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减肥ppt课件
合集下载
《穴位埋线疗法》课件

加强临床研究与规范化推广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穴位埋线疗法,需要加强 临床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3
拓展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领域
除了疼痛治疗和慢性疾病管理,穴位埋线疗法还 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05 穴位埋线疗法安全性与注 意事项
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高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中医疗法,经过长 期的临床实践验证,不良 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埋线完成后,对穴位进 行压迫止血,并观察患
者反应。
术后护理
01
02
03
04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在治疗后适当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护理
提醒患者保持治疗部位的清洁 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与回诊
定期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如有 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体质,提供相应的饮 食建议,促进恢复。
03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消化不良
穴位埋线对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等常见儿科疾病有良好疗效。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状况,促进营养吸 收。
小儿遗尿
针对小儿遗尿问题,穴位埋线能够刺激膀胱经相关穴位,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减少遗尿现象。
04 穴位埋线疗法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对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对 穴位埋线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方面的影响。
穴位埋线疗法禁用于局部感染、过敏 体质、精神疾病等患者,以及不能配 合治疗的患者。
特殊人群慎用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 需慎用穴位埋线疗法,避免造成不良 影响。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常见并发症
穴位埋线疗法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局部疼痛、红肿、感染等,需及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穴位埋线疗法,需要加强 临床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3
拓展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领域
除了疼痛治疗和慢性疾病管理,穴位埋线疗法还 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05 穴位埋线疗法安全性与注 意事项
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高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中医疗法,经过长 期的临床实践验证,不良 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埋线完成后,对穴位进 行压迫止血,并观察患
者反应。
术后护理
01
02
03
04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在治疗后适当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护理
提醒患者保持治疗部位的清洁 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与回诊
定期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如有 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体质,提供相应的饮 食建议,促进恢复。
03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消化不良
穴位埋线对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等常见儿科疾病有良好疗效。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状况,促进营养吸 收。
小儿遗尿
针对小儿遗尿问题,穴位埋线能够刺激膀胱经相关穴位,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减少遗尿现象。
04 穴位埋线疗法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对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对 穴位埋线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方面的影响。
穴位埋线疗法禁用于局部感染、过敏 体质、精神疾病等患者,以及不能配 合治疗的患者。
特殊人群慎用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 需慎用穴位埋线疗法,避免造成不良 影响。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常见并发症
穴位埋线疗法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局部疼痛、红肿、感染等,需及
穴位埋线疗法PPT课件图文

穴位埋线疗法ppt课件图文
