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学案
第十八章_原子结构_学案

十八章原子核18.1 电子的发现【学习目标】1.知道电子是怎样发现的及其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2.知道阴极射线及其产生方法,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研究方法.3.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问题.【重点难点】1.电子的发现过程.2.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有关计算.【易错问题】误认为气体压强越小辉光现象越明显.【自主学习】一、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
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
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二、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通过研究_________发现了电子;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_________通过著名的____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电子的电荷量约为__________C,电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kg.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_______.【课堂达标】1.关于电子的发现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的汤姆孙B.德国的普吕克尔C.德国的戈德斯坦D.美国的密立根2.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探究,最终发现了电子,由此被称为“电子之父”,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中可能有电子,也可能没有电子B.不同的物质中具有不同的电子C.电子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836倍 D.电子是一种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3.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的电量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 B.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值C.物体带电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D.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称为元电荷4.图18-1-8如图18-1-8所示,在阴极射线管正上方平行放一根通有强电流的长直导线,则阴极射线将( ) A.向纸内偏转B.向纸外偏转C.向下偏转D.向上偏转5.图18-1-9是电子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轴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图18-1-9A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B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D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6.图18-1-10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示波管内被抽成真空,A 为发射热电子的阴极,K 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阳极,A 、K 间电压为U .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 的小孔中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8-1-10A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vB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2C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2D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2v图18-1-117.如图18-1-11所示,光电管的阴极被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后,能产生光电效应.阴极K 上的电子被激发逸出表面(初速度为零),经加速电压U 加速后达到阳极A 上,并立即被A 吸收.若电子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则A 极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________.8.图18-1-12测量油滴带电荷量的装置如图18-1-12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油滴进入上板中央小孔后落到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 ,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调节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 ,当u =U 0时,使得某个质量为m 1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该油滴所带电荷量q 为多少?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第1章原子结构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并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原子半径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知道原子半径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并能解释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1)填写下表:①根据能级能量的差异,可将能量相近的能级分为七个能级组,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能量相差______,各能级组之间能量相差______。
②每一个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中最大的电子层数等于____________。
③一个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等于______________。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1)将下列各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价电子排布式填入表中:(2)(3)族的划分依据与原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密切相关。
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______,价电子全部排布在最外层的________________轨道上。
族序数与价电子数______。
②稀有气体的价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Ⅷ族)同一纵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基本相同。
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B~ⅦB族的族序数与价电子数______,第ⅠB、ⅡB族的族序数=______轨道上的电子数,第Ⅷ族的价电子数分别为8、9、10。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区的划分1.(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周期元素数目=相应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关系族序数由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决定。
(1)主族(ⅠA~ⅦA)的族序数=价电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0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或2。
(3)ⅠB、ⅡB族: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ⅢB~ⅦB族:族序数=价电子数=原子最外层n s电子数+次外层(n-1)d电子数=最高正价。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元素性质中的作用。
3. 能够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元素性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基本组成?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二、原子结构(15分钟)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
2. 解释电子的作用和位置: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3. 展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0分钟)1. 介绍电子层的概念:电子按照能量的高低分布在不同的层上。
2. 解释电子层排布的规律:电子先填满低能层,再填满高能层。
3. 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并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
四、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0分钟)1. 解释最外层电子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反应性质。
2. 举例说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例如,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获得电子。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绘制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它们的元素性质。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元素性质中的作用。
通过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组成和元素性质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第十三章 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十三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考纲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知识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第1电子层:只有s 第2电子层:有s 、p 两种轨道。
第3电子层:有s 、p 、d 三种轨道。
3.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随着__________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右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1s,2s,2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5p ……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①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②基态原子:______________。
当基态原子________能量后,电子会___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原子。
(2)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____个电子,并且____________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相同。
问题思考1.电子按构造原理排布时,先排在4s轨道,再排3d轨道,为什么?而失电子时,是先失4s轨道上的,还是先失3d轨道上的?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1.电离能(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____________转化为气态基态正一价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自主学习学案)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课前自主学习(学案)一、请学生自主复习教材第十八章原子结构P46至P63。
