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新闻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
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闻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世界各国新闻体制差异很大,都是从各国国情出发,由它们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也受文化传统影响.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无法互相取代.
4、读者的需要促使报纸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多样.这促进了报纸的多样化发展.不断适应读者需要,这是报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规律.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体裁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模仿到独立的发展过程.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媒介机构媒介组织新闻传播事业
第1页/共30页
新闻传播事业的三个构成要素: 1、具有一定规模和系统; 2、是有组织的活动; 3、是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第2页/共30页
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
1、产生的过程2、产生的条件
第3页/共30页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事业没有产生。★新闻传播事业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是伴随着资 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而产生的。
第26页/共30页
产业属性的体现:1、信息产业属性2、文化产业属性
第27页/共30页
1、新闻传媒是特殊的信息产品生产单位;2、新闻传媒还是特殊的经营单位;
第28页/共30页
文化产业是一种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产业,它是一种特殊的产业。传媒文化产品大部分是新闻作品,另一部分是快餐式文化产品,制作周期短,常进行大批量复制生产,如节目光盘、相关书籍等。
第11页/共30页
公营媒体的基本特点:1、它由各阶层的代表所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新闻 媒体,名义上不受国家或政府控制,只对公众负 责,自订工作方针,自选电台、电视台台长。2、半官方机构。3、以视听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4、强调对公众负责。5、不播广告。
第12页/共30页国营媒体的Biblioteka 本特点:第13页/共30页
生产力水平影响着决定新闻发展水平的以下因素:
第14页/共30页
报纸的优点:
广播的优点:
电视的优点:
第15页/共30页
课后任务:对济南本地生产的报纸种类进行梳理。
第16页/共30页
四、新闻传媒的两种属性
意识形态属性产业属性
第17页/共30页
从革命年代一直到新中国建设时期,中国传媒都被赋予“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角色,发挥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长期属于“国有制事业单位”, 经费完全由国家划拨,不需考虑经营问题。媒介作为纯粹意识形态媒介的历史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
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形成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信息交流主要是口头传递,随着文字的出现,人们开始将重要事件记录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
但是,直到新闻成为一个职业之前,新闻的传递和宣传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
在欧洲,报纸是20世纪前半叶新闻业的主要形式。
20世纪后半期,电视和广播开始流行,并逐渐成为新闻的主要形式。
如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已经成为新闻业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新闻业的面貌,使新闻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变化密不可分。
新闻业在传递信息、宣传理念和塑造观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控制。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新闻业的监管体系和法规制度也不同。
总的来说,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与监管的平衡难题。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出现,新闻业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社会信息传递和公众意见表达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的服务。
新闻传播的演进和新闻事业的产生

Gessellschaft
Gessellschaft(society) 之中译法:社会、社 团社会、法理社会。 特点: 1、存在广泛的劳动分工和高度专门化的角 色分工; 2、家庭影响力有所丧失; 3、许多个人关系是非个人化的和短暂的; 4、社会行为由法律而非习俗来规范。
Gemeischaft
二、早期新闻传播活动 三、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传播媒介的演进
(一)新闻媒介及其类型
在传播过程中充当传受双方之间的物质中 介被称为媒介(或传播媒介、传媒)。 根据媒介的历史演进时序,可分为原始媒 介、口语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 介、新媒介六大类。
(二)媒介与生产工具的同一和分离
(三)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三)新闻事业产生、发展一般规律
(1)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事业体制呈现多样化 新闻从业人员逐步实现专业化 大学新闻教育趋于普及,作为国民教育的媒 介素养教育方兴未艾
(2)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新闻事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相 当成熟阶段的产物。 二、政治制度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三、新闻专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多地受到科 学技术(尤其是IT技术)应用水平的制约。 问题:中国的新闻事业是内生的还是外生 的?
