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费者心理教案
影响消费的因素教案

影响消费的因素教案教案标题:影响消费的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2. 分析不同因素对消费决策的影响;3. 提高学生的消费意识和理性消费能力。
教学内容:1. 影响消费的因素概述;2. 消费者需求与心理因素;3. 经济因素对消费的影响;4. 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消费的影响;5. 环境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个人消费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影响消费的因素,包括消费者需求与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 针对每个因素进行详细解释和举例说明。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讨论。
- 讨论该因素对消费决策的具体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4. 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几个消费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5. 教师点拨(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 强调理性消费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消费时要考虑多个因素。
6. 总结和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费行为受多个因素影响。
- 展望下节课将学习如何进行理性消费,提高消费决策的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消费案例材料;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2. 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深度;3. 课堂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拓展活动:1. 要求学生自行寻找并整理一份关于消费行为的新闻报道或研究报告,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自己和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形成个人消费观察报告。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
消费心理学教案消费学习与态度心理教案

营销人员使消费者建立对产品好感的方法有三种:经典性条件反射、激发对广告本身的情感和增加对品牌的接触。
3.改变行为成分
消费者的行为可以发生在认知和情感之后,也可以发生在认知和情感之前,甚至也可以与认知和情感相对立。
行为能够直接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形成,消费者常常在事先没有认知和情感的情况下尝试购买和使用一些便宜的新品牌或新型号的产品。
在改变消费者的认知或情感之前改变其行为的主要途径是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归纳与提高
本章首先讨论了消费者的学习心理。
学习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消费者购买活动的每一步都是在学习,所以,学习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获取消费信息;二是触发联想;三是影响消费决策。
消费者的学习有多种方法,在本章中主要介绍了模仿法、试误法和观察法。
学习理论中,主要讨论的是行为主义学派与认知学派。
消费者的学习有一些基本特征:学习强度、刺激泛化、刺激辨别和反应环境。
本章还讨论了消费态度。
消费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
消费态度的基本功能包括了效用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知识功能和表现功能。
对于消费态度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主要有问卷法、语意差别量表法和多重性测量法。
问卷法的具体设计方法有瑟斯顿等距量表法和李克特量表法。
改变消费态度的营销策略主要从态度的三大构成要素上考虑。
其一,改变认知成分。
其二,改变情感成分。
其三,改变行为成分。
顾客消费心理教案

