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我和我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图片+文本学习:找“影子”(1)我做事很认真,像爸爸。
(2)我的脾气有点急,像我爷爷。
与家人性格相似3.图片+文本学习:找“影子”你的眼睛真像你妈妈。
与家人部分长相相似4.图片+文本学习:找“影子”(1)我的爸爸有一头浓密的黑发,我的头发也是又多又黑的哟。
(2)我喜欢唱歌,是受我奶奶的影响。
(3)我看到我妈妈经常帮助别人,所以,我也爱帮助别人。
(4)我的嘴巴和爸爸的很像。
5.素材: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教学环节二:我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1.图片+文本学习:科普小知识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产生重大的影响。
2.文本学习:我们身上的“影子”和家人完全一样吗?(1)不是。
我比妈妈粗心。
妈妈又比爸爸粗心多了。
(2)我的眼睛比妈妈的大一些,鼻子比爸爸的挺。
3.图片+文本学习:自我分析表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你和家人的相似之处,并说给大家听听。
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指名汇报补充汇报观看图片学习文本本教学环节旨在从相貌、性格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和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
通过学生间的对话,提示一家人之间在性格、脾气与做事方式上的相互影响,引导学生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重要意义。
小女孩的话提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在外貌上有相似的地方,这也是家人之间血脉相依的重要表现。
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我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性格、4.图片+文本学习:我知道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我们有很多方面都和家人很像,当然也有和家人不一样的地方,正因为我们独一无二的存在,才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精品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我的我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展示课本图片:我的脾气有点急和我做事很认真。
6、提问:他们是在哪些方面和家人相似呢?7、回答:性格相似。
8、小阅读:我和弟弟。
(1)这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我”像谁呢?有哪些方面相似?9、小讨论:请你根据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我们除了长相、性格会与自己的家人相似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面与家人相似的呢?10、思维导图总结: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11、小活动: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你和家人的相似之处,并说给大家听听。
12、小小讨论会:我们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13、小知识:我们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家人的故事】10、故事屋:我的爸爸。
11、小小故事会:你知道一些关于家人的故事吗?你也想向他们学习些什么吗?是什么呢?12、了不起的家人:分享家人故事。
思考。
讨论我们与家人的其他相似之处。
制作自我分析表。
分享故事。
通过结合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分析,知道我们与家人可能在很多地方有所相似,这是因为遗传、后天影响等因素造成的。
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对家人进性进一步的了解,并增强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向家人学习。
课堂小结我们的家人身上都有许多优良的品质值得我们骄傲。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家人的影子,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我们还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好的品质。
总结提升。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材围绕“家”的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的指导,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庭有着天然的依赖和感情。
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对家庭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家庭责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是人们的避风港。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4.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养成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家庭责任感。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图片、视频等。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物品。
3.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教学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引导学生思考:这幅画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对自己的家庭有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感受,激发学生对家庭话题的兴趣。
【精品】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学活动设计

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学活动设计Megan教学目标1.懂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了解家的构成,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等,对家人产生敬爱、敬佩之情。
3.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温暖甜蜜我的家1.课前准备: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收集、整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例如自己的出生证明、小脚印、小手印、第一双鞋子、第一套婴儿服等。
2.讲解:同学们在家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长出了第一颗牙齿,学会叫爸爸妈妈,进入幼儿园学习……在家里幸福快乐地成长。
今天我们以家为题,说说“我和我的家”。
3.分享:在小组里交流我出生时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4.展示:举办“出生纪念物品展”,分享物品背后爱与期望的故事。
5.阅读:教科书第34 页绘本故事《我和弟弟》。
6.交流:说一说自己和兄弟姐妹的故事。
想一想应该怎样和兄弟姐妹相处。
7.小结: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到温暖的家中,孩子的到来给家庭增添无限的快乐和温馨。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感受自己的到来给家庭带来的变化,初步感知我和家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二:我家的家庭树1.交流: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如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
2.提问:在观察和交流后,你知道了哪些以前没有关注过的事情?有哪些新的感受?3.讲解:同学们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家人教会大家很多知识,帮助你们掌握很多本领,懂得做人的道理。
大家也要多关注家人。
4.展示:家庭树填写示范案例,探究家庭树的内容。
