联,一个形象反射的只是所见的颜色波长,而吸收了所有其他的波长。

我们在本章的下面部分讨论颜色的时候,主要涉及可视的反射色光的颜色,而不是混合色光或附加色的感觉。

混合颜色如前所说,光谱包括红、橙、黄、绿、蓝、蓝-紫和紫色,以及在其最纯度上的上百个微妙的色彩变化。

这个色彩范围也适用于颜色。

儿童或初学者在使用颜色时,很可能只使用几种简单的或单纯的颜色。

他们意识不到简单的颜色也是有变化的。

很多颜色是通过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和出来的。

但是,有三种颜色是不能通过调和创造出来的;它们是红、黄、蓝色,即所谓三原色。

当将两种原色相调和时,份量相等或不相等,它们就可能创造出几乎所有的颜色。

任意两种原色相调和产生一种二次色(亦称复色):橙色出自红色与黄色;绿色出自黄色和蓝色。

而且,某种中间色是由一种原色与相邻的二次色相调和创造出来的。

中间色的数量是无限的,原色或二次色在比例上的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

换句话说,黄色与绿色相调和产生出的不只是一种黄-绿色。

如果使用更多的黄色,其结果与用较多的绿色的黄-绿色大不相同。

艺术家偶而也不正确地把中间色作为三次色。

三次色是出自两种二次色的调和不是一种原色与二次色调和。

稍后将更深人地讨论。

如果我们研究混合色从黄到黄-绿到绿的进阶,就会发现一个呈现为色轮的自然次序。

我们区别微妙变化的能力使我们在每个位置上看到一种新颜色。

三色系统三原色在色轮上的空间分布是均等的,黄色一般在顶上,因为它最接近白色。

这些颜色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即所谓原三色。

三种二次色被置于调和出它们的两种原色之间;空间均等,它们创造了由橙、绿和紫构成的二次三色。

置于每种原色和二次色之间的中间色创造了均等的空间单位,即中间三色。

所有位置使颜色处于一个12色的色轮中。

当我们围着色轮走动时,色彩就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导致这些颜色变化的光线波长的作用。

靠在一起的颜色在色轮上显示出来,靠近的颜色是它们的色彩关系;相距较远的在色性上较对比。

直接相对的颜色彼此提供了最强烈的对比,即补色。

任何颜色的互补都是以三原色系统为基础。

例如,红的补色是绿色三原色剩下的另外两种颜色,份量相等的黄色和蓝色的混合。

因此,颜色及其补色都是由三原色构成的;黄色的补色是蓝色和红色的混合造成,即紫色。

如果颜色是"混合的"二次色(即橙色),其补色可以通过创造这种颜色的原色(红与黄)发现出来,三原色中剩下的颜色(蓝色)即是它的补色。

中性色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色彩的性质。

一些是黑色的、白色的或灰色的,它们看起来不同于色谱上的任何颜色。

在那些东西中没有发现色彩的性质;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它们反射光的数量上。

因为我们不能在黑、白和灰中辨别出任何一种颜色,它们便被称为中性色。

这些中性色实际上反映了在一种光线中色彩波长变化的数量。

一种中性色,白色,可以视为所有颜色的存在,因为它是发生在一个表面反射不在同等程度上所有颜色的波长。

那么黑色一般被视为没有颜色,因为它是在一个表面上均匀吸收了所有色光,而没有反射任何色光的结果,绝对的黑色很少有,除非在很深的山洞中。

因此,大多数黑色仍然包含一些被反射的色彩的痕迹,不过很轻微。

任何灰色都是一种不纯的白色,因为它只是部分反射所有色光的结果。

如果反射光的数量很大,灰色就比较亮;如果数量小,灰色就较暗。

中性色是由反射光的数最显示出来的,而颜色则与反射光的质量相关联。

色彩的物理属性不论艺术家是否用颜料、染料还是墨水来工作,每一种被使用的颜色都必须根据颜色的三种物理属性来描述:色相、明暗和纯度。

色相色相是一般的色彩名称红、蓝、绿,等等--用来称谓对在可视光线中能辨别的每种波长范围的视觉反应。

色相指示了一种颜色在色谱或色轮中的位置。

每一种颜色实际上存在着很多微妙的变化,尽管它们都始终使用简单的色彩名称。

例如,很多红色在性质上与纯粹的红色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然以红的色相来识别它们。

此外,把一种颜色添加到另一种颜色会改变这种颜色的色相;这实际上改变了光的波长。

任何两种颜色的混合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层次(变体)--例如,黄色与绿色之间。

为了概念的清晰,艺术家一般把色相放在十二个层次的色轮上来确定(辨别或命名)色相。

明暗一个人的色调范围可以通过把黑色或白色增加在色相上来产生。

这说明色彩有不同于色相的特性。

被称为明暗的色彩特性对色彩的明和暗,或一种颜色反射的光量进行区分。

在最亮与最暗之间存在着很多明暗层次。

要改变一种颜色的明暗,我们必须把它与另一种更亮或更暗的颜色相调和。

不会改变色相的亮色与暗色只有黑色和白色。

每种颜色都反射不同的光的数量和不同的波长。

大量的光是从黄色反射出来的,而少量的光则是从紫色反射出来的。

每种颜色在其最强的纯度上都有指示着它所反射光的数量的标准明暗。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色彩,我们应该知道每种颜色的标准明暗。

这种标准明暗在色轮上看得最清楚,色轮上的颜色按照中性明暗的水平从黑到白依次排列。

在这种比例上(及在色轮上),所有高于中间灰色的颜色都称为高调色。

所有低于中间灰色的额色则足低调色,一种颜色是否高调或低调取决于艺术家,众所周知,一种低调的紫色可以通过白色来提亮。

那种调整是按照中性色水平提高紫色的明暗水平,直到它与灰色的明暗水平相一致;通过检查标准的灰色,可以使紫色在明暗上与黄-橙色的明暗相等。

同样,象黄色邪样的高调色也可以通过很黑的颜色来调整,直到它成为低调色。

纯度色彩的第二种特性,纯度(亦称饱和度)涉及在一种色彩中光的性质。

我们使用纯度一词来区分同一色相中较明亮或较浑浊的色调;即区分一种颜色的饱和程度或出自灰色和中性色的颜色的强度。

饱和的程度或最纯的颜色,实际上可以从透过三棱镜的光柱的色谱中看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