顾客消费心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顾客消费心理的重要性掌握顾客消费心理的基本概念1.2 教学内容:顾客消费心理的定义和意义顾客消费心理的作用和影响因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顾客消费心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顾客消费心理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消费者需求与动机2.1 课程目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消费者需求和动机的分类及特点2.2 教学内容:消费者需求的定义和分类消费者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消费者需求和动机的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消费者需求和动机的概念及分类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享讨论结果2.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报告,展示对消费者需求和动机的理解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第三章:消费者认知与信息处理3.1 课程目标:了解消费者认知过程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消费者信息处理的策略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消费者认知的定义和过程消费者信息处理的策略和方法消费者认知和信息处理对消费决策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消费者认知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消费者信息处理的过程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报告: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报告,展示对消费者认知和信息处理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对消费者认知和信息处理的认识第四章:消费者态度与偏好4.1 课程目标:4.2 教学内容:消费者态度的定义和分类4.3 教学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第五章: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5.1 课程目标:了解消费者行为及其对营销策略的影响掌握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方法5.2 教学内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类型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方法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略的关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略的理解5.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对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略的理解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第六章:消费者感知与信任6.1 课程目标:了解消费者感知和信任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消费者感知和信任的形成与测量6.2 教学内容:消费者感知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消费者信任的类型和形成过程消费者感知和信任的测量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消费者感知和信任的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享对消费者感知和信任的理解6.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报告,展示对消费者感知和信任的理解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第七章:消费者忠诚与口碑传播7.1 课程目标:了解消费者忠诚和口碑传播的重要性掌握消费者忠诚和口碑传播的培养方法7.2 教学内容:消费者忠诚的定义和类型口碑传播的影响因素和效果消费者忠诚和口碑传播的培养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消费者忠诚和口碑传播的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享对消费者忠诚和口碑传播的理解7.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报告,展示对消费者忠诚和口碑传播的理解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第八章:消费者情绪与购物体验8.1 课程目标:了解消费者情绪和购物体验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消费者情绪管理和购物体验提升的方法8.2 教学内容:消费者情绪的类型和影响因素购物体验的要素和重要性消费者情绪管理和购物体验提升的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消费者情绪和购物体验的基本概念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消费者情绪和购物体验的过程8.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报告,展示对消费者情绪和购物体验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对消费者情绪和购物体验的认识第九章:消费者行为预测与市场趋势9.1 课程目标:了解消费者行为预测和市场趋势分析的方法掌握消费者行为预测和市场趋势分析的应用9.2 教学内容:消费者行为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市场趋势分析的原理和工具消费者行为预测和市场趋势分析在营销决策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消费者行为预测和市场趋势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享对消费者行为预测和市场趋势分析的理解9.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报告,展示对消费者行为预测和市场趋势分析的理解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10.1 课程目标:探讨顾客消费心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回顾顾客消费心理的主要理论和概念分析顾客消费心理领域的新发展和趋势讨论顾客消费心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顾客消费心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消费者需求与动机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消费者需求和动机的分类及特点难点解析: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动机背后的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教案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相关理论和模型。
3.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4.掌握市场营销中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1.1消费者心理的定义与特点1.2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与特点1.3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重要性2.消费者决策过程2.1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定义和步骤2.2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2.3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意义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3.1内部因素3.1.1消费者个体差异3.1.2消费者需求与欲望3.1.3消费者态度与认知3.2外部因素3.2.1文化因素3.2.2社会因素3.2.3个人因素4.市场营销中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应用4.1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4.2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策略4.3市场营销中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策略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进行介绍和解释。
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讨论和分析中。
4.实地调研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真实情况。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知识讲解2.1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2.1.1讲解消费者心理的定义和特点2.1.2讲解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特点2.1.3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重要性2.2消费者决策过程2.2.1讲解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定义和步骤2.2.2分析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因素2.2.3讨论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意义3.案例分析3.1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具体应用。
3.2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小组讨论4.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
4.2每个小组就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然后进行汇报。
消费心理学教案

消费心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3. 学会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
教学重点:1.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学会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
教学内容:一、消费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1. 消费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2.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需求与满足、价值与利益、选择与决策等。
3.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二、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1. 消费者决策过程:认知、情感、行动。
2. 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因素:认知偏差、情感驱动、社会认同等。
3. 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实际案例分析。
三、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1. 了解消费者心理需求和诉求。
2. 制定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和定位策略。
3. 设计促销和广告内容,引发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4. 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购物体验。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控制讲解法:通过讲解消费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并掌握分析和应用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专业背景,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
教学时长:3课时(每节课时为45分钟)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消费心理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案例分析的能力进行评估。
2.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设计一份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进行营销策略的报告,包括目标市场、产品定位、促销和广告设计等。
四、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提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购买商品或服务吗?你们是否有遇到过购买决策的困惑或后悔的经历?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背后隐藏着很多心理因素,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消费心理学。
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购买行为的因素 教案

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购买行为的因素教案示例文章篇一:哎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大的世界里,有好多好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买。
有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就把一样东西买回家,有时候又会纠结半天也拿不定主意。
这到底是为啥呢?其实啊,这里面藏着好多秘密呢!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购买行为的那些因素。
比如说,有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超市,我看到了一个超级酷的玩具车,眼睛都挪不开啦!妈妈却说:“家里已经有好多玩具车了,别买啦!”可是我心里那个想啊,就像有一只小手在挠痒痒。
这是为啥呢?这就是因为我喜欢那个玩具车,我觉得它好玩儿,能给我带来快乐。
这就好像一只小馋猫看到了香喷喷的小鱼干,能不心动吗?这就是第一个因素——个人的兴趣爱好。
再想想,过年的时候,大家都爱穿新衣服,为啥呀?因为过年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想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开心,也让别人看着喜欢。
这就和我们参加比赛要穿运动服,参加晚会要穿漂亮裙子是一个道理呀!这就是第二个因素——特定的情境。
还有哦,我有个小伙伴,他买东西可挑剔啦!一定要看牌子,不是大品牌的他还不要。
这是为啥呢?因为他觉得大品牌质量好,有保障。
这就像我们考试的时候,都希望老师是经验丰富的好老师,能教我们考出好成绩一样。
这就是第三个因素——品牌的影响力。
还有啊,我们班的小花,她买文具可有意思啦。
每次都要选那些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的。
为啥呢?因为她觉得好看的文具能让她学习的时候更开心。
这就像我们都喜欢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心情都会变好呢!这就是第四个因素——产品的外观和设计。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买水果,爸爸总是挑那些贵一点的,说贵有贵的道理,品质肯定好。
这是为啥呢?因为他觉得价格高可能就代表着东西好。
这就好像我们都觉得贵的巧克力会比便宜的巧克力更好吃一样。
这就是第五个因素——价格。
还有呢,我们小区的叔叔阿姨们,经常会一起讨论买什么东西好。
有时候一个人说某个东西好用,其他人也会跟着去买。
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教案设计