5.小组讨论:在家庭树上可以填写哪些内容?家庭树表示了家庭里的哪些关系?6.活动:学生尝试填写家庭树,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7.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树,介绍家庭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8.小结: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家庭里的成员血脉相连,相亲相爱,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家。
【设计意图】教科书第35 页提供了一幅家庭成员树状图,本活动通过家庭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家的构成,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感知家庭中每个人的重要性。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爱、帮助家庭成员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关心、包容和舍己为人的情感态度;•培养孩子对尊重、帮助、支持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发展孩子的家庭观念,懂得维护家庭和谐、幸福、美好。
3. 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习运用信息工具和方法,开发创新潜能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并就家庭中的某一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思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感知家庭的价值、品味家庭温暖和幸福,启迪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和关爱;•如何引导孩子自我探究,提高孩子的情感认识、思维表达能力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教学过程步骤一:情境导入教师请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家庭,我们会像什么样子呢?同时,请学生围绕自己的家庭,谈谈:•那些人组成了自己的家?•家里的成员都有哪些好习惯和不足之处?•家庭之间的相处方式?步骤二:探究家庭的作用和关系1.认识家庭的组成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个家庭都有哪些成员。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家庭的人员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并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家人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彼此关心、理解,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和谐”。
2.家庭模拟情景教师将学生随机分成家庭成员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沟通、交流,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家庭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步骤三:学习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1.学习尊重家庭成员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出不同场景下的尊重和不尊重的行为,让学生分析,认识到“尊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与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互相尊重。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9 我和我的家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行为与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与方法在故事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歌曲中巩固;在游戏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事先调查一下班上学生生活自理的情况。
学生准备:1、日常用品,如文具类、衣物类、玩具类。
2、每组自制一个整理箱,并将整理箱加工分格。
教学过程活动一猜一猜,导入课题1、师:林老师发现,同学们上课的准备非常到位,书和文具都放的很整齐。
老师想问问大家:平时你的书包是谁来整理呢?(对于自己整理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2、师:你是怎么整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让我自己来整理(读课题),比比看谁是生活中的小能手。
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伙伴,但是这几个新伙伴可淘气啦,它和我们捉迷藏,躲到了谜语里。
下面,我们就来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ppt动画出示谜语3则,生猜,适当表扬鼓励)【设计意图】以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3、师:看来大家对我们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么,你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伙伴呢?(生列举)4、你们的伙伴儿可真不少。
为什么它们是你的“小伙伴”呢?它们都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建立与“小伙伴”的亲密关系。
5、我们的小伙伴啊,作用可真不小。
可是它们这样堆在一起,我们用起来很不方便。
那么我们来给它们分分类吧!生分类并说出标准。
(出示物品归入篮子的ppt)【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杂乱物品进行分类,初步建立整理的意识。
师总结:同学们收拾的真整齐!没错,我们的小伙伴有很多,只要把它们分分类,就能很快整理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教材分析】1.解读教材:本课选自“道德与法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一。
他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
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构建者。
【学情分析】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生活都在家里。
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习惯,对性情特点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家里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
孩子们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关注。
因为一切都太自然,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
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我和我的家》这一课。
【教学目标】根据对本班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我希望能达成两个总的目标。
1、“感知家人之间血脉相连”(这是本课的重点)2、“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的温暖”(这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了解家人故事。
(家人工作照,运动照,兴趣照,特长照……)3、准备全家福照片。
【教学方法】1.探索名字的意义----初识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
2.动手完成关系树----理清家庭伦理关系。
3.听故事,找“影子”-----突出重点,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意义。
4.讲述家人的故事------突破难点,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思路】一、初步了解——家人之间血脉相连二、深入探究——家人之间血脉相连(一)关系树——家庭伦理关系(二)找“影子”——自己与家人的相似三、讲述家人故事——夸夸我的家人【教学流程】一、初步了解——家人之间血脉相连1、板书“我”,出示名字“但玉”,因为我爸爸姓但,所以我也姓但,“玉”有宝贝的意思,爸爸认为我是家里的宝贝,所以给我取名但玉,这就是我名字的故事。
【新课标】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我和我的家》PPT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素材:1家庭称呼歌
2023/3/9
家庭成员我来认
我 姑姑 爸爸 叔叔
哥哥
我辈
舅舅 妈妈 姨妈 父辈
找找每一个人在 家庭树中的位置,说 说你的发现?
