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示范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本事,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本事、写作本事和口语交际本事,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本事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本事,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景分析:1、教材教学: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

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本事。

2、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

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本事还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本事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3、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4、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本事,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学期语文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要异常注意选修课的教学安排,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

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

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上、表达交流本事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本事和语感。

教师备课必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

教师备课必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

教师备课必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是针对高考语文复习而设计的一份全面详细的教案,对于准备参加高考语文的学生来说,这份教案必不可少。

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而这份教案则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备课任务的重要工具。

一、教案的基本内容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阅读理解、语法填空和完形填空。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详细的题型解析和答题技巧,以及重点难点的解析和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复习所需要的全部内容。

在阅读理解部分,教案覆盖了各级别难度的阅读理解题型,包括完型填空、短文改错、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等。

对于每种题型,教案都提供了详细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并附有真实考题的解析和练习。

在语法填空和完形填空部分,教案详细介绍了各种语法知识点和常见的词汇以及一些重要句型的用法,涵盖了中高考的全部考点。

此外,教案还为每个考点独立列出了题目类型和重点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法知识和提高答题能力。

二、教案的使用方法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是一份非常全面的复习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部分进行讲解和解析。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辅导中,教师都可以结合教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教案,将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修改,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复习状态和水平,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和成绩。

三、教案的意义高考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对于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备战高考则是一个非常考验学生和教师能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这份教案不仅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复习资料,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备课工作和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份必备的备考工具。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系统复习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2. 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课文复习:选取高考中常出现的经典课文进行复习,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古文阅读等。

(2)篇章复习:通过对不同文体的篇章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篇章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文言文复习:对高考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式和词语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技巧。

(4)修辞手法复习:通过选取经典的修辞手法进行复习,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3)阅读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步骤与重点难点:1. 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通过问答、图片或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准备进入复习状态。

(2)知识点讲解:根据复习内容,逐个讲解重点知识点,解释说明相关概念和技巧。

(3)例题分析:选择一些经典例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训练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或集体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学生互动:学生之间分享和讨论答案和解题方法,通过互动激发学习动力和思考能力。

(6)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重点难点:(1)重点:课文理解和分析、篇章阅读与写作、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修辞手法的鉴赏和应用。

(2)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解析,篇章的整体理解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对问题的回答和解决能力。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总体教学构想教学目标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的一、诵读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重点一、课文的思想内容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学设想一、诵读的准备指导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设计说明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

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两个教学目标--诵读和领悟。

为了便于研习课文,课前必须作好充分的预习,所以布置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其中包括诵读指导、疏通课文。

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同时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潜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

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辅助手段幻灯片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3、参照课__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

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

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关于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新沂市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示范课教案

新沂市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示范课教案

新沂市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示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高考作文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1.古诗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3.作文写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2.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中的鉴赏题、现代文阅读中的分析综合题、作文写作中的立意和构思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即将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这一阶段我们要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今天,我们就从古诗文阅读开始。

2.古诗文阅读(1)回顾古诗文的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2)讲解古诗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3)举例分析古诗文中常见的鉴赏题、分析综合题。

(4)课堂练习:选取一篇古诗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3.现代文阅读(1)回顾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2)讲解现代文阅读中的分析综合题、推理判断题、归纳概括题等。

(3)举例分析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文章,如议论文、说明文等。

(4)课堂练习:选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4.作文写作(1)回顾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等。

(2)讲解作文写作中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3)分析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和评分标准。

(4)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题目或材料,进行作文写作。

(2)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完成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练习题。

2.根据课堂讲解,整理作文写作的笔记。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复习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写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6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6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6第四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知识梳理】一、知识概述正确使用实词正确使用实词,首先要正确理解实词,如果离开了对实词的正确理解来谈正确使用,就无异于试图建造一座空中楼阁。

但这里谈的理解,并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写出某个词语的静态词义,而是要求读者能够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准确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

其次,正确使用实词,要善于辨析词语。

从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具体情况来看.考查考生的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

侧重于考查辨析、选用同义、近义词的能力。

因此,在日常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中要把主要功夫下在辨析近义词上,尤其是要把功夫下在只有"微差"的近义词上。

常用的辨析同义词的方法有如下三大类别:从词义上辨析,从用法上辨析,从风格、适用场合上辨析。

正确使用虚词1.准确把握虚词的词义。

一些虚词除了有它的语法功能外,也有它特定的意思。

例如“以至”和“以致”。

“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他狠狠地咬了一下手背,以至在手背上留下了深深的齿痕。

“以致”也是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也表示因果关系。

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例如:他没有认真复习,以致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2.掌握填充关联词的方法。

(1)所填的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3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人于: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其二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心正确使用熟语(成语)(一)熟语的类型“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新沂市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示范课教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second round of review of the third grade Chinese in Xinyi Cit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新沂市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示范课教案
古典诗歌鉴赏
授课叶其全
教学目标1、培养初步鉴赏古典诗歌能力;
2、提高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

教学难点对诗歌背景及其所用典实的了解。

教学方法与思路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
2、掌握具体方法;
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诗的王国,优秀的诗人像群星灿烂,优美的诗篇流传久远。

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然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年代相去甚远,许多同学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总是有一定的难
度,有时似懂非懂,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考试中失分较多。

这说明我们有必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提高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解答能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古典诗歌鉴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板书课题:古典诗歌鉴赏)
二、从高考题归纳古典诗歌鉴赏的要点
1、投影显示199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1)。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第一题是元曲句子的鉴赏,第二题涉及结构、内容、主旨、风格。

2、投影显示1997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2)。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
3、归纳古典诗歌鉴赏题的鉴赏要点:
(1)字词
古代诗人在用词方面可谓孜孜以求。

苦吟派的卢延江曾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贾岛“推敲”的诗坛趣话更是流传千古。

提问:你还能举出表现古人讲究炼字的例子吗?
明确: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一诗千改始心安。

(袁枚)
(2)诗句
诗句的理解往往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因此,对诗句的考查也是重点之一。

它的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修辞技巧,表现手法,有时还考查诗句所涉及的典故等。

(3)意境
诗歌的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境界,因此,鉴赏古典诗歌,必须体味意境。

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4)评价
包括作者评价、内容评价、思想评价、艺术评价等,往往是总体评价。

三、借鉴题例,把握鉴赏三个环节
1、显示题例:习题1、习题2
2、思考与练习
3、把握鉴赏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
板书设计:
词语把握
语言选词炼字
句义把握
1、了解名物
典实
背景
2、感悟
3、联想
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1、出示材料甲,训练对词语的把握能力。

材料甲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躁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内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2、出示材料乙,训练整体把握能力。

材料乙读陆游的《小园》,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D)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枳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
又乘微雨去锄瓜。

A、第一、二句是描写,
B、第三、四句是叙述。

C、“卧读陶诗”是指
D、卧度陶渊明的诗。

E、这首诗属于田园诗歌,
F、其选材和表达的意蕴与陶渊明的诗很相似。

G、陆游不H、可眼不I、愧为爱国诗人,J、即使是写田园生活,K、也表达出忧国忧民之心。

4、出示材料丙,
5、训练整体鉴赏能力。

材料丙对以下一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待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

D、作者将对友人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张炎《南浦*春水》的鉴赏文字。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