二、结合复习的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史是从电子的发现开始的。
1890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
在研究原子结构时,他提出了枣糕模型,请说出这种模型的特点。
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即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注意几个关键词)3、请绘制一幅简图,描绘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的图景。
4、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1913年丹麦的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三个基本假设,建立了玻尔原子模型,请说出玻尔原子模型的三个基本假设的内容。
5、请用玻尔理论解释:为什么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一些分立的亮线?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4能级,可辐射出几种频率的光?其中波长最短的光是在哪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发出的?三、自主解答几道题目:1、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2、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的碰撞影响,是因为()A.α粒子与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B.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是因为电子是均匀分布的C.α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D.电子很小,α粒子碰撞不到电子3、卢瑟福通过_______________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4.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 a的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至另一半径为r b的轨道,已知r a>r b,则在此过程中()A.原子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C.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D.原子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参考答案:1.ACD 2.C 3 .4.D课堂主体参与(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并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2、知道原子的能级的概念,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重点、难点】1、核式结构模型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2、玻尔的原子模型【学习内容】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1、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是非常曲折的,请回答核式结构和玻尔模型提出的背景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下述对观察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置时稍少些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3、氢原子的能级和电子可能轨道半径公式分别是: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________E1(其中E1为基态能量,E1=-13.6eV)②氢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公式: r n= ________r1(其中r1内基态半径,r1=0.53×10-10m)4.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1)能级图中的横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2)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__________,右端的数字“一13.6,一3.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3)相邻横线间的距离,表示相邻的能级差,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级差越_________. (4)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跃迁条件为:_____________. 5.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γ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求能量E ’. 参考答案:1.①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无法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②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性 2.AD 3.21n ;n 4.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量子数;氢原子的能级;小;h γ=E m -E n5.解析:根据玻尔理论,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 γ=E -E ’,又光在真空中传播时λcv =,联立得E'=E 一λch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史是从电子的发现开始的。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学案

商水练集二中王雪洁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核电荷数=电子数=质子数3.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知识点一原子的内部结构】二、自学指导(一)1 自学内容:【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3-8,3-92自学方法:先独立阅读思考,再相互描述。
3自学时间:2分钟4自学要求:(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三【学生自学】(一)1 学生按要求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学得紧张高效。
2 检查自学效果四自学检测练习(一)(分别找好、中、差三层次的学生演板,其余分小组完成)(带1个单位)1.原子(不带电)———(带1个单位)2. 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五点评讲解(一)1 展示演板内容,再找学生更正。
2 各小组互相检查,做对的学生给做错的学生讲解。
3(教师讲解)原子并不是实心的球体,它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六要点归纳(一)(教师归纳)1.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核电荷数=电子数=质子数3.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阅读后自己归纳总结)【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53页表3—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所占体积如何?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一自学指导(二)1 自学内容:【阅读】教材第56页的相关内容,研究表3-2。
高中物理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原子的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2. 掌握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和相互关系;
3. 探索原子的能级和电子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2.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和电子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 原子的转化和电子的能级和轨道;
2. 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示波器、X射线仪;
2. 实验材料:钨丝、钠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实验,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内容。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原子的组成部分:质子、中子、电子;
2. 质子、中子的作用和数量;
3. 电子的能级和轨道结构。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使用X射线仪等实验仪器,观察原子内部结构的特点,了解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原子内部结构的规律和特点,探讨电子的分布规律和轨道结构。
五、解析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区分质子、中子、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和数量关系。
但在电子的能级和轨道结构理解上,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实验操作。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云和质子、中子的性质;2. 理解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4. 理解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2.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3. 原子的基本参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5. 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梳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 实验:进行一些原子结构相关的实验,如原子核实验和电子排布实验;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引起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2. 讲解: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介绍原子的基本参数和电子排布规律;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原子结构的实验现象;4.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探讨原子结构的深层次问题;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巩固对原子结构的概念;2. 完成相关习题,提升对原子结构的运用能力;3. 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七、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3.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5种 ( ) C 等于
D .6种 D 不能确定
B .中子数一定不相等 D .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 )。 B.18质于,20中于,18电子 D.18质子,19中于,18电子 )。
7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
学科:
化学
编制:
审定:
时间:2014 年 02 月 20 日
属元素的种类是 。 A .3种 B.4种 4 .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是 A 大于 B 小于 )。 5 .不同元素的原子(包括离子)( A .质子数一定不相等 C .质量数一定不相等 6 .质量数为37的原子,应该有( A .18质子,19中子,19电子 C .19质子,18中子,20电子
A. 属于同种元素
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
人们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 质量数( A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思考 2 】有 6 个质子 6 个中子的原子质量数是 其质量数是 4、 原子的表示 ,要是有10个中子呢 :通常用
A Z
;某种氧原子含有 8 个中子 ? Z 表示
X 表示一个原子, A 表示
1 2 1
H
3 1
H
16 8
O
18 8
O
35 17
Cl
37 17
Cl 表示了
; ?