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教案设计第一章:合理消费的重要性1.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合理消费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解释合理消费的定义,探讨合理消费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如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1.4 作业: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消费习惯,列出他们认为的合理消费的例子。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益与责任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以及如何在消费过程中负责任地行使这些权益。
2.2 教学内容:介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如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等,并讨论如何在消费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视频观看等。
2.4 作业:让学生研究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第三章:如何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3.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估不同的消费选项,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3.2 教学内容:介绍评估消费选项的方法,如比较价格、质量、品牌等,并强调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期和短期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游戏等。
3.4 作业:让学生在购物前做一个消费决策计划,并记录下来他们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消费4.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和避免不必要的消费。
4.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识别不必要的消费,如冲动购物、过度消费等,并提供一些避免这些行为的策略。
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我反思等。
4.4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避免不必要的消费的计划,并记录下来他们的执行过程和结果。
第五章:健康消费心理的重要性5.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健康消费心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解释健康消费心理的定义,探讨健康消费心理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如满足感、安全感、幸福感等。
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试等。
5.4 作业: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消费心理,列出他们认为的健康消费心理的例子。
6.1 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培养良好消费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消费心理学教案消费个性心理特征教案

五章个性心理特征教学内容一、个性二、气质三、性格四、能力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
2.掌握消费者气质、性格和能力的概念、类型。
3.了解能力不同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表现和特征。
【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性格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能够简述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能力的组成。
教学重点 1.气质的类型以及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2.消费者的性格及其表现。
3.消费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消费者的性格的复杂性及其表现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课时数2课时导入案例用“ONLY”的实例导入,ONLY保证其款式始终引领潮流,让大胆而独立的都市女性通过服饰表现自我。
第一节个性一、个性的含义每个人都有个性,每个人的个性又都各不相同。
正是这些具有千差万别个性的人,才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个性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研究。
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由于个性的复杂性,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
二、个性的结构尽管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所表达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还是比较一致的,即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个性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认为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在与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意识倾向。
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
三、个性的特征1.倾向性思考:(1)ONLY品牌吸引了具有哪些个性特征的消费者?思考一个品牌的个性特征与其消费者的个性特征有什么联系。