• 穴位埋线疗法简介 • 穴位埋线疗法操作流程 •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 穴位埋线疗法研究与发展 • 穴位埋线疗法安全与风险
01
穴位埋线疗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结合针灸和埋植 技术的中医疗法,通过将可吸收的线 材植入穴位,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4
对于出血或血肿,应立 即压迫止血,并进行相 应的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势与效果
操作简便
穴位埋线操作相对简便,患者 痛苦小,易接受。
效果持久
穴位埋线疗法作用时间长,疗 效较为持久。
综合调理
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整体功能,达到综合调理 的效果。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案例分享
01
王先生因长期胃痛求治于多家医 院,疗效不佳。接受穴位埋线治 疗后,胃痛逐渐缓解,生活质量 得到明显改善。
03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治疗
01
02
03
04
肥胖症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内分 泌,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
效果。
慢性疼痛
针对各种慢性疼痛,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等,通过穴位
埋线缓解疼痛。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通过刺激相 关穴位改善胃肠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
如失眠、焦虑等,通过调节神 经功能改善症状。
。
穴位埋线疗法的科学研究不断 深入,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研究 ,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了科学
依据。
穴位埋线疗法在国内外学术交 流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成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分支。
• 穴位埋线疗法简介 • 穴位埋线疗法操作流程 •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 穴位埋线疗法研究与发展 • 穴位埋线疗法安全与风险
01
穴位埋线疗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结合针灸和埋植 技术的中医疗法,通过将可吸收的线 材植入穴位,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4
对于出血或血肿,应立 即压迫止血,并进行相 应的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势与效果
操作简便
穴位埋线操作相对简便,患者 痛苦小,易接受。
效果持久
穴位埋线疗法作用时间长,疗 效较为持久。
综合调理
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整体功能,达到综合调理 的效果。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案例分享
01
王先生因长期胃痛求治于多家医 院,疗效不佳。接受穴位埋线治 疗后,胃痛逐渐缓解,生活质量 得到明显改善。
03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治疗
01
02
03
04
肥胖症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内分 泌,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
效果。
慢性疼痛
针对各种慢性疼痛,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等,通过穴位
埋线缓解疼痛。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通过刺激相 关穴位改善胃肠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
如失眠、焦虑等,通过调节神 经功能改善症状。
。
穴位埋线疗法的科学研究不断 深入,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研究 ,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了科学
依据。
穴位埋线疗法在国内外学术交 流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成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分支。
穴位埋线疗法PPT学习课件

14
基本原理
四、刺血疗法原理:埋线时往往会刺破穴位 处血络,致针眼处有少量出血、渗血或瘀 结皮下,从而产生了刺血效应。据测,刺 血对微血管的血色、流变、瘀点、流速具 有改变作用,并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微 循环和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帮助机体 组织恢复,调动和激发人体免疫机能。故 在某些疾病操作时,还会有意识的刺破血 络,挤出血液,以加强疗效。
12
基本原理
二、创伤修复的原理:埋线时局部组织会受 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直接使受损组织细胞 释放出某些化学因子,诱导局部穴位发生 一系列生理变化,损伤信息便通过神经传 导,激发出体内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而 产生一种特有的修复调整作用,并迅速通 过体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因此患病部 位的穴位组织也同时被修复和调整,从而 使疾病得以治疗。这也是穴位埋线能够迅 速缓解某些急性疾病症状的原因。
4
问题
1万变不离其宗 2一是任何药只有通过人体才会产生作用, 3药物,垂体,腺体,激素,自己本身的特
性,作用, 4身体的特殊性。 55药物作用人体产生的各种反应 6各疗法的治病理论,原理。产生的生理病
理反应。以及自己采取的措施预防处理。
5
概述