媒介造就文明:英尼斯认为,媒介对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都产 生深重的影响。他断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 文明的产生。”( “喇叭和广播的使用促成了希特勒的上 台。”) 文明分期:他按照传播媒介的形态和性质对世界文明作分期: 1)埃及文明;2)希腊-罗马文明;3)中世纪时期文明;4) 中国纸笔时期文明;5)印刷术初期文明;6)启蒙时期文明; 7)机器印刷时期的文明;8)电影时期的文明; 9 )广播时 期的文明。 传播偏向论:伊尼斯认为,传播和传播媒介都有偏向,大体上 分为:口头传播的偏向与书面传播的偏向、时间的偏向与空间 的偏向。他发现,媒介可以分为两大类,两者有一个基本的区 别:有利于空间上延伸的媒介和有利于时间上延续的媒介(石 刻文字和泥板文字耐久,所以它们承载的文字具有永恒的性质。 但是,它们不易运输,不易生产,不易使用。相反,莎草纸和 纸张轻巧,容易运输,方便使用,能远距离传播信息,然而它 们传播的信息局限于当下,比较短暂)。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3.2.2 新闻事业产生的成熟时期
取代手抄新闻和新闻书的是周报和日报。
1609年,在德国出版了《观察》、《报道与新闻报》 等周刊,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定期出版的印刷 周报。 1660年,以周刊形式在德国出版的《莱比锡新闻》, 三年后由周刊改为日报,这是新闻史学家普遍公认 的世界上最早的日报。
3.2.3 早期的资本主义报业
早期的资本主义报纸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产生的,因此,这一时期的报纸刊登的内容大量是 经济新闻以及与商业活动有关的政治、军事新闻。 随着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斗争的日趋激烈,资产阶级 内部斗争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自觉地运用报纸作 为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武器。出现了“政党报纸”。 进入“政党报纸”时代——被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为 “报刊史上的黑暗时代。”
3.2.5 中国的近代报刊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马来半岛——马 来西亚)出版了《察世俗每月统记考》,这是第一份用中文出 版的近代报纸,运到广州发行。 1833年,英国传教士郭士立在中国境内第一个用中文出版了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 知识为主。 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同资产阶级的改良活动和民主运 动联系的,如1874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宣传西方民主 政治,鼓吹变法自强。 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机关报是1899年出版的《中国日报》。
3.4.2 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技术进步所能 提供的物质手段,是制约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 的又一个基本条件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既取决于社会对新闻的需要, 又取决于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社会需要和社 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使新闻 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前者决定着新闻 事业的性质和报道内容,后者决定着新闻事业的形 式,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新闻学原理5章节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及其一般规律

§5.2.2 .2 续
➢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的手写新闻处在一个承上启下 的历史时期,它既可以被视为新闻事业的萌芽,也 可以被视为手写传播阶段的尾声 。
在整个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手抄新闻日趋盛行,它们 的编写者也与早期小报的编辑并驾齐驱,是当时最主要的新 闻提供者。至少迟至1789年,手抄新闻编写者构成的新闻 网,仍然有效地弥补着印刷报业的空白点。他们曾经发挥了 不容忽视的重要政治作用。
§5.3.3 新闻事业产生的原因: 报纸是商品济的必然产物
1、生产力条件:
➢ 交通、邮电、印刷业、造纸业的飞速发展
➢ 城市化和读者群的出现
➢ 广告出现,为报纸的生存提供了经济支持。
§5.3.3 续
2、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现代新闻事业应运而生。
➢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全球贸易初现端倪,造成对新闻信息的 规模化需求。 ➢生产关系的变革引发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各种社会矛盾被 激发出来,这使得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 ➢资本主义经济的优胜劣汰加剧了社会变动的速度,使整个 社会生活处于瞬息多变的状态,为了适应不断变化中的社会 ,人们必须及时了解社会上的重大事件。 ➢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使得各行 业、各部门的联系和依赖大为加强,专门的传播机构和新闻 记者的出现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
——法国新闻史学者彼·阿尔贝
§5.2.2 .2 续 ➢中国的邸报其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政府公报,而民 间发行的“小报”主要是手工作坊的形式,与现代新 闻事业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它不是中国新闻事业的萌 芽,中国的新闻事业具有极其特殊的产生经过,它是 由外国传教士来华办报开启的,是西方的舶来品。
上图为现代人以古代事件为题材所做的杂志封面
§5.4.1 .1 政论报纸
第三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新闻事业: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总称。
包括报社、新闻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媒介机构,也包括新闻教育和新闻科研机构。
新闻事业的产生是近代的事情。
但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却早已有之,它经历了由口头(含信号、符号)媒介—手抄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这样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长期发展过程。
第一节古代报刊本节主要讲述问题:一是国外最早的报刊;二是我国最早的报刊。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邸报。
一.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1.口头新闻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古代社会一般群众传递新闻的主要形式中国的茶馆、西方的咖啡馆,是口头新闻的重要集散地,号称新闻市场。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
有个人之间的交谈,也有三五成群的议论。
日本在原始社会末期,同一部落的妇女利用每天到井边汲水的机会,相互通告消息。
史书上称为“井户端会议”。
而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公元前500多年,古代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曾经在国内许多山头上派驻家臣,通过高声呼喊、语言接力的办法,向各地传达命令。
古代社会,最著名的一次口头新闻传播的事例莫过于马拉松的故事。
马拉松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名,位于雅典城东北30公里,它三面环山,东临大海。
公元前490年9月,波斯帝国派遣重兵大举侵犯希腊城邦,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消息传到雅典后,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菲迪皮茨的信使(士兵)前往斯巴达求援。