(2)根据案例,结合本章学习,你认为一个品牌该如何表达其个性特征?2.稳定性3.整体性4.独特性5.可塑性6.社会性第二节气质一、气质的类型人的气质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些差异属于气质类型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对消费者 的行为具有最广泛和最 深远的影响。 文化; 亚文化; 社会阶层
(一)文化
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在社会中成长的儿童通过其家庭和其他主要机构 学到了基本的一套价值、知觉、偏好和行为的整 体观念。 成就与功名、活跃、效率与实践、上 进心、物质享受、自我、自由、形式美、 博爱主义和富有朝气。
二、社会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同样也受到一系列 因素的影响:
相关群体; 家庭; 社会角色与地位
(一)相关群体
一个人的行为受到许多群体的影响。
一个人的相关群体是 指那些直接(面对面)或 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 的群体。凡对一个人有着 直接影响的群体称为成员 群体。
某些成员群众是主要群 体,如家庭、朋友、邻居与 同事,在他们之间接触频繁 并相互影响。 人们还属于次要群体, 如宗教、职业和贸易协会, 这些一般更为正式但相互影 响较少。
★满巢阶段II:最年幼的子女6岁或超过6岁。 ★满巢阶段III:年长的夫妇和尚未独立的子女同住。 ★空巢阶段I:年长的夫妇,无子女同住,户主仍在工作。 ★空巢阶段II:年老的夫妇,无子女同住,户主已退休。 ★鳏寡阶段:尚在业余工作。收入仍较可观,但也许会出售 房子。 ★鳏寡阶段:完全退休。
(二)职业
(三)认知 (四)学习 (五)态度
小结: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五)个性和自我概念
每个人都有影响他或她的购买行为的 独特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所 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导 致一个人对他或她所处 的环境的相对一致和持 续不断的响应。
四、心理因素
◆(一)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二)动机 一是需求 二是刺激
第三节 :影响消费者心理 和购买行为的因素
《市场营销》课件
戎庆余
回顾: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
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商品的决策或行动。
环境
(自然 社会)
需要
动机 满足 人的行为规律
行为
目标
回顾:
刺 激 需 求 紧张感 购买动机 行为方向 购买目标 购买 行动 需要 满足 新的 需要
消费者需要与购买行为
意见带头人
对受到相关群体影响大的产品和品牌制造商 来说,必须想法去接触和影响有关相关群体中的 意见带头人。
意见带头人是对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品 牌,非正式地对它进行传播,提供意见或 信息的人,例如讲某种品牌是最好的或讲
如何使用一个特定产品等。
(二)家庭
购买者家庭成员对购 买者行为影响很大。
家庭是在社会上最重要的消费者购买组织。
对营销人员的启示
营销人员对夫妻及子女在各种商品和劳务采购 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深感兴趣。 典型的产品支配形式如下: 丈夫支配型:人身保险、汽车、电视机 妻子支配型:洗衣机、地毯、家具、厨房用品 共同支配型:度假、住宅、户外娱乐
(三)角色与地位
每个人在各群体中的位置可用角色 和地位来确定。
(二)亚文化
每一文化都包含较小的亚文化群体。这 些亚文化群体为其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的认同 感。 亚文化群体包括民族群体、宗 教群体、种族团队和地理区域。
(三)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在一个社会 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 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 每一阶层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 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角色是周围人对一个人的要求,是 指一个人在各种不同场合中应起的作用。 每一个角色都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购买 行为。每一角色都伴随着一种地位。
三、个人因素
◆购买者决策也受其个人特征的影响:
▲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 ▲职业 ▲一个人经济环境 ▲生活方式 ▲个性和自我概念。
(一)家庭生命周期和购买行为
★单身阶段:年轻、不住在家里。 ★新婚阶段:年轻、无子女。 ★满巢阶段I:最年幼的子女不到6岁。
社会阶层有几个特点:
First:同一社会阶层内的人,其行为要比来自两个不同
社会阶层的人行为更加相似。 Second:人们以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判断各自在社会 中占有的高低地位。 Third:某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并非由一个变量决定,而是 受到职业、所得、财富、教育和价值观等多种变量的制 约。 Fourth:个人能够在一生中改变自己所处的阶层,既可 以向高阶层迈进,也可以跌至低阶层。但是,这种变化 的变动程度因某一社会的层次森严程度不同而不同。
人们至少在三方面受他们的相关 群体的重大影响。
◆相关群体使一个人受到新的行为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 ◆相关群体还影响个人的态度和自我概念, 因为人们通常希望能迎合群体 ◆相关群体还产生某种趋于一致的压力, 它会影响个人的实际产品选择和品牌选择。
人们还受到他们并不是成员的一些群体 的影响:
◆崇拜群体:凡是一个人希望去从属的群体, 被称为崇拜群体。 ◆隔离群体:是一种其价值观和行为被一个人 所拒绝接受的群体。
一个人的职业也影响其消费模式。
蓝领
总裁
(三)经济环境
一个人的经济环境会严重影响其产品选择。 人们的经济环境包括: ★可花费的收入(收入水平、稳定性和花费的 时间); ★储蓄和资产(包括流动资产比例); ★债务; ★借款能力; ★对花费与储蓄的态度。
(四)生活方式
★来自相同的亚文 化群、社会阶层,甚至来 自相同职业的人们,也可 能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营销人员要研究 他们的产品和品牌与具有 不同生活方式的各群体之 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