该疗法是在针灸经络 理论和现代生物全息 论指导下,将医用羊 肠线埋入相应穴位, 经过多种因素持续刺 激穴位,以治疗疾病 的一种方法。
32
33
34
操作步骤
6、将所需羊肠线放入埋 线针头内,右手持针, 左手持棉球,对准标记 点进针,将羊肠线缓慢 推入后取针。待少量出 血后(不出血者宜挤出 少量血液),再用棉球 压迫针眼片刻,最后用 敷贴保护针眼。
35
操作步骤
7、术毕向患者交代好有关 注意事项,如保护针眼 清洁,三天以内不能沾 水;三天后可予局部热 敷、按摩;同时配合口 服消炎抗过敏等药物及 门诊随访等
基本原理
四、刺血疗法原理:埋线时往往会刺破穴位 处血络,致针眼处有少量出血、渗血或瘀 结皮下,从而产生了刺血效应。据测,刺 血对微血管的血色、流变、瘀点、流速具 有改变作用,并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微 循环和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帮助机体 组织恢复,调动和激发人体免疫机能。故 在某些疾病操作时,还会有意识的刺破血 络,挤出血液,以加强疗效。
12
基本原理
二、创伤修复的原理:埋线时局部组织会受 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直接使受损组织细胞 释放出某些化学因子,诱导局部穴位发生 一系列生理变化,损伤信息便通过神经传 导,激发出体内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而 产生一种特有的修复调整作用,并迅速通 过体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因此患病部 位的穴位组织也同时被修复和调整,从而 使疾病得以治疗。这也是穴位埋线能够迅 速缓解某些急性疾病症状的原因。
4
问题
1万变不离其宗 2一是任何药只有通过人体才会产生作用, 3药物,垂体,腺体,激素,自己本身的特
性,作用, 4身体的特殊性。 55药物作用人体产生的各种反应 6各疗法的治病理论,原理。产生的生理病
理反应。以及自己采取的措施预防处理。
5
概述
该疗法是在针灸经络 理论和现代生物全息 论指导下,将医用羊 肠线埋入相应穴位, 经过多种因素持续刺 激穴位,以治疗疾病 的一种方法。
32
33
34
操作步骤
6、将所需羊肠线放入埋 线针头内,右手持针, 左手持棉球,对准标记 点进针,将羊肠线缓慢 推入后取针。待少量出 血后(不出血者宜挤出 少量血液),再用棉球 压迫针眼片刻,最后用 敷贴保护针眼。
35
操作步骤
7、术毕向患者交代好有关 注意事项,如保护针眼 清洁,三天以内不能沾 水;三天后可予局部热 敷、按摩;同时配合口 服消炎抗过敏等药物及 门诊随访等
穴位埋线减肥课件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单纯性肥胖所占比例高达95%。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找不到原因的肥胖,医学
上也可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其发病率可能 与社会进步、生活水平、行为方式、膳食结 构的改变密切相关。 它主要以肥胖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显的神经、 内分泌系统形态和器质性变化,但可伴有糖、 脂肪代谢障碍。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确定肥胖主要通过测定体脂含量。
一般用体重指数和腰围来定义肥胖的程度。 另外,理想体重与肥胖度、腰围/臀围比值、 CT扫描等也是常用于肥胖诊断的指标和方法。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据体重指数(BMI)诊断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一种近年来 国际流行的标准体重测量方法,是WHO推荐 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标准参数。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
肥胖症的发生机制
3、遗传因素
与肥胖相关的主要基因位于2, 10, 11和20号染色体上。
肥胖基因(obese gene. OB) 及其表达产物瘦素,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 瘦素受体(OB-R)直接结合来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脂肪贮存及某些内分 泌功能的,其主要功能是向中枢传递体内脂肪存储的负反馈信号。 此外,瘦素还能直接作用于体内的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的合成,瘦素的 合成减少或机体对瘦素的反应不敏感都有可能导致肥胖。
肥胖症的发生机制
6、褐色脂肪(BAT)组织异常
褐色脂肪组织是近几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其血管分布、富含 细胞色素呈浅棕色而命名,与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周围的白色脂肪组 织相对应。褐色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 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褐色,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白色脂肪组织是一种贮能形式,机体将过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贮藏 于间,白色脂肪细胞体积随释能和贮能变化较大。褐色脂肪组织在功能 上是一种产热器官,即当机体摄食或受寒冷刺激时,褐色脂肪细胞内脂 肪燃烧,从而决定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以上两种情况分别称之谓摄食 诱导产热和寒冷诱导产热。 褐色脂肪组织这一产热组织直接参与体内热量平衡和脂肪贮存的调节总 调节,将体内多余热量向体外散发,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棕色脂 肪组织在消瘦、正常和肥胖三者中呈顺序递减,肥胖者由于棕色脂肪组 织量少或功能障碍,使产热这一有效的调节方式失灵。
《穴位埋线减肥》课件

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
王女士,35岁,通过穴位埋线减 肥成功减重10公斤,腰围减小5 厘米,改善了便秘问题,精神状 态更佳。
案例二
李先生,40岁,穴位埋线减肥后 ,体重减轻8公斤,血脂水平明显 降低,减少了药物用量。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
穴位埋线减肥安全吗?