;几种核素
;与 H 互为同位素的是 ; O2 与 O3 是什么关系
H2 与 D2 是同位素吗? 二. 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2.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 : (2) : (3) :
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
分层练习 1 .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 (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 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 ” 。 已知铱的一种原子是 191 77 Ir 子数是 A. 77 (1) O
18
,则其核内的中
(
) B. 114 (2) C
12
C. 191 (
40
D. 268 ) D. (1) 和 (2)
A .质子数
B.中子数 )。
C .核电荷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元素主要 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每种元素都有两种或两种以的核素 A. ①②④⑤ B.③④⑤
2 .在下列粒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相等的是 (3) Mg B. (3) 和 (4)
40
26
(4) K
40
(5) Ca C. 只有 (4)
A. (5) 和 (2)
3 .有六种微粒,分别是 18 X
、 19 M
40
、 20 N
40
、
Q
40 19
、
Y
40 20
2
、
Z
37 17
,它们隶
【思考 1 】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离子带电荷是什么原因?
电性关系: (1) (2) (3) 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或: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电荷数 或: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上 ? 为什么?
3、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A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的
组成。原子核是否还可以再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电子在 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一. 原子核
核素
(一)原子核 读课本第一部分【原子核的构成】回答下列问题: 1、 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______ 和不带电荷的 _______ 构成,二者 之间依靠一种特殊的力 ________ 结合在一起。 2 、对某一个原子来说 : 核电荷数=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220 86 222 86
222 86
)
Rn ,故将 222 86 Rn 称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
Rn Rn 、
,故将
220 86
219 Rn 称为钍射气,锕能蜕变为 219 86 Rn ,故将 86 Rn 称为锕射气。
220 86
Rn 、 219 86 Rn (
B. 属于同位素
) C. 属于同种核素 D. 属于同种原子
222 86
C.②③⑤
D.①⑤
9.据报道,某花岗岩会产生氡(
Rn ) , 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请回答:
( 1 )该原子的质量数是 _____ ,质子数是______,中子数是______ (2) 请将以下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全 (3) 请根据 Rn 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化学性质( A. 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B. 比较活泼,能与钠等金属反应 C. 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 D.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你选则该选项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研究发现,镭能蜕变为
学科:
化学
编制:
审定:
时间:2014 年 02 月 20 日
(4 ) :
【练习】人们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简明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情况,根 据 1 ~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顺序,画出 1 ~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_________ ,结构稳定,既 ________ 得电 子,也 _________ 失电子,所以化合价通常表现为 ______;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 _________ ,易 _____ 电子形成 _____ 离子 , 所以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示 ______;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_______________ ,易 _____ 电子形成 ______离子 , 所以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示 ________ 。
学科:
化学
编制:
审定:
时间:2014 年 02 月 20 日
课题: 第 ___1___ 课时 学习目标:
高 一 化 学 必 修 二
原 子 结 构
授课人 _________
1. 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Z X 的含义 。 2.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并能画出 1 ~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5. 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重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材助读: 读课本第二页【联想 质疑】后填下空 电的 和处于核外的高速运动带 电 学习笔记
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
学科:
化学
编制:
审定:
时间:2014 年 02 月 20 日
【练习】完成下一表格
微粒符号
12 6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电子数
C
8 8
18 8
O
35 17
Cl
18
35
【总结】组成原子的有关粒子间的关系可表示:
_________ 原子 Z X
A
__________ ( 二 ) 核素 【阅读第四页后完成下列问题】 1 、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考 3 】元素的种类是由 __________ 决定的? 2 、核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考 4 】核素的种类是由 ____________ 决定的? 3 、同位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考 5 】下列微粒 1 H 几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