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祖辈家庭成员我源自认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树一样, 每个人都很重要哟!
画一画
有这么多的家人关怀的你,一定 生活得非常幸福。现在,让我们一 起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画,你和 家人一起幸福生活的场景吧!
板书设计
我 爸爸 爷爷
我和我的家 弟弟
妈妈 奶奶 外公 外婆
(孙 辈) (父 辈)
(祖 辈)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回家后再和家人聊天听听家人的 故事,然后找一张和家人的全家福。
2.画一幅最美全家福
新知导入
这个声音好听吗?听
到这个声音,你们想到 了什么?
妈妈十月怀胎
素材:我出生了
2023/3/9
新知讲解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说一说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 出生时的故事。
讲一讲
听妈妈说……
出生前的准备
孩子出生的前一个月,爸 爸妈妈就开始给宝贝买了小衣 服,小帽子,奶粉,奶瓶,纸尿裤,还 有小床,妈妈还亲手给宝贝织了 一双小手套,全家人一起开心地 期待小家伙的到来!
家族全家福
全家福是指全家人的合影,全 家福是一个家庭团聚的纪念。你家 有全家福吗?你认识全家福照片上 的所有人吗?他们都怎么称呼呢?
家人介绍
请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人
我的家里还有姐姐、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家里 总共六口人。你看这是我 的全家福。
家人介绍
请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爱亲人、爱同学、爱家、爱祖国,有奉献爱的愿望,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
2、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3、按照简单的提纲介绍自己的家。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亲请,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
2、同时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
教学过程:
1、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调查家人的生日、年龄、职业等情况,观察家人的喜好,并记录在家庭档案表格中。
2、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孩子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听?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认真听,仔细看,歌中的宝宝生活的快乐吗?让我们跟随歌中的宝宝一起唱起来吧!(师生一起做动作唱)
(2)播放动画歌曲《吉祥三宝》
(3)师:同学们都说歌曲中的小宝宝很快乐幸福,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4)师:奥,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快乐幸福的!那你快乐幸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一家子。
3、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师: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张家庭生活照,看你能认识谁。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认出了我。
对,这就是我的一张全家福。
这是妈妈,我妈妈是一位医生;这是爸爸,是一位教师。
(2)师:同学们根据课前调查的“我的家庭档案”,介绍自己的家庭。
同桌相互介绍,再小组内介绍,最后小组内推荐代表到台上介绍。
4、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现在我们来再来看一幅图片。
图片上有莉莉的全家福。
莉莉快乐的说: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一起。
旁边一个小男孩骄傲地说:我是爷爷的乖孙子,爸妈的好儿子,叔叔的好侄儿……
(2)师:同学们想不想也这样来说一下,在家里你是谁?学生看着动画,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唱。
看完后回答老师刚才提问的问题。
生:生活得很快乐,过得很幸福,因为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和家人在一起。
学生看图说一说,认真听老师的介绍,然后模仿老师去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说说“在家里我是谁”。
情感的熏陶是最好的良药,先让孩子感受快乐幸福,从而体会家庭温情。
5、总结:了解家庭角色,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开始关注家庭成员的信息,勾起美好回忆。
锻炼说话能力,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后,初步形成家庭角色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