答
问题二
答
穴位埋线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减肥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 节内分泌和代谢,达到减肥目 的。但需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 医师操作,避免不良反应和并 发症。
胖效果更佳。
改善体质
穴位埋线减肥不仅减轻体重, 还能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免疫
力。
舒适度高
穴位埋线减肥过程中患者无明 显不适感,治疗体验舒适。
与其他减肥方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穴位埋线减肥不使用药物,避 免了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
与手术治疗比较
穴位埋线减肥无需手术,风险 低,恢复快,不影响日常生活 。
与节食减肥比较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 康需求的提高,穴位埋线减肥技术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了一种 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
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
适用人群
穴位埋线减肥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肥胖,如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等。特别是对于尝试过其他减肥方法效果不佳的 人群,穴位埋线减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穴位埋线减肥》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穴位埋线减肥简介 • 穴位埋线减肥的优势与特点 • 穴位埋线减肥的操作流程 • 穴位埋线减肥的实践与效果 • 穴位埋线减肥的未来展望
01 穴位埋线减肥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穴位埋线减肥是一种结合针灸和埋植技术的减肥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植入可 吸收的线材,刺激穴位,调节身体内分泌和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穴位埋线减肥ppt课件

穴位埋线疗法是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 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 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气血”, “令其条 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 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 伤后的修复、留针(埋针)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 应。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种融多种疗法、 多种效应于—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随着针灸疗法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的 科学方法和手段逐渐与针灸理论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穴位刺激疗法,如电针、 水针、头针、耳针、割治、穴位注射、磁疗 等,使针灸学术内容更加丰富,疗效日益提 高。这些治疗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利用医疗 器具对人体的经络穴位施以刺激,从而消除 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5、表里取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配 穴依据。即某脏腑经脉有病,专取其表里经 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在临床上既可单取其表 经腧穴,也可单取里经腧穴,或表里经腧穴 配合应用。 例如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选用合谷与 太渊相配,治疗肺脏疾病;胃经与脾经相表 里,选用足三里与公孙相配治疗胃肠病等等。
1.3
1.4 1.5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头GB15811 (规格: 0.8×38TWLS)。
埋线包(包括剪刀、托盘、镊子)。 一次性手套、口包、帽子、碘酊、棉签等。
2、
操作前准备 2.1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处理:开包后即剪即用,75% 酒精浸泡,长度1cm左右,浸泡时间≤2h。 2.2 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穴位,穴位应选择 肌肉丰富部位,常用腹部、腰背部,慎用头面部穴位 如风池等,禁用关节腔、关节、踝、腕关节以下穴位 以及血管、神经干分布部位穴位(如内关、三阴交 等),穴位数量控制在≤10个。 2.3 体位选择:选择患者舒适体位:平躺或坐位。 2.4 环境要求:注意操作台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有条件应设立独立埋线诊室。
穴位埋线减肥演稿PPT课件

穴位埋线减肥的原理
01
02
03
刺激穴位
通过埋入的可吸收线对穴 位产生持续的刺激,调节 身体内的气血循环,改善 新陈代谢。
调节内分泌
穴位埋线可以调节身体内 的激素水平,减少食欲, 降低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
抑制食欲
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抑制饥 饿感,减少食物摄入量, 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穴位埋线减肥的优势
安全有效
拿等高温活动。
04
穴位埋线减肥的案例分 享
成功案例一:小张的减肥经历
总结词
坚持努力,收获健康
详细描述
小张在尝试多种减肥方法失败后,选择了穴位埋线减肥。通过坚持治疗和积极 配合,成功减重20斤,并改善了体质,减少了复胖的风险。
成功案例二:小王的减肥经历
总结词
调整饮食,效果加倍
详细描述
小王在穴位埋线减肥过程中,不仅接受治疗,还积极调整饮食,减少高热量、高 脂肪食物的摄入,最终成功减重15斤,塑造了更好的身材。
穴位埋线减肥演稿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穴位埋线减肥简介 • 穴位埋线减肥的操作流程 • 穴位埋线减肥的效果与注意事项 • 穴位埋线减肥的案例分享 • 穴位埋线减肥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01