这位信使用35小时走完了雅典到斯巴达的150公里路程。
但是,斯巴达人回答的却是,月圆之后才能出兵,这需要等10天左右。
至此,雅典人不得不靠自己孤军奋战。
结果反而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
这位名叫菲迪皮茨的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中央广场(跑距为42.195公里),他向聚集在中央广场的人群激动地喊道:“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喊完就倒地牺牲了。
第六讲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规律

世界著名的通讯社
1994年出版的《大美百科全书》在通讯社的 词条里提到,世界上主要的通讯社有7家,依 次为:法新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 社、塔斯社、诺瓦斯蒂通讯社(苏联“特写” 通讯社)和新华社。 目前业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美联社、路 透社、法新社和新华社是当今世界最大也是 最主要的通讯社。
广告为主、 行政划拨
以新闻、言论、 教育节目为主, 娱乐节目强调健 康。内容严肃
从国家制度上看:
1) 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 新闻媒介特点: 新闻媒介国家所有; 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 最高宗旨; 新闻媒介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党和国家也从多方面支持、扶持新闻媒介
2.广播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广播内容构成:新闻报道、文艺节目、服 务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广告 广播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 人物访谈
3.电视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电视内容构成: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 节目、电视剧、广告 电视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 纪录片、新闻述评、新闻特写
电台、电视台:频道专业化、朝着受众细分的方向 发展 报纸:朝着受众细分的方向发展,有不同的的分类 方法: 1.从办报方针分:政治性、商业性、政企合一 2、以报纸内容分:综合和专业、严肃和通俗 3、以阶级属性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4、以发行范围分:全球、全国、地方 5、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周报、 …….
2)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闻媒介 特点: 政府没有直接控制媒介(但不意味着不利用 媒介进行宣传); 存在公营、私营并存局面,私营比例在上升; 除报纸外,电台、电视台的创办需经过审查。 (真正的新闻自由属于大资本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新闻媒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0简答)
简述技术在现代媒介形态的变化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04简答)
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阐明现代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99论述)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
新闻传播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施拉姆的论断,“社会是一个主要由传播所维持的这类关系所组成的网。
”“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类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
”
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
二、新闻传播的发展
书写媒介阶段
“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
印刷媒介阶段
印刷媒介复制和传播新闻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在空间上,它可以在无限长的链条上进行传播,在时间上,它可以使新闻在时间的长河中永久流传。
它打破了以往那种封闭与半封闭的传播状况,使人类社会真正有了一种可以为人民大众服务,全社会都可以触摸到的新闻传播工具。
由此而产生的人类在传播观念、态度以及对周围环境认识上所发生的变化,也是前所未有的。
人类自口头传播开始,就一直在不断地寻找、改进、提高、扩大自己的传播能力,以促进生产,支配自然,扩大交流,发展社会。
传播媒介的不同演变阶段,正反映出这种努力、改善、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新闻传播的新时代——新闻事业阶段(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新闻事业阶段,意指现代报刊特别是大众化报纸产生以后的时期。
一方面,它是新闻传播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的成果,另一方面,其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降临。
从宏观上看,新闻事业与一般新闻传播的区别体现在两点:
1、新闻事业是一种专门化的新闻传播活动
即新闻事业是由职业的传播者来从事新闻的搜集与传送,以新闻传播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其意义在于,新闻传播机构出现后,传播者与媒介的关系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1)传播者所使用的往往是一种固定的专门的新闻媒介,而且媒介的复杂度、精巧度超过了以前的传播媒介。
(2)在新闻机构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中,这些新闻媒介不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发挥,而且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改进。
(3)新闻传播者不得不付出最大的努力,运用自己的一切智慧来掌握、操作日益复杂的新闻媒介,探索和创造出一整套与么接相应的措施、方法、规范、章程,致使新闻传播成为一种具有较高专业文化水平的规范化的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业的诞生不仅意味这媒介本身朝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也标志着人与媒介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这种助力推动下,新闻传播的质量、速度等不断提高,这是新闻事业出现前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难以相提并论的。
2、新闻事业一种开放性的新闻传播活动
即指新闻事业是面向社会,对全社会开放的。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新闻事业的传播面是整个社会。
如果说,自新闻传播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目标,那么在电子传播技术得以广泛运用于新闻传播的今天,这种追求、目标,已逐步成为现实。
(2)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多样性,迫使新闻事业必须寻找、采集各种各样的新闻,来适应与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人们的需要。
因而带来新闻来源与内容的多样化。
与这种“开放性”相适应,新闻传播机构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成为大众传播系统,成为人们了解新闻、沟通信息的“权威”和“枢纽”。
新闻事业是人类分享信息和表达舆论的工具,这一性质决定它富有全面的意识功能,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社会。
新闻机构运用完善的物质手段,以报道的公开性、分布广泛、传播内容的丰富和可控性,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深远的影响。
它们像水与空气一样,成为现代人类的生存条件,须臾都无法离开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