穴位埋线减肥简介
穴位埋线减肥的定义
• 穴位埋线减肥是一种结合针灸和埋线的减肥方法,通过将可吸 收的线埋入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调节身体内分泌,从而达 到减肥的目的。
埋线
将线埋入穴位中,注意手法轻 柔,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包扎
用无菌纱布包扎手术部位,防 止感染。
术后护理
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反应,如出 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换药与拆线
穴位埋线技术 PPT课件

3、缺点:调节人体免疫较弱,成本较高。 4、临床应用:美容祛皱,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
第三节 埋线方法
一、切开包埋法
方法: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止血 钳深入切口分离筋膜及肌肉,将包埋材料送 入深部,用丝线缝合皮肤,一周后拆线。
特点:1、可以包埋体积较大的材料。 2、操作繁琐,损伤较大 3、恢复较慢,影响生活 4、容易感染 5、术后有疤。
二、缝合针法
方法:用医用缝合针,将线体穿入针鼻,在 穴位两侧,一侧进入,一侧出来,贴皮肤剪 断线体,提拉皮肤,将线头没入皮肤。
特点:1、操作方便,创伤较小。 2、埋藏较浅 3、一穴2个针眼
三、缝包针法
方法:针尖后方有一凹进缺口,挂着线体, 一手持针,一手向针尾方向拉紧线体,对准 穴位刺入一定深度,拔出针,线体留在体内 ,贴皮肤剪断线体,提拉皮肤,将线头没入 皮肤。
特点:1、操作方便,刺激量大
2、针身较粗,损伤较大
3、埋入双线。
四、腰穿针法
方法:将腰穿针针芯磨平就可改为埋线针。将线体从 针管尖穿入,后接针芯,刺入穴位后推动针芯,使针 芯顶着线后,回退针管,针芯针管吻合后,一起拔出 ,线体即平直地埋入穴位。
特点: 操作方便,创伤很小,长短深浅可控, 疼痛较轻,不需麻醉 刺激量较小
蛋白质材质的线体,如同异种组织,使淋巴细胞致敏,机体 产生抗体,在巨噬细胞等的协同作用下,反过来破坏、分解 、液化蛋白质线体,使之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 巴因子,调节了机体免疫识别及免疫损伤反应,从而达到治 疗免疫异常类疾病的效果。
三、埋线的刺激量
刺激量取决于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乘积
埋线比针刺对机体的刺激强度大 埋线比针刺对机体刺激时间长
一、方法
• 将腰穿针针芯磨平改为埋线针,针身长8.5cm,埋 线最深达8.5cm,线体最长达8cm。
第三节 埋线方法
一、切开包埋法
方法: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止血 钳深入切口分离筋膜及肌肉,将包埋材料送 入深部,用丝线缝合皮肤,一周后拆线。
特点:1、可以包埋体积较大的材料。 2、操作繁琐,损伤较大 3、恢复较慢,影响生活 4、容易感染 5、术后有疤。
二、缝合针法
方法:用医用缝合针,将线体穿入针鼻,在 穴位两侧,一侧进入,一侧出来,贴皮肤剪 断线体,提拉皮肤,将线头没入皮肤。
特点:1、操作方便,创伤较小。 2、埋藏较浅 3、一穴2个针眼
三、缝包针法
方法:针尖后方有一凹进缺口,挂着线体, 一手持针,一手向针尾方向拉紧线体,对准 穴位刺入一定深度,拔出针,线体留在体内 ,贴皮肤剪断线体,提拉皮肤,将线头没入 皮肤。
特点:1、操作方便,刺激量大
2、针身较粗,损伤较大
3、埋入双线。
四、腰穿针法
方法:将腰穿针针芯磨平就可改为埋线针。将线体从 针管尖穿入,后接针芯,刺入穴位后推动针芯,使针 芯顶着线后,回退针管,针芯针管吻合后,一起拔出 ,线体即平直地埋入穴位。
特点: 操作方便,创伤很小,长短深浅可控, 疼痛较轻,不需麻醉 刺激量较小
蛋白质材质的线体,如同异种组织,使淋巴细胞致敏,机体 产生抗体,在巨噬细胞等的协同作用下,反过来破坏、分解 、液化蛋白质线体,使之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 巴因子,调节了机体免疫识别及免疫损伤反应,从而达到治 疗免疫异常类疾病的效果。
三、埋线的刺激量
刺激量取决于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乘积
埋线比针刺对机体的刺激强度大 埋线比针刺对机体刺激时间长
一、方法
• 将腰穿针针芯磨平改为埋线针,针身长8.5cm,埋 线最深达8.5cm,线体最长达8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埋线疗法的作用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穴位刺激疗法,它的治疗作 用比较复杂。概而言之,主要作用有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和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整免疫等。
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穴位埋线疗法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功能,对各个脏腑阴阳都有调 整,修复和平衡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控制临床症状,并能促使病理变 化恢复正常。据观察,在足三里,中脘穴埋线,结果发现:胃肠蠕动 强者减弱,蠕动弱者加强;在上巨虚,天枢埋线,对肠蠕动过慢所致 的便秘和肠蠕动亢进所致的腹泻均有疗效。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疾病的过程,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 和化学刺激,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继效两种作用方式。埋线时穴 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肠线在体内夜化吸收等过程,又可 起到长期续效作用。
治疗机理:
1、复合刺激作用。 2、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
3、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4、产生良性诱导。
随着针灸疗法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的 科学方法和手段逐渐与针灸理论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穴位刺激疗法,如电针、 水针、头针、耳针、割治、穴位注射、磁疗 等,使针灸学术内容更加丰富,疗效日益提 高。这些治疗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利用医疗 器具对人体的经络穴位施以刺激,从而消除 病理穴位埋线疗法本身是一种复合 性治疗方法,刺激方式和效应呈多样化,对脏腑功能的调节呈多向性: 二是埋线初期刺激强而短暂,后期刺激柔和而持久,对疾病有平衡协 调的作用。
埋线的整个过程刚柔相济,形成 了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 入,作用于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 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 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 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即“阴平阳秘” 的状态。
但是,临床上对一些顽固的慢性疾病, 单纯采用针刺等一般方法,产生的效果不 太理想,疗效不太巩固,疗程也较长.故 又产生了留针和埋针的方法来加强感应, 延长刺激时间,以巩固和提高疗效,达到 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但慢性病常缠绵难 愈,用留针和埋针有时也难以治愈。
60年代初,产生了穴位埋藏疗法,埋 藏的物品种类很多,如动物组织(羊、鸡、 兔的肾上腺、脑垂体、脂肪等)、药物、钢 圈、磁块等。目的除利用动物组织及药物 内含的有效成份外,主要的就是为了延长 对经络穴位的刺激时间,以起到穴位刺激 的续效作用,这就弥补了一般治疗方法刺 激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 固的缺点。
三、穴位埋线的特点和作用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它在性质、选 穴、操作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也具有独特的作用。
㈠、埋线疗法的特点 1、以线代针,效集多法 2、刺激持久,祛顽疗痼 3、精确选穴,多用透穴 4、精用组穴,交替调息
5、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
6、诊次稀疏,操作简便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埋线疗法亦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 作用,这主要依靠其所具有的针刺效应。埋线用 的针具针体粗大,刺激性强.对许多由于经脉不 通的疾病,特别是痛证有良好的效果。它能转移 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 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本法可通过疏通经 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血调和,经络通利;气滞 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整免疫
穴位埋线疗法的补虚泻实作用,是与其短期速
效和长期续效的特点分不开的。其前期的穴位封 闭效应、针刺效应和刺血效应,具有较强的刺激 性,往往对实邪造成的病理信息具有强烈的抑制、 排除、取代作用,这实际上就起到了对病邪的 “泻”的作用。
埋线后期的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留针及埋
四、取穴特点和配穴方法
㈠、取穴特点 选取穴位是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疾病的基础,它是在经络学说和现 代医学理论有机结合下进行的,与疗效的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要求临证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作出比较分析,在辨证原则指导下, 掌握主证,分清标本缓急选择有效治疗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埋线减肥
一、穴位埋线的发展史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 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是 现代医学技术与传统经络学说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古代约在4千年前就开始“以石刺 病”,即砭石,以后又有了石针、骨针、铁 针、银针、金针等。后世在继承古代针灸治 病方法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现在的不锈钢针, 以及三棱针、皮肤针等各种治疗工具和方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原来穴位埋藏疗法的一种延伸,它将羊肠线 埋植到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 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与其它埋藏疗法相比,具备许多特有的优点。其它埋藏疗法 往往材料来源窄,不易消毒和保存,操作复杂,反应较重;而羊肠 线来源广,消毒容易,操作简便,反应相对较轻,术后身体对肠线 可自行吸收,而且肠线本身为动物组织加工而成,既保持了动物组 织异性蛋白的特性,又具有一定的硬度。故穴位埋线疗法一经产生, 便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为针灸疗法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针效应、组织疗法效应的刺激则较和缓,—般具有兴 奋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者有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疗法对机体具有三大作用,这些作用是相 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它临床治病的疗效是通过穴位埋线对机体的诸 多效应和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 是提高了机体的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穴位埋线疗法是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 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 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气血”, “令其条 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 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 伤后的修复、留针(埋针)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 应。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种融多种疗法、 多种效应于—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随此技术发展和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努力,积累了大量的 经验,使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涉及内、外、妇、 儿、五官、皮肤等各科,治疗疾病达百余种,埋线疗法适应于所有针 灸适应症,如果按不同病种与刺血、电针、火针、水针等配合使用, 可以达到标、本兼治作用。
二、穴位埋线